李晓玉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8-0081-02
通过群文阅读教师导读,师生共同打开一种全新的阅读视野,从单篇到多篇,从课内走到课外,实现了既聚焦课堂又走向社会、家庭的阅读模式。群文阅读既调动学生的阅读热情和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又把语文知识和人文精神转化成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切实获益;同时也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为教师的终身发展奠基。
一、农村中学群文阅读的阅读现状
召开课题组会议,制定调查问卷,到群文阅读试点中学进行问卷调查,对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画出统计图,得出如下结论:
1.应试教育根深蒂固。为了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取得一个好成绩,我们老师已经习惯了教语文就仅仅教语文教材,一学期下来就让学生学了二三十篇课文,学生的所得肯定十分有限。
2.学生课外阅读缺少指导。在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时,我们老师更多的只是布置,而缺乏具体的指导,又没有尝试有效、多元、丰富的阅读推广办法,那么真正能养成自觉阅读习惯的儿学生是不多的。
3.课堂内外阅读脱节。课堂教学与孩子们课外阅读经常是两张皮,没有做到有效的衔接,学生课内所习得的阅读方法,未能在课外得到有效的运用。而且课内所阅读的课文也是零散的,缺乏整合。
二、积累案例,总结经验和教训,探究解决策略
1.转变观念,重视“读”
我们组织教师学习课标,通过学习,老师们明白应该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师明确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目标,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阅读教育观念,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不断“积累”,不断“获得”。
2.创造条件,促进“读”
(1)保证读物。“巧妇难做无米之炊。”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首先要供给学生读物。我们要求家长,要定期为学生购买一些有益的课外读物;我们要求学校图书管理员要不怕麻烦,向学生开放图书室,同时我们还让各班级的学生将自己的图书捐出来布置班级图书角,在班里选出负责任的学生进行管理、借阅的登记,同时可以各班级之间调换借阅,这样就使图书角灵活增容,有源源活水。
(2)保证时间。“君子不可一日无书。”固定阅读的时间,是保证阅读质量的一个重要条件。为此,我们采取了一些措施:首先,我们把阅读纳入教学计划,每周安排一节课,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阅读指导。其次,要求教师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取消机械重复的家庭作业,把阅读作为家庭作业,并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规定阅读的量和要求。即使教学任务非常紧张,也要保证学生有阅读的时间,阅读交流活动也不能因教学任务紧张而受排挤。
(3)推荐读物。由于学生阅历浅,自制能力差,作为教师,我们很有必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做好读物的推荐工作。平时多推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作为语文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另外,中学课本中选入的名家名作多是节选,只能窥一斑而未见全貌,所以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去阅读作品的全部,甚至增读该作家的同风格的其它文章。
三、结合教学实践,探究在群文阅读中教师导读的策略
课题组成员从自己的教学实践出发,共同分析教师在群文阅读中导读作用。并撰写课题阶段性研究报告。同时,邀请课题组专家和同科教师评定指导阶段性研究报告。
实验中我们发现学生在如何“读”的问题上,并不都很明确。有的只凭兴趣;有的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因此,我们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但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获。具体做法主要是利用每周的阅读教学课,向他们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一是选读法,即根据自己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二是浏览法,即对所读的书报,不是逐字逐句地读下去,而是快速地觀其概貌。三是精读法,即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精细地阅读。
通过教师指导,让学生了解群文,选择适合的阅读方法;通过快速初读,让学生学会从海量信息中,快速抓住重要信息;通过重点品读,合作学习,交流讨论,引导“求同”阅读,让学生寻找群文共同点;通过对比阅读,引导“求异”阅读,发现群文的不同点;“求同”阅读,感悟主题;求异品析,升华中心;最后,联系群文,自主写作。这种教学设计,通过方法选择、反复阅读、求同求异、读写结合等策略,实现了让学生品味阅读、享受阅读,把阅读还给学生,让学生注重阅读方法,关注阅读效率,让学生接受群文阅读教学核心理念,构建一个适合农村群文阅读学校的导读模式,改变过去局限于单篇、单本阅读的教学模式,代之以学生乐读、多读、快读、深读的群文有效阅读模式。
(责任编辑 陈 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