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生存教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2017-04-14 02:00杨林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体育教师技能

杨林

户外生存教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杨林

高校体育教育是帮助高校学生强身健体的重要课程设置,户外生存训练则是当前社会环境对大学生提出的新挑战。本文通过阐述户外生存教育在高校实施的必要性,分析当前高校体育教育的现状,提出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户外生存教育的措施,以期为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引入户外生存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

户外生存 高校 体育教学 野外生存

户外生存教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的必要性

1.户外生存教育简述

所谓户外生存,是指诸如在沙漠荒原、高山深林、偏僻岛屿等远离现代居民生活的区域,在没有外界提供必要生存物资的前提下,依靠个人或小团体的能力保证自身生命力或求得救援的基本生存技巧和手段[1]。随着现代体育观念的更新,户外生存教育不仅明确写入了《指导纲要》中,成为大学生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且由于其鼓励人们走到户外亲近自然,还受到了白领阶层、冒险和旅游爱好者等的强烈欢迎,各种讲述相关生存技能的书籍、视频等广泛推广,相关的运动训练器材和专门的服务性组织也相继成立,更进一步促进了户外生存教育的发展。

2.户外生存教育在高校教学中实施的必要性

(1)进行户外生存教育可以帮助高校学生掌握基础生存技能。高校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场所都是教室、实验室和宿舍,接近大自然的机会少,自主生活能力较差,因此通过户外生存教育可以帮助高校大学生掌握必要的基本生存技能。在户外生存教育中,学生可以自己搭帐篷、盖住所,自己动手收集可食用食材,自己动手煮饭,可以想办法获取食物和水;还可以在沙漠或深林中练习使用指南针辨别方向,学习如何有效防止野生动物的攻击、如何看懂地图等技巧。在这些户外生存训练中,学生不仅可以进一步走进大自然,体验大自然给人类的馈赠,还可以使其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

(2)进行户外生存教育可以帮助高校学生提高身心素质。户外生存不同于在都市或居民区生存,任何生存必需品可能都需要自己动手获取,这对于当前的独生子女而言无疑是一个强劲的挑战。在野外生存中,拥有强健的身体和坚韧的心理是十分重要的,这也正是 90 后大学生所缺少的。当前,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高校大学生的毕业压力和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因此在帮助学生疏导减压的同时,更需要从根本上帮助他们提高抗压能力,鼓励他们掌握自我调节能力,努力塑造强大的心理素质、果断冷静的判断能力和坚韧不拔的求生意识。

(3)进行户外生存教育可以培养高校学生的团队意识。90后大学生作为独生子女,他们的自我管理和调节能力差,人际交往能力不足,团队意识差。而进行户外生存教育则可以很好地帮助高校学生意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户外环境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依赖,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人际交往尝试。在经过种种挑战性训练后,学生的团队意识、综合应变能力和生存水平一定会大幅提升,这对于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适应新岗位新角色有重大的积极影响[2]。

高校体育户外生存教育的现状分析

1.户外生存教育课程开设率低,课程设置单一

当前只有很少部分高校开设了户外生存教育课程,且存在课程设置单一、功能不足的问题。开课率不足与高校本身的资源有关,如北京市海淀区是高校最密集的地区之一,这里的高校资源分布不均,活动场所或教育场地等十分紧张。很多高校只开展了占地面积小的定向越野、岩石攀爬等项目,对于其他需要较大活动场地和资金的户外生存教育课程开设较少[3]。

2.可进行户外生存教育的师资力量不足

高校体育教师是推广户外生存教育的中坚力量,拥有一支具备优秀专业技能的体育教师是十分必要的。当前高校体育教师中,年龄多分布在 35 岁以上,甚至 40 岁以上,这些传统式体育教师占了很大比重,真正具备专业户外生存教育证书的教师较少,难以真正地将户外生存技能传授给学生。另外,资金投入较少是制约当前户外体育教育的另一重要原因。体育教育的受重视程度虽然近些年来有所上升,但依然难以与高数、物理等正统学科相比,高校配备的体育器材、活动场地等常常存在短缺现象,户外教育的投资就更加不足,这样的教育模式是难以适应“知识——能力——素质”一体化综合培养教学任务的。

3.高校学生对户外生存教育的认知不足,参与度低

高校学生接受的都是强调“牺牲音体美、保全语数外”的教育模式,这就在学生的潜意识里淡化了体育训练的重要程度。而且学生缺少走进户外或野外独立生存的体验,安于现状的思维淹没了他们的冒险意识,使学生难以意识到户外生存训练的重要性,因此也很难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

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户外生存教育的措施分析

1.树立正确的户外生存教育理念

户外生存教育的发展由来已久,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取得了显著成效,这给我们的普及推广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和参考。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户外生存教育理念。在欧美国家中,户外生存教育强调体验式教育理念,一方面强调学生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另一方面又强调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合理和谐的发展。其次,户外生存教育涉及涵盖了广泛的知识,是多个专业与学科知识的综合,如地理、旅游、娱乐、医学等,在户外生存教育中,学生需要掌握这些领域的专业基础知识,并可以灵活运用。最后,户外教育是不分等级的训练活动,各个年级的学生都应该踊跃参与[4]。

2.做好高校学生的意识培养和理论灌输工作

高校体育教学在为学生提供自主健康运动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生存意识。21世纪是以人为本的社会,同时也是市场竞争高度激烈的社会,高校学生应注重培养自己的竞争意识,可以通过举办比赛等方式进行,让学生可以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又可以认真吸取失败教训,自觉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才能更好地面对社会各方面的压力。理论灌输是指学生不仅要掌握生存技能,还要掌握与之有关的理论知识,可以通过专题讲座、报告的方式进行,让学生自主学习与户外生存相关的理论知识,帮助高校学生掌握一般的求生理论和技能。

3.健全户外生存教育体制,加大人财物力的投资力度

欧美国家户外生存教育的成功,给予我们很大的启示。在高校体育教育中,要建立健全户外生存教育体制,不断探索适合我国高校学生心理和教学传统的教育模式,利用好高校优秀的教育资源。同时,相关部分应增大人财物力的投入,积极支持高校开展户外生存教育,如鼓励高校体育教师参加生存技能的培训,提高高校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水平;积极购置户外生存教育所需的各项装备设施,提供必要的运动场地;举办各种野外生存活动,激发大学生的参与热情,也可以通过设置有偿竞赛的方式,来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掌握生存技能[5]。

4.以高校体育学生为主,其他学科为辅

高校户外生存教育应结合当地的地域特征,如本地的地理环境、风俗历史等进行开展,设定与周边环境相契合的户外生存训练。我国高校户外生存教育正处在发展初始阶段,各方面经验不足,因此,不能单依靠高校体育教学进行,还需要辅助以其他学科,如地理、心理、医疗等,帮助学生掌握求生技能的本质,使他们在掌握某一项求生技能的同时,还能够做到灵活变通,最终达到丰富高校学生户外生存基础知识、掌握生存技能和本质的目的。

总结

总而言之,户外生存教育在高压力、高竞争力的当今社会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高校体育教育中实施户外生存教育是符合现代教育理念和要求的。融入户外生存教育的高校体育不仅可以培养具有强健体魄的大学生,还可以塑造具有高抗压能力和心理素质的大学生,促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岗位角色的转变和社会发展。

[1]兰大卫:《我国高校户外运动发展浅谈》,《当代体育科技》2015年第27期,第231-232页。

[2]许方龙、宾洲:《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野外生存教育的可行性》,《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年第27 卷第5期,第95-96页。

[3]苏转平、曹电康、暴丽霞:《让“生活教育、生存训练”走进课堂——对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思考》,《体育研究与教育》2013年第6期,第61-65页。

[4]胡跃红、刘剑、易斌等:《对高校体育教育开设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的思考》,《益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5]伊文海、孙婕:《论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生存教育与高校体育教学的结合》,《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年第18 卷第6期,第123-125页。

作者单位: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 陕西西安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体育教师技能
高级技能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画唇技能轻松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