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日语口译课程改革

2017-04-14 15:57辛宇峰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口译日语跨文化

辛宇峰

(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 辽宁 大连 116600)

教改与教材教法

试论日语口译课程改革

辛宇峰

(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 辽宁 大连 116600)

日语口译是我国高等院校日语专业高年级的必修课程。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所培养的日语人才的质量。如何针对目前处于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日语口译课程进行优化改革,怎样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及综合能力,从而满足当今社会对于高素质日语人才的要求,则成了一个迫切需要探讨的课题。就目前在日语口译课程的诸多不足之处给出几点改革建议。

日语口译;课程建设;多媒体应用;跨文化交际能力;改革

前言

日语口译课程一般开设在日语专业三年级,此时的学生普遍达到日语国际能力测试N2水平,有些学生甚至已经考取了N1证书。但是,我们从课堂教学的反馈中不难发现,学生们的日语交际能力几乎达不到相应的等级水平。在课堂互动以及小组发言时,所用的日语往往辞不达意或表达不流利。口译训练的本质是高度的技能训练,在西方国家如美国的口译训练是针对除了母语以外至少还熟练掌握一门或两门以上外语的人员进行的。口译训练是以“习得口译技能”为首要目标,而非习得语言。

如何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更好地培养和提高学生们的日语表达能力,尤其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在不断的学习中,学生逐渐具备了良好的表达能力。但这只是达到日语口译课程考核的基本要求。如何能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则是该课程的最终目标。为达到该目标,必须要对目前的日语口译课程进行必要的改革。

一 、优化改革师资队伍

目前各大高校的日语口译课的教师基本具备留日经历,对日本的文化、习俗、经济等有一定的了解。但是,接受过系统培训或者是针对日语口译教学及理论进行系统研究的教师则凤毛麟角。并且,教师基本是研究生或博士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授课,日语口译实战经验几乎为零,在课堂上难免“纸上谈兵”。因此,无法将书本知识、技能与现实中的社会情况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学生们自然无从提高学习热情。

优化师资队伍时,应当“走出去,请进来”。校方应积极提供教师队伍的学习平台,定期选拔优秀教师赴日本的大学学习深造;或者让教师参加国内外的日语口译课程的相关研讨会,从而丰富教师们的理论知识,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鼓励教师考取日语口译资格证书。

组织教师建设日语口译精品课程,致力于学术论文、课题立项和教学研究。同时,在实践中反复地推敲与筛选适合于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日语口译人才的培养模式,从而达到一个良性循环的效果。

校方推荐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参加日资企业的现场翻译工作,接触到更多的实际问题从而提高教师的临场应变能力,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将这些宝贵的知识、经验和技能逐步传授给学生,达到日语口译课程的教学目标。

二、整合优化课堂讲义材料

要提高学生对日语口译课程的兴趣,除了教材本身的内容之外,教师对所准备的讲义材料的讲解是否到位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的日语口译教材与其他日语教材比较,数量偏少,并且内容陈旧,与社会脱节严重,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不了学生的学习欲望。这就需要教师要适当地做好材料上的准备。当今是信息泛滥的时代,如何筛选出对于授课有益同时又与现实社会接轨的讲义材料,则成了一个需要解决的课题。

建议校方组织日本外教对教材和辅助材料进行增添或删减,严格把关;同时与国内外的友好学校能够资源共享。在大数据化背景下,鼓励教师教学时利用多媒体及图片、影像资料让学生们更加直观地感受现实社会中的人际交往的复杂性。通过学生对每章学习之后的反馈,不断完善讲义材料,建立信息资源库。与日本外教合作,撰写适应当前社会人才需求的日语口译教材和辅导丛书。充实完善后的资源信息等,在获得校方同意后,传至校园网,利于师生学习与交流。逐步建设日语口译精品课程。

三 、教学方法的改革

以往的日语口译课,授课时在讲解教材上的翻译技巧之后,就让学生们参考教材练习汉译日和日译汉,但是效果甚微,不能很好地达到教学大纲的预期目标。因此,教学方法这一环节也应该适当改革,大力建设并整合优化,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教授学生口译翻译的技巧,不能仅仅照本宣科,要分析在不同语言环境下,所选择的翻译语言也是不尽相同的。因此在日语口译教学中,不但要从文化的角度去分析日语的词汇、句子、文章等,还要教给学生一种学习方法,让学生们在学习日语时,注重考虑充盈于语言中的民族的文化思维、文化观念和文化价值。让学生们明白:语言与民族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每个民族的语言及表达方式都有非常突出的特点。明白了这一点,当学生们再遇到身体有残疾的人时,就不会直接用日语称其为“瞎子”、“瘸子”等,而是选用“体の不自由な方”这种尊重对方的称呼。从这个层面去学习和理解日语,才能深刻透彻,用日语表达时,才能恰到好处,标准地道。从单词过渡到句子乃至文章,同样需要做好文化的导入和渗透。语言教学,越是向中高层发展,语言所负载的“文化”便越突出。

在处理现实问题时,要注重会话的场景、会话的人物关系(上下级关系、长幼关系等);日语在表达上有敬语表达和暧昧表达等,日本人在交流时,往往不将一句话完整地说完,总是给对方留有遐想的空间。这就需要我们对于语言本身要反复推敲,体谅对方的心情,洞察对方所表达的真正意图。例如:“では、考えさせていただきます。”如果直接翻译成汉语的话,就是“那么,请允许我考虑一下”。从文字、语法上来看并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在日本一般情况下,这句话要表达的是委婉地拒绝对方的意思。如果理解能力不佳,对于说话人特意没有说出来的话题提问的话,会被视为不懂礼貌。不言自明的部分省略不说,以沉默代替,这种交流方式,被称为“以心传心”。教师要强调在日语交流时,“ちょっと”“少し”“ころ”“ぐらい”等词汇频繁出现,其作用是给人以宽松的感觉,目的是营造一个和谐的氛围,从而达到“和”文化的要求。

日语口译课程刚开始阶段,学生们不会适应这种表达方式。在日译汉练习时,往往不能翻译成自然流畅的汉语:在汉译日时,也经常辞不达意或者表达生硬。例如:“请多保重”作为寒暄用语,在中文中的使用频率很高,晚辈向长辈,下级向上级,甚至同辈人之间,互相探望,聚会后,临分别时,常说这句话。但是在日文中,只用于探望伤病者的场合。如果按照中文的习惯,在朋友聚会后,临分别时对日本人说“お大事に”(请多保重),对方会很诧异,会认为我现在很健康,既没生病,也没受伤,为什么要对我说这句话呢?尽管“お大事に”翻译成中文,相当于“请多保重”的意思,但是在中国人之间使用和对日本人或日本人之间使用时,在文化伴随意义上有很大的差别。文化差异表现在方方面面,在体态语言上也有很多,比如大家熟知的“中国人握手致意,日本人鞠躬行礼”;一些象征性的动作也含有明显的文化特征,象征性地代替言语行为。例如:在日常生活的行为规范中也体现出中日两国的文化差异。比如,中国人在倾听长辈或上级领导讲话时,为表示礼貌,往往是安静地“洗耳恭听”;而日本人则是在对方讲话时,不断地插话,用“随声附和”的方式来表示自己在认真地听对方讲话。在公众场合的演讲时,按照惯例,日本人几乎是千篇一律地要先说上一套约定俗成的客套话,目的是表示谦虚或给自己所讲的内容留有充分的余地。每一个日本人,都会理解他人的这种“客套话”。但是,其他民族的人却未必能做到这一点。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掌握真正的日语,提高自身的交际能力。

课堂上除了板书之外,应鼓励利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音频、影像等让学生们更加直观地学习,同时强调交流时,除了语言之外还有表情、肢体语言等。课堂演练时,教师设置一个具体的语言环境,给参与练习的学生做好角色定位。在整个练习中,教师要与学生及多媒体有机地联系起来,在学生遇到交流困难时,尤其是异文化冲突时,要及时指导使整个日语口译教学过程更加丰富多彩、更加充实,从而达到教学大纲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做到“精讲多练”,以学生为中心。

四、考核方式的改革

以往的考核方式为出勤、平时测验、阶段考试以及期末考试。考核方式过于单调,不能够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综合水平,因此考核方式改革成为当务之急。

建议取消阶段考试和期末考试,以每个单元为一个周期进行测试,最后将单元测试的分数累计起来,作为学生该课程的期末成绩。这样可以更加客观地测试出学生的掌握情况和综合能力。测试时,避免单一的日译汉和汉译日考试,要多样化。可以虚拟场景,让学生们以小组的形式做场景会话,或者给出一段视频,让学生现场翻译,或者组织小组辩论等形式进行测试。每次测试后,教师都及时给予点评和纠正,尤其是对在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充分地讲解在不同语境下,交际时应当怎样选择更为恰当的表达,让学生们能更加牢固地掌握所学习过的知识与技能。

结语

日语口译课程的教学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一个有机的统一过程。日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实现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基于校方的支持,优化师资队伍可以提高教师的自身授课水平,可以将更加新颖、优质的信息与技能传授给学生;整合优化课堂讲义材料可以达到师生资源共享,将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信息等不对称以及脱节等对学习日语来说的一些列不良现象所出现的几率大幅度降低;教学方法的改革可以使师生更为融洽地学习,使学生对日语口译课程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同时也使学生更清晰地认清自身所存在的不足;考核方式的改革可以更为客观地体现出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评价,通过各个阶段的反馈,教师也可以更好地把握授课的重点与难点,及时调整授课方法,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1]黄春婕.本科阶段日语口译教学问题及改革探析[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4(6).

[2]李艳.浅谈日语口译教学方法[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

[3]刘东.试探高级日语阶段口译能力的提高[J].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4(9).

[4]彭新勇.日语口译教学中的多模态运用[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4(4).

[5]辛宇峰.试论日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8).

(责任编辑:孙建华)

Curricular Reform of Japanese Interpretation)

XIN Yufeng)

(City Institute, Dalian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alian, Liaoning 116600, China)

Japanese Interpretation is the compulsory course for seniors in Japanese major of our college, whose teaching effect has close connection with the quality of Japanese talents cultivated. It has become an urgent task to deal with how to reform the course of Japanese Interpretation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big data era and how to cultivate the students' cross cultural communicative and comprehensive abilities so as to meet the requirement for high-quality Japanese talents. On the basis of writer's many years' teaching research and practice, this article tends to give some suggestions on how to overcome the shortcomings in the teaching of Japanese Interpretation.

Japanese Interpretation; curricular construction; application of multimedia; cross cultural communicative abilities; reform

2016-09-27

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高校外语教学改革专项2015年度重点课题“大数据时代新建本科院校日语专业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WYZD150031)

辛宇峰(1978- ),男,辽宁大连人,副教授,经济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日语语言学、日本经济学。

H36

A

1671-4385(2017)01-0037-03

猜你喜欢
口译日语跨文化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明朝日语学习研究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略论笔译与口译的区别
EAP视听说对英语口译关联迁移的增效性——以交替传译为例
关于日语中的“のた”和“の”的研究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论心理认知与口译记忆
论词汇的跨文化碰撞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