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洪宇
周洪宇
近年来我一直关注教育治理问题,最近还主编出版了一套共计14册的“教育智库与教育治理研究丛书”。之所以将教育智库建设和教育治理联系起来,是因为这是实现国家第五个现代化——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期待通过智库建设形成社会第三方参与教育治理的经验,体现教育治理的民主化、科学化、法治化、精细化、专业化和信息化,并探索教育智库有效参与教育治理的新路径。
总体上讲,应该说教育智库所关注的与教育治理相关的问题是多方面的。目前有两个问题是我们比较关心的。第一,教育公平问题。我把教育公平定义为“四个均等,一个倾斜”。“四个均等”指的是机会均等、过程均等、结果均等和质量均等;“一个倾斜”指的则是向弱势群体倾斜。具体而言,“机会均等”是指每个社会成员都享有与他人同等的教育权利和受教育机会;“过程均等”则指在教育过程中,社会成员不应因身份不同而受到歧视,而应享受平等的教育资源使用权;“结果均等”指向教育与教学的结果评判,持相同的学历在工作的机会中应受到同等对待;而对于“质量均等”,这是我们要力争的。这“四个均等”只是形式上的均等,不完全是实质均等。处于教育欠发达地区的孩子,必须对他实行弱势补偿,这才是真正的公平、最大的公平。目前,教育公平主要要关注这几个方面: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贫困生免费入学、高考加分、提高农村贫困地区家庭学生就读名牌大学的比例等等。教育公平具体讲,就是怎样真正做到教育机会、教育过程以及教育结果的公平。第二,依法治教问题。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提出要深化依法治国实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依法治教是依法治国的组成部分,是教育治理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近年来,贿赂、冒名替考、泄题等轰动性事件在教育系统时有发生,更凸现了解决这个问题的迫切性。此外,仅以《学校法》为例,目前我国有各级各类学校50多万所,但至今没有《学校法》。由于法律的缺位,学校的独立法人地位一直未能确立,权利义务不清,责任界限不清,一旦发生校园安全事故,学校可能要承担无限责任。立法与修订不及时,影响了教育自身改革与发展。另外,近一段时间我们以及我们的很多同行都在研究或在努力实践教育领域的管、办、评分离,但是,这里面有很多法律问题并没有十分明确,都需要我们研究。
大学治理是教育治理的重要内容。郭俊的《成长:学生参与大学治理的权力研究》立足点尽管是研究大学内部治理的,但其讨论的问题实际上也与教育公平问题和依法治教问题密切相关。作者认识到,对大学治理而言,存在着两类不公平,一是管理人员、教师、学生的地位不公平。二是大学生群体中参与治理的机会也不平等。如何让来自较低社会地位和阶层的学生,也有可能享有平等参与权?这些学生的才智并不欠缺,大学有关政策和行动应当保证学生都有公平参与的机会,使校内所有学生都能够达到潜力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实现他们的社会提升。章程是大学的“宪法”,作者还观察到,在教育部2015年已经核准的84所中央部属高校章程中,有73所高校在学生权利条款中建构了“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内容,但相当一批大学管理者和研究者对学生参与分享大学治理权力还是有不安不适的感觉,国内新修订大学章程中,几乎全部回避了关于“学生权力”的表述。对现代大学治理体系的研究中,探讨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很多,但学生权力,特别是其中学生参与大学治理的权力受到的重视不够,较少有人研究。反观现实,政府、社会、行政管理人员、教师、校友等等,甚至学生自身,对学生参与大学治理的态度往往并不是一贯的和清晰的,存在着名与实、动机与效果、变革与守旧的冲突。我认为,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依法治教的时代背景下,教育开始从公民的义务向公民的权利转化,研讨学生权利及其法律保障问题很有必要。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也是学校最为重要的利益相关者,应当从多视角审视学生权利,重新认识和定位学生权利及其法律保障。
权利从来不是空洞的,需要权力来保障。本书是作者在博士论文基础上经过认真修改和调整后的产物,也是我所见到的第一本专门研究学生参与大学治理的权力问题的专著,具有一定的开拓意义。目前关于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将着力点主要聚焦在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关系上,却忽略了另外一个重要大学治理主体——学生,没有注意到学生丧失了参与大学治理的权力,便缺少了利益保障机制, 就容易成为大学校园内的弱势群体,大学自身治理能力也难以提升。开展学生参与大学治理的权力研究,是建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治理体系中绕不开的课题,既“顶天”:有利于设计符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大学治理的制度性框架,提升我国高等学校的治理能力,提高我国大学国际竞争力;又“立地”:保障了学生权利,有助于解决现有人才培养中的一些突出弊端,比如缺乏主体性和责任感,对他人、集体、社会冷漠等问题。本书作者在目前国家高度重视高等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背景下,跳出传统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两分视角,站在学术前沿,全面阐述了学生参与大学治理的权力性质、模式和实现机理,系统梳理了学生参与大学治理的源流,并调查了中国学生参与大学治理的权力运行状况,探究其困境与成因,最后提出了中国学生参与大学治理权力实现的机遇、空间和路径,选题新颖,内容详实,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我于2002年在武汉市工作时认识本书作者,后来他又在我直接领导下工作过一段时间,他的博士生导师沈红教授也是我的老朋友,是我十分尊敬的高等教育研究专家。郭俊为人为学敦厚勤敏,作为曾经的同事,得知他即将出版第一部专著,我很高兴。学问一直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我非常希望看到身边的年轻人在脚踩大地奔走的时候,也不忘倾注心力去仰望星空。老师一直是我最喜欢的称呼,我很愿意阅读探讨大学生权力(权利)的文章,期待郭俊这部专著的出版可以进一步推动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