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锋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安徽 马鞍山 243000)
高校体能训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吴锋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安徽 马鞍山 243000)
为增强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各高校纷纷加强了对学生的体能训练。然而,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体能训练中仍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高校体能训练的效果,还会影响高校体育教学的教学质量。为此,本文对高校体能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研究,旨在帮助高校体能训练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高校;体能训练;问题;对策
体能是通过速度、力量、协调、耐力、柔韧以及灵敏等运动素质表现出来的人体基本的运动能力。体能训练可以全面地发展人体的速度、力量、协调、耐力、柔韧以及灵敏等运动素质,提高各个器官系统的机能、使人体得到均衡的发展、提高人体的健康水平。
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其综合素质情况受到了整个社会的关注。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只有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更好的学习与工作。因此,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体能训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近20年来,我国大学生身体素质一直持续下降,大学生身体素质不佳已成为各高校面临的一大难题。由国家体育总局、卫生部以及教育部等联合组织的《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显示,我国男大学生1000米跑、立定跳远、引体向上这3项的身体素质指标与2005年相比全面下降。女大学生800米跑、立定跳远、仰卧起坐这3项的身体素质指标也比2005年降低了不少。同时,我国大学生身体素质在耐力素质、柔韧性素质、速度素质以及爆发力素质等几项测评均呈现下滑趋势。与2005年指标相比,19-22岁年龄组立位体前屈指标下降2.5CM;立定跳远指标最大下降2.3CM;800米、1000米跑指标下降更为明显,其中,男大学生下降20S、女大学生下降15.1S。引体向上、仰卧起坐以及斜身引体等指标也没有一个是上升的。因此,完善高校体育教学体制、加强大学生体能训练、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已成为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所面临的迫切问题。
高校体能训练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学生的健康意识,让学生明白,健康是迈向成功的重要基础。在大学生日常的生活与学习中,体能素质与健康水平的提高是成长的重要任务之一。良好的体能素质不仅是大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基础,还是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更是大学生进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的基础。因此,在我国人才培养工作中要落实高校大学生的体能训练,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
当前我国高校对体能训练的重视程度不高,体能训练效果也不尽人意。训练项目单一、缺少理论知识的指导,训练设施、方式、方法等都存在着许多问题,与西方发达国家的高校体能训练相比落后明显。
目前,我国许多高校对体能训练的重视程度不够高,导致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体能较弱,无论是速度、力量、协调,还是耐力、柔韧、灵敏等运动素质都不尽人意。大多数高校的体育教育仍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只注重体育项目技能与技巧的培训、忽略了学生体能的训练,且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无兴趣、教师教无耐心,难以实现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的体育教学目标。
强制的体能训练严重打击了学生对体能训练的积极性。通常情况下,高校体能训练计划中有许多强制性因素。例如,强制要求学生跑步、坐卧体前驱、立定跳远以及仰卧起坐等,并且强制要求学生在这些项目上必须要达到指定的成绩,否则将无法拿到体育课程的学分。这种强制性的体能训练严重打击了学生对体能训练的积极性,并滋生出了抵触、反感的不良情绪。总的来说,不是所有学生都喜欢这些运动,对于不喜欢这些运动的学生而言,训练只是一种痛苦。此外,高校体育教学单一的种类也是学生缺乏体能训练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原因。许多高校开设的体育项目只有跑步、立定跳远等几个项目,学生无法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体能训练。
体育设施不全是我国高校体能训练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许多高校都有较好的运动场地,但欠缺相应的体育器材。尤其像羽毛球、篮球、排球、足球等体育器材,一般都只能在课堂上使用,很难在课后借用。因此,很多学生因体育器材的限制,打消了课后锻炼的念头。总的来说,体育设施不全,不仅会阻碍学生课后进行体能训练,久而久之还会削弱学生对体能训练的积极性,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高校为学生提供的有组织的体能训练时间是体育课堂,但课堂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并且有的课程安排并不适合学生的体能训练。例如,早上第一节课或下午第一节课上都不适合学生的体能训练,因为这个时间段上体育课,有的学生才刚睡醒,根本没体力和精神投入到体能训练过程中。然而,除了课堂上的体能训练,学生在课后很少会进行体能训练,以至于学生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真正进行体能训练的次数和时间都非常有限。此外,学校对文化专业课程的重视以及对体能训练的忽视也是造成学生体能训练时间短的一个重要原因。文化专业方面的课程压力使学生忙得抽不开身,时间上的紧缺,使得学生更加忽视了体能训练。而学校又无法提出实质性的解决办法来干预学生课后的体能训练,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学生体能训练的时间不断减少。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在体育教学上采取的体能训练方式是:首先让学生在操场上跑两圈,然后做一做准备运动,再进行有选择性的训练。例如,选择篮球的学生就教授一些打篮球的简单规则和技巧;选择太极的学生就教授一套简单的太极拳。同时,大多数高校的体育教学都是大班教授,一个班往往有几十人甚至上百人。这种体能训练方式在本质上存在着很多弊端,无法达到体能训练应有的效果,使高校体能训练停留在形式主义上,毫无实质可言。
在实际的体能训练中,有的体育老师往往凭自己喜爱以及自己拥有的运动项目经验进行授课,而忽视了学生的感受与实际的身体素质状况。圣人云:“有教无类,教学相长”,新时代的教学理念要求我们以育人为本。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而老师则是教学的管理者、组织者以及引导者。此外,还有的体育教师自身专业知识不扎实,无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引导学生进行体能训练,更有甚者因训练安排强度过大使学生在体能训练中受伤,不仅没有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影响了学生的身体健康。
针对上述高校体能训练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下解决对策:
为了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各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体能训练的重视力度。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既要注重体育项目技能与技巧的培训、又要注重学生体能的训练。并健全体育设施,适当减少文化专业课程压力,号召全体在校大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身的身体健康水平。
体能训练是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手段。为提高学生对体能训练的积极性,在进行体能训练项目讲解时,要内容清晰、目的明确;课程安排要科学合理、先易后难;运动量要由小到大,逐步增加;体能训练技巧先简单后复杂,先分解再组合。整个教学过程要让每一位学生学会体能锻炼的方式、方法。同时,学校应拓展体能训练项目,并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自行选择训练的内容,打破传统单一、强制性地捆绑教育。此外,老师还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语、着装以及动作行为,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激发学生对体能训练的积极性。采用趣味性较强的训练方法和学生乐于接受的训练方式,诱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能训练,并不断鼓励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对体能训练的兴趣。
4.3.1 提高速度的方式、方法
大学生在进行体能训练时,应将速度的锻炼放在首要位置。在进行训练时,可以结合运动技能的训练,例如,可以结合足球运动技巧的训练进行速度的训练,像足球的带球、传球训练,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快跑能力、又可以提高学生的球技。
4.3.2 提高耐力的方式、方法
耐力的提高是大学生体能训练的重要目的之一。耐力训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肺活量以及身体输氧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坚强的毅力。耐力的训练可以采用负荷的训练方式,在实际训练中,要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选用不同的训练强度逐步提升其身体的承受能力。例如,在学生进行篮球训练时,可以让学生重复快速运球上篮、往返带球等动作,并逐渐增加训练的强度,以提高学生的耐力。
4.3.3 提高力量和灵敏力的方式、方法
力量训练是大学生体能训练的基础环节。其训练方式可以采用快停急跑、固定上下跳等形式进行。而灵敏力的训练,可以采用传球、接球等训练方式。
体育教师在体能训练中依然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大使命。体育教师的体育水平、训练方法、授课能力以及师范技巧等专业素养都将直接影响着学生体能训练的质量和效果。因此,各高校体育教师要树立高度的责任感与事业心,不断地更新教育思想与体能训练内容,创新体能教学手段,不断的学习与掌握新的体能训练的理论与体能训练的方式、方法。同时,还要学习和研究与体能训练有关的心理学知识以及运动心理学知识,运动生物化学等丰富自己体能训练的科学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贯彻“安全第一”的教学理念,科学合理地安排运动强度。对于运动强度较高的训练,要亲自监督学生进行准备活动,并在训练中实时关注学生的动态。最重要的是,教师要从思想上重视对学生的体能训练,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身体素质。
良好的体能训练是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关键。为了进一步完善高校体能训练,提高大学生身体健康水平,各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体能训练的重视力度,提高大学生对体能训练的积极性,优化体能训练的方式、方法,增强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让每一位大学生都能体验到体能训练带来的快乐,让体能训练成为大学生进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的垫脚石。
[1]胡筱娜.高校体能训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体育科技,2016,09:38+40.
[2]王钧.普通高校学生体能训练现状及改进方法[J].亚太教育,2016,22:171.
[3]王向宏.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M].北京: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出版社,2010.
[4]王卫星,彭延春.运动员体能与技战术发挥的关系[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7,30(3):289-292.
[5]赵克锋.江西省高校海军国防生军事体能训练现状与对策[J].亚太教育,2016,22: 230-231.
G641
A
2095-7327(2017)-08-0096-02
课题项目:高职高专体育选项课评价体系研究(2016xjzdjy02)。
吴锋(1983.1—),男,硕士,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助教,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训练、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