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际合作背景下网络学分互认授课方式的探究

2017-04-14 01:06:12张彦霞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7年8期
关键词:学分课程教育

张彦霞

(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 广东 广州 510000)

高校校际合作背景下网络学分互认授课方式的探究

张彦霞

(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 广东 广州 510000)

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合作已成为一种主要的办学模式,学分互认授课这一新型教学方式受到广泛关注,但在国内刚刚起步,阻碍重重。本文针对网络学分互认授课实践中出现的不足,从教学理念、合作管理、课程资源、政府等几方面入手,对其加以分析,提出了一些建议。

高校合作;网络环境;学分互认授课;政府部门

0.引言

教育不管是在提高个人素质,还是促进国家发展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当前知识经济时代,对知识和人才更为需求,作为培养各种社会人才的主要场所,高校现状及未来趋势广受关注。就目前国内而言,高等教育这几年发展非常快,为顺应时代潮流,在教育理念、教学模式等各个领域都进行了改革,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互联网的盛行,打破了地域空间限制,拉近了彼此距离,为高校联盟合作的新教育模式提供了基本条件,通过网络沟通协议,实行学分互认授课,有利于实现高校之间的优势互补,平衡教育资源,降低办学成本。然而,由于刚刚施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依然面临着诸多问题,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解决对策。

1.更新理念,创新教学模式

传统教育模式以面授为主,教师和学生处于同一空间,双方可以有最直接的接触,为促进彼此交流、实时反馈并改善教学策略提供了诸多方便。但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这种模式极易造成教师独霸课堂,无法体现出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学习积极性被抑制,最终影响到教学质量。网络教育是随着互联网的应用普及逐步兴起的,由于互联网打破了地域空间限制,教育工作者可通过网络视频、网络课堂等渠道,面对面地进行教学,或者录制教学视频,供学生观看学习。这种模式是互联网发展的产物,也是传统教育转变为现代教育的一个必经之路,属于另一种模式。

然而,现实中很多传统的教育工作者对网络教育存在偏见,缺乏深入的了解,误以为与传统教育相比,网络教育没有优势,起不到良好的效果,所以无法接受新事物,经常出现各种矛盾。高校合作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这点毋庸置疑,可如果是两个地理位置较远的高校,要想实现学分互认授课,必然存在着地理上的联系困难,而网络教育则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从这个角度来看,网络教育为高校联盟、学分互认授课提供了必要条件。在当前这个开放的环境中,不但国内各高校开始联盟,还积极与国外著名高校联手,以顺应世界一体化趋势。所以,教育工作者应当转变陈旧的观念,更新教育理念,敢于尝试新事物,不能将其一棒子打死。清楚地认识到,不论是传统教育,还是网络教育,都有优势和不足之处,但就现代社会而言,网络教育无疑是一种不可或缺的重要模式。

学分互认授课主要是指学生可以在不同的高校学习,获取的学分双方高校都认可。该模式的特点在于,高校联盟能够体现出自身优势,减少教育成本,同时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网络授课不再局限于传统课堂,学生可利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工具,随时随地学习,为学生提供了最大化自由,有利于养成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习惯。当然,这种新的模式并非要把教师淘汰,反而对教师要求更高,除了专业知识,还必须熟悉网络,能够有效地组织学生参与到网络教育中。通常第一节课之前会有一次面授,主要是帮助学生初步认识网络教育,并了解整个教学计划。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和学生在线交流、发布任务、分享资源、总结指导。

既是网络教育,必然建立有相应的网络教学管理平台,有专门的数据库和论坛等,师生可通过多种电子方式进行联系交流。评价环节向来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学分互认授课亦有相应的评价模式,学生平时登录平台的时长、在论坛的发帖量、实践项目的积极度等,都纳入在评价范畴,相比传统评价方式,更方便快捷,也更全面。

2.加强管理,促进高校合作

网络教育作为新兴事物,需要经过大量实践,总结经验。因为是通过网络,联系不同的高校来完成教学任务,所以对高校之间的配合度要求极高,必须加强管理,确保各所高校之间形成完善的合作关系。国内很多地方都已经实行了网络学分互认授课模式,但由于缺乏经验,面临着诸多困境,比如高校的管理制度和评价标准不同,或者使用的教材也有差异,都会引起合作上的困难,耽误教学进度。期末考试亦是如此,有些高校安排的时间靠前,有些则安排的靠后,如果按照各自的时间安排考试,又可能会出现泄题的情况,所以双方必须进一步合作,达成一致。除了合作上的管理,在制度管理、教学管理等方面也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有些地区虽然能够接受此模式,并愿意主动探索,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自身水平很难取得突破,在与其他高校合作时,不处于同一个层次,势必会影响到授课质量。网络教育如果利用得当,可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如果利用不当,则极有可能出现缺课、逃课等情况,主要原因在于监督力度不足。而且,网络授课需要保证课程的及时更新,但从备课到录制视频,再到后期上传,所花费的时间较长,可能会影响到课程的时效性。

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首先,合作高校之间应形成比较统一的管理体制。多多互动,加强交流,了解彼此的管理制度,商榷后尽量统一化,实行统一管理。比如在教材的使用上,不能相差太大,期末考试内容应该包含在各高校教材都涉及的范围内。高校内部也要加以优化,明确各个部门的责任,加强沟通,提高工作效率,使得自身整体水平不低于合作的平均水平。

其次,既是学分互认授课,必须以学分制改革为基础,学分在高校合作中起着重要作用,既能保障学生的选课权利,又能衡量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质量。高校合作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可能,为学生施展个人才华创造了平台,能够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所以必须形成统一的换算标准,建立起合作协议框架。统一学分换算标准,可以促进不同水平层次高校间的合作,学分互认协议则需要对各方面进行细致的要求,确保课程顺利开展,维护各方的权益。

此外,还需加强教学管理监督。高校合作使得课程资源更多,但也应考虑学生的选择,是否会出现盲目选课的局面。很多学生在选课后,发现对所选课程没有兴趣,学习过程中缺乏激情,但如果临时换选,又担心其他课程学分不容易获得,这样极易造成资源浪费,而且耽误学生自身学习。今后,合作高校有必要实施导师制,选课之前对学生进行科学引导,尽量让所选课程与本专业有联系。选课之后则要指导学生如何制定计划,如何能够获得学分。为保证教师的教学水平,各高校同样需要加强监督,比如建立监督小组,记录教师的讲课过程,并对其提出改进意见。

3.整合资源,完善课程体系

国内已有不少地区,对网络学分互认授课模式进行了尝试,其中有个现象不容忽视,各高校开设了多门选修课,但学生都集中在2-4门课程,其他的选修课则很少有人选。所以,高校应该对此反思,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今后该如何完善课程体系。笔者认为,应综合考虑一下几点:正如前面所说,网络课程制作需要较长的时间,更新速度相对较慢,为避免这一矛盾,可以选择理论性强的课程为主,理论和基础知识短时间内不会有明显调整,这样可以保障学生在一定阶段内反复观看视频。对各高校而言,一方面所设的课程能够体现出本校特色,每所高校都有其擅长的领域,开发特色课程资源,联合其他高校形成完整的体系,分享到网络上供学生学习;另一方面还要兼顾本校的薄弱环节,如此才能实现优势互补,大学生才能真正实现跨校修读,学习本校没有的课程,因为自身比较感兴趣,所以往往会主动投入其中,对提高其综合素质也大有帮助。教材方面,各校都应派出专业教师,根据本校的特点,在不违背教学大纲的前提下,实现多所高校的统一,而考试则尽量简化流程。很多学生都非常看重专业课,希望高校之间除了选修课,还能实现专业课互选,这一点也同样值得考虑,逐渐改变目前课程类型太过单一的困境。

教师跨校讲课是实施学分互认授课的一种重要形式,各高校可以根据课程安排,聘请对方的优秀教师到本校授课,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实践教学在当前高校教育中备受重视,为体现出这一点,各校的实验资源也应共享,包括设备和项目的开放。一般来说,高校实验室所提出的项目,可以与大学生的学分联系起来,学生可自由选择,并使用实验室的设备器具,完成项目后可得到相应的学分。此外,在课程安排上,应该紧紧结合大纲,把握好教学进度,并加强教学管理,使得课程能够按照计划进行,形成完善的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

4.政府介入,师生共同努力

教育是立国之本,国家要想传承文化,实现创新,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人才和教育。学分互认网络授课模式在国外开始较早,并且有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也出台有相应的政策和法律条例。可见,这种授课模式同传统教育一样,也需要得到国家认可的支持。许多省级高校由于缺乏国家和省内的政策支持,高校合作举步维艰,往往只停留在表面,难以起到实际作用。而市级高校之间的合作更加困难。再者来说,高校合作和教育资源共享并非易事,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紧密合作,才能起到整体效果。政府则发挥着带头作用,应当适当介入,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高校合作,并建立起工作机构,负责相关事宜,起到带头的作用。为防止各高校之间出现矛盾激化,政府还应担任调解员的角色,对各方利益进行协调,处理好彼此间的关系,成为各校合作的桥梁,各高校可以通过政府来表达自身的需求。教育事关重大,高校合作又涉及各方利益,所以还需要提升至法律高度,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予以约束,同时维护各自的合法权益。具体到各省市,地方政府还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管理制度,使得课程具有可行性。

除了政府介入,发挥调节和带头作用,学分互认授课模式的两个关键因素,教师和学生,对其也有着严格要求。学生对网络学习非常欢迎,乐于尝试和参与,但利用效率较低,主要停留在浏览视频,参与必要讨论,完成作业的阶段。论坛交流不够活跃,教学性存在、认知性存在不高。因此,应重点培养大学生的网络学习意识和网络学习能力,引导大家积极参与网络学习,树立终身学习、数字化学习的理念。

加强对教师的网络教学技能培训,并建立制度化的培训机制。除了网络教学设计理念、沟通技巧和方法,还包括终身学习、数字化学习、混合学习、泛在学习等理念的传播。培训注重实践性,使教师在思想上转变,在行动上有章可循。

5.结束语

在当前互联网环境下,催生了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即网络教育。通过网络,各高校之间可以忽略地域空间的阻碍,加强彼此间的合作联盟,共享教育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开展学分互认网络授课,为学生提供更多机会。这一模式在我国才刚起步,今后还需要深入该领域的研究,加强高校合作管理,政府适当介入,通过师生共同努力,建立起比较完善的课程体系,提高整体教育水平。

[1]朱元华,司爱丽.高校校际合作背景下学分互认授课方式的选择[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4,30(5):128-130.

[2]武丽志,张妙华.广州大学城高校课程互选、学分互认的研究与实践——基于校际网络课程教学的视角[J].远程教育杂志,2013,14(6):81-87.

[3]谢妮,张子昂,姚江帆.高校校际课程互选、学分互认研究[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4,30(5):56-58.

[4]李娜.校际学分互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华中师范大学,2007.

[5]纪常鲲,冯文艳,纪常虹.“互联网+教育”背景下跨校修读学分的研究与实践——以辽宁省大学生跨校修读学分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6,10(3):98-99.

[6]吴爽.高校资源共享背景下的跨校修读与学分互认[J].理论观察,2015,25(2):135-136.

G642.0

A

2095-7327(2017)-08-0046-02

教育部职业院校外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课题“基于网络的外语教学实践研究”课题(GZGZ5414-65);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小学英语教学技能在线课程建设与教法研究”(项目编号201401049);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指向教师专业发展的小学英语课堂观察研究”(201401051)以及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院级重点资助课题“积木式教学模式下的儿歌教学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研究”(2015ZX04)的课题论文;本论文由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慕课研究科研团队(2014KYTD01)资助。

张彦霞(1979.9—),女,硕士,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教育学、英语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学分课程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华人时刊(2022年13期)2022-10-27 08:55:52
题解教育『三问』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计算机教育(2020年5期)2020-07-24 08:53:38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09:46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学分美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斯皮尔伯格为什么要历时33年修完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