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明,郜红晶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初等教育学院,甘肃 陇南 742500)
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为俄罗斯教育领域带来了巨大变化。遗憾的是,由于苏联解体以来遗留的严重的社会问题,俄罗斯社会陷入严重的国家危机之中,高等教育领域也未能幸免。俄罗斯高等教育暴露出一系列问题,俄罗斯大学在世界一流大学中的排名处于劣势地位,其国际强国地位岌岌可危。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俄罗斯政府下定决心对高等教育领域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2003年,俄罗斯进入了“博洛尼亚进程”,开始了对高等教育领域的全面改革。该进程为保障欧洲高等教育质量,实现欧洲高等教育一体化、推动欧洲高等教育领域的科研与创新做出了重要贡献。俄罗斯政府意识到促进教育的创新,特别是高等教育领域的创新成为其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俄罗斯拥有强大的创新潜力,较高的高等教育入学率,继承于苏联时期强大的科学基础和技术领域内的强势地位,更重要的是政府已经意识到了创新的重要性。教育是国家创新发展的支柱,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只有不断加大教育创新,不断培养高素质创新科技人才,才能更好地建设创新型国家,步入教育的现代化进程。《俄罗斯联邦2020年前社会经济长期发展的理念》指出,俄罗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水平要与俄罗斯作为21世纪世界强国的地位相符,要在全球经济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提出了在2015年到2020年期间要进入世界前五强之列,[1]实现教育现代化和教育的创新发展是俄罗斯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2006年3月,俄罗斯联邦国家委员会发布了题为《教育的创新发展——提高俄罗斯竞争力的基础》(以下简称《教育的创新发展》)的报告,旨在形成统一的俄罗斯教育创新发展和超前发展的国家战略。教育创新一直是俄罗斯梅普组合关于教育发展观的关键和核心。[2]
俄罗斯高等教育创新发展战略的提出基于俄联邦一系列政策法规的制度支撑。2002年,俄罗斯颁布的《2010年前和未来俄罗斯科技发展基本政策》,明确了科技发展方向;2005年通过的《至2010年俄联邦创新体系发展政策的基本方针》,第一次提出了建设创新体系的目标;于2006年制定的《2015年前俄联邦科学和创新发展战略》,创新发展的理念被提高到了国家战略地位;2008年出台的《俄联邦2020年前社会经济长期发展纲要》,明确了创新发展的任务。[3]
2011年12月8日,俄联邦政府批准实施的《2020年前俄罗斯联邦创新发展战略》,明确规定了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战略目标、实施步骤和相关措施,进一步加强了对科研创新机构的支持和投资,增加对高等教育领域的投资比重,特别是创新型大学的资金投入比重和政策支持。主要内容包括:第一,增加研发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5%-3%(从当前1.3%),超过50%覆盖私有部门(从目前的33%),在俄罗斯产品总额中增加创新产品的比例至少达到25%-35%(从目前的12.4%)。第二,教育的国内支出应该从GDP的7%增加到8%,公共支出从GDP的4%上升到6%。第三,政府资助基础研究的支出从2010年的5亿欧元增加到2020年的39亿欧元,2020年应用研究和知识产权商业化的资金将从7亿欧元增长到36亿欧元,运用于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将从5亿欧元增加到15亿欧元。第四,俄罗斯科学研究者在全球学术期刊出版数量比例提高到2020年的5%(2008年2.48%)。第五,高校科研经费占高校支出总额的30%。[4]该战略有效提高了高等教育质量,为把俄罗斯大学办成世界级的顶尖大学,把俄罗斯的教育办成世界上最优秀的教育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俄罗斯政府高度重视对创新发展的资金投入。尤其是《2020年前俄罗斯联邦创新发展战略》出台以来,更是在多方面加大了资金投入的力度。其中包括:第一,逐步增加教育、科研和创新型企业科研经费的财政资助。其次,彻底改进高等教育进行研发的预算支出。在高等教育领域将提高创新课程设计标准,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方案,优先发展科学、技术和工艺以及提升俄罗斯高校国际竞争力的优势学科。第三,大力增加用于支持企业创新的资金,企业应积极提高生产率和质量管理机制,支持企业创新活动的首要条件必须符合创新经济的发展动态。为此将增加用于支持中小企业管理干部培训计划相关活动方案落实的预算资金,促进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在科学技术领域,也将提供相关措施支持企业创新,并把私有企业技术创新设计作为技术发展基金会支持的重点项目。在“斯科尔科沃创新中心”特别是经济区的基础设施和园区技术推广方面,必须提供必要和足够的资金加以保障。[5]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陷入严重的社会危机,大批高科技人才流失他国,造成了大量科学家和创新技术人才的外流,一些发达国家趁机提供高额报酬来吸引俄罗斯高端人才为其服务,这在俄罗斯历史上产生了严重的后果。为了控制和减少高科技人才的流失,俄罗斯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利措施支持高校与科研机构的创新发展。2002年,俄罗斯为了防止青年才俊外流,通过了《2010年前和未来俄罗斯联邦科技发展基本政策》,国家提供大量经费供科研人才进行科学研究工作,并进一步提高科研人员的福利待遇。2008年,俄罗斯联邦批准了联邦专项计划“2009—2013年创新俄罗斯的科学人才和科教人才”,这一计划是俄罗斯青年科学梯队建设的最主要计划,其目的是创造条件促进科学人才和科教人才的再生产以及科学、教育和高新技术领域年轻人才的稳定。[6]89这项计划的实施为高校青年科技人才进入科研机构搭建了平台,为科研机构注入了新的活力。
1.不断引进顶尖科学家参与科研活动。俄罗斯大学不断吸引著名科学家,而政府则通过资助的形式来分配预算以吸引顶尖人才。由俄罗斯大学的著名科学家主持的科研项目的主要目标是创建高质量的实验室、进行世界性水平的研究、培养高素质的专家以及促进知识经济的转化。2010年到2012年政府对77个项目的总资助达83亿卢布,并且建成了42个实验室。2016年这笔资金扩展到其他研究机构,如国家科研院和公共研究中心。[7]368
2.大量科研人员参与创建高校创新型组织机构。俄罗斯学者指出,随着科学研究所组成人员的不断增加和更有经验的科研工作者的加入,高校可以依托研究所创建其他以创新为导向的组织机构,用来保证科学研发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更好地投入商业化运营。成立这种配备齐全的科学研究所需要不少的时间与充足的资金。联合各大学与现有的同类或近似行业科研组织的力量不失为一条出路。行业科学研究所仍然可以进行其他领域的社会生产活动及科学服务。[8]
3.高校与科研院所人员深度交流与融合。根据俄罗斯有关学者的观点,可以引入行业研究所的科学工作者进入大学作讲座,并令其为在校大学生、研究生、进修生和博士生进行论文的科学指导,也可在大学的科学研究所和各种创新商业化导向的机构兼职。大学的教职人员首先应当取得行业科学研究所计划进行的科研工作的参与权。[9]2013年6月底,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向俄联邦议会提出改组俄罗斯科学院的建议,建议成立新的“大俄罗斯科学院”,其目的是让更多致力于科学研究的创新科技人才更好地从事科研工作,提高其科研水平。俄罗斯科学院是俄罗斯最大的科学研究机构,它占研发支出的比例较高,并且承担超过一半的基础性研究,拥有俄罗斯一多半的科学博士,科研综合实力强大。
大学与科学研究所在完善高等教育方面积极协作,他们之间共同的经济利益是其合作的基础。大学应当成为国家与企业划拨用于实现创新发展的资金的支配者。毫无疑问,以上措施的实施将会使俄罗斯为国民经济综合体培养符合创新型经济所需的高技能创造型人才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
为了整合优势教育资源,俄罗斯联邦政府大力支持高校之间进行协同创新,优势资源共享。一方面校际协同创新提高了国家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和国家竞争力,另一方面又增强了高校的综合实力,使国民素质得到提升。
随着俄罗斯创新型国家战略的逐步推进,俄罗斯大学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创新。一方面加大了大学综合体的建设力度。大学综合体(即大学与大学间的联合体,是高等教育体系的新类型)是为了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充分利用各大学的优势资源,强强联合,利用智力因素和优势的物质条件,从事科学研究活动的团体。另一方面加强了国内高校与国外高校的合作,在2011年成立的“中俄工科大学联盟”就是与国外合作的代表之一。来自中国的15所著名的理工科大学以哈尔滨工业大学为代表和以鲍曼莫斯科大学为代表的15所俄罗斯顶尖工科大学签订了创新合作协议。[10]该联盟以培养中俄高素质的精英级科技人才为目标,不仅在技术创新上相互支持,而且还无条件提供一切创新合作所需平台。不仅加深了两国高新技术人才的交流与合作,培养了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更大程度上促进了两国创新型社会的和谐发展,进一步深化了国家创新战略的发展。
俄罗斯高等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互动与合作由来已久,是俄罗斯联邦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俄政府鼓励大学与企业间的互动与合作,进一步建立企业型大学,使高等学校参与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并获得一定的经济收益。高等学校以其专业知识为依托,通过与企业的有效合作,不断满足社会需求,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并与合作企业签订一定的合作协议,保障双方的经济权益,使双方最大程度地获益。[11]118高等院校所获得的经济收入可用来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和创新人才的培养,也可为企业培养创新型人才。不断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他们在企业中的工作能力,这是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的必要条件。
1.政府加强对大学与企业合作的资助。俄罗斯联邦经济发展部将在制定和实施公共政策方面支持创新型企业发展,以及协调国家创新经济发展的体制和机制,如联邦专项计划、技术发展方向、产业创新发展规划与公共参与的大型公司以及俄罗斯科技发展基金之间的关系。俄罗斯联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主要包括:首先,在一段时期内为企业与大学共同实施的高科技生产活动提供经济补贴。受资助者依据具有竞争性的项目来选择最具创新性的活动。每个项目至少应有50%由企业提供资助,2010年到2012年的总预算是190亿卢布。其次,俄罗斯高校发展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旨在支持创新基础设施的发展,包括企业人才培养场所、科技园区、工程中心、传输中心和认证中心等。2010年到2012年预算金额达到80亿卢布。目前已经有56所高校被选中作为企业与大学创新的中心。[12]
2.支持高校创办小型创新型企业。2009年8月2日通过的《对俄罗斯联邦关于预算性学术机构和教育性机构为使用智力活动而创建公司的个别法律条文的修改》中,对高校创办小型创新型企业进行了明确的规定。[13]高等学校创办小型创新型企业,具有其特殊的优势。高等学校拥有强大的科研团队和精英教学人员队伍的支持,省去了其它企业创办时所需的高素质科研人才的聘用;另一方面高校培养了一大批具有专业素养的学生,他们具备专业的知识,拥有尖端的技术,为高校自己创办小型企业提供了充足的高素质劳动力。小型创新型企业的创办,消除了创新经济发展的弊端,使高校的智力成果能够以最快速度进入市场,接受市场检验,直面市场竞争的挑战。高校创办小型创新型企业不仅解决了高校教学资金和科研经费短缺的问题,而且为高校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为高校进行科研和教学的再投资储备了充足的资金。
3.鼓励高校独立或合作创建新兴科技园区或科研创新中心。为响应号召,以高等院校为依托已创办了许多科技园区、试验中心、科研中心和技术信息中心,其中以斯科尔科沃创新中心为代表,该中心享有“俄罗斯硅谷”的美誉。2001年11月俄总统梅德韦杰夫提出了创建斯科尔科沃创新中心的构想并于2010年启动建设。斯科尔科沃吸引着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其目的在于刺激创新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小众公司的创业与创新壁垒。到目前为止,斯科尔科沃已经创建了34个技术平台。这些平台正试图联合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的优势资源,不仅发展战略研究项目和政府政策支持的创新项目,还有教育领域的创新项目。在2010年,它获得了340亿的公共资金资助(或占国内生产总值的0.05%与所有俄罗斯大学的年度研究预算)以及2012年到2013年从50亿增加到60亿的资金资助,目前该中心申请了100多项专利。[14]261该中心将是新经济政策最大的试验场;在国家优先发展方向的几个科技领域进行开拓性研究;吸引俄罗斯和其他国家的著名大学和企业投资并设立分支机构;进行基础研究和培养研究生。[15]该中心的成立不仅为俄罗斯未来创新型社会的发展搭建了平台,也将吸引更多的高科技人才投入到创新创业社会环境中去,进一步推动俄罗斯走创新型发展道路,丰富俄罗斯创新文化。
俄罗斯高等教育协同创新战略的实施,依托其强大的政策及经费支撑。俄罗斯高校通过与科研机构的创新合作,加强了科研创新人员的互动与交流,不仅有利于高校的科学研究,更为科研机构提供了青年创新人才;中俄工科大学联盟的成立不仅加深了中俄两国高科技工科精英人才的交流与合作,更有利于两国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俄罗斯高校与企业的互动与合作不仅为高校培养了大量创新型人才、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收益,也在一定程度了促进了创新型企业的发展,以斯科尔科沃创新中心为依托,俄罗斯建立了一大批高科技产业园区,吸引着更多的创新型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加入。
近年来,我国加快了对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开始实施“2011计划”即《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提出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理念。该计划的核心目标是增强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的创新能力,更好的促进知识经济的发展,适应我国创新型社会的平稳发展。研究俄罗斯高校协同创新战略实施的模式,有助于拓展我国高等学校的创新能力,有助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发展平模式,为我国高校协同创新能力的提升提供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李艳辉.俄罗斯《2011-2015年联邦教育发展目标纲要》教育政策内容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13,(3).
[2]李艳辉.俄罗斯基础教育创新发展动向及启示[J].中国教育学刊,2014,(2).
[3]肖甦,孙春梅.21世纪以来俄罗斯青年创新人才培养政策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15,(9).
[4][8]欧阳向英.俄罗斯创新战略的目标和效果[J].欧亚经济,2014,(2).
[5]ИнновационнаяРоссия-2020(СтратегияинновационногоразвитияРоссийскойФедерациинапериоддо2020 года)[R].МинэкономразвитияРоссии,Москва,2010.
[6][11]刘淑华.俄罗斯教育战略研究[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3.
[7][14]Demmou.L.and A.Wörgötter.Boosting Productivity in Russia:Skills,Education and Innovation[M].OECD Publishing:Economics DepartmentWorking Papers,2015.
[9]Инновационноеразвитиеивысшаяшкола[EB/OL].http://innosfera.org/node/569.
[10]Association of Sino-Russian Technical Universities(ASRTU)[EB/OL].http://www.asrtu.cn/.
[12]Квопросуосовместнойдеятельности(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е)вузаипредприятия[EB/OL].http://belisa.org.by/ru/izd/other/Kadr2009/kadr09_113.html.
[13][15]OECD Reviews of Innovation Policy:Russian Federation2011[EB/OL].http://www.oecd-ilibrary.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