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河区文化路第二小学 辽宁 沈阳 110011)
班级硬环境的布置是班级文化建设最基本的内容。它不仅体现了班级的精神面貌,而且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我校要求各个班级利用好教室的每一个空间,精心布置,使其既温馨舒适,又催人进取。同时,鼓励,激发学生自己动手,创建“读书角”,宣传栏等,用自己的才智与双手创设自己所欣赏的班级文化环境。让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的美感,表现自己的创造个性,在美化环境的同时,把有限的教室空间成为无限的教育资源。制定班规,班训等,将自己班级的口号,班级特色及班级班规展示到班级外的宣传栏里。学校由各班组成流动监督员会用相机记录下各班的内容进行评比,并给予奖励。班班环境优美,班班有奋斗目标,整个育人环境得到了优化。
无规矩不成方圆,每个学校在确立了教育主题思想后,全校各项教育教学活动都应围绕其开展。每个班级再结合自己班级的特色以学校教育主题为蓝本,通过集思广益,形成自己班级的班规并以其为行动准则,让学生们从定规则当中接受教育并自觉执行。
2.1建立班规,有章可循。全班共同遵守学生们自己定的班规,包括文明礼仪、学习常规、考勤常规、基本规范、卫生值勤、奖惩等多个方面,由于班规是“自下而上”由全班学生讨论产生,大家都感到这是他们自己的事,他们是制订者,也是执行者、维护者,都有了较强的主人意识。心理上的认同,内化成他们追求的目标,使整个班级都以积极的态度去执行,达到学生自主管理,自我约束的目的。
有些班级,在每个学期初,每个学生的分数都是100分,为班级做贡献、乐于助人或者考试成绩出色都会得到加分;语言不文明,违反纪律、或者是不写完作业就会得到减分。每周班会公布一次成绩。这样也为每次的星级评比提供了依据。每个学生都很关心自己的分数,无形之中就形成了积极向上的班风,也使学生养成了文明健康的好习惯。
2.2评优秀班委,树榜样作用。良好的班集体,必须有一支能干的干部队伍。班干部作为班主任和同学们的桥梁,作为班主任的助手,他们工作能力的高低,工作方法的好坏,在同学们中威信的高低,往往就够决定一个班级班风与学习风气。学校规定每学期都要进行优秀班干的评选,因此每个班的班干部是通过队员自荐、竞选演讲、民主选举的方式产生的,后又经过一次民主评议、改选,在班主任培训指导下,工作认真、责任心强,都能各司其职,互相配合共同为班集体建设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他们的工作贯穿于所有的班委当中,使各项工作之间有条不紊地进行。同时,他们还及时总结工作经验,加强与班级队员沟通,及时了解并反映队员们的意见,推动了工作更好地进行,班干部们工作出色,他们不断努力与付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和帮助队员,班级才得以蓬勃发展。
传统文化教育倡导至今,在很多学校都在开展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教育活动,我校将孝亲敬师和感恩教育作为促进班风形成的主题活动,也为班级提供了更大的平台,开展各类班级传统文化活动,打造班级精神。
3.1感恩教育,以孝为先。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校开展的“感恩教育”是对学生实施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是一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情感教育;是—种以人性良知唤起学生觉悟的人性教育。我校在重阳节、母亲节、感恩节等节日布置风范实践作业,强化学生感恩的意识。
学校有个学生,去年他的爸爸腿骨折了,动了一次大手术。术后,他的妈妈急要照顾不能下地的爸爸,又要照顾生病的奶奶,因此,他不但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且连打扫卫生和照顾爸爸的重任也要分担一些。他一下子变成了“小保姆”,每天放学后,不再让妈妈多说一句话,自己主动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作业,完成自己的任务后,还会把在学校一天中最开心的事情和爸爸分享。就是这样一个九岁的小男孩,他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以孝为先。他们班级同学更是通过他的事迹,学习和体会到了他的成长和改变,对整个班级班风的形成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
3.2评孝亲模范,扬传统美德。学校长期开展孝亲小模范评比活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中的榜样在班级好风气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此我校持续开展孝亲敬师活动,涌现出一批孝亲敬师的小模范,在每个班级都有他们的身影,带动着班级的风气向正发展。孝亲敬师模范生评比和每周的小花班级评比。学校认真组织构建了充满浓郁传统美德气氛的校园文化环境,充分利用每班的橱窗,壁报、板报等形式,宣传各自班级的特色标语,班级宣言以及班级发生的孝亲敬师事迹,营造出利于孝德教育开展的良好氛围。
学校教育工作中,德育建设一直是学校各级领导和教师的工作重点。近几年来,我校在进行德育的教育活动中,有意识、有目的地运用了班风建设的教育形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管理科学认为,科学而有效的工作方法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在实践中,我们运用了特色班风建设的教育形式,探索出了德育工作途径,提高了德育工作水平,增强了德育成效,德育工作真正取得了显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