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师生关系管窥*
——以山西铭贤学校为中心的考察

2017-04-14 04:15:23庞桂甲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师生关系师生传统

梅 雪,庞桂甲

(山西农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 太谷 030801)



近代师生关系管窥*
——以山西铭贤学校为中心的考察

梅 雪,庞桂甲

(山西农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 太谷 030801)

山西铭贤学校顺应了中国近代教育转型的历史趋势,尊重学生主体性,致力于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同时,铭贤学校并不简单地抛弃传统的教育理念,而是大力提倡传统教育中尊师重教的理念;最终,在四十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构建了民主平等、尊师重道、亲如家人的良性师生关系。比较合理地处理传统文化与西方近代教育思想的关系是铭贤学校构建良性师生关系的基础,这对于今天构建良性师生关系具有启示意义。

铭贤学校;师生关系;民主平等;尊师爱生

师生关系是指学校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所形成的相互关系,是对一定历史阶段社会关系的反映。近代西方教育理念的广泛传入,强有力地冲击了中国传统教育背景下的师生关系。位于山西省太谷县的铭贤学校诞生于近代社会的转型时期,为了避免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冲突引发师生关系紧张的局面,通过中西教育思想的融合和家庭化校园氛围的感召,重构了新型师生关系。铭贤学校在顺应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构建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避免了传统教育的不平等师生关系对学生个性的抹杀;在扬弃传统教育过程中推崇尊师重道的师生关系,避免了现代教育对老师权威的过度打压;在家庭化的校园氛围中形成了亲如一家的师生关系,缓解了教育转型背景下学校师生彼此隔离的冷漠状态。

一、顺应时代,尊重学生主体性,构建现代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中国传统教育特别强调师道尊严,重视老师在教育过程中的权威性。“天地君亲师”,师与天地、君亲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1],老师对于兴国安邦具有重要作用。由此可见,在封建宗法等级社会中,老师拥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倍受尊重。师道尊严从积极意义上讲有利于形成尊师重道的优良传统,体现了学生对老师渊博知识的崇敬和对其认真传教的敬重。但是,由于受封建等级社会关系的影响,师道尊严过度强调老师的专制地位和学生的绝对顺从,造成了师尊生卑的局面。不平等的师生关系压抑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其身心健康。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新式教育体制的建立,民主平等的现代教育思想逐渐走上历史舞台,呼吁教育要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打破老师的专制局面,改变传统教育中不平等的师生关系。自辛亥革命以后,民主共和制度取代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社会性质发生了巨大改变。在新的社会背景下,受教育者不再是卑躬屈膝的臣民,而是具有独立平等人格的公民。为社会培养具有独立人格的有用之才成为很多近代教育家的教育宗旨。

曾留学美国的孔祥熙,在目睹了中国与西方的巨大差距后,认为“一个国家民族的富强,以及能否适存于现实之世界,是以文明程度是否发达为衡。而文明之启发,则系于教育之振兴,故教育实为国家民族生命之根本”[2]618。于是在欧柏林大学的资助下,孔祥熙回到家乡太谷创办了铭贤学校。面对封建社会向民主共和社会转型的历史演变,铭贤学校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致力于培养具有独立平等人格的公民。为了实现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教育目的,学校不仅需要向学生传授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搭建认知与情感之间的桥梁。“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使人知所以为人之道。人非生而知之者,要培养一个完善的人,须经过相当的熏陶,教学相长,师友浸润,历经诱掖琢磨,方可有成。”[2]555当老师用自己全部的心血教育学生,用自己的优秀品质塑造学生的美好心灵时,学生也会投桃报李,利用所学知识回报社会。因此,铭贤学校坚持以学生为本,倡导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极力反对“对学生动辄就是打”[2]557,充分彰显学生的个性和自由,改变了传统教育中师生之间的不平等关系,构建了民主平等的新关系。

铭贤学校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可以在课堂里自由地与老师探讨学问,课后与老师一起娱乐玩耍,其乐融融。教师们在各门课程的讲授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根据学生各自特点因材施教,让学生可以大胆与教师沟通。由于欧柏林大学每年都会派至少两名志愿者来铭贤学校任教,所以学生有机会接触外教,并且在与外教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培养了深厚友谊。有些美国志愿者刚来的时候不会讲汉语,在课堂英语教学过程中与学生沟通困难。为了让学生能够尽快掌握英语这门语言,外教们并没有用特别严苛和强硬灌输的方式,而是采取了许多方法。如外教老师经常带领学生进行实物教学,通过认识校园的花草树木、建筑物等使其掌握相关英语词汇,还用英文歌曲增加学生学习英语的乐趣。除此之外,师生之间还会经常互开玩笑,气氛活泼。像学生陈志斌在回忆自己的英语老师云达乐时,依旧清晰地记得当时给他起的外号“云娃”,老师不仅不生气还非常满意。云达乐老师是加拿大人,喜欢与学生交流。当新来的外校学生对英语直接讲授感觉非常吃力时,云老师会把学生安排到宿舍一对一地认真讲解,直到学生完全明白。学生张一诺回忆英语外教朱老师上课曾穿了一件花红色的连衣裙,被其学生立刻欢呼“Beautiful”,朱老师虽面露羞涩可并不生气。每年“愚人节”的时候,有些外教老师则会借此娱乐自己的学生。学生邵靖宇回忆英语教师Seely曾突然要当堂测验,弄得大家都不知所措时便大笑道“今天是愚人节”。

二、扬弃传统,推崇师道尊严,传承传统尊师重道的师生关系

随着社会关系的改变和西式教育思潮的影响,学生的主体性和独立性大大提高。但是,经过了过度打压老师权威和过分张扬学生个性的极端发展后,近代师生关系出现危机,老师与学生日渐疏远甚至走向对立。五四精神领袖陈独秀面对此种情景也曾感慨道:“你说要打破偶像,他就连学行值得崇拜的良师益友也蔑视了,你说学生要有自动精神,自制能力,他就不受纪律不受训练了。”[3]

为了化解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碰撞下的师生危机,铭贤学校并没有简单地抛弃传统教育理念,而是大胆吸收了传统教育理念中比较合理的部分。这主要体现在铭贤学校并没有把师道尊严和尊重学生主体性对立起来,而是仍然提倡师道尊严。针对当时一些学校废除学生学习中国传统经典文献的做法,孔祥熙不以为然,认为这是“绝大错误”。他说:“要知道这些固有道德和教训,是我们民族精神所寄托。”[2]3-4铭贤学校对传统文化并没有简单地抛弃,而是采取了比较合理的态度。学校除了开设西学课程外,还保留了儒学、历史学等传统课程,向学生讲述历史上的贤豪之人,传授仁义礼智信的儒学思想。学校希望通过传统文化的熏陶,既让老师能够保持高尚德行,做到为人师表,又使学生能够懂得尊敬师长,虚心求教。对传统文化比较合理的态度影响了铭贤学校师生关系的构建,有效化解了师生矛盾,重构了尊师重道的师生关系。

首先,教师的高尚品行和渊博学识是赢得他人尊重的前提条件。由于铭贤学校的生源基本上是尚未成年的中小学生,所以老师需要肩负传授知识和关爱照顾的双重任务,需处处以身作则,反对“有些学校的老师,除了上课讲书以外,不负其他责任。甚至私人行为不自检点,以为这与学生毫无关系”[2]556的错误思想。由于家长“把子弟交托学校,不仅是要教他求智识,更要教训他们成为完善的人”[2]564,所以老师自身高尚的德行修养便是学生效仿学习最好的榜样。铭贤学校聘请的老师不仅教学认真,讲课深入浅出,不厌其烦,而且治学严谨、作风正派,处处为人师表。他们严于律己,甘于奉献,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塑造学生的高尚品格。因此,铭贤学校老师的高深学问和高尚人格让学生受益匪浅。

其次,学校的重视和学生的敬重是保障尊师重道的坚实后盾。在新式学堂里,老师与学校之间形成了雇佣关系。许多学校对待老师非常冷淡,仅将其视为用于学校教学的雇员。但是,铭贤学校非常敬重老师,认为他们对办学质量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校舍的庞大规模和设备的先进完善都无法与之媲美。老师的待遇比较优厚,学有专长者还会被延聘,很受尊重,所以吸引了很多专家学者前来应聘。虽然社会转型时期师道尊严日渐式微,但是铭贤学生受到学校尊师重教校园风气的熏陶,十分敬重老师。学生在校碰见老师,总会规规矩矩地向其鞠躬直到老师离开,彬彬有礼、亲切自然。“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传统理念始终教导着学生,使其能够虚心求教,敬重师长。对于老师的关怀呵护,学生也非常感激。即使他们成为耄耋老人,还依然难以忘怀学校那份永恒的师生情谊。爱是教育的桥梁,正是因为老师对学生的关爱,才使得学生把老师当成最可信赖的人。师生之间便心心相印,情理交融,让教育走进了学生的内心。

三、自我创新,提倡精神家庭化,打造亲如家人的师生关系

现代教育背景下的新式学堂,虽然能够仿效西方的教育制度,注重学生主体地位,打破不平等的师生关系,但是无形之中又会拉远师生之间的距离。老师与学生渐渐演化为彼此独立的群体,只有在课堂讲授过程中老师才与学生见面,课后生活联系并不紧密,师生关系日趋疏远。虽然师生之间的课堂关系可以满足学生知识学习的需求,却忽视了成长时期学生的情感诉求,不利于培养他们的完善人格。为了增加师生情谊和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铭贤学校利用师生同住的客观优势,营造出了充满关爱的家庭化校园氛围。

贾麟炳校长曾经提道:“吾校成立至今三十七年。其所以日益滋长蔚为大观者,端赖当年,孔氏手创母校,艰苦备尝,循循善诱之感召,与乎倡导学以致用,实现家庭化情感精神之结果。”[4]382校长杨蔚则将“精神家庭化”概括为铭贤学校的校风特点之一,用此形容尊师爱生、其乐融融的校园氛围。“精神家庭化”是指铭贤学校关注认知与情感之间的紧密联系,让学校成为一个充满关爱的大家庭,成为全校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师生同住是铭贤学校形成家庭化和谐氛围的首要前提。铭贤学校虽然是私立学校,可是学费并不比公立学校高多少,一般收入的家庭基本可以负担得起,并且设有奖学金,所以许多农家子弟也会在此求学。这些学生大部分离家较远,来回奔波过于劳累,需要住校。同时,铭贤学校从外省聘请的教职人员和来自欧柏林大学的外教人员等,为方便完成日常的教学任务也会在校居住。共同住校的广大师生,课余时间就一起玩球、下棋、打桥牌或者到学校附近散步,渐渐地产生类似家人的情感。共同生活能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对方,让异地他乡的彼此都能获得一份新的亲情和寄托。

铭贤学校为培养师生之间的亲情关系创造了很多人性化的条件。一方面,虽然学生的家庭条件贫富悬殊,但是铭贤学校都会平等对待,坚持以学生为本,尤其特别关心那些家庭出身贫寒的学生。每逢春节,考虑到很多学生并未离校,为了缓解他们的相思之苦,学校便会安排留校学生到各教师家过年。老师则在家中准备茶点,热情招待,与学生一起玩耍游戏。战争年代,物价飞涨让许多家境贫寒学子生活难以为继,学校则会组织老师通过捐款捐物帮助贫寒学子渡过难关。另一方面,由于铭贤学校的学生大都年纪较小,正处于体质发展和人格塑造的关键期,所以老师需要尽力担负类似父母的管教职责,防止学生形成不良的习惯和品行。学校在学生宿舍实现舍监制,让老师与学生同住一起,严格控制学生的作息时间,做到按时熄灯就寝。为了让学生从小养成节约的好习惯,防止零花钱和伙食费丢失,学校规定学生暂时不需要的零花钱由指定老师保管。当学生向老师提出用钱时,须表明用钱去向并由老师加以记录。学校的人性化举措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让每位学生都能在校园里体会到学校和老师赋予的家庭般温暖。

铭贤学校良性师生关系的构建离不开学校教师崇高的职业精神和精神境界。“爱生如子”是铭贤学校老师的职业信念。这种信念表明老师不仅是知识传授者,更是肩负学生全面成长责任的家长。铭贤学校老师对待学生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在学习上循循善诱、用心教学,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关怀,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学生也把老师当成自己的父母,非常信任老师,愿意与老师亲密接触。久而久之,铭贤学校的师生之间情谊融融、亲如一家,与当时诸多学校师生之间的冷漠关系形成鲜明对比。曾任山西农业大学副校长的吕效吾先生在回忆铭贤学校时说:“我所以今日能够成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饮水思泉,不忘师恩。”[4]142由于师生之间的真情互动和情感交流,学生才能真正懂得爱的意义,将老师给予自己的爱衍生为对整个社会和国家的爱。

四、铭贤学校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现代启示

良性的师生关系不仅有助于师生之间教学相长,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效果,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和服务社会的精神,实现为国家培养人才的办学宗旨。情谊融融的师生关系助力铭贤学校名师荟萃、桃李芬芳,获得了三晋名校、私立典范的美誉。身处于近代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型的历史潮流之中,铭贤学校在与时俱进的过程中借鉴了西方师生平等、关爱学生的教育思想,形成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在继承传统中保留了尊师重教的优良作风,极大地提高老师的尊严和地位;在师生同住的家庭化校园氛围里,营造了师生之间亲如一家的和谐关系。因此,铭贤学校在妥善处理传统教育与西方现代教育关系的基础上,构建了民主平等、尊师重道、亲如家人的良性的师生关系,为近代学校构建师

生关系积累了成功的历史经验。这些历史经验启示我们,处理好现代教育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是构建良性师生关系的前提,不要简单地把传统文化和现代教育对立起来,更不要简单地把尊重学生主体性与尊师重道对立起来。

[1] 杨柳桥.荀子诂译[M].济南:齐鲁书社,1985:791.

[2] 刘振东.孔庸之先生讲演集[M].台北:文海出版社,1972.

[3] 陈独秀.青年的误会[J].新青年,9(2):23.

[4] 信德俭,温永峰,方亮,等.学以事人 真知力行:山西铭贤学校办学评述[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The Personal View of the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in Modern Times——AcasestudycenteringaroundOberlinShansiMemorialSchool

MEI Xue,PANG Guijia

(SchoolofMarxism,ShanxiAgriculturalUniversity,Taigu030801,China)

OberlinShansi Memorial School conformed to the historical trend of Chinese education transformation in modern times, respected students′ subjectivity, and devoted to building democratic equ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At the same time, instead of simply discarding the traditional education concept, it strongly advocated the concept of respecting teachers and valuing education in traditional education. Finally, OberlinShansi Memorial School constructed the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its over 40-year educational practice. To reasonably deal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modern western education thought was the foundation of the good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OberlinShansi Memorial School, which has implications for our present building of a positive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OberlinShansi Memorial School;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democracy and equality;respecting teachers and loving students

*2016年度山西农业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铭贤学校的隐性教育研究”(ZXSK2016011)之阶段性成果。

2017-03-07

梅 雪(1992-),女,安徽芜湖人,山西农业大学教师,硕士。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与思想政治教育。 庞桂甲(1986-),男,安徽庐江人,山西农业大学讲师,博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思想政治教育。

10.16396/j.cnki.sxgxskxb.2017.05.019

G529;G645

A

1008-6285(2017)05-0088-04

猜你喜欢
师生关系师生传统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甘肃教育(2021年12期)2021-11-02 06:30:00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中老年保健(2021年3期)2021-08-22 06:52:22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16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甘肃教育(2020年20期)2020-04-13 08:04:38
老传统当传承
传媒评论(2018年8期)2018-11-10 05:22:12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中国三峡(2017年9期)2017-12-19 13:27:25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人间(2015年24期)2015-12-26 18:48:19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中国火炬(2014年8期)2014-07-24 14:3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