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晋祥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编辑部,广东 深圳 518172)
2017年11月12日,湖南沅江三中高三学生罗某杰,因学业纠纷与班主任鲍老师发生争执,用弹簧跳刀刺了老师26刀,致命一刀就在脖子上。11月13日,罗某杰因涉嫌故意杀人罪被沅江市公安局依法刑事拘留。罗某杰是这所省重点中学尖子班的第一名,鲍老师是益阳市优秀教师。
为什么要拔刀刺向班主任?原因是,这所封闭式的学校高三学生每个月只休息两天,每周只有三个小时的自由支配时间可以外出。惨剧,发生在考试之后每周原本学生应该外出的三个小时。向来认真负责的鲍老师安排全班同学观看16分钟的励志短片,写500字观后感再离开学校。这个安排让准备到镇上买东西的罗某杰很不满,拒绝写作文,而在教室走廊逗留,后被鲍老师叫到办公室批评,并告诉罗某杰如果不写观后感就让他转班并通知家长。就在鲍老师给罗某杰妈妈拨电话的时间,罗把尖刀刺向了老师。
后据罗向警察交代说:“觉得老师太严厉了。自己既为出校时间被挤占感到憋屈,更为通知家长的做法感到愤怒,以至于激动,已经完全控制不住自己了。”[1]
人们不禁要问:现在的孩子怎么了?动不动就自杀,动不动就杀人?
看到这则新闻,首先让我想到的是:5G的时代,农耕的教育。
在5G时代,地球是平的,人人都是平等的。跨界融合、创新驱动、重塑结构、开放生态、连接一切是其基本特征,而尊重人性、人人平等则是5G时代最重要的特征。因为人性的光辉是推动科技进步、经济增长、社会进步、文化繁荣的最根本的力量,互联网的力量之强大最根本地也来源于对人性的最大限度的尊重、对人体验的敬畏、对人的创造性发挥的重视。一个社会没有人性的真善美的充分彰显、没有人的创造性的充分发挥,社会的进步与文明是不可想象的!
在5G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人们学习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提出了新的挑战。填鸭式、死记硬背、题海战术、评价单一……都已经过时,取而代之的是体验是建构是自主是多元,由于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人们的学习速度在不断加快,这要求我们的教育模式和学生管理模式都要适应新的时代特点。
农耕时代,表现于政治的特点就是专制与等级,经济上体现为保守与贫乏,文化则体现为一元与封闭。农耕时代的教育,由于是植根于小农经济和封建制度的土壤上,为封建统治阶级培养“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各种“人才”,它看重的是卷面的考分,死记硬背的能力、考试能力、应试技巧!“学而优则仕”使中国的教育一开始就走上了一条“读书(死记硬背)—应试(按图索骥)—做官(缺乏实践)”应试教育道路。农耕时代的教育是一种封闭式的教育,它脱离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以书本知识的应试为目标,自我封闭在学校、在书本、在课堂,教人死读书,读死书,最终读书死。
当今中国的教育,在许多地方和学校,也深深打上了这种教育模式的印记,“读书—应试—当干部”已经成为了我们几十年办教育的基本模式。这种教育模式体现在教育观念上是人才观的单一;教育目标是脱离学生实际的高期望,发展强调整齐划一;教育内容上陈旧、落后、繁琐的内容充斥教材和课堂;教育方法上则更是不尊重学生、目中无人的满堂灌, 重复枯燥的简单练习和死记硬背、加班加点。这种不尊重学生个性的被动教育,不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的强制教育,不讲究教育教学方法的野蛮教育,使学生在课堂上无法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使学生的学习变成了一种苦不堪言的过程。
这就不难理解“弑师”悲剧为什么在不断地发生了,一方面,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人的自主要求、平等观念、民主意识、创新精神在不断地提升;而另一方面,教育的观念、体制、内容、方法却在停滞不前。矛盾于是产生:一方面我们期望的教育是:“一切教育改革的终极目标是为了发展个性, 开发潜能, 使每个人的潜能得到充分发展, 实现‘各尽所能’、‘人尽其才’的目标”。另一方面,现实教育的“致命的弊端是压制人的潜能的发展, 尤其压制了有才华的人的发展”。现实中的教育在许多方面,其实不是在培养人,而是在压抑人、摧残人,甚至是扼杀人。这种矛盾一旦激化,一旦走向极端,如湖南沅江三中每周已经被学校剥夺得非常可怜的原本学生应该外出的三个小时,教师都还要继续强制去剥夺去占有,不顺从就要去打压去惩罚,另一方的反抗就几乎成为必然的了,“弑师”悲剧的发生也就不奇怪了!
在这里我无意去责怪教师,我也深深地为教师的英年早逝而痛彻心扉!但我想说的是,教育者和灌输者的根本区别,就是是否“目中有人”!如果我们老师更多地去关注学生人格的健康成长,而不是只关注学生的成绩、分数、考试,走出功利主义教育的怪圈,我相信,学生自杀、弑师的悲剧必将会越来越少……
找出问题正是为了解决问题,要真正让学生从沉重的负担中解脱出来,靠减少课时、减轻作业、甚至是取消考试等治标而非治本之策是远远不够的。中国教育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没有终点,需要我们进行一场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方法和手段的大变革。它的任务是长期的,时间是无限的,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教育变革。
有什么样的思想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没有教育观念的彻底革新, 教育改革只会流于形式。要实现教育观念的更新, 首先我们必须明了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即教育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要办教育?只有先理解这个问题,我们的教育才不会走上歧路,才不会变成“非教育”。人是教育的核心和旨归。“教育的基本作用,似乎比任何时候都更在乎保证人人享有他们为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尽可能牢牢掌握自己的命运而需要的思想、判断、感情和想象方面的自由”[2]。教育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尊重个性,发展个性”。当人在教育的哺育和滋润下,个性得到最充分、自由、和谐的发展时,教育就不会成为学生的负担,学校将真正成为学生的家园和乐园。
其次,在人才观上,要破除学而优则才的观念,树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在自己的岗位上,踏实勤奋做出成绩的就是人才的观念。
再次,在教师角色观上,应该明了我们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在教育过程中,自始至终都要确立学生主体意识,让学生主动、自觉地发展。教师要“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从此不再主要是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激励他们而非塑造他们”[3]。学生主体活动体现在课堂教学上,就是要打破以教师、课本为中心,以讲授为主线的教学套路,构建以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活动为主线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核心就是创造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学习的条件,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获得直接的知识和经验。[4]
在师生观上,要树立师生平等的观念,热爱学生,要发扬教学民主,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在知识观上,应该让学生学习那些最基本、最具迁移力的知识,建构起自己的知识结构,才能提高学习效益,在学习活动中逐渐学会学习。
制度是行为的指挥棒。学生负担过重与其说是落后的教育思想在引导,不如说是落后的教育体制所致。要让学生的负担真正减下去,有赖于建立现代化的教育制度。包括用人制度、办学体制、考试评价制度和管理制度的现代化。
用人制度上是重能力还是重学历,是重知识还是重见识,是惟才是举还是文凭至上,这对人的智慧和精力的投向起决定作用;在办学体制上是单一的办学体制还是多样化的办学体制,是高等教育的多层次、多类型,形成人才培养的“立交桥”还是一种办学模式,决定着学生能否按照自己的个性来发展。
在考试制度上是“一考定终身”、难进易出还是“宽进严出”,这也影响着教育改革;在评价制度上是用一种标准来评价各种各样的学生、“以分量人”还是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评” 尊重学生个性和特长。是以学生的考试分数、升学率还是以学生的健全发展来评价教师和学校,这决定了教师和学校的价值取向和时间精力的投向。
在管理制度上,首先是对教师管理上,是引入竞争和流动制度,优胜劣汰,竞争上岗,加强师德教育,提高教师整体素质,还是大锅饭一起吃、教好教坏一个样,这决定着教师搞好教育教学的积极性能否得到充分发挥。其次是在课程设置上,是重视单一的学科课程还是将学科课程、活动课程、隐性课程紧密结合,加大课程的弹性,重视学生的差异,使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这影响着学生是否愿意学习、是否主动学习。
在课堂教学上,是重记忆还是重发现,是重灌输还是重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是重教学活动的整齐划一还是重学生的创造性和个性差异等等,这些都是学生负担加重还是减轻的影响因素。
教育的压力来自于社会的压力、生存的压力,学生沉重的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与我们教育的功利性紧密联系在一起。
首先接受高等教育意味着一个人可以改变居住身份和社会地位;第二,接受高等教育成为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手段,进入高校后,显在的潜在的利益实在诱人,这也就难怪升学的压力会那么大,竞争会那么激烈。这种激烈的竞争直接缘由于国家的教育资源的有限和公民接受教育欲望的无限这一矛盾,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社会财富的有限性与人的各种需要之间的矛盾。教育改革的物质基础是社会财富和教育财富的极大丰富。但处于现阶段的我国,教育资源受制于社会资源。国家固然可以在投资比例上增加,但却不可能无限制地增长教育经费,因为社会生产力的不高、经济的不发达,是我们的一个基本国情。基础的打牢和扎实,是不能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是我们全社会都必须要有的一个清醒而又基本的认识。
总之,作为教育的实际工作者和教育理论研究者来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既然教育是一个持续的不断发展的过程,那么,教育改革也就同样是一项长期而又艰辛的工作,它不可能通过一纸文件、一道命令就可以得到根本的、彻底的解决。需要进行长期的教育内部的改革: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努力实现教育体制的现代化;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让学生把学校当成乐园,学得愉快,学得成功;加强师德建设,建立一种平等、民主、相互激励、相互促进的新型师生关系;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努力缩小学校之间的差距,为每一所学校每一个学生创造公平竞争的机会。教育内部改革的艰巨性、长期性,决定了教育改革的任务是长期的。
我们说教育内部需要进行长期而又艰辛的改革,但教育改革又不能把视野仅仅局限于教育领域,因为培养人确实是人类社会中最复杂的工作,人的自由、充分、和谐的发展是需要人类自身去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的。
[1]胡海燕.沅江三中发生一起学生伤害教师致死事件,目前犯罪嫌疑人已被控制![EB/OL].益阳广播电视在线http://www.yyrtv.com/show-4-45828.html, 2017.11.12.
[2][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6:85.163.
[4]夏晋祥.生命课堂的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