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嘉 宋延雷
(阜阳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 安徽 阜阳 236000)
阜阳地区城市音乐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张静嘉 宋延雷
(阜阳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 安徽 阜阳 236000)
音乐文化产业是21世纪新兴起的朝阳产业,其价值和意义已经得到了普遍的认可,作为中小城市来说,应该特色化的发展音乐文化产业,使之成为城市新的名片,并获得多方面的积极收益。鉴于此,本文以安徽省阜阳市为例,就当下音乐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和路径。
安徽阜阳;音乐文化产业;存在问题;建议路径
音乐文化产是文化产业的一个分支。1944年,德国的两位哲学家、社会学家霍克海默和阿多尔诺最先提出了“文化产业”一词,而在我国首次使用是1992年,在国务院编著的《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一书中提出了该词。是指以文化为主要或核心内容,通过市场机制将文化服务转换为商品的产业。具体到音乐文化产业来说,则是将音乐作为一种商品,按照工业生产中的生产、加工、存储、销售等环节,将音乐产品或音乐服务送到消费者手上的过程。近年来,伴随着经济和文化的整体发展,音乐文化产业的价值和意义也得到了凸显。很多城市借助于音乐文化产业,不但获得了丰厚的经济收益,而且也有效带动了城市文化的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充分展示出了城市的精神风貌和气质,成为了城市文明化、开放化和国际化的重要标志。
近年来,音乐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使其价值和意义得到了普遍的认识。但是在这种良好的形势下,包含阜阳市在内的地方政府和文化主管部门,仍然没有及时的更新观念,还是用老眼光看待音乐文化产业,似乎不太相信其能够创造出如此丰厚的价值,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音乐文化产业意识单薄。受到经济体制的影响,长期以来,文化被视为是单纯的公益性事业,很多文化单位也被视为是“铁饭碗”的事业单位,在这种认识的影响下,使主管部门片面强调音乐文化的公益属性和政治属性,忽视了其产业属性和经济属性,导致缺乏产业化、市场化意识,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音乐文化的生机和活力。第二是缺乏竞争意识。从计划经济体制走过来的文化事业单位,过惯了“等、靠、要”的日子,殊不知音乐文化产业市场竞争已经十分激烈,如果依然是过去的传统观念,没有迎接挑战、参与竞争的意识和行动,只能是眼睁睁的看着发展机遇花落别家。所以正确观念的树立,乃是行动的前提,需要阜阳市政府和文化部分,首先树立起正确、科学认识。
音乐文化产业是一个包含众多类型的综合性产业。如实体唱片业、音乐演出业、乐器制造业、音乐教育培训业等。作为中小城市来说,理应根据地方实际情况,选择其中的一项作为重点发展对象,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特色品牌。如厦门的鼓浪屿被誉为是钢琴之城。在历史发展中,厦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钢琴文化,钢琴普及率位居全国首位,城市的钢琴文化十分浓厚,而厦门市也根据这一特点,开展了一系列钢琴演出和比赛活动,在全国甚至全世界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河南省登封市依托于驰名海内外的少林寺,专门打造了山水实景演出《少林禅宗音乐大典》,在禅宗音乐上做文章,这在国内是首开先河的,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赏,成为了继少林寺之后又一张新的城市名片。而反观阜阳市,虽然近年来陆续开展了一系列音乐活动,但是活动的效果和影响力十分有限,没有形成特色和品牌,这也是下一步工作中一个重点努力方向。
21世纪是一个合作的社会,体现在经济发展中,就是多种产业的交织与融合。如果互动得当,就能够获得双赢的效果。特别是在音乐文化产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发展尚不健全和完善的当下,更需要通过与其他产业的合作,来丰富和壮大自身。如近年来全国各地陆续打造的山水实景演出,就是一种成功的融合。通过音乐演出业和旅游业的融合,既能够获得相应的演出收入,为更多人提供就业机会,同时又能够丰富旅游资源,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获得了相得益彰的良好效果。反观阜阳市,尚没有树立起这种产业融合意识,仍将音乐文化产业视为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没有将其放置到产业链的高度上进行认知和思考。缺少了其它产业帮助的音乐文化产业,在初期发展必定是困难重重的,甚至有半途而废甚至夭折的危险。
音乐文化产业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文化产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必须以充足的专业人才作为支撑,方能保证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阜阳市音乐文化产业发展在人才数量和质量方面,都存有很大的缺口。从数量上来看,一些演艺团体作为主要从业者,受到资金等各方面的限制,演员配备数量有限,在一些大型节目的的排练和演出中,时常会陷入无人可用的境地,一些创新想法都会因为人员不足而难以实现。从质量上来看,在举办大型演出时,演出方经常临时招募一些演员进行培训,很难保证演出质量。这种专业人才的匮乏,显然是不利于音乐文化产业长远发展的。
认识是行动的先导,要想使音乐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首要做的就是树立起正确认识。从音乐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角度来看,音乐创作者创作出作品后,由表演者以演唱或演奏的形式传递给观众,而观众则予以有选择的接受。其本身就是一个从生产到运输,从销售到接受的市场化过程。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将音乐文化产品投放到市场,通过广大人民群众接受它的态度,才能检验其是否具有先进性和吸引力。所以应该树立起音乐文化市场化理念,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和特点发展音乐文化,一方面能够获得多方面丰厚的收益,一方面也能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高质量的文化服务,推动音乐文化产业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在此基础上,还需要树立起一种创新意识。因为音乐文化生产是一种智力性创造活动,只有不断的创新,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新需要,才能具有普遍的永恒价值。而且作为一门新兴的产业,势必会遇到很多新问题、新情况,需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主动运用新思想、新认识、新方法,才能赢得市场,赢得发展,赢得群众,赢的效益。
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几乎每一个地区都有其代表性的音乐样式,面对国内迅猛发展的音乐文化产业形势,作为起点低、起步晚的阜阳市来说,唯有突出自身特色才能够求得发展,这也是面对激烈竞争最大的资本和优势。因此要对现有的音乐文化资源进行全面而细致的梳理,对优势和劣势进行精准的分析和把握,挖掘其中的精髓和亮点,因地制宜,形成特色品牌。阜阳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极为丰厚的民间音乐资源。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当属民间器乐艺术。据不完全统计,阜阳地区的民间乐器多达近50种,在三百多个民间器乐班的推动下,民间器乐早已成为了当地人生活的一部分,并成为了最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文化。可以在此基础上,尝试将阜阳建设成为安徽乃至全国的民间器乐之乡。具体的内容包含:定期举办高规格的民间器乐演出或比赛、民间器乐理论研究成果的形成、最具特色器乐的宣传和推广、民间器乐演出团体的成立、与民间器乐相关产业的开发等,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个音乐文化产业创意园区。如北京平谷区的“中国乐谷”,就是一个集民间音乐、流行音乐创作和演出于一身的产业示范基地,而天津市静海县的东方国际音乐创意园,更是融合了演出、展览、乐器制造、音乐教育等多个领域,获得了多方共赢的效果,都是阜阳市学习的榜样。因此要树立起品牌意识,彰显地方特色,并将品牌的影响力予以最大化的发挥。
与生物界一样,音乐文化产业其实也是一个相互连接的链条,这个链条越长,获得的收益也就越大。特别是在音乐文化产业发展初期,更应该树立起这种链条意识,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壮大自我。前文中提到,阜阳市民间器乐文化十分发达,对此就可以通过与旅游业、民俗业的融合,构建起一条新的产业链。在与旅游业的融合中,可以选择合适的地点,如某一种器乐的发源地、某一个民间器乐村落等,打造专题的山水实景演出,当游客游览完相关景点后,观看演出就成为了自然而然的事情,不仅延长了旅客的停留时间,带动了住宿、餐饮等行业的发展,而且大规模的演出还能为当地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又比如和民俗业的融合。可以选择某一种民间器乐较为发达的村落,将其打造为民间器乐村,吸引观众前来游览。在游览过程中,不仅能够观看到原汁原味的民间器乐演出,而且能够亲手制作民间乐器,购买各种主题手工艺品等,使游客的多种需要都能够得到满足。与此同时,正所谓“酒香也怕巷子深”,地方政府和文化部门也应主动借助于新老媒体进行宣传和营销。特别是网络,作为当下最热门的新兴媒体,其在时效性、便捷性和互动性上,都有着传统媒体难以比拟的优势。在一个新的项目建设前,就可以利用专题网站、微博等进行搭建起一个互动、开放的平台,使之成为项目宣传的基地,让更多人了解并喜欢上该项目。
在音乐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必须有一支高质量的人才队伍作为支撑,他们既要懂得音乐理论知识,掌握某一种音乐技能,同时又能够在实践锻炼中形成对音乐文化产业发展的认识和理念,并逐步积累起丰富的从业经验。从这种要求来看,地方高校音乐院系的大学生无疑是最佳人选。一方面,音乐院系的大学生都具备相应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另一方面,在大学生就业难的今天,引导学生积极投身于地方音乐文化产业发展,对于他们的就业和个人发展来说,不失为一个合适的选择。所以应该将地方高校作为音乐文化产业发展人才培养的主阵地,特别是高校方面,更应该积极的融入其中,体现出高校的社会服务责任。具体来说,在教学理念方面,要深刻认识到将地方音乐文化融入到高校音乐教育的价值和意义,一方面是对教学内容的丰富,另一方面也能够充分发挥出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使地方音乐文化得到新的传承和发展。在教学内容方面,要在专业教师和民间艺人的商讨交流下,编写出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校本教材,以选修课或必修课的形式开设。在师资建设方面,鼓励在校教师广泛开展各种田野采风、与民间艺人交流等活动,在短时间提升对地方音乐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为更好的开展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可以看出,通过与高校的密切合作,不但能够培养出专业人才,而且能够获得双赢的结果,理应得到充分的重视。
综上所述,据《2015中国音乐产业发展报告》统计,2015年我国音乐文化产业总规模达到了近三千亿元,已经成为了很多地区的支柱性产业,并继续表现出了旺盛的发展势头。作为近年来一直在寻求经济发展转型的中小城市来说,在立足于自身地域、文化等特色的基础上发展音乐文化产业,则不失为一个最佳的选择,除了能够获得丰厚的经济收益外,更能够获得文化、政治等多方面的发展和提升。本文也正是本着这一观点,就安徽省阜阳市音乐文化产业发展进行了分析和思考,希望能够起到以点带面和抛砖引玉之用,也相信在所有人的努力下,中国音乐文化产业一定会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
[1]赵沛.中国音乐产业的概念界定及其发展现状[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08(04).
[2]王睿.数字音乐时代的音乐产业现状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7(29).
[3]周梦楠,周民.西南地区与内蒙古地区音乐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比较探究[J].艺术教育,2014(03).
[4]张谦.论音乐产业的文化建构意义[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4 (10).
[5]张群,周靖菲.浅谈高校音乐人才培养与音乐产业的发展[J].新余学院学报,2012(03).
J648.7
A
2095-7327(2017)-08-0185-02
本文系:①2016年阜阳市社科规划课题《阜阳地区城市音乐文化产业发展研究》,课题号为FSK2016031。②2017年度阜阳师范学院科研机构校级委托专项课题《皖北地区城市音乐文化产业发展研究》,课题号为2017WBZX02研究成果。
张静嘉(1980.5—),女,山东东营人,研究生学位,安徽阜阳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音乐学。宋延雷(1981.6—),男,山东莱芜人,研究生学位,安徽阜阳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音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