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军成 刘 钊
(西华师范大学 四川南充 637000)
高校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讲好中国故事
冯军成 刘 钊
(西华师范大学 四川南充 637000)
中国故事凝聚了中国人共同的经验和情感,我们从中看到中华民族的特征、命运与希望。讲好中国故事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高校面临的新任务和新挑战。基于此,高校讲好中国故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决定了中国故事的特点、结构和目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中国故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性质决定了讲好中国故事的特点。当前,高校讲好中国故事必然要反映国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各方面渐趋成熟的过程,具有真实性、广泛性、包容性的特点。
(一)真实性。“讲好中国故事”这一概念包涵了讲什么、对谁讲、如何讲、怎样讲、讲的目的等多个方面。简言之,讲好中国故事是一个系统性工程。用中国故事对内对外反映中国的实际情况这是千百年来国人共同的夙愿。在5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人不仅是中国故事的创造者也是传播者。从女娲补天、嫦娥奔月等神话故事到拔苗助长、掩耳盗铃等寓言故事,《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白蛇传》和《梁山伯与祝英台》等民间故事。这些寓意深刻的故事包涵着敬天保民、惩恶扬善之道,体现着国人智慧,彰显着中华文明。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中华优秀文化和中国的和平发展的故事形成了讲好中国故事的丰富素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也一定会产生出更优秀的中国故事。需指出,中国故事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汲取了人类文明的成果,但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中国故事的确存在某些不合理的成分。如封建社会残酷的刑罚从身体和精神上摧残着人,不利于人的全面发展。但从总体上讲,中国故事是在遵循历史规律的基础上真实反映了国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
(二)广泛性。广泛地产生和传播是中国故事体系不断健全的重要动力,这与历史传统密切相关。原始社会阶级虽没形成,但它作为中国故事发端的事实是毋庸置疑的。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中国故事是人们在生产实践中产生的,只要人们从事社会生产,就一定会有中国故事。不管在和平时期还是在战争时期中国故事的产生从来没有停止过。而且,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故事传播的形式更为多元化。比如在国际贸易中增添更多的中国元素,在国际政治对话中增添了更多的中国话语,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更加广泛地传播着中国故事。
(三)包容性。中国故事不是一个封闭的体系,它在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吸收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借鉴了西方文化的有益成分。中华传统文化中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思想是,西方文化中的重理性思维训练的方式。中国故事的包容性除了从内容上讲之外,还可以从它的哲学思想来讲。仔细思考,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哲学思想准确一点说是天人合一思想,这一思想包含着人与天的关系,具有强烈的辩证法思想。后来,这一思想延伸到人与物、人与人的关系,这种变化是基于客观条件不断成熟的基础上有所演化的。经过不同时期思想家的概括,天人合一的思想如今已成为中华文化的核心。之所以称之为核心,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它是国人普遍心理状态的真实写照,是从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因此,中国故事是对众多文化的选择性总结具有包容性。
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性质决定中国故事的特点是准确把握两者内在一致性的体现。真实地反映,广泛地传播正是前者决定后者的体现,包容性符合文化传播的根本规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决定了中国故事的结构。中国故事的结构是动态的,呈现出明显的立体结构,其根本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
(一)融通中西文化是高校讲好中国故事的前提。
1.整合中西文化资源。所谓资源,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存在的,能够满足人类需要并可以为人类开发利用,在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经由人类劳动而创造出财富的各种要素的总和。[2](P32)中西文化在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活动有较大差异。但严格来讲,中西文化在和平发展问题上的利益是契合的。为了和平发展,国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增强文化学习。随着时代发展,中西文化庞杂交织,影响着国人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面对众多文化现象,需要我们理性去思考、选择和践行。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就是有选择地整合中西文化资源为学习中西文化提供理论保障。
2.培植中西文化产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题为《文化、贸易和全球化》的报告中指出:“文化产业这个概念是指那些包含创作、生产、销售‘内容’的产业。”2010年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等机构联合发布的《文化软实力蓝皮书: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报告》称,世界文化市场份额中,美国占据43%;欧盟占据34%;亚太地区仅占19%。这19%中,日本占10%,澳大利亚占5%,剩下的4%才属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亚太地区国家。通过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是明显存在短板的。分析其原因,既有从事文化产业的人适应新产业的能力不够强的主观原因,也有规章制度和法律条文没有跟上现实发展的客观原因有关。高校积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根据社会需求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文化产业人才,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各种与文化产业发展的竞赛项目。教育主管部门要建立的相应的监督和评价机制,提高大学生对中国故事研究的积极性。也就是说,高校要巧用中国故事,积极培植中西文化产业促进经济增长。
3.增强中西文化交流。文化的本质在于传播,[3](P56)信息传播的直接方式是语言,它是思想表达的载体。高校讲好中国故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一定程度上能保证讲好中国故事在方向正确的前提下增强文化自信,统一思想。在这里,之所以强调方向上的正确,这是因为中西文化最大的不同点就是社会性质。不同社会性质导致建立在其上的上层建筑也必然存在差异。但需指出,中西文化的性质不同,但两者在和平和发展问题上是共同的,和平和发展的时代主题与各个国家的利益息息相关。因此,高校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讲好中国和平和发展的故事做文章。如引导学生讲好“一带一路”的中国故事等。简言之,就是讲好中国与其它国家共呼吸和共命运的真实历史。高校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和传播的主阵地,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渠道讲好中国故事。高校要利用自身优势,经常跟国际范围内有一定影响力的专家学者进行思想交流和碰撞。
(二)提升媒体公信是高校讲好中国故事的关键。
1.注重多媒体融合发展。信息时代的多媒体至少包括三层含义:其一,阵地建设分传统与非传统。比如报纸就是讲好中国故事的传统载体,网络就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非传统载体。其二,思维方式分传统与现代。传统思维方式重感性思维,现代思维方式重理性思维,互联网思维就是现代思维方式。其三,语言表述分呆板式和灵活式。呆板式的语言表述使信息发出者和接受者难以产生共鸣,灵活式的语言表述则容易使信息接受者共鸣。多媒体融合旨在通过媒体之间的优势互补,从外部为讲好中国故事提供稳定的环境。高校讲好中国故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注重多媒体融合确保了中国故事的感染力。为高校讲好中国故事提供载体保障。
2.注重多媒体人才培养。一切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多年来,讲好中国故事之所以传不出去,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我们对多媒体人才的培养不够。近年来,国家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求已敦促部分高校着手开始准备培养更多多媒体人才培养的工作。这里所说的多媒体人才,往往是“一专多能”。对于那些只会一项技术且创新意识不高的人,他们还不算真正意义上的多媒体人才。真正的多媒体人,至少有一点是必须要的清楚就是心中牢记人民的期望,不让他们丧失信心。高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讲好中国故事要坚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深刻认识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高校要在人才培养上注重两点:其一,人才年龄搭配要合理化。其二,培养一专多能的人才要长效化。确切地讲,培养复合型人才是为高校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人才保障。
3.注重多媒体创新奖励。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在整个社会生产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时代的进步,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推动,更离不开制度的保障。在“双创”的背景下,涌现了一批敢于创新的人才。但政府对多媒体的创新奖励不够,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多媒体创新的可持续创新与转化。因此,政府应该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根据不同的地区制定相应的奖励条例,推动多媒体创新。政府部门要适时组织相关人员赴高校检查人才培养工作的实际进展,积极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更好地助力完成立德树人的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讲好中国故事,奖励推动国家科技进步的人员和单位。以此活动为契机为传播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景下的中国科技故事提供了政策支持。
(三)坚持以人为本是高校讲好中国故事的核心。
1.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中国故事要有创造主体。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社会主义的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4]因此,广大文艺工作者要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活灵活现地体现在文艺创作之中。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中国故事才会更真实、更能打动、影响人和教育人。高校在讲好故事时要深知讲好中国故事面临的对象是人民群众,始终不能脱离人民群众谈中国故事。简言之,高校讲好中国故事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它不仅是在充分考虑和满足受众者的合理需求的基础上形成的,也是尊重人的主体地位的充分体现。
2.增强教育服务的意识。中国故事要有受众者。高校大学生基本上是95后,思维活跃、政治参与意识强是其优点,但也有易受社会不良舆论影响的缺点。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高校大学生也会出现新的特点。高校要通过各种直接或者间接的方式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当前,部分高校把教育当作产业去做,这是要不得的,高校的主要任务是立德树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高校讲好中国故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就是为打造带有中国特色和世界视野的新型教育服务意识做准备。孔子学院是在利益、价值、责任共同体的基础上打造的“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同调模式。因此,国内高校培养人才要有教育服务于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的视野。
3.加快法制体系的建设。中国故事传播要有保障。中国文化以各种各样的形式传播着,传递着中国声音。但我们也会注意到有些文化传播者出于利益,制造和传播与主流意识形态不相符的文化产品,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简言之,就是文化产业中存在某些与社会主义道德不相符的文化。因此,必须加快法制体系建设,为中国故事传播提供保障。基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于2017年3月1日正式实施助力文化产业发展。这为高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讲好中国故事加快法制体系的建设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
(一)牢牢抓住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中国故事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反映社会主义道德。社会主义道德是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为,指导由无产阶级自觉培养起来的道德: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核心,以诚实守信为重点,以社会主义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要内容,以代表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先进道德体系。为保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的内容不变质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意识形态的领导权问题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这是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回顾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就是没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毛泽东曾指出:“只要我们的思想工作和政治工作稍微一放松,经济工作和技术工作就一定会走到邪路上去。”[5](P803)高校牢牢抓住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习近平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不偏移的重要举措。
(二)构建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家意识形态建设的生命线。[6](P61)中国故事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载体,必须构建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只有以我国实际为研究的起点,提出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理论观点,构建具有自身特质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7]高校在理论研究上突出继承性、民族性和系统性、专业性是构建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的关键。学科体系、话语体系、学术体系三者之间是存在必然联系的。一般来说,学科体系的形成经过几代人的努力逐渐成熟,但话语体系建设我国理论界正在不断探索中。不管怎样,在研究过程中要清楚地认识到话语权的争夺是意识形态的争夺。话语只是思想表达的载体而已,支撑思想的基础是坚实的理论基础。因此,理论界从各方面研究中国故事,为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认识到意识形态关系到国家安全。国家安全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8](P226)就内容讲,国家安全包括经济安全,政治安全、意识形态安全。经济安全可以量化,但政治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难以量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要巩固执政地位,要团结带领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证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9](P226)高校应该发挥党员作用,加强对党员学习与教育工作。马克思指出,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10](P98)高校在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这个人的问题要保持清醒头脑。也就是说,高校要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始终坚持走中国道路。当前,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意识形态教育工作,这是对现实问题的积极回应。正处于改革深水区的中国,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高校讲好中国故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就是凝魂聚力。高校要自觉肩负起传播好主流意识形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地位的历史重任,确保国家安全。
[1]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3-08-21(01).
[2]陈华洲.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3]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4]习近平.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4-10-16,(01).
[5]毛泽东.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6]韩杰,赵浚.“互联网+”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着力点[A]//第二届国家传播学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7.
[7]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8(01).
[8][9]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1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Leading the University to Speak the Chinese Story with the Socialist Core alues
Feng Juncheng Liu Zhao
(XiHua Normal University,Academy of Marxism,Nanchong,Sichuan 637000)
Chinese story embodies the common experience and emotion of the Chinese people,from which we can know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hinese nation,fate and hope.Speaking of Chinese stories to consolidate Marxism in the field of ideology is a new task and challenge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Based on this,the university stresses that the Chinese story is guided by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It is derived from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that determin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structure of the Chinese story and guarantee the national security,which provides a solid theoretical guidance and practical support for the realization of the goal of"two hundred years"and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socialist core values;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Chinese stories
G641
A
2095-0438(2017)12-0112-04
2017-05-22
冯军成(1992-),男,陕西咸阳人,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刘钊(1974-),女,四川安岳人,西华师范大学物理与空间社会科学学院党委书记,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项目“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研究”(16SA0050);西华师范大学2015年度博士启动基金项目(15E032)。
[责任编辑 王占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