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 卓 朱 江
(常州工学院 江苏常州 21303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孔 卓 朱 江
(常州工学院 江苏常州 21303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亟需借鉴协同理论,整合全校各类资源,形成各系统内部和系统之间齐抓共管的合力,不断坚持、改进协同育人理念和方法,构建科学化协同育人体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协同育人机制的内容包括树立协同育人理念,探索协同育人方法,完善协同育人内容,建设协同育人队伍,构建协同育人考核机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各层面应优势互补、紧密衔接、相互支撑、发挥协同育人的合力,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切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效性。
协同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协同育人机制
20世纪70年代初期,原西德斯图加特大学的物理学教授哈肯创建了协同学理论。他提出:“协同就是系统中各个子系统的相互协调的、合作的、同步的联合作用或集体行为。协同是系统整体性和相关性的内在表现,自组织系统的演化动力来自系统内部的两种相互作用:竞争和协同。”[1]大量子系统在系统中相互作用产生协同效应,使系统内各要素从无序到有序,产生具备新功能的有机系统。协同理论亦称“协同学”或“协和学”,其核心思想是“协同导致有序”。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要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有关部分各负其责、全社会大力支持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形成全党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大合力。”这就要求将协同理论引入高校思想政治育人工作中,“从而形成各育人目标相互配合、各部门相互协调、资源实现优化配置的有序结构。”[2]“从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系统角度而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一个和谐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系统是一个协同构建的过程,需要协同学的支持。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具有复杂性,需要吸收协同学的理论与方法的先进部分。”[3]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具有整体性、系统性、全局性、战略性的工程,内部包含多个子系统,纵向上包括实施课堂理论教学的院系,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管理和组织的行政部门和制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针、政策的党委领导;横向上涉及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教师,管理学生日常生活的辅导员、班主任,从事学生工作的行政人员和党团、社团。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效性和目标性,必须发挥系统间和系统内部的协同作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和质量。
(一)树立协同育人理念。思想政治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者主导作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者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专业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及各行政部门、党团委人员等。思想政治教育者分属不同党建部门、行政部门和院系,其成员和领导只重视自己所负责范围内工作,工作中相互独立,彼此目标不一致,联系割裂,无法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学生日常管理结合。学校各行政部门和辅导员、班主任只重视学生的日常管理。专业课教师将学生学习专业课的效果和成绩放在首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单纯在课堂上灌输思想政治理论课知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工作者没有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出发,明确协同育人的理念。各育人主体之间由于条件所限,往往不能进行有效沟通,降低了从整体上、全局上的协同育人的效果。思想政治教育者尚未明确协同育人的理念,未形成协同育人的合力。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树立协同育人理念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提升的基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一切教育工作以学生为根本出发点,强调学生的价值,尊重学生的感受,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是高等教育的育人目标。由于受到社会中功利主义的影响,当下高等教育也存在急功近利的倾向,对“四有”存在理解误区,将“有文化”作为高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的培养。学生中强调知识的实用性,将学习知识和获取经济利益画等号。甚至一些教师也重视部分课程,而轻视有关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大学生全面发展不单是某一方面的发展,而是大学生全局的、整体的大发展目标是更加有效的认识、适应和改造环境并实现自我发展,自我价值的体现和飞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单线作战不可能完成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基于推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大学各部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树立协同育人理念。
(二)探索协同预育人方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一个大的网络系统。各种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和功能的方法是构成大系统的基本要素。这些基本要素形式丰富,种类多样。根据教育的目的和任务的不同,教育者应采取多种要素协同育人,建立起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纽带,取得事半功倍的育人效果。
课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采用各种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例如,可通过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增加知识的主观度,吸引学生注意力。教师在课堂中更多地提出问题,学生用多种形式解决问题,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例如,在课堂上,根据教学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某项教学内容,实现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多向互动。实践教学法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关键环节,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根据教学内容、目标和学生身心发展要求,制定开展课堂实践、校内实践、校外实践。在实践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协同运用形象教育法、自我教育法和榜样教育法共同发挥作用,举办歌唱比赛、辩论会、话剧表演等文化娱乐活动吸引学生投入到实践中,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寓教于乐,自觉、自愿接受、体会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把抽象的说理变为通过活生生的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来进行教育,从而激起人们的思想感情的共鸣,引导人们去学习和仿效”,[4]引导学生到福利院、敬老院、社区进行志愿服务,贫困地区支教;开展热点问题社会调查等,提高思想觉悟,形成高尚道德品质和优良作风。
以微信、微博、网络论坛为代表的新媒体逐渐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影响了大学生的行为习惯、思想意识。高校通过搭建新媒体协同育人的平台,使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更加多样,教育效果更加显著。教育者通过微信、微博、QQ等通讯形式与学生沟通,充分掌握学生思想动向,及时解决学生思想问题,建立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为大学生提供互动交流的平台,提高自我学习的能力。新媒体可以成为沟通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学生之间信息双向、互动、开放的桥梁,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长效协同方法。
(三)完善协同育人内容。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必须依靠教育内容的完善和充实。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重复较多,目标不明确。大学生就业和创业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的教学内容之一,而学生处和就业指导中心也从事这方面的教育。“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理论概论”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两门课程的内容多有重叠。教学内容不明晰,侧重点不清楚,重点不突出成为尚需解决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任务以及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状况而制定。教育对象思想品德状况的差异和多变致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具有多样性和广泛性。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由多层面要素构成的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复杂、动态系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政治观、法治观等方面。“从协同学原理来看,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协同作用,就要有效地将不同的内容的分力拧聚到一起,实现有效协调,避免在方向上出现不一致而产生内耗的现象。”[5]教育者要从受教育者的实际出发,立足现实,正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也需要与时代精神高度融合,把握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及时反映时代精神的新思想、新观念、新道德、新风尚教育以此来教育、引导学生。高校要建立学生、各学院和行政部门联动的机制,通过丰富的校园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让课堂教学的内容在实践中体现,使大学生深刻领会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内涵并将其“内化于行,外化于心。”
(四)建设协同育人教师队伍。在课堂上,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但课后与学生沟通较少,未参与到日常学生工作的组织、管理中,很难在实际生活中与学生深入沟通,仔细了解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一些专业课教师对思想政治教育报着可有可无的态度,甚至本身政治信仰、立场不够坚定,无法在课上及课下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和班主任管理、组织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但很少承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还不能将学生工作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相融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都是“大思政”教育队伍的组成部分。高校要加强二者的联系性和凝聚性,优化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结构,打造协同育人路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兼任辅导员、班主任,深入到一线参与学生管理,为辅导员队伍引入源头活水,培育出一批理论素养高、实践能力强的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承担一定量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根据自身工作经验,针对学生特点,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有的放矢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五)构建协同育人考核机制。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工作者的考核、激励机制尚未建立。思想政治教育者队伍庞大,缺乏统一的考核、激励机制来理顺相互关系和责任。高校没有建立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价体系,没有打通各部门之间的壁垒,没有破除各类人员之间的藩篱。如将教学和科研作为衡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标准导致其注重完成教学任务和科研,轻视日常管理。反之,日常管理的好坏成为评价辅导员工作的准绳,使其重视日常管理,轻视教学和科研。高校应从协同育人的角度出发,建立评价体系和考核机制,在工作量认定、津贴发放、评奖评优、职称评定等,将思想政治协同育人纳入考核范畴。例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参与学生思想政治课内、课外实践活动应将其算作工作量。辅导员承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时,考核上可减少学生管理工作的任务。在选拨干部、评定职称时,优先考虑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验的教师。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建立高效的协同育人机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各层面应优势互补、紧密衔接、相互支撑、发挥协同育人的合力,对于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突出问题,全面提高大学生专业知识水平、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潘开灵,白烈湖.管理协同理论及其应用[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1.
[2]孙建.论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及实践反思[J].学校党建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2014(12):63.
[3]郑吉春.协领域视域下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优化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89.
[4]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81.
[5]郑广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模式构建[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4(25):137.
G641
A
2095-0438(2017)12-0105-03
2016-06-20
孔卓,常州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朱江,常州工学院外国语学院副书记,副教授,研究方向: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
2016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协同育人机制研究”(16JDSZ2065)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 杨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