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利用优势 着力做强产业
——关于黔南州茶产业转型升级的几点思考

2017-04-14 07:22黔南州政协主席魏明禄
贵茶 2017年4期
关键词:茶类毛尖都匀

文- 黔南州政协主席 魏明禄

近年来,黔南州茶产业快速发展,呈现出基地规模迅速扩大,品牌知名度稳步提升,市场空间逐步拓展,产业体系初步形成,经济效益开始显现的态势。茶产业成为全州最具特色的生态产业、扶贫产业和文化名片,是黔南的一大支柱产业。

优势之处

从崇祯皇帝赐名“鱼钩茶”到乾隆皇帝给黔南茶的好评,从毛主席命名“都匀毛尖”到习总书记要把都匀毛尖品牌打出去的要求,从巴拿马金奖到“中国十大名茶”殊荣的获得,无不反映了黔南茶具有悠久的历史、优良的品质、厚重的文化,这些为黔南茶产业转型升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做大做强茶产业还有几大优势:

(一)气候优势明显,生态环境良好。常言道:“高山云雾出好茶”,黔南州全境均适宜茶叶种植,茶叶主产区如都匀摆忙、贵定云雾、平塘大塘、瓮安建中等地,平均海拔1100米以上,年均气温15℃,年均降雨量120 0毫米左右,土层深厚、土壤肥沃,远离工矿城市,高海拔、低纬度、多云雾、寡日照及良好的生态条件,是生产名优茶的优势区域。

(二)产业基础扎实,产业体系完整。据统计,当前黔南农民人均茶园面积达到0.8亩以上,年综合产值近10 0亿元,涉茶企业和合作社130 0家,专卖店、销售点4200多个,茶叶从业人员45.6万人。已形成五大产业支撑体系:政策支撑体系。出台了《黔南州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茶产业发展的意见》、印发了《黔南州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等文件;品牌提升和宣传体系。制定了证明商标、地理标志管理办法,稳定举办茶人会、斗茶大赛等茶事活动,挖掘整理了茶历史文化资料,出版了相关书籍;质量标准体系。颁布了都匀毛尖、都匀红茶、都匀白茶、都匀青茶四个茶类地方标准,对应制作了实物标准样;技术推广和科技体系。州内高校、州级农科部门、重点企业纷纷开展茶研究和教学活动,在都匀毛尖品牌战略、功能成分、种质资源研究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适时用于党委政府决策、指导生产经营;组织保障体系。州县分别成立了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的茶产业领导小组,调整充实两级茶办工作力量,形成了党政重视、部门主抓、茶企参与、社会关心的工作格局。

(三)种质资源丰富,茶树类型多样。调研显示,黔南州至少有7个茶种、2个近缘植物。在现有的分类体系中,经国内权威专家鉴定,有大树茶、秃房茶、大厂茶、茶种、五柱茶,还有两个待定种,近缘植物有金花茶、离蕊茶居群,进一步的研究发现,黔南州茶叶类型有408个,有10余个类型经济性状优良、适制性广,目前全州建立了3个茶树资源圃,进一步开展研究。

(四)茶叶品牌知名,文化底蕴深厚。2 016年都匀毛尖地理标志品牌价值达到211.49亿元,在茶叶地理标志品牌中位列全国第四。2017年区域公共品牌价值达25.67亿元,位列全国第11位,被评为中国“最具品牌传播力品牌”,同时被农业部评为中国十大茶叶区域公共品牌,再次成为新时代的“中国十大名茶”。研究显示,黔南茶叶生产利用历史2000多年,是五朝贡茶产地,贵定云雾留存了中国唯一的贡茶碑,龙里云台山至今还保留有道教茶叶碑记。黔南民间至今还保存有宋代制茶工艺及传统的饮茶习俗。

问题之要

黔南州茶产业虽然有优越的发展条件,拥有一定的发展基础,取得明显的发展成效,在发展过程中也探索出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做法,但客观来讲,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茶叶产出率低。黔南州虽然茶叶规模达到180万亩,投产茶园85万亩,但有效的投产茶园只有33万亩,按有效投产茶园面积计算,亩均产量17.26斤,亩均产值4261元,与优势茶区如雅安、黄山、武夷山亩均产值上万元、甚至两万元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第二、本地茶种占比小。研究表明,黔南州本地优良茶种占比仅为29%,引进茶种占比高达71%,茶叶产品无特色且可复制性强,外地茶叶容易冒充,以假乱真、以次充好,扰乱市场,严重影响都匀毛尖品牌声誉和市场空间的拓展,同时限制多茶类的开发,与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黄山毛峰、云南普洱等相比,优势尚未显现出来。

第三、利润空间小。调研发现,全州管护较好地茶园只占38%,失管、半失管的占20%,茶青下树率比较低,综合下树率不到20%,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亩均生产成本高达600元以上,加之市场的激烈竞争和传统营销方式的制约,茶叶企业利润空间小,盈利、持平和亏本的企业三分天下各有其一,产业运行和发展比较困难。

第四、茶叶品种单一。全州以绿茶、红茶为主,绿茶占比达到77.1%,红茶占比21.7%,其他茶类较少,春茶占比高达70%,大多数茶场基本不生产夏秋茶,名优茶与大宗茶占比分别为38.51%和61.49%。除绿茶外其他茶类未分等级,没有梯度,消费者选择余地小,制约了市场的开发和消费群体扩大。

贵定县云雾种质资源圃

务实之举

针对黔南茶产业发展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总结梳理发展的经验教训,借鉴优势茶区的成功经验,应在四个方面加以努力。

一是夯实基地建设。没有基地,一切都是空谈,没有管护良好的基地,目标不可能实现,下一步要抓好巩固管护较好的一类茶园、提升管护一般的二类茶园,改造失管的三类茶园,规范化发展一定数量的优势茶园。为提高产出率、下树率、降低成本、开发多茶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是加强基础研究。茶产业的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系统的基础研究作支撑。今后应在种质资源、历史文化、产品开发、质量标准等方面狠下功夫,培育并提高本地优良品种及其种植占比,营造浓厚文化氛围,开发系列产品,构建形成系统的品种、品质、品牌体系。

三是着力市场营销。强化品牌宣传,依托茶人会等茶事活动,营造茶文化氛围,筑牢茶文化根基,让更多的人关注都匀毛尖,形成茶产业发展热点。积极参加各地有影响力的茶事活动,针对性地开展都匀毛尖产品的推介和文化宣传,进一步提高都匀毛尖的知名度、知晓率。针对目标市场,着力开展市场营销,实现品牌提升、文化推荐和市场拓展的有机统一。

四是回归理性思维。茶产业既是黔南的生态产业、扶贫产业和生态名片,更是茶农增收致富的实体经济,要以转型升级为路径,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手段,以富民增收为目标,梳理完善发展政策,确保政策落地落细落实。强化组织保障,充实配强工作力量,实现专班专人抓茶管茶,精准发力,形成合力,确保政策实施、工作到位、目标落实。

猜你喜欢
茶类毛尖都匀
茶类植物在园林景观艺术设计中运用
不同茶类加工工艺对福建水仙茶儿茶素组分和生物碱的影响
那一刻
舌尖上的一缕茶香
都匀毛尖茶荣誉榜
千畴绿染黔南梦 毛尖香飘中外誉——黔南茶产业与改革开放同行同向
茶类特色农产品销售模式创新研究
茶类产品央卫视广告投放分析
在都匀求学的日子
都匀市老干部争当义务宣传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