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 琦,金 莲
1.淮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淮北,235000;2.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芜湖,235000
再议音乐美学与音乐表演
安 琦1,金 莲2
1.淮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淮北,235000;2.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芜湖,235000
为加深音乐表演者对音乐美学理论和音乐表演行为的理解,在概述学界对音乐美学理论和音乐表演行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讨了音乐美学与音乐表演之间的关系、音乐美学对音乐表演的影响以及音乐美学对音乐表演的作用,认为:音乐美学能很好地指导音乐表演行为,反过来音乐表演实践能促进音乐美学理论研究;音乐美学理论通过情感因素、表演者想象力以及审美理念影响着音乐表演行为;同时,深刻理解音乐美学理论,有利表演者理解音乐表演的含义,有利于表演者解读所要演绎的作品,有利表演者对原作品进行二次创作。
音乐美学;音乐表演;二次创作;审美理念
音乐美学产生于人们对音乐审美认识这一意识活动的过程,从人们具备审美意识开始就产生了音乐审美。音乐美学理论自19世纪初发端于欧洲以来,音乐界就将其运用于探寻音乐发展规律和音乐表演中。100多年的音乐实践证明,科学地运用音乐审美理论,可以使音乐表演更富有张力,促进各种音乐表演风格的形式。同时,在音乐美学理论指导下,音乐表演能从美学的高度来认知和揭示音乐表演规律,使音乐表演具有二次创造的美学价值,从而使音乐表演达到更高的艺术境界——音乐表演富有美学内涵,音乐表演具有生命力。
近年来,随着音乐美学理论给音乐表演实践带来诸多启发,其理论研究也在深入发展。国内自于润洋教授2000年出版《现代西方音乐哲学导论》以后,许多学者开始对音乐美学进行探讨。有的从音乐美学的新视野、新维度、新领域、新路径等方面研究音乐美学的发展[1],还有的从音乐美学视角研究音乐表演[2-3]。尤其是2015年初冬,广州星海学院举办了“第七届全国音乐美学学术研讨会”,会上就音乐表演美学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也引起音乐界对音乐美学与音乐表演的广泛关注。在此背景下,笔者从音乐美学与音乐表演之间的关系、音乐美学对音乐表演的影响以及现代音乐美学对音乐表演的作用三个方面进行了一些思考。
音乐表演是将音乐作品用器乐或者声乐形式表现出来,以给人带来审美情愫的艺术创作。从音乐表演的发展看,不仅作品的数量在增加,表演技术在进步,而且表演的风格也趋于多样化。但是,近年来音乐界过分强调音乐表演的技巧,有技术泛化的倾向,使音乐表演走入“技术性”误区。实践证明,精湛的表演技术是阐释作品的前提,但只唯技术,不深入理解音乐作品的美学属性,则无法完美地阐释作品的内涵。音乐表演是借助声音这一桥梁来与听众进行沟通的,而要想受众的情感与作品共鸣,就要充分发掘作品的美感。只有作品的美,才能吸引观众,音乐艺术的魅力才能淋漓尽致地展现。因此,自现代音乐美学产生以来,众多音乐家都试图从各个角度来挖掘音乐作品的美学元素,不断丰富音乐表演艺术的内涵,实现音乐表演艺术的升华[4]。
与西方相比,中国自古就开始重视音乐美学的探索,“高山流水”和“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等典故都与音乐美学有关。但是,中国古代的音乐美学只是对音乐美感的一种认知,而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随着近代西方科学的传入,中国音乐界也开始重视现代音乐美学的研究。最早将西方现代音乐美学介绍到中国的是著名的教育家、美学家蔡元培先生。蔡先生在推广现代音乐美学中,也大力推广自己的“美育”理念。与蔡元培同时代的许多学者也开始尝试把西方现代音乐美学理论研究成果应用于中国传统音乐,比如用现代声乐和器乐对中国传统古乐进行改编,从而深度发掘其美学价值。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代音乐美学在中国已形成理论体系,学术界对音乐美学在音乐表演中的地位和意义也有了清晰的认识。因此,在音乐教育中,加强了对学习者的音乐美学教育,以提升学习者的审美素养,从而指导学习者体验音乐的美感。
音乐作品的呈现需要借助表演这一行为来实现,借助声音这一媒介来传播作品所蕴含的情感内涵。在音乐美学研究中,音乐界将其应用于音乐艺术表演,一方面音乐作品的美要由音乐表演来实现,另一方面音乐作品的美来源于作品的艺术创作。因此音乐美学既为音乐艺术表演提供了美学理论基础,提高了音乐表演的欣赏价值,又为音乐创作提供灵感的源泉。
3.1 情感因素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是借助音乐表演艺术来实现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的,音乐表演赋予了音乐以生命力。当乐谱未诞生之前,人们对于音乐的学习主要依赖口耳相传,并借助自身的感悟来进行的,所以音乐表演便成为传达音乐创作者精神内涵的一种有效途径。音乐表演者在表演前首先要对音乐作品的内涵进行充分的解读,体验创作者的审美趣味,再通过自身的艺术加工,将自己所领悟到的情感与精神融入到表演之中,从而展现出作品的美。在这一过程中,表演者必须以音乐美学理论为指导,挖掘作品中的内涵,并不断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充分将音乐作品中所包含的美的元素表现出来,进而赋予音乐表演以美的享受。其实,在这种审美体悟过程中,表演者对音乐作品进行了二次创作。二次创作能否成功,关键在于表演者对音乐作品投注情感的多少。对于音乐表演者而言,要想展现出音乐作品的内在情感,同样需要音乐美学理论的指导。从情感上解读作品,当自身的情感充分融入到音乐作品之中,也就赋予了音乐表演的感染力与生命力,进而引发欣赏者的情感共鸣。对表演者而言,通过不断实践来丰富自身的经验,以更好地把握情感在表演中的融入程度[5]。
3.2 艺术想象力
事实上,在解读音乐作品并实现二次创作的过程中,对音乐表演者而言,需要发挥想象力来挖掘作品的内涵,这是音乐美学对音乐创作者和表演者所提出的基本要求,也是观众融入音乐情境之中并寻找情感爆发点,进而产生情感共鸣的关键所在。审美感情是虚幻的情愫,它是通过音符来呈现的,而音符背后的情感则需要充分发挥想象力来体验。因为音乐作品的创作者在创作时运用艺术思维、通过艺术想象力来建构作品的情感空间,所以表演者在复原作者的情感空间时也必须要通过艺术想象力才能完成。因此,音乐表演者只有以音乐审美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科学地运用表演技巧,三者融为一体,才能展现出音乐表演的艺术魅力。也就是说,对音乐表演者而言,只有在学会欣赏美的基础上,在实践中不断积累自身的情感阅历,感悟音乐之美,从而打开想象之门,以更加细腻的情感来升华音乐作品,才能触动欣赏者的心灵,促使他们的思想情感融入到音乐表演者所创造的情感世界之中。
2.3 审美理念
表演者对音乐美学理论的深入学习和理解,能调整和重建自己的审美理念,继而赋予音乐表演以表现力。尤其在音乐作品的表演中,表演者的审美理念直接作用于表演过程,从而促进表演者把握音乐作品的内涵与情感。由于个体审美理念的不同,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美学元素的挖掘也不同,所以对作品中蕴含的美的表现也不同,从而形成丰富的表演风格。基于这一观点,在音乐表演实践中,表演者通常会选择适合自己的、符合自身审美意趣与审美价值的曲目来进行表演[6]。例如,在钢琴表演中,如果演奏者片面强调对乐谱的理解,却不从整体上解读作品的内涵,则无法表现出深层次的音乐美感;如果演奏者过分融入自身的审美理念与情感,则表演显得过于生硬,也无法表现钢琴演奏行云流水、沁人心脾的自然感。因此,对音乐美学理论的深刻理解,不但能指导作品的表演,而且还能帮助表演者重构美学理念,使表演者树立全新的美学理念。总而言之,对于音乐表演艺术者而言,以先进的美学理念为先导,兼顾技术与情感因素,在以高超演奏技巧折服欣赏者的基础上,以丰富的情感感染欣赏者,充分演绎出音乐作品的艺术魅力[7]。
4.1 有利于理解表演的含义
如果从现代音乐美学角度去审视音乐表演,不能仅仅以现象美学来阐释,而要充分认识到音乐表演是表演者在实践过程中对音乐作品的二次创作。而这一创造性过程是不断深化音乐作品内涵的过程,也是不断丰富音乐作品精神的过程。因此,从现代美学理论角度出发来审视音乐表演艺术,可以得到以下启示:一要明确定位音乐表演艺术的作用;二要丰富音乐作品的内涵,以创造性思维赋予音乐作品以生命力。在音乐表演实践中,音乐表演者已开始根据音乐美学理论,运用现代美学理念指导自身的音乐表演,不仅丰富了作品的精神内涵,表现了作品的艺术魅力,而且还给欣赏者以美的享受[8]。
4.2 有利于解读所表演的作品
现代音乐美学要求音乐表演者正确解读所要演绎的音乐作品,并提出这种解读至少要从两个维度出发:一要明确创作者创作这一作品的目的与意义;二要把握作者的创作思维,深刻解读作者赋予作品的精神内涵与审美元素。虽然不同的音乐表演者之间的审美理念存在差异,但要想实现对音乐原作的正确解读,以上两点都是不可或缺的。如果单纯从以上某一维度来解读作品,要么强调音乐释义的重要性,要么侧重现代元素的融入,无论有多高的表演技巧,都不能完全阐释出作品中蕴含的精神内涵和美学情感。因此,对音乐表演者而言,要想完美地呈现音乐作品的艺术魅力,表达出作品中丰富的情感内涵,实现对表演的创造,则必须从现代音乐美学理论出发,在表演中全面地解读原作[9]。否则,音乐表演就无美可谈。
4.3 有利于表演的二次创作
现代音乐美学虽然提出了现象美学这一观点,但仍然要求在音乐表演过程中要赋予音乐作品以更为丰富的内涵。这就意谓着音乐表演需要对原作品进行艺术上的二次创作。另外,音乐美学理论注重作品的传统释义,并认为它是深化音乐作品内涵的基础,但是,若仅从传统释义角度解读作品,而忽略现代审美理念的作用,音乐表演就失去了生命力。因此,音乐表演者在准确拿捏作品内涵的基础上,从作品的发展空间出发,将现代审美理念融入其中,进而通过对作品的再创作来实现对原作品内涵的全面解读[10]。音乐表演者要想真正地赋予音乐表演以艺术魅力,运用审美元素和思想情感充分诠释作品的内涵,以引发欣赏者的共鸣,也让自己达到一定的艺术表演境界,就要不断提高自身的音乐审美意识,注重对音乐作品的二次创作,赋予作品以时代意义,这样才能使音乐艺术作品在时代的发展中永远绽放出光芒。
[1]杨和平.感性的体验理性的表达:新中国音乐美学研究60年[J].黄钟,2011(4):349-359
[2]余锦秀,余锦龙.双重任务下我国音乐表演美学的发展及对策[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12(3):95-100
[3]张诗杰.浅谈现代音乐美学研究对音乐表演的重要意义[J].北方音乐,2013(12):102-103
[4]薛瑞芝.现代音乐美学对音乐表演艺术的启示研究[J].音乐时空,2016(1):102-103
[5]罗腾.黑格尔音乐美学思想对音乐表演的启示[J].北方音乐,2015(5):198-200
[6]肖明雅.现代音乐美学研究对音乐表演艺术的启迪[J].北方音乐,2015(8):82-83
[7]单思宇.现代音乐美学研究对音乐表现艺术的启示[J].金田,2014(9):142-143
[8]周利.现代音乐美学对音乐表演艺术的促进[J].黄河之声,2015(14):102
[9]高拂晓.中外音乐表演理论研究进展及比较和评价[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1(4):83-89
[10]郏而慷.新中国50年音乐表演艺术理论述评:前人对音乐表演艺术理论的贡献与不足[J].中国音乐,2009(4):110-117
(责任编辑:胡永近)
几种常见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
一、专著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二、期刊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三、专著或文集中析出文献
[序号]析出文献作者.析出文献题名[M]//专著或文集作者.专著或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四、学位论文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存放地:大学到系部,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五、报纸文献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报纸名称,年-月-日(版序)
六、标准文献
[序号]标准代号.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年
七、网络文献
[序号]作者名.作品名[EB/OL].[访问时间,0000-00-00].网址
10.3969/j.issn.1673-2006.2017.05.026
2017-02-20
安徽省质量工程重点项目“应用型人才培养形势下的戏剧影视文学新专业课程体系与培养模式研究”(2015jyxm154);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皖北民歌音乐特色与文化生态研究”(AHSK2016D98);淮北师范大学校级质量工程一般项目“地方高校皖北民歌课程开设研究与实践探索”(jy2016121)。
安琦(1979-),女,安徽萧县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音乐学。
H309
:A
:1673-2006(2017)05-009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