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高校师德建设的策略研究

2017-04-13 20:13唐勇曾宇辉宋贵林
关键词:师德师师德高校教师

唐勇,曾宇辉,宋贵林

韶关学院,广东韶关 51200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高校师德建设的策略研究

唐勇,曾宇辉,宋贵林

韶关学院,广东韶关 512005

新形势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师德建设尤为重要。针对高校教师师德中存在的理想信念缺乏、敬业精神缺失、功利色彩明显等突出问题,应加强思想教育、营造文化氛围、完善制度规范、拓展教育实践等,促进高校教师对核心价值观的理性认知、情感认同、价值认可和自觉践行。

核心价值观;高校;师德;策略

党的十八大用“24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科学诠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1]这些论述为教育系统指明了方向,明确了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努力建设高校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的目标。一直以来,高校教师作为国家、民族和时代的精神守护者和知识的传播者,在推进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教育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加强高校师德建设,对于促进高校教师对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和践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高校师德建设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

(一)理论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师德建设的思想指导和行动指南

其一,核心价值观是高校师德建设的思想指导。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精髓,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内涵,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的高度凝练,是当代中国社会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高校师德建设要以核心价值观作为思想指导,推进高校师德建设的深入开展。

其二,核心价值观是高校师德建设的行动指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24字凝聚国家、社会、个人不同层面的价值认识,对教师职业道德形成全方位的指导,规范教师的基本行为。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应以核心价值观作为道德价值标准和行动指南,在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岗、言传身教中自觉践行核心价值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广大教师要用自己的行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学识、阅历、经验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润物细无声地浸润学生们的心田”。[2]

(二)实践层面: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是高校师德建设的现实需要和必然选择

其一,是推动教育事业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现实需求。一是,中央办公厅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要求:“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经济发展实践和社会治理中。”因此,在高校师德建设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教育事业前进的重要力量,是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途径,是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现实需求。二是,社会文明的发展与进步,国家的繁荣,民族的振兴都离不开教育。高校教师作为教育事业的实践者,对社会文明的进步起着不可忽略的作用。在高校教师师德建设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促进学生成长和教师的自我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更是整个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其二,是教师队伍自身建设和培养合格人才的必然选择。一是,教师自我完善、自我提升的必然要求。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来看,作为高校教师,不仅要有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能够创造性地改进教育教学工作,而且要有执着的教育信念和崇高的教育理想,这些都需要核心价值观的引领。教师自身的价值观,不仅直接影响教师自身的治学态度和教学,更为关键的是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受教育者的价值判断。[3]以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师德建设是教师认知、认同、坚信并执着追求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想,是使教师自愿在平凡工作得以升华、变得更富有价值。二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必然选择。中国自古就有“善为师者,既美其道,又慎其行”的论断。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主导者、参与者、实施者,其使命与职责不仅局限于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在与学生身心融合互动中,将社会主体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以自身的道德行为和人格能力,言传身教,在与学生共同学习、生活体验中传授分享给学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二、高校师德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受社会新环境和新情况的影响,教师职业道德中出现一些高校师德滑坡等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理想信念缺失、价值标准混乱

在文化多样、价值多元的大背景下,受西方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与自由主义的渗透和影响,在现实生活中,一些教师不能进行科学的价值判断、价值选择和价值追求。其言行所体现的不仅不是主流社会所倡导的正确而先进的价值现,而是与主流社会所倡导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价值观相悖的错误且腐朽的价值观,具体表现为在价值观上出现了偏离甚至混乱,理想信念缺少,极度个人主义倾向,对马列主义的信仰不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产生质疑,对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的忠诚开始动摇,不愿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实践者,这与教师的天职是格格不入的。在教师队伍中,有部分教师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偏离了正确的方向,“在某高校师德专项调查中,甚至有9.89%的教师会在课堂上发牢骚,少数人甚至有反动言论”。[4]

(二)敬业精神缺乏、育人意识淡薄

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最基本的原则,也是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部分。然而,在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中,对高校师德建设的重视程度还不够,高校师德监督评价考核机制大多停留在书面或文件中,很少落到实处和取得实际成效。在这一背景下,部分教师敬业精神缺乏,不用心备课,不按时上课,擅自停课,调课,不主动遵守课堂纪律,上课中接听电话,随意离开课堂等不良现象,严重影响教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形象。另外,部分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逐渐淡化,把个人的工作仅仅局限于课堂上的教学任务,缺乏对学生的关心和热情,忽略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及身心成长,缺乏主动对学生的正确的价值引导,形成了当前普遍的“走教”现象,导致师生交流逐渐减少,关系疏离。

(三)淡泊名利匮乏,急功近利凸显

在社会转型、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受物质、金钱的诱惑,有些教师耐不住象牙塔里的平淡,将主要精力转向于对经济财富的追求上,出现严重的拜金主义和利益至上的倾向,课堂教学应付了事,不再认同和践行教师职业道德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利益的驱使下,少部分教师耐不住平淡,片面追求功利,在个人与集体利益、索取与奉献、享乐与奋斗上,偏向于追求物质利益与个人享乐。尤其是当前学校实行绩效工资改革后,对于报酬高的课程或项目大家争着干,而报酬少的就无人问津。与此同时,部分教师学术功利化倾向严重,以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从事学术研究,导致“学术失真”蔓延,严重影响了教师应具备的学术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的良好形象。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师德建设的路径和策略

一直以来,高校教师作为人类知识、文明和价值的创造者、坚守者和传承者,也是时代与社会创新和变革的有力推动者,解决当前高校师德存在的问题,迫在眉睫就是要在高校师德工作中多途径地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促进教师对核心价值观的理性认知、情感认同、价值认可和自觉践行。

(一)加强思想教育,深化高校教师对核心价值观的理性认知

一是,要加强对高校教师的政治理论学习。要多渠道、多角度全面深刻阐明核心价值观提出的背景、丰富内涵和意义,尤其是加强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教育,助使教师自觉抵制已持有的不合理价值观,将其转化为教师关于教育价值观的重新认识,增强对核心价值观的理性认知,进而树立马克思主义人生观和教育观,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提升思想道德素质,用科学的态度对待教师这份职业,用正确的职业道德规范自己的行为。二是,要创新思想教育方式和方法,不断增强高校师德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应围绕如何更好践行核心价值观,策划组织开展论坛讲座、演讲比赛、高校师德征文、高校师德模范评选、文艺汇演等高校师德教育主题系列活动,通过开展理想信念、职业道德、法律法规、廉洁自律教育,着力培养和提升教师高校师德素养,提高教师思想政治觉悟。三是,大力宣传典型事迹,发挥榜样的教育作用。要深入挖掘优秀高校教师先进事迹,通过宣传栏、校园网、广播电视、微信、讲坛等多种媒介大力宣传高校师德榜样的典型事迹,多系列、多角度、多层次地开展宣传活动,打造一批反映时代精神、体现学校特色的高校师德建设先进典型,展现教师良好的精神风貌,努力营造崇尚高校师德的环境氛围,促进广大教师通过对身边典型人物的学习,提升自身思想政治水平。

(二)营造校园文化氛围,激发高校教师对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

“校园不仅需要教育环境,同时还需要文化环境,而且两者有着相互不可替代的育人功能”。[5]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发挥校园文化的感染作用,建设具有核心价值观的主流意识、融入时代精神、体现学校传统反映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通过塑造精神文化、规范行为文化、优化环境文化、凝练教师的共同价值追求,巩固教师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不断提升教师的道德情操。一是,凝练学校精神文化。结合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外延,培育和提炼与核心价值观相匹配的学校精神与价值理念,构建学校精神文化体系,全力推进学校精神文化外化于形、固化于制、内化于心、动化于行,充分发挥学校精神文化对教师高校师德的导向、凝聚、激励和保障作用。二是,打造教师行为文化。以加强优良校风建设为核心,以彰显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包容开放的价值追求为目标,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营造浓郁学术氛围,丰富教书育人内涵,形成与核心价值相融合的教师行为文化。三是,创设校园环境文化。创设一批与核心价值观相匹配的文化景观、文化设施和文化阵地建设,切实将核心价值观教育融于环境文化建设中,全面提升学校环境文化的功能和品位,整洁、宁静、舒适的校园环境,对教师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具有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

(三)完善制度规范,促进高校教师对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认可

加强高校师德工作,应从顶层设计、制度建设上下功夫,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教师为目标,结合教师的职业特性,发扬民主,制定一些切实可行、行之有效、教师认可的制度,严格高校师德考核、突出高校师德激励、加强高校师德监督、规范高校师德惩处,切实规范和引导员工的行为,促进教师对核心价值观的规范认可。一是,建立高校教师师德师风成长机制。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主体是教师自身,客体是学生。教师自身成长成才状况是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前提条件,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促使教师不断地主动开展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提升自身的高校师德师风层次水平,必须要在高校师德师风建设过程中建立廉洁自律机制、学术规范机制、激励奖惩机制、动态监管机制等成长机制。二是,建立高校教师师德师风输出机制。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目标,除了提升教师自身的师德师风素质水平,最重要的目的还是让教师把高尚的高校师德师风传递给广学生,让学生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因而,要建立和完善课堂教学行为机制、师生沟通交流机制,以及教师在课后的示范引导机制的输出机制。三是,建立高校教师师德师风评估反馈机制。构建科学合理的高校教师师德师风评估体系,对核心价值观的输入情况、高校教师师德师风成长情况以及教师高校师德师风输出情况等相关建设结果进行全面系统的考核评估,是高校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规范的重要环节。

(四)拓展教育实践,实现高校教师对核心价值观的自觉践行

一是,要充分发挥学校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作用,把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细化到课程设置、课堂讲解的过程中,细化到提高教学质量的行为中,并具体化到教书育人的实践中,让学生在提高专业知识水平的同时,思想道德水平也得到升华。二是,将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学校文体活动中去。通过将核心价值观教育与校园文化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积极组织学生扶贫助困、绿色环保等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让学生自觉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凝练和拓展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三是,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学生日常管理全过程。通过在日常的管理服务中将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学生的文明修养、价值取向、思想道德教育以及行为规范结合起来,要主动关心学生、关爱学生,倾听学生心声,做学生的知心人,为学生排忧解难,要落实在行动上,体现在细微处,通过言传身教,积极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自觉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诚信友善、朝气蓬勃、敢于担当的当代学生。

[1]习近平.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N].人民日报,2014-02-26(1).

[2]彭波.习近平在北京师范大学考察时号召全国广大教师做党和人民满意的教师[N].人民日报,2014-09-10(1).

[3]管向群.当代教师核心价值观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4]林伟健.高校师德建设概况[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5]陈爱娟.论大学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J].教育与职业,2009(5).

(责任编辑:彭琳琳)

2017-02-20

G451.6

A

唐勇(1984-),男,湖南邵阳人,韶关学院党委宣传部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曾宇辉(1963-),男,湖南洞口人,韶关学院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本文系广东省打造“理论粤军”重点资助项目“‘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研究”(项目编号:WT1437);韶关市2016年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韶关市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工作研究”(课题编号:J2016006);2016年度韶关学院科研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高校师德建设的路径研究”(项目编号:SY2016SK25)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师德师师德高校教师
新时期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实践路径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做好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答卷人
以“四个回归”为本加强高校辅导员师德师风建设
师德考核“ 量化”实践与思考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爱是师德的源头活水
如何强化小学师德师风建设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对提高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效果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