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恺,杨润丰,赵美玲
(1.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东莞 523808;2.东莞市商业学校,广东 东莞 523000)
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建设融合的探索
——以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为例
杨 恺1,杨润丰1,赵美玲2
(1.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东莞 523808;2.东莞市商业学校,广东 东莞 523000)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是创新创业国策在职业教育的落实,决定着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质量,更与国家经济的转型升级息息相关。以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为例,剖析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普遍面临的问题,提出在学生、课程体系、校企合作、老师等方面建设创新创业与专业融合的教学体系,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创新创业;专业建设
2015年6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意见的通知》指出:“把创业精神培育和创业素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实现全社会创业教育和培训制度化、体系化”。创新创业已成为我国发展的动力之源、富民之道、公平之计、强国之策。
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的核心和灵魂,也是学生开展创新创业的基础,在其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人才之需,更是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大多数高职院校已开始重视创新创业教育,但由于起步较晚,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以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为例:
(一)学生的创新创业主动性没有被有效地激发
学生是创新创业的培养主体,他们在高中时代大多疲于“应试”,毫无创新创业教育可言,有些连基本的意愿都没有。在自由的大学里,传统的课堂或实训室教学不仅无法改变其现状,而且使其变本加厉,很多学生仍然为通过考试而学,把大学看成是高中的延续。激发、调动学生的创新创业主动性是专业建设之急需,更是职业教育之急需。
(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创新创业重视不够,课程体系缺乏创新创业教育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是一个跨学科、交叉学科专业[1],目标是培养具备施工、安装、维护、管理等工程和应用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对培养创新创业类人才重视不足,因此课程体系中也缺乏相应的创新创业课程。
(三)实践平台短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亟待健全
校内和校外实践基地均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为主,几乎没有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设备和平台,学生在设计、研发上“无岗可顶”,在创业方面“无工可开”。
(四)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欠缺,教学方式方法单一,针对性实效性不强
教学以老师为中心,老师按照自身对学科的理解组织教学,忽视了高职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体验,缺乏对学生在创新和创业方面的引导。此外,教师有企业工作经验的较少,在创新创业教育中针对性实效性不够。
(一)建设本专业的“创玩赛考网”自主创新创业平台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2],学生不学,再精彩的课程和再优良的实践环境都失去了意义。激发高职学生学习本专业的积极性,是创新创业的关键。为了引导学生创新和创业,构建本专业的“创玩赛考网”五个自主创新创业平台:1.业中创。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创建本专业创业基地,组建学生创业团队,完成创新创业项目,以业促创。2.玩中创。成立专业协会,引导协会成员自主完成感兴趣的专业项目,以趣促创。3.赛中创。组织院级专业技能竞赛,并带领优秀队伍参加省、全国的相关竞赛,在竞赛中发挥创造力,以誉促创。4.考中创。携手相关本科院校打通本专业的“专升本”通道,并组织升学培训,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更高的起点,以升促学。5.网中创。搭建开放式教学资源库,学生随时随地都能使用网络资源开展创新创业。资源库包括:行业信息库,有行业介绍、职业标准、企业信息、就业信息等;专业课程库,有课程标准、课件、教案、慕课、SPOC、微课、习题等;实践教学库,有实验实训项目、企业案例、顶岗实习记录、技能竞赛项目、创新创业项目、协会活动项目等;考试认证库,有升本科考试资料、职业鉴定资料等。学生根据自身需要选择平台和团队,积累创新创业所需的知识、能力、人脉等资源。
(二)围绕创新创业优化专业课程结构
产业人才不仅要懂专业,还要会创新。课程结构是教学的实施方案,决定了人才的培养质量,专业课程结构应以学生为中心,遵循人才培养规律。本专业的课程结构由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交织而成,专业渐进,能力并行。一方面遵循学生由浅入深的认知过程,随着年级递增专业课程按照“基础→核心→拓展”三个阶段开展;另一方面遵循学生知行一体的能力形成过程,在每个知识阶段都进行“认知→应用→创新”的能力培养,以理论学习培养认知,以实训实习培养应用,以竞赛、项目、毕业设计培养创新。知识在认知、应用、创新的过程中融会贯通,三种能力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三)搭建“政校行企”平台促进创新创业校企合作,试行“校企共融”深化合作,增“校内顶岗”优化合作。
实践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校企合作是其中的关键。
首先要解决行业企业的意愿问题。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新课题,专业需要在学校大支持下,与当地政府、行业协会、大型企业共建“政校行企”协同创新创业育人机制[3]:政府监管,统筹指导。如管控合作进展、出台减免合作企业税收、资助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学校主导,跟踪落实。学校是机制的发起者及核心,负责联合行业企业共同开发课程、共同建设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共同研发和创新,为企业培养优秀的产业创新人才。行业组织,引领协调。协会负责组织知名企业家、技术专家和学者共同为行业制定标准,为学生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同时做好企业与政府、学校的桥梁纽带。企业合作,贯彻执行。企业必须积极合作,担起育人的社会责任。四方联合组建成利益共同体,大幅提升行业企业的合作意愿。
其次,携手本地区的龙头企业,对实践教学进行重构,深化以岗位创新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校企共融”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4]:共制人才培养方案、共商实践课程体系、共建实践基地、共议教学方法、共订考核方案、共授实训课程、共管顶岗实习、共辅学生创新。
此外,针对专业应用性强、有明确的工程规范的特点,把校园内安防、建筑、电气、通信、消防等实际应用作为教学和实践资源,在企业顶岗上增加校内顶岗,开展“双顶岗”实习,采用学科领域与技能类型交叉组合设置岗位职责,为学生提供各领域中的设计、规划等创新性岗位,解决创新实践的“有限”问题。
(四)锻造“懂行、创造、会教”的教学团队
与学术型教育相比,职业教育需要施教者紧跟产业演变的步伐,培养较差的学生掌握企业所需技能。本专业将围绕“懂行、创造、会教”进行教学团队建设。1.组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把握专业建设方向。聘请业内知名企业家、技术专家、学者和职业培训专家组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有:根据行业发展趋势与企业需求,分析研讨每年更新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论证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方案;对教学过程进行监控和评估;为专任教师提供职业发展的咨询;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2.培养专兼结合的“双师型”队伍,提高创新实践能力。一是“走出去”,教师定期下企业工作,学习新产品、新工艺、新技能,积累实践经验。二是“请进来”,公开招聘高学历、高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为专任教师,同时聘请企业尤其是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工程师担任兼职教师。3.采用“翻转课堂”、慕课、SPOC、微课等新方法,应用3D仿真软件辅助实训、手机APP在线学习、大数据分析学习行为等新技术,提升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创造思维。
高职专业建设中的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学科知识、岗位技能、公司运营、行业文化等多方面的要素和内容。创新创业教育一般由教学部门和学术机构共同确定专业发展目标与建设方案,协同组织落实具体任务。管理上以学术管理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管理,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创业创新平台,推进院校、政府、行业、企业共建的创造性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持续发展。
[1]杨恺,杨润丰.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新机制的探析——以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为例[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9):15-16.
[2]杨恺,黄万峰,等. 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高职实训教学体系建设——以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4(9):1-2.
[3]杨润丰,蔡其新,傅正中,杨恺.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 .广东教育·职业教育,2015(5):33-35.
[4]杨润丰.浅谈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东莞电信定向班”培养模式[J] .职业教育研究, 2014(10):144-146.
(责任编辑:孙建华)
Integra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 urship Education with Construction of Majors in Polytechnics:Taking Intelligent Building Engineering Technology Major as an Example
YANG Kai1,YANG Runfeng1,ZHAO Meiling2
(1. Dongguan Polytechnic, Dongguan, Guangdong 523808, China;2. Dongguan Commercial School, Dongguan, Guangdong 523000, China)
The construction of majors i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ational policy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which determines the quality of the training of innovative talents, and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Taking Intelligent Building Engineering Technology Major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general problems faced by polytechnics i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puts forward the construction of innovative and professional integration of the teaching system of the students, curriculum system,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teachers and other aspects, and promotes public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intelligent building engineering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major construction
2016-12-19
广东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2016年一般课题“高职专业建设中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探索——以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为例”(GDGZ16Y166),广东省高职教育建筑与房地产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015年教学改革项目“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改革研究——以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TJ201517)
杨恺(1980- ),男,工程师,硕士,研究专长为智能楼宇、电子信息。
G718.5
A
1671-4385(2017)03-007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