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艳玲
(周口师范学院文学院,河南周口466001)
《秦腔》中的“着”字用法分析
商艳玲
(周口师范学院文学院,河南周口466001)
以《秦腔》这部用陕西商洛方言创作的文学作品中的“着”字为分析对象,揭示其不同的用法,发现商洛方言的“着”有时态助词、“V+着”、特殊结构中的“着”、句末语气词等四种用法。《秦腔》中“着”字的用法比普通话使用范围广,很多普通话不用“着”的情况,在《秦腔》中有大量的使用。
商洛方言;《秦腔》;着
关于普通话中“着”字用法前人多有论及,讨论的焦点在于明确“着”的语法意义。而本文仅以《秦腔》这部用陕西商洛方言创作的文学作品中的“着”为分析对象,揭示其不同的用法。
贾平凹说过:“地方方言在某种程度比普通话丰富和生动得多,而我们写作品就是使用方言,却前提一定是别的地方人能理解呀!”[1]而《秦腔》则是这种创作思想的体现,是作者运用当地方言创作的佳作,倾注了对故乡的一腔深情。贾平凹自己也说:我要以它为故乡竖一块碑。在这部小说中商洛方言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方言的运用是一种整体的策略,而不再是作品的零星点缀,充分显示了方言创作鲜活的生命力[2]。商洛市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其所辖的丹凤县归入中原官话关中片。
关于“着”在普通话中的用法,《现代汉语词典》六版:
1.(助)表示动作的持续。他们正谈着话呢。2.(助)表示状态的持续。大门敞着。3.(助)用在动词或表示程度的形容词后面,加强命令或嘱咐的语气。你听着、步子大着点。4.加在某些词后面,构成介词。顺着。
《现代汉语八百词》:[助]表示动态的助词,紧接动词、形容词之后。动词、形容词和“着”的中间不能加入任何成分。1.表示动作正在进行。2.表示状态的持续。3.用在存在句,表示以某种姿态存在。门口围着一群人。4.动1+着+动2,构成连动式。坐着讲。5.形+着+数量。他比我高着两公分呢。6.动/形+着+点儿。过马路看着点儿。
以上两本词典已经概括了普通话中“着”的大部分用法,但是《秦腔》中“着”的用法远远超出这几种。在以往的研究中,对商洛方言中的“着”研究有很多不足。孟万春[3]:“在本地话中(丹凤方言),动作正在进行或状态正在持续时与北京话一样用时态助词‘着’。”张成材[4]对商洛外来人口移民及语言情况的介绍,则把商洛方言同普通话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做了简单的对比,没有提到“着”字的用法。
为了便于分析,采用例句的原则是同普通话相同的用法少举例,用法不同的多列例句。首先,《秦腔》中使用较多的也是时态助词。但是其中很多与普通话用法不同。
(一)动+着+宾表示动作行为的持续,与普通话用法相同
(1)哑巴双眼盯着我的手。
(2)夏天智在院子里吃水烟,也在生着气。
(二)动+宾+着。同“动+着+宾”结构,只是把宾语提前起强调的作用,普通话没有这样的用法。
(3)秦安媳妇说:“他受罪,我伺候他着受罪。”
(4)他是在恨金莲着。
(三)动宾离合词+着
(5)刚才和李生民的媳妇正说话着见了他就不说了。
(6)夏天智在院子里让人理发着,不肯信。
(7)夏天义同君亭吵架着,他的五个儿子闻讯赶来,全站在君亭家门外榆树下。
(8)白娥正洗脚着,说:“啥东西呀,念给我听听。”
(9)夏天义骂我不好好干活,又骂我瓷脚笨手。我发呆着,说:“奄?”
(10)我在那个夜里失眠着,听到响动后也跑去抢鱼。
(11)我还在发痴着,俊奇弯过头来看我的眼,又伸手在我眼前晃,我说:“干啥吗?!”
(12)白雪没有和那些演员一块走,在卧屋里生着气。
动宾结构和“着”组合使用时,普通话中“着”总是紧挨着动词,《秦腔》的用法是宾语可在“着”后,也可提前到“着”之前,提前的都是动宾结构比较紧密的。这类共13例,依据第六版《现代汉语词典》其中10例是离合词,睡觉、说话、理发、吃饭、吵架、赌气、打架、发呆、发痴、失眠,在普通话中的用法是把“着”放在两字中间,如说着话、理着发。其他的3例:盖房、带钱、洗脚,虽然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没有收录,但是从结构上看是单音节动词+单音节宾语,这3个词除了带钱不太像词,盖房和洗脚认为是词也未尝不可,或者可以说它们有成词的可能性。所以,如果两个字不是词,或者说关系不够紧密不会被认为是一个词。另外,较长的宾语,动词与宾语不能结合的十分紧密,“着”同样是紧连着动词。关于例句(2),在《秦腔》中,“生着气”使用频率较高,受到普通话的影响,其用法已经变化,没有“生气着”的用法。语义上看,“着”用在动宾结构后,表示“……的时候”,这种用法一般是“动宾+着”的结构后面还有动词结构,表示在前一动作行为的持续过程中,后一动作行为发生。
(四)“A+着”
(13)街前街后红着天黄着地。
(14)此后的三天,白天还都大红着日头,一到晚上天便黑着没星光,又刮着风。
(15)鸟长尾巴,白着嘴。
(16)天上没太阳,阴着厚云。
(17)来顺说:“你是教师,说话得算话,现在就拿酒去!”庆玉却说:“你馋着,我现在要去学校呀!”
(18)菊娃追问他,他平静着脸,说有人陷害他。
(19)爹你岁数大了,还英武着干啥呀。
(20)白雪原准备趁剧团混乱着要去趟省城,四婶是坚决不同意了。
(21)坟上的花圈还完整着,黑乎乎的纸灰也没被风吹散。
(22)我宁愿孤单着也不愿和他在一起,他话说不连贯,而且身上有一股臭味。
普通话中也有形容词后加“着”表示状态的持续的用法,但是《秦腔》中此类用法在普通话中不使用“着”。
此类动词不具持续的特性,后加“着”也不是表持续,而是表动作的完成,句中的“着”都可用“了”代替。
(一)静态存在句
多是常用单音节动词。适用例句1至4。前人[5]早就关注到“着、了”可以互换,而且经过论述认为两者互换后是等值的。也有人不同意这种观点,如任鹰[6]认为,之所以两者可以互换是因为句中动词同时具有静态义和动态义,故而在其后加“着”和“了”都成立,但是两者并不是等值的,带“着”表示静态义,带“了”表示动态义。在《秦腔》中此种用法更加普遍,在普通话中,一般都是同时具有动态义和静态义单音节词语可以这样使用,如例句23到例句26。
(23)梅花说:“你带钱着么?”
(24)门板下丢着个空瓶子。
(25)木梯下掉着英民的一只布鞋。
(26)饭是米儿面,下着南瓜叶,颜色好看,做得也稠,但吃起来苦。
(二)双音节动词(无静态义)+着
(27)夏天义说:“前几年丰收着,你攒的粮油呢?”
(28)那人说,他说谎着也好,证明他崇拜你。
(29)我是分配着和一伙人最后隆坟堆的。
(30)他的另一只手就伸过去抠狼的眼珠子,狼就挣脱着跑了。
(31)这三样事是七里沟的奇迹,我们约定着一定要保护好。
(32)公司接电话的人态度很恶劣,说:“他出车着!”
(33)夏天义并未觉察,奖赏着他们,就钻进草棚里要给他们生火烤洋芋吃,一人吃三个。
(三)抽象动词+着
(34)夏天义说:“让他好好给人家检讨着,等着处分吧!”
(35)(姓黑的编辑)准备着明日要离开清风街了。
(36)夏天义叹息着这是君亭当了村干部的失败。
(37)能把瓜果偷偷塞在炕上的被窝里,就预示着能怀上孕的。
(38)他们给你说好话,你拒绝着不是,接受着也不是。
(39)一是淤地没淤成,白白花了大家的集资,二是他年轻着,不该……却不说了。
(40)后来是别人一经发现什么报上有了夏风的文章,就会拿来找夏天智,勒索着酒喝。
(41)三个人手里却多余着一个么饼,夏雨就躁了。
(42)君亭说:“没承包前,要允许着这些人贪污哩。”
(43)三踅说:“我告了就是告了,隐瞒着干啥?”
(44)俊奇又代表着院中十二棵树木?
(45)我们走过了整个清风街,清风街的人都注目着我。
(46)上善负责着河堤上的树木管理,有这个权力,就批准她去堤上砍四千斤的树枝。
(47)夏风蛮有兴趣还要往下看,门外一阵敲锣打鼓,经过着一队结婚队伍。
(四)心理动词+着
这些心理动词在普通话中一般不加“着”。
在语料库中搜索发现这些用例有的仅在《秦腔》中出现,有的是出现次数很少,但是有个共同特点即外文翻译作品中出现较多,证明了这不是汉语典型的用法,在翻译作品中为了满足意义的需要。
(48)连续的四五天,我都在恶心着我自己,偏不多加件衣服,让我冷着,在七里沟默默地干。
(49)愤怒着,就下了炕,在尿盆里把杂记本点着烧了。
(50)我一天到黑心慌着,夏风说他不写字也心慌,夏风害病啦?
(51)遗憾着我没有张白雪的照片。
(52)正熬煎着,夏中星回了一次清风街,事情就又发生了变化。
(53)赵宏声说:“夏中星当团长,你高兴着啥的?”
(54)从白家出来,也是闷着,也是累着,他的脚步沉重。
(55)夏风说:“你恨着人家干啥,调动不调动还不在你?”
(56)我感动着白雪为我写这么长的文字,也感叹她知道的这么多。
(57)这一夜,我在得意着,夏天智也在得意着,我们都没有睡好。
(58)俊奇惊讶着夏天义什么事都知道。
(59)上善毕竟是上善,他惊奇着,也更是为自己喝不上水的尬尴找台阶下。
(60)我是常常在感谢着我身体的每一个部位的。
(61)他们还在疑惑着屈明泉平日连鸡都不敢杀的人怎么就敢杀人?
(62)哑巴今天警觉着我的小动作,双眼盯着我的手。
(63)我的牌一直没搓好就是我操心着树的手想抓什么。
(一)处所名词+V+着/着了+N
(64)痒痒树下,立着白雪,白雪穿了一身白孝,眼红肿得像对烂水蜜桃。
(65)我没有想到小河边的树阴下坐着白雪,白雪趴在石头上写什么。
(66)门外不远处站着陈亮在问抬沙发床的:“便便宜,宜不?”
(67)大堆的垃圾里,几只狗在扑上扑下,而远处站着来运。
在所有的例句中动词只限于“站、立、坐”。如果转换成普通话可以变成存现句:“N+在+处所名词+V+着。虽然形式上仅仅是语序上的差别,但是语义上并不同。
表示时态的助词“着”和“了”是两个矛盾的存在,一个表示正在持续,一个表示已经完成,他们是不能共现的,但在《秦腔》中却发现有两者同时出现的用例,并且前边的动词都是表示静态意义的单音节动词,通过对整个句子的观察发现这些词汇在句子中并不是表示静态意义。所以,在“着”后加“了”是为了使动词具有动态义。
(68)话刚落点,院墙上站着了赛虎,龇牙咧嘴地向外边咬。
(69)窗台上落着了一只麻雀,走过来走过去,后来就飞了。
(70)我刚刚起来走到中街染坊门口,西街牌楼下停着了一辆车。
(71)白雪洗的衣服真多,在篱笆上晾着了上衣,裤子,还有裤头和胸罩。
(72)夏天智感觉身后立着了夏天义,却始终没有回头。
(二)V+着+好
普通话用“V+好”。
(73)(他)说:“你狗日的没回去着好。”
(74)秦安说:“还是把我一抹到底着好!”
(75)夏天义说:“赌气着好,赌气了能多干活!”
(76)夏风说:“不知道着好,只要这顿饭吃得饱,拍着肚皮就唱哩!”
(77)明日待客着好,应该在老家待客,平日都是你给大家行情,这回该轮到给你热闹热闹了!”
(78)丁霸槽说:“你这提醒着好。”
(三)有着+(数量)+名
(79)要进来的却希望那水里有着鱼,手一摸就能抓上来几条。
(80)上善这才看见了新垫出的地里竟然有着一棵粗壮的麦子!
(81)白雪从剧团的宿舍里把日常用品全拉了回来,其中就有着一支箫。
(82)那只有着帽疙瘩的母鸡,这阵轻脚轻手地出来,在院子里摇晃。
(83)羊肚子里还有着一只羊。
(84)灯就熄了,院门外还有着抓门声。
也有同样的结构不用“着”的:
(85)那边有一只鸡,车一避,不小心就把席碾了。
(86)发现巢里还有两只雏鸟,差不多都干瘪了。
(87)庙里空着,庙门前有两棵松树。
刘顺等[7]:“有着”句中的“着”表示静态持续,“有着”句后段的中心名词大都为抽象名词,“有着”句是现代汉语中新近出现的书面语句式,在现代汉语中有使用扩大的趋势。
但是,在《秦腔》中,“有着”句的用法明显与普通话有两点明显不同。第一,后半段多是具体名词,如:鱼、麦子、萧、疙瘩、雨声、羊、垢甲、抓门声。第二,普通话中的“有着”多表示领属关系,《秦腔》中多表示存在关系。两种形式的同时存在,但是同样的情况,单用“有”的例子较少,“有着”已经很大程度的固化。
“着哩”相当于普通话里的“着呢”,表示肯定某种性质或状态。也可用在疑问句。
(88)夏风问:“金莲现在干啥着?”
(89)庆玉说:“就那十几个学生,我布置了作业让自学着。”
(90)赵宏生说:“好着哩。”
(91)竹青又说:“娃娃乖着哩?”
(92)你精着哩!
《秦腔》中“着”字的用法比普通话中的使用范围更广,在普通话中可以使用的情况下,《秦腔》都有用例。但是更多的是普通话中不用“着”的使用形式,而这些形式在《秦腔》中使用很普遍,不是偶尔出现几个例句。有些形式是两种状态并存的,所以商洛方言中“着”的使用处在发展变化的进程中。
[1]贾平凹,孙见喜.文化与哮喘[J].延河,2004(5):15.
[2]孟万春.贾平凹文学作品中的商洛方言及其写作意义[J].作家杂志,2011(11):9.
[3]孟万春.商洛方言语音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7:137.
[4]张成材.商洛方言概况[J].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99(3):87.
[5]李临定.现代汉语句型[M].商务印书馆,1986:90.
[6]任鹰.静态存在句中“V了”等于“V着”现象解[J].世界汉语教学,2000(1):33.
[7]刘顺,潘文.现代汉语“有着”句的考察与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3):84.
(责任编辑:彭治民)
The Usage Analysis of the Word zhe in the Qin Qiang
SHANG Yan-ling
(School of Liberal Arts,Zhoukou Normal University,Zhoukou 466001,Henan)
With the word zhe in Qin Qiang,a literature created with dialect of Shangluo in Shaanxi,as the analysis object,the different usages are revealed.The findings show that the four types of usage of zhe in the dialect of Shangluo are the tense auxiliary word,the"Verb+zhe",the special structure for zhe,and the modal particle.The usage of zhe in Qin Qiang is broader than mandarin.In a lot of cases,it doesn't apply zhe in mandarin,but it applies in Qin Qiong.
Shangluo dialect;Qin Qiang;zhe
I207.42
:A
:1674-0033(2017)03-0019-05
10.13440/j.slxy.1674-0033.2017.03.005
2017-04-20
河南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6-zc-020)
商艳玲,女,河北邯郸人,博士,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