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度智力障碍学生交往能力个案分析

2017-04-13 15:17:54黄娟
绥化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沙箱智力障碍

黄娟

(北碚区特殊教育学校 重庆 400715)

轻度智力障碍学生交往能力个案分析

黄娟

(北碚区特殊教育学校 重庆 400715)

为改善智力障碍儿童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行为,文章通过个案研究,提出建立相互信任的师生相处模式,潜能开发,良好同伴关系的引导,沙箱游戏等策略对智力障碍儿童进行人际交往能力干预,个案的交往问题行为显著改善。因此,在学校教育环境中,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对轻度智力障碍儿童人际交往能力发展具有改善和促进作用,同时沙箱游戏为其提供安全的心理环境,多种方法有机结合,共同促进智力障碍儿童交往能力良好发展。

轻度智力障碍;交往能力;个案

智力障碍儿童在同伴关系交往中遇到问题时,表现为易冲动、易受暗示、缺乏社交理解技能等,[1]导致同伴关系紧张。据迈尔(L.H.Meyer)和约雯(IM.E-Vans)的有关调查研究显示,在智力障碍儿童中,大约有百10%到20%会出现问题行为。[2]智力障碍作为当今特殊学校学生的主要障碍类型之一,其问题行为日益受到教师及学者的关注。

本文以特殊教育教师的视角,从研究个案的教育背景、家庭情况为线索,提出问题干预策略,并对干预情况进行分析总结,以期为智力障碍儿童交往问题行为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一、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Z同学,男,16岁,智力残疾四级,属轻度智力障碍。六年前从普校转入特殊学校,原因是对同班一名学生造成了很严重的身体伤害,且在普校不受同学欢迎,常常因为小事与同学发生矛盾,留着较长的指甲,老师三令五申告知要剪掉指甲他都不理会,在冲突过程中会用指甲挖伤同学。通过访谈了解到,Z比较内向,不善言辞,在普校受到排挤和欺负,被同学欺凌,起不雅绰号,常受人嘲讽。

从对该生在特殊学校的日常观察看出,他在与人交往过程中,尤其是与老师交流时,极为紧张。他常低着头,弓着背,手足无措,满脸通红,憋得青筋喷张也讲不出一句话;上课从不主动回答问题,甚至被老师叫到也不愿站起来,非常害羞;不喜欢同学,对同学表现出敌意,后来发展到欺负同学,在寝室将临床位的同学抓出伤痕,甚至在教室与同学打架,抓破了脸和脖子,老师劝阻都还不停止,挨过批评后对老师怀恨在心,以愤怒的眼神和不完成作业来报复老师。

综合上述基本情况,该生问题行为突出,笔者从师生关系、潜能开发以及沙箱游戏三个方面提出干预策略,并进行分析总结。

二、成因分析

(一)家庭因素。依据对个案家庭成员的访谈记录分析:第一,Z同学父亲语言表达能力欠佳。主要表现为:不爱说话,接电话时言语极少,大多情况下用“嗯”代替。第二,母亲态度消极。主要表现为:眉头紧锁,且一直数落孩子的不是,看不到孩子的优点。导致Z同学对其母亲有极强的厌烦心理,不会在母亲面前表达自我。人际交往能力低下的学生家庭关系往往也存在问题,而且严重困扰双方,改善亲子关系有助于交往能力的提高。[3]长此以往,导致孩子交往过程中行为问题。

(二)认知缺陷。智力障碍儿童短时记忆缓慢,记忆监控能力差;记忆的编码加工过程不完善,组织水平低,有意识记忆差等认知缺陷问题,[4]导致其在信息加工时缺乏准确性,无法确切掌握人际关系中的线索,往往误解别人的情感与情绪,引起同伴的否定性反应,受同伴的接纳程度较低。[5]

三、问题行为干预策略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没有任何一种策略、方法和干预措施能孤立使用,这些策略始终在班级这个背景中运作,[6]恶劣或淡漠的师生关系是策略运用的阻碍。与Z相处的技巧在于理解他,肯定他,因为这正是他所缺失的。通过观察他的日常生活,发现他常常在一个小作业本上画画,这是他最静谧与舒适的时刻。笔者购买了一个绘画本赠送给他,并告知很欣赏他的画,询问是否可以将小作业本送给笔者。他答应了,看得出他很喜欢这个精美的绘画本。贿之以礼,这是我们交往的第一步。

Z希望得到大家的关注,故笔者选择在他的生日这天组织全班同学为他庆生,并提出让每位学生面对面对Z说一句祝福的话,要求Z要予以回应。他照做了,虽然伴随着极度害羞,说的也只是“谢谢”这样的简单语言。在分发给每位同学生日蛋糕后,看出他很开心。

为进一步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笔者带Z去科技馆游玩。这是他第一次去科技馆,他智力程度较好,对科技馆的展示项目兴趣浓厚,表现得比平时要活跃很多。Z在老师面前第一次自然畅快地欢笑,展现出孩子的天真烂漫。在之后的学习和生活中,Z同学对待老师的态度大有改善,能够接受老师的建议并在一问一答中向老师袒露部分心声。由此得出,建立和谐友好互信的师生关系,对问题行为的改善具有正向作用。

(二)潜能开发。通过日常行为观察,画画是Z同学的兴趣之一。每个人都需要表达一个自己的渠道,因为Z不善与人交往,他选择了用画画来表达自己。不过,他的画内容单一,甚至令人生畏。因为他在作业本上画的常常是手持尖刀、龇牙露齿的暴力人物。笔者通过房、树、人的绘画投射测验了解到,Z希望自己变得无比强大,这可能是他采取暴力方式回应同学的原因,而房屋上众多的窗户则展示了他渴望与人交往的内心状态。笔者与绘画老师沟通后得到支持,绘画老师也发现了他画画的才能,特别悉心指导他练习绘画,他的绘画能力得到很大进展,绘画的题材也更加广泛。绘画作品多次在学校作为示范画展示,他的自信心明显提高,在人际交往中的害羞、被动、暴力都在潜移默化地改变。同时,更愿意把精力投入到绘画中,形成良性循环。

Z更多的兴趣逐渐表现出来,他主动参加学校足球队训练,在体育竞技中拼尽全力证明自己,将自己的情绪和多余的精力宣泄到体育活动中。通过多学科教师的配合,共同引导Z发掘自己的潜能,发挥出自己的优势,让其了解自我,认识自身价值,替代用暴力与退缩这样的窗口来达到心理的满足,从而促进Z融入集体,积极生活。

(三)在沙箱游戏中重建人际关系。沙箱游戏疗法让学生使用各种微缩玩具模型在沙箱中进行自我表现,不需要太多的语言和解释。[7]Z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强,不喜欢叙述,这一游戏疗法非常适合他。他是轻度智力障碍,有相对较好的思维能力,能够在沙箱中进行场景构建。其次摆玩沙具非常有趣,他乐意前往心理咨询室玩沙具。

在多次的沙箱游戏中,他感受并了解周围人和物的关系,自由探索自己所想要探究的世界。Z最初构建自己的家庭时,父亲母亲是倒下的,并躲在树丛中,后来则有所改变,他构建了房间内部,母亲变成了在厨房中忙碌的角色。在他的构建中,父母、老师、同学慢慢变得安全,他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认可。Z在安全的心理环境中获取心灵的安全感,逐步打破人际交往的障碍。

(四)重视同伴影响。由于之前的干预策略达到了良好的效果,Z同学问题行为得到明显改善,与同学打架的次数减少,认知能力较其他学生更强,他被调整到聋班参与融合学习。聋班学生智力正常,主要表现为听力障碍。

笔者起初担心他与聋生长期在一起会更加闭塞,但事实却相反,在老师的引导下,Z努力融入这个集体,并学习手语以便和聋生交流。他和另外一名肢体残疾的学生是班里为数不多的有语言的学生,共同点让他们走得更近,老师也有意安排他们在一起讨论问题,互助学习。一段时间后,他和这位学生以及另一名聋生成了要好的朋友。笔者有一次见到他们指责Z做得不对的地方他也不生气,还看到他们经常在一起谈论趣事。同伴影响是儿童成长过程中重要的影响之一,这位肢体残疾的学生非常活泼,他的行事态度对Z产生了影响,Z变得更加爱笑,语言更加丰富。

四、结果分析

在对个案Z同学进行交往行为问题干预策略研究的结果分析得出:第一,自信心提升。他的绘画作品在学校受到师生的好评,足球方面亦展露优势,这些都极大地提高了他的自信。在学校的一次活动上,Z和好朋友一起上台演唱了一首《三国》,赢来同学们的掌声。从刚来学校时的低头忸怩、害羞怯懦,到如今敢于在全校师生面前展示,用歌声来表达自我,可见他经历的心理变化。第二,交往主动性增强。在与Z的交流沟通过程中,从笔者主动沟通转变为该生主动发送短信;当同班聋生生病时,Z主动要求留守寝室照顾;毕业后他到笔者家中,特意送来水果等物品。第三,社会适应能力提高。今年初,Z年满16周岁,到一家中餐厅做杂工,一个月能挣到1500元左右,休息时间很少。但他非常开心,当笔者问及他与周围的人相处得如何时,他说那些人对他非常好,能从心底与人为善,笔者感到Z真地越来越能融入这个社会了,他有了自己的人生规划,打算当一名厨师。

Z的个案表明,轻度智力障碍学生在交往能力方面表现出的问题可能与学校、家庭都有关系,并不只是学生本身的问题,以真诚、接纳的姿态对待学生,建立信任的关系是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如同团体心理辅导中的破冰环节。在接下来的引导中,多想办法,发挥群体的力量,采用适合学生特点的方式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汤盛钦.特殊教育概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196.

[2]施显烇.严重行为问题的处理[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1:3.

[3][德]劳特,[德]施洛特克.儿童注意力训练手册[M].杨文丽,叶静月,译.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296.

[4]方俊明,雷江华.特殊儿童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63-64.

[5]Jeffrey A.Kottler.轻松搞定使你“发疯”的问题学生[M].罗兴娟,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87.

[6]汤盛钦.特殊教育概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8:174.

[7]周念丽.特殊儿童的游戏治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72.

[责任编辑 王占峰]

A Case Study on the Communicative Ability of Students with Mild Mental Disorder

Huang Juan
(Beibei District Special Education School,Chongqing 400715)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behavior of children with mental retardation in the process of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the article puts forward the idea of establishing mutual trust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potential development,good peer relationship guidance,sandbox game and so on.Interpersonal interventions,interventions,and behavioral responses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Therefore,in the school education environment,the establishment of harmonious and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peer relationship on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personal mobility of children with mild mental retardation has improved and promoted the role of sandbox games to provide a safe psychological environment, a variety of ways organic Combined with the common promotion of intellectual barriers to children's ability to develop well.

mild mental retardation;communication ability;case

G764

A

2095-0438(2017)04-0064-03

2016-12-19

黄娟(1982-),女,重庆市北碚区特殊教育学校二级教师,研究方向:特殊教育、心理健康。

猜你喜欢
沙箱智力障碍
睡眠障碍,远不是失眠那么简单
基层中医药(2020年5期)2020-09-11 06:32:02
巧用沙箱检测文件安全
跨越障碍
智力闯关
智力闯关
基于函数注入的沙箱拦截识别方法
多导睡眠图在睡眠障碍诊断中的应用
“换头术”存在四大障碍
基于多安全机制的 Linux 应用沙箱的设计与实现
集成技术(2014年4期)2014-11-23 06:39:12
欢乐智力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