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晋蔚 刘宇晟 吕良琼
(太原市聋人学校 山西太原 030012)
关于听障学生潜能开发的再认识
付晋蔚 刘宇晟 吕良琼
(太原市聋人学校 山西太原 030012)
为了全面认识听障学生潜能开发这一特殊教育的基本原则,文章结合潜能研究与实践的相关文献,从听障学生潜能的特性、开发的必要性与开发策略三个方面进行再认识,最终形成较为完善的听障学生潜能开发理念与实施路径。
听障学生;潜能特性;潜能开发
特殊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目标是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主流社会。潜能开发和缺陷补偿相结合是“以生为本”特殊教育的基本原则,是大家的共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特殊教育学校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潜能开发和缺陷补偿”两方面来培养学生“积极面对人生、全面融入社会的意识和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1]教育部2016年12月颁布的《聋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也突出强调了“缺陷补偿和潜能开发的有机融合”,[2]此课程标准为聋校专门研制了缺陷补偿和潜能开发方面的特色课程标准,如《沟通与交往》《律动》。
相比特殊教育,普通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潜能开发,并在实践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宋戈、孙中强等人分别在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武汉市江岸区长春街小学进行了多年的“潜能教育”,探索出潜能教育特色之路。[3][4]上海市民办教苑中学自1998年创办以来,坚持实施开发潜能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学生的行为习惯、学习状态均发生了根本的变化。[5]黑龙江省绥棱县实验小学从文化学习、艺体培养与品格训练三方面构建潜能教育体系,实现了“实施潜能教育,相信学生、发展学生、成就学生”的办学目标。[6]扬州旅游商贸学校从多维度挖掘、开发、培养师生潜能,构建了潜能教育体系,破解了中等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难题。[7]在我国的香港、广东等地,如广东省佛山市实验学校、[8]广州市江南外国语学校,[9]还实践了“启发潜能教育”(Invitational Education),简称IE,它是由美国教育家帕凯 (Wiiliam purkey)与希格尔(Betty Siegel)基于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想和社会文化实践的人本主义教育观念创立。启发潜能教育突出强调创造和维持一个能实现学生潜能的环境,其具体的操作方法是“5P”,人物(People)、政策(Policy)、地方(Places)、课程(Programs)、过程(Process)。[10]普通教育在小学、中学、职教等阶段的潜能开发的实践方式值得我们特殊教育借鉴与学习。
发挥学生的潜能,虽然经常出现在相关的文献中,出现在日常口语中,但如何开发却缺少系统的论述。对于听障学生的潜能,我们如何开发呢?开发的实施策略又有哪些呢?聋校教育工作者对听障学生的潜能认识是否全面且科学呢?我们传统的听障教育方法又有哪些优良传统可以促进学生的潜能开发呢?这些问题都是潜能开发在聋校教育中具体化、操作化的问题,将是我们特殊教育工作者今后研究的一个重点。
“潜能”在汉语词典中是指潜在的能量或能力。当代心理学把潜能笼统地分为生理潜能、心理潜能两类。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智力潜能可以归类为心理潜能这一大类。更为详细、科学的潜能分类有待进一步研究。随着心理学与脑科学的发展,人们对人类潜能的认识越来越全面。李秀与张文京在《试论缺陷补偿与潜能开发》一文中提出:潜能人人都潜藏着,并不是我们大家所认为的那种只有极少数人才或天才才具备的禀赋;人脑开发与利用的程度还比较低,当代脑科学研究发现人脑的容量是巨大的;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同时存在着多种能力,只是在日常生活中表现的侧重点不同而已。[11]
(一)潜能发展的动态性。潜能发展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美国分析哲学家伊斯雷尔·谢弗勒在《人类的潜能——一项教育哲学的研究》一书中指出,在我们的学校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对潜能的认识存在着三种神话,即三种不正确的认识。一是潜能具有稳定性的神话,认为潜能是人类固有的,是永恒不变的;二是潜能具有和谐性的神话,认为不同种类的潜能之间是没有冲突,可以和谐共存,共同实现;三是潜能具有价值性的神话,认为潜能的实现都是趋向于善,都是有价值的,都是百利而无一害。[12]对神话的批判,我们可以看出,听障学生的潜能发展是不稳定的,也是不和谐的,也不都是趋向于善。听障学生个体潜能发展过程是一种不断变化的、相互冲突的发展过程,个体自身的一些潜能的实现有可能是没有价值的,甚至可能是趋向于恶的结果。[12]如聋人的盗窃潜能。
(二)潜能发展的全面性。潜能发展具有全面性。一是每一个生命个体都有潜能可发展;二是个体自身的潜能发展有多种倾向。对全体听障学生而言,不是只有部分学生才有潜能,也不是一个人只能发展一项潜能。即人人都存在潜能,一个人可能有多种潜能倾向。作为抽象概念的人类的潜能,它是丰富多彩的,它有很多的表现形式,而且这些潜能形式都集中在了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人的身上,这样才让我们的社会生活丰富多彩。而且抽象的人类的潜能也只有与个体相结合,才会开花结果。
(三)潜能开发的重要性。人类个体的成长历程,离不开各种潜能的开发。生活在信息社会的当代人,我们越来越意识到利用环境来开发儿童潜能的重要性。我国学者程跃博士在《潜能发展心理学及潜能教育》一书中指出:“人类的潜能——遗传的潜能,给差异提供表达空间和表达形式的潜能!”“个体的最终差异跟个体在什么样的环境中生存有关,跟个体的努力有关。环境、教育以及学习影响着最后智力的水平和整个个体的发展状态。”[13]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需小心谨慎地开展育人工作。伊斯雷尔·谢弗勒指出,“在帮助青少年实现他们的潜能方面,教育者包括教育决策人员所扮演的角色不仅仅是发现者和促进者,更应该是激发者、引导者、选择者与对话者,教育者的责任由此更加重大。”[12]
(四)潜能开发需要科学性。我们开发学生的潜能还需要注意科学性。潜能开发的科学性不仅体现在发现与评估的过程中,而且体现在潜能培养的过程中,如科学的认识、能力发展的关键期、能力形成的最近发展区等。刘全礼在《因材施教教育学——因材施教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一书中就听障学生的潜能评估给出较为详细的方法。如感官能力的鉴定、智力鉴定、各种才能(绘画、数学、语言、领导才能、特殊体能等等)的鉴定。[14]华中师范大学易莎在硕士论文《学生潜能开发与基础教育改革》中针对潜能培养过程提出防止过度开发的问题,“教育者和家长对学生潜能的曲解会使学生潜能开发偏离正轨,走向‘过度’开发的极端,如过度培养才艺、过度重视智育”等。[15]
“缺陷补偿与潜能开发”的教育原则在教育部2007年颁发的《聋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就已提出。在教育部2016年颁布的《聋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14门学科)中更加突出潜能开发的重要性,更进一步对潜能开发教育原则进行了具体化与操作化。在教育部2015年颁布《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明确要求特教教师“尊重学生权益,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最大限度地开发潜能。”[16]这些政策文件说明开发听障学生的潜能是聋校教师的职业任务之一,也是职业成功的必备条件。
重庆师范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张文京教授指出:“特殊儿童虽然在某方面有缺陷,但在某些方面的潜能依然存在。所以要求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善于发掘特殊儿童的潜能,以替代他在某方面的缺陷,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和发展自己。”[11]专家学者的研究更加指明了听障学生不仅有很多的潜能,而且是可以开发利用的,运用好潜能开发教育原则可以极大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既然潜能开发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如何来开发并发挥听障学生的潜能呢?我们可以利用华中师范大学易莎总结出的听障学生潜能的五个特性“可塑性、多元化、关键期、引导性、变化性”[15]来开发。国内的特殊教育研究者与实践者从潜能测评、文化建设、康复教育、潜能培养、校本课程开发等方面给出了建议。
(一)听障儿童的语言智能测评。听力障碍学生虽然听力与语言有障碍,但并不是说该生在听力与语言方面就无任何潜能。李明扬硕士学位论文《听障儿童的语言智能测评研究》设计出听障儿童的多元智能测评表,[17]该测评表可以对听障儿童语言智能进行有效的测评,为听障儿童的语言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特殊教育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任何教育离不开良好的环境。听障学生的潜能开发同样需要更加优良的教育环境。杨密婷硕士学位论文《特殊教育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提出,要对听障学生的潜能进行挖掘,创建为学生终生负责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建设要以关爱为核心,以服务为基点,充分展现人文关怀的特点。[18]
(三)听障儿童康复教育内容。每一项潜能的发展都有关键期。6岁前是听障儿童语言康复的关键期。张磊等在《聋儿学前康复教育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一文中提出“HSLCC”聋儿康复教育模式。H代表听觉康复;S代表言语矫治;L代表语言教育;“C1”代表认知训练,可以促进聋儿智力发展,学习能力和整体素质的提升;“C2”代表社会适应,可以促进聋儿通过调整行为、生理、心理上等各种适应性的改变,提升其融入社会、接纳社会的能力。[19]
(四)教师善于发现与培养听障孩子的潜能。对听障学生的潜能进行开发,聋校教师的作用尤显突出。王新在《听障孩子知识转化与潜能培养》一文中提出,听障孩子是一个弱势的特殊群体,教师应最大限度地挖掘他们的潜能。在生活中学,提高学习潜能;在情境中学,激发创造潜能;在体验中学,拓展想象潜能;多措并举,发展综合潜能等。[20]江苏如皋市聋哑学校丁山燕在《聋童主体潜能的开发策略》一文中指出:“尊重聋童主体地位是开发潜能的前提,发现聋童的潜能差异是开发潜能的重要条件,唤起聋童的参与热情是开发潜能的关键,激发聋童的创新潜能是开发潜能的核心。”[21]
(五)校本课程的开发。课程是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开发校本课程是听障学生潜能开发的康庄大道。佛山市启聪学校郑俏华在《以激发学生潜能为目的,构建综合型特校课程体系》一文中指出,该校构建“1+3”潜能课程体系,“1”是生命教育课程,“3”是个别化康复教育、个性化基础教育、支持性职业教育。[22]淮安市特殊教育学校的徐伟等人在《注重聋生潜能开发,走个性化发展之路》一文中指出,该校的潜能开发是通过艺术、体育、实践活动三门课程,艺术课程是指舞蹈、美术、书法;体育课程是指象棋、武术;实践活动课程是指盘扣、腊染、扎染、编织等手工艺,从而培养了听障学生的空间智能、人际交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运动智能等。[23]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听障学生潜能开发是以人为本素质教育的起点,是实现特殊教育培养目标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是提高特教教师专业素质与理念的核心。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究,我们对听障学生潜能开发可以得到以下共识:
(一)听障学生潜能开发的理念。
1.听障学生潜能开发是破解聋教育发展困境、提高教学质量、形成特色的方法之一。
2.听障学生潜能开发的基础是营造适合全体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校园环境。
3.听障学生潜能开发的核心是开发适合学生终身发展的校本课程。
4.听障学生潜能开发的关键是教师要树立学生潜能可开发、会开发的自信心。
(二)听障学生潜能开发的路径。听障学生潜能开发的路径是评估学生潜能→建设适合潜能发展的校园环境→开发适合潜能发展的校本课程→创新课堂有效教学的方法→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和谐发展。
[1]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EB/OL].http://www.moe.edu.cn/srcsite/A01/s7048/201007/ t20100729_171904.html:2010-07-29/2016-10-21.
[2]教育部.聋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年版)[EB/OL]. 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s3331/201612/t20161213_29 1722.html:2016-12-01/2017-01-20.
[3]赵准胜.关注个性,开发潜能,快乐成长——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潜能教育解读[J].吉林教育,2009(18):10-13.
[4]李姬,晓光.唤醒每个学生的无限潜能——武汉市江岸区长春街小学“潜能教育”纪实[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 (30):4-8.
[5]奚仲廉,吴燕燕.开潜教育的实践与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02(7):38-39.
[6]王昱飞,程佳锋,宋一枫.雏鹰,在这里起飞[EB/OL]. http://suihua.dbw.cn/system/2016/04/05/057164829.shtml:2016-04-05/2016-10-21.
[7]林红明.扬州旅游商贸学校“潜能德育”激发潜能梦工厂[EB/OL].http://www.jyb.cn/zyjy/zyjyxw/201512/t20151201_64 5033.html:2015-12-01/2016-10-21.
[8]佛山市实验学校.启发潜能教育的基本理念[EB/OL]. http://www.fssy.com/Item.aspx?id=326:2009-12-31/2016-10-21.
[9]周静.IE理念下的分层教学校本研究[J].教育导刊,2014(4):81-84.
[10]孟娟,彭运石.人本主义心理学实践:启发潜能教育理论[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8(1):58-61.
[11]李秀、张文京.试论缺陷补偿与潜能开发[J].现代特殊教育,2005(3):19-20.
[12]伊斯雷尔·谢弗靳.人类的潜能——一项教育哲学的研究[M].石中英,涂元玲,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3.
[13]程跃.潜能发展心理学及潜能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0):17-18.
[14]刘全礼.因材施教教育学——因材施教的理论与实践研究[M].天津:新蕾出版社,2008(12):52-70.
[15]易莎.学生潜能开发与基础教育改革[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1.
[16]教育部.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试行)[EB/OL].http:// www.moe.edu.cn/srcsite/A10/s6991/201509/t20150901_204894. html:2015-09-01/2016-10-21.
[17]李明扬.听障儿童的语言智能测评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1.
[18]杨密婷.特殊教育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9.
[19]张磊,黄昭鸣,卢红云.聋儿学前康复教育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中国科技成果,2012(15):33-36.
[20]王新.听障孩子知识转化与潜能培养[J].教师.2014 (32):68.
[21]丁山燕.聋童主体潜能的开发策略[J].现代特殊教育,2003(4):7-8.
[22]郑俏华.以“激发学生潜能”为目的,构建综合型特校课程体系[J].现代特殊教育,2016(9):55-56.
[23]徐伟,王青松.注重聋生潜能开发,走个性化发展之路——《聋校艺体校本课程开发实验研究》研究报告[J].小学科学(教师),2010(2):16.
[责任编辑 郑丽娟]
Reflections on the Potential Development of Hearing Im paired Students
Fu Jingwei Liu Yusheng Lv Liangqiong
(Taiyuan deaf school,Taiyuan,Shanxi 030012)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basic principles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potential of hearing impaired students,combining with the related literature research and practice,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otential,the necessity and strategy to develop.Then some more perfect ideas and implementation paths are formed.
hearing impaired students;characteristics of potential;development of potential
G762
A
2095-0438(2017)04-0048-04
2017-02-28
付晋蔚(1968-),男,北京人,太原市聋人学校中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小学美术教育与特殊教育。
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单位资助教育部规划课题“基于听障学生潜能开发的校本课程实践研究”(FHB160558);太原教育科学“十三五”招标课题“基于听障学生潜能开发,办学生喜欢的学校的行动研究”(ZB-2016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