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慧,谭爱平
(1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四川广元628017;2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四川遂宁629000)
浅析二语习得活动论对高职高专英语口语教学的启示
杨慧1,谭爱平2
(1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四川广元628017;2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四川遂宁629000)
在语言习得的研究体系中,二语习得活动论具有自身的理论基础和显著特征。针对目前高职高专英语口语教学存在的问题,该理论从活动主体、关系、动机等方面提出有效策略,对提高英语口语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二语习得;活动论;高职高专;英语口语
活动论也可以具体地称之为文化历史活动论( Cul tural-Historical A ctivity Theory),其主要是指运用活动的相关理论与指导思想对人类的意识、行为及人格发展等进行系统分析的一种理论。在语言研究领域,二语习得(SLA)活动论认为在外语教学活动中,社会经验即是语言习得的主要内容,也是习得者人格与素养构建的主要来源之一。换言之,学生通过学习,学会多种社会文化活动的方式与方法。这一活动论对外语学习与教学产生了直接影响,并应用于我国的外语教学。[1]43
在二语习得(SLA)活动论中,活动就是学习的主体与周围客观物理世界相互影响的一种动力系统,而这种相互作用与影响的过程能对心理表象加以外在的表征,同时实施具象化的处理,进而运用心理表象的中介系统去实现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密切关系构建。[1]40不同研究理论体系使用了差异性术语,比如语言语境、活动主体以及事件等,但在这些术语中,活动更能够较为精准地阐释相关内容及观点,也只有活动才能将时空与行为直接而紧密地联系起来,而不受隐喻思想的影响,单纯强调其中的某一个方面。因此活动论的研究科学性更强,在理论架构上也表现出了自身的特点。
1.1 严密的等级结构(HierarchicalStructureofActivity)
近年来,一些研究者在理论分析的过程中简单地将活动论定义为完成某项事务,但是实质上活动论的思想更为复杂,其主要包含三个重要的层次:活动(activity)、行为(action)以及具体的操作(operation)。在单一的活动层面上,活动主要代表着活动主体参与活动的动机(motivation)以及在活动中产生的推动力,并且动机往往与内在需求存在一定的联系,但是只有需要在特定的目标激活下才能够真正地转化为动机。而对于行为这一阶段来说,目的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在行为的推动下,活动才能够逐步转变为现实,如果在活动阶段中没有及时将目标定位和转化为具体的、可操作的计划,那么活动必然无法有序推进。在最终的操作阶段,操作不仅是一种表面上的显性行为,也是实现和达到行为目标的具体方式和手段。在这一个阶段,在严格执行和实现上一阶段行为所具备的条件基础上,活动和行为也会发生关联变化。活动由有意识、有计划的行为所构成,并且相关行为须自觉服务于目标和任务;行为是支撑活动的驱动力,而且这种有意识的行为在施行具体的操作下能够保证目标的实现。
1.2 内化与外化(Internalization/Externalization)
在二语习得(SLA)活动论研究中,活动通常可以分为内外两种基本表征形式,内在活动主要指人类对于相关事务的想象能力、心理活动以及对待问题的分析和思考方式,如果将内在和外在两种活动形式孤立开来,内在活动就无法被理解。因此可以说,二语习得活动论的内在化就是外在活动在发展过程中对内在活动的合理转化,而外在化则具体指内在活动被转化为外在形式的活动。
在具体的活动论思想中,外部实践活动才是最为基本的活动表现形式,活动参与个体的内部心理一般由外部活动衍生(L eontiev,1978),并且这内外部两种活动形式都具有一定的社会历史文化属性和相近的结构类型。活动的具体实施过程就是外部实践活动进行内化处理并逐渐转变为内部心理活动并加以分析、加工和实现的过程,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内部心理活动也具备转化为外部实践活动的能力。所以说二语习得活动论具有能够内在化和外在化相结合的特征。
1.3 自觉与意识(Consciousness)
上世纪60年代后,皮亚杰的认知论(Cognitive Theory)得到了较为广泛的研究,到上世纪末期达到了顶峰的位置。但是,由于认知论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并不能够用于有效解决所有相关问题,特别是无法对随着时代发展而新出现的问题进行较为深入而精准的研究,如对工作和学习环境的深入理解、新型工具的科学运用、特殊领域技术等级的鉴定以及行动导向理论下的合作所发挥的作用等,认知论的应用都存在一定的功能缺失。而在此研究基础和理论拓展上提出的活动论也是一种自觉与意识相结合的社会活动理论,该理论重视和强调自觉与意识对心理功能的研究,比如分类、记忆、归纳、表象、情绪和决策等概念,大致可将其视为个体之间相互影响的意识行为。在此项研究中,自觉可以指代任何一项心理功能,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活动论的特殊性。
从对活动论的上述基本特征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活动论与一般的行为主义理论存在一定的差异,并且也不同于较为科学的认知论,其重点强调社会文化元素在二语习得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这对于目前高职高专英语口语教学强调的实用化、职场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高职高专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以适应社会各类职场的工作需求。而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职场对各类人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普遍。因此,英语口语教学成为高职高专外语教学关注的重点之一,如何实现英语口语教学实用性和职场化的目标也成为当前教学研究的焦点。要解决这个问题首要的是要对高职高专英语口语教学现状有一个清楚的了解。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目前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在课程设置上保证了足够英语课时的开设,在内容上更加接近于职场和现实生活,在教学上逐渐偏重于听说训练,在评价上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这些都是教学改革带来的可喜变化。但我们也清晰地认识到,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和人才培养标准,高职高专院校英语口语教学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罗兰贝格执行总监全亮建议,企业在进行人工智能战略设计时,首先要分析业务战略和商业战略,在此基础之上提升企业员工的认知,突破原有业务的条线思考方式,形成更大的协同。在以上两个基础上再考虑人工智能技术该怎样应用,是否有数据基础和分布路径等问题。
2.1 课程设置不合理
绝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非英语专业仅仅开设了公共英语,总共约160学时,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完成英语听说读写综合技能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有些院校开设的专业英语也没有合理单设英语职场口语。这种英语口语教学边缘化的状况与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目标不相符合,对于人才培养也极为不利。
2.2 英语口语教学活动关系松散
根据二语习得(SLA)活动论,活动是主体与客体在一定规则下,借助于工具开展的协作性过程。因此,口语教学是学生、教师以及学习资源、工具等相互作用的一个综合性复杂活动。从实际情况来看,活动主体学生英语语言基础差,口语训练机会少,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焦虑和紧张也影响了学习主体对活动的积极参与性。教师教学理念理解不透彻,教学手法陈旧,偏重于语法知识的传授,口语教学研究少。口语教学硬件设施不齐全,教学资源利用少。多种不利因素结合在一起,实际上只能构成一种松散的活动关系,不具备二语习得(SLA)的有利条件,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英语口语的实际训练效果,很难实现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
2.3 学习主体基础薄弱,学习动机模糊
高职高专学生从生源结构和质量来看,本身就存在学习水平整体偏低的情况,在英语教学中这种情况尤其突出。学生英语口语学习信心不足,缺乏真实的学习语境,长期的应试教育和急功近利的思想阻碍了学习的热情。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习动机不明确。很多学生对英语口语乃至英语在今后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地位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要么肤浅定义为一种简单的工作语言交流,绝大多数视其为毕业条件之一。在二语习得(SLA)中,只有学习者自己想学语言,才能产生动机,继而完成活动。二语习得(SLA)的行为过程是学生能动性的基本体现,习得者个体本身才是语言学习的原动力,习得者的内在学习动机才对二语习得产生积极的影响。[2]101
除此之外,高职高专英语口语教学在学习材料的选取,学习活动的组织设计,以及学习环境的创设等方面都还有许多值得研究和改进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必须要遵循高职高专“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教学原则,以科学的二语习得(SLA)理论为基础,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有效的教学实施策略。
3.1 关注英语口语教学的各种社会关系(SocialRelation)
二语习得(SLA)活动理论的实践应用为高职高专英语口语教学设计过程中对学习过程的分析以及理论框架的构建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视角,其不再单纯地关注口语知识的状态,而是关注如何引导学生主体参与到相关口语教学活动中、学生在参与活动过程中所使用工具的本质、活动中相关合作者的社会关系以及教学情景化之间的内在联系、活动的主要目的和意图以及活动的客体和结果表征等,在教学各项个体活动中往往伴随着学习领域的特殊性关系演变而呈现动态性。所以,在教学实践中,与其他人之间产生的社会关系状态,也就是说教学活动所特定的教学环境和社会环境对个人的活动产生着决定性影响,并且能够表现出不同活动的特征。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学生在知识结构、人文情趣方面有一定差距,高职英语的应用范围和标准以及学生所处院校氛围都影响了口语教学活动中的不同社会关系。教师既要处理好口语教学的师生、生生关系,也要处理好口语练习中的角色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相互信任的口语角色关系有助于口语教学的提高,反之,则会造成紧张、不安甚至厌倦的社会关系,对口语教学产生消极影响。因此在高职高专英语口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对影响学生学习效果以及教师教学效果的社会因素比如角色分配、搭档选择等进行重点关注,引导各种关系之间的良好配合,促使教师的教学实效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都能够得到一定的提升,最大限度的发挥活动在口语教学方面的优势。
3.2 重视口语教学中师生主体的合作性(Cooperativeness)
教学活动不是单纯的个体行为,而是一种基于集体心理学层面上进行的行为过程。在高职高专英语口语教学实践中,教学的集体性主体具体来说是高职高专英语口语能力标准的制定者、口语课程方案的改革者以及教材的编撰者,并且这一主体能够直接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通过与活动中其他个体之间的互动构成完整的教学过程,也就是教师与学生的联合体。二语习得(SLA)活动论重点强调在教学实践中各个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也就是关注教学实践活动中学习和教学的合作性,希望以此为每一个活动的参与者提供良好的教学资源,保证每一个参与者都能够根据自身需要获得相关知识。为此,高职高专的口语教学要在充分考虑上述三因素的基础上,教学相互融合,注重口语教学的实时反馈,针对教与学的矛盾制定有效策略和方法。语言习得者在习得过程中积极获取信息材料,并通过合作的学习方式来充分挖掘潜力,展现个人特质,互通有无,共同解决学习过程中的矛盾与问题,习得者的语言社会功能也能通过合作与交流加以巩固和内化。[3]97-98简言之,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良好合作是促使口语教学活动成功的重要基础。
3.3 激发主体的口语学习动机(Motivation)
由二语习得(SLA)活动论研究可以看出,活动的深入发展必须要借助一定的动机激发。动机在活动论研究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缺乏动机的活动其效果必然受到严重的影响。二语习得(SLA)的语言学习者只有在学习之前具备了明确的学习动机,才会自觉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采取一定的行动模式,最终达到语言习得的目的。动机与人的需求之间存在着极其紧密的联系,只有学习者具备一定的学习需求才能够在实践活动中充分调动学习动机,继而完成相关教学活动。也就是说二语习得(SLA)的实现过程也是学生发挥主体能动性的过程,习得者本身能够通过某种方式激发学习的潜在动力,对远期目标的实现和未来的学习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大致可分为内在学习动机、外在学习动机和学习动机缺失三类。根据二语习得者的英语口语学习动机的个体差异性研究,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方法,正确分析个体特征,积极引导和培养学习动机,尤其是学习主体的内在学习动机。[4]113例如针对无动机学习者,教师要积极营造英语口语交际环境和氛围,为学生提供参与涉外交往的活动,课堂上借助游戏、英语歌曲、著名影视作品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热情。提升学习者语言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进而促使学生在积极意义的知识建构过程中,取得较好的教学成效,真正提高口语水平,实现英语学习目的。
3.4 合理设计丰富的课堂教学活动(ClassTeaching Activity)
结合二语习得(SLA)活动论的相关理论,在口语教学实践中,教师还应该对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融入进行关注,绝对不能以简单的知识传授为主。大力提倡任务型教学,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工作过程系统化,活动的过程即是任务完成的过程,也是口语交际的过程。教学活动要紧扣三个方面来设计:一是有意义,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和工作实际的口语教学活动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背离。二是能实现,任务是通过努力可完成的,能够体现学生学习的价值。三是需交际,活动任务的完成必须借助英语口语的交际,通过口语交流,推动活动顺利进行,这也是英语口语课堂教学的内在要求。任务活动由易到难,从看图说话、模仿、复述到情景会话,再到角色扮演等,从个人单向表达到交互式语言交流,形成一个阶梯式学习提高过程。[5]99由于高职高专英语口语强调职场的面向,因此在活动任务设计上,要紧密结合专业特点,采用仿真环境,让学生体会英语口语在学习生活工作中的具体应用,进一步明确学习的动机。除此之外,英语教师要在高职高专英语口语教学中大力倡导合作学习,教学活动围绕学生合作展开,有利于弥补学生口语水平参差不齐的缺陷。教师必须提升课堂活动与活动论的契合性,进而借助活动和知识传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得到一定的强化,进而推动学生活动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二语习得(SLA)活动论是语言学习的重要理论,它强调活动的主体,通过各关系层的合作协调有效调动学习积极性。在英语口语学习过程中,它关注口语的实践活动,以多样化的外部实践活动实现语言的内化和学习者综合能力的提高,并通过有意义的活动刺激,激发学习主体的英语口语学习动机。总之,二语习得(SLA)活动论会随着研究的深入还会逐渐趋于完善,在该理论框架的指导和关照下必将进一步拓宽高职高专英语口语教学的有效途径,推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更好的发展。
[1]贾冠杰.社会文化视角下的二语习得活动论[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10,(04).
[2]张璇.二语习得活动论对外语教学的启示[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9,(03).
[3]任远.社会文化理论视角下的二语习得探究——以英语口语交际为例[J].宁德师专学报,2010,(01).
[4]李云捷,张杏文,张宁.英语学习动机与高职高专英语口语教学[J].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4).
[5]王慧颖.克拉申的二语习得理论对英语口语教学的启示[J].铜仁学院学报,2010,(03).
责任编辑:周哲良
G712
A
1672-2094(2017)01-0137-04
2016-10-15
四川广元职业教育研究中心2015年立项课题“以职业为导向的高专英语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015 Y06)的研究成果。
杨慧(1976-),男,四川苍溪人,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语言文学系副教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谭爱平(1975-),男,四川遂宁人,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语言与文化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