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号入园了,家长们怀着喜悦与不安的心情送孩子来到幼儿园。把孩子送到班级老师手中,一切事情交接就绪,是该离去的时候了。
这时种种复杂情绪涌上心头——心疼、焦虑、怀疑、不放心……
班级门口可看到家长的如下情形:
对老师百般叮咛、千般嘱托,迟迟不肯离去;
想方设法在教室里多陪孩子一会儿或喂孩子吃一口饭;
在活动室门口徘徊逗留,忧心重重;
陪着孩子一起伤心,看到孩子哭自己也禁不住潸然泪下;
在窗户缝隙间向教室里张望,希望能捕捉到自家孩子的身影。
老师的话:
其实孩子刚入园哭闹很正常。试想一下,如果有一天把我们一个人送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一切都是生疏的,我们是什么心情?是不是很忐忑?换位思考孩子刚入园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就是这种感受。
当孩子有忐忑不安情绪的时候,就需要有宣泄的渠道,而哭闹便是一种最直接的情绪表现。毕竟孩子不会掩饰,也无需去掩饰。
人的情绪大致包括喜、怒、哀、惊、恐、爱。3岁的孩子离开熟悉的家庭环境、离开疼爱自己的父母祖辈,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从而产生“惊”“恐”的情绪进而哭闹是一种正常现象。我们的任务是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通过多种方法帮孩子稳定情绪,把孩子情绪中的“惊”与“恐”转化为“喜”与“爱”。
我观察到,送孩子来园时家长们个个身心紧张,看似比孩子还要不安。离园后见到孩子,情感瞬间外泄,迫不及待把孩子一把抱起,一脸的关切和担心。
这种毫无克制的不安情绪外露,只会增加孩子的入园焦虑感。家长如何调控自身情绪,为孩子树立良好榜样,我总结了如下方法:
1.来园时的情绪调控
孩子上幼儿园都难免哭闹,此时特别需要家长拿捏好自己的态度。既要关怀孩子,又不能纵容孩子的脆弱。
案例:在活动室室门口,家长跟孩子道别后,孩子依旧紧紧抓着家长的手不肯松开。仰头看着家长,眼神悲伤无助。
家长A:这一瞬间,家长的眼泪也差一点掉下来,本能地蹲下来抱着孩子,安慰孩子。
家长B:家长笑一笑,一脸轻松地挣开孩子的手,用愉快的口气对孩子说:“宝贝跟老师进去吧,再见,妈妈下班了来接你。”转身走了。眼泪虽然流了下来,但却克制着没再回头。
哪位家长的做法更适宜呢?
我认为是家长B。
家长如果继续拥抱安慰孩子,其实是对孩子脆弱的无意识奖赏,不但于事无任何帮助,反而会放大孩子的痛苦,家长不能强化孩子的这种情绪。
孩子最会察言观色,在某些关键时刻,只要家长流露出一点软弱,他立刻会把握住,并在以后加以利用。所以要想培养孩子乐观面对困难的态度,家长的态度首先要乐观,不能无意识地去渲染困难,要避免放大孩子的负面情绪。
2.离园后的情绪调控
孩子对幼儿园生活的不适应往往受环境和成人态度的影响。建议家长朋友接孩子回家后,尽量保持家中往日平静的氛围,不要过分渲染对孩子入园问题的关注,以免造成孩子紧张的情绪。家长平和的态度是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的良好外部环境。
关于幼儿园的一切言行都要正面对待。幼儿园生活有很多细节,无论在哪个细节上,家长朋友都应该和孩子进行正面交流,避免负面言行和不良暗示。
来园时:遇到早上孩子不愿出门,家长要想办法吸引孩子去幼儿园,比如进行正面暗示,“我家宝贝不喜欢迟到,总愿意按时去幼儿园,是不是?”或“昨天明明比你去的早,今天我们争取比明明去的早,好不好?”
避免用哄骗、打骂的方式。既欺骗了孩子,也阻碍了孩子对幼儿园的接纳,同时损害着孩子对家长的信任,甚至会导致孩子多疑和说谎,有碍孩子的健康成长。
离园后:下午孩子离园后,家长多半会问孩子一些问题。这方面的建议是,可以问一些具体的、容易回答的问题。比如:“今天做了什么游戏”“中午吃了什么饭”“今天和哪个小朋友玩的时间最长”等。不要问空泛的、负面的或和评价有关的问题,例如:“今天乖不乖,表现好不好”“有人欺负你吗”或“今天老师表扬你没”等。
家长问什么也是一种引导,前一类问题只需简单地回忆,孩子进行客观陈述即可,不会给孩子压力。后一类问题孩子其实很难回答,并且是指向性评价,是一种不适宜的引导,会让孩子患得患失,增加其上幼儿园的压力。我们期待通过与孩子的交谈,帮助孩子回忆幼儿园一天的美好时光,建立孩子对幼儿园的美好情感。
幼儿要成为一个独立的人,需要从学习生活开始,生活自理能力是一个人适应社会生活最基本的能力之一。良好和独立的生活自理能力,应当从小就开始锻炼。
当前不少家长对孩子过度溺爱,事事都怕“累”着孩子,因此,本应孩子自己做的事,大部分甚至全部都由父母或祖辈“包办代替”了。这些举动表面上看似是关爱孩子,实际上却大大阻碍了孩子的正常发展。正可谓“父母辛辛苦苦地剥夺了孩子学习与发展的权利”。
为了促进孩子全面健康的成长,凡生活中应当由孩子自己做,并且经过练习和努力可以逐步做到的事情,都应当给他们机会,充分发挥孩子的潜能,让他自己动手来做。即使一时做不好也不要紧,由“不好”到“好”是一个必经的过程。孩子就是在不断的犯错与纠错中进步成长起来的。
我在和孩子接触的过程中发现,孩子们出现情绪不稳定现象是有一定规律性的。如有些孩子不会用勺子自己吃饭,吃饭时情绪不好;有些孩子总想让人陪,不能自己入睡,睡觉时候就哭闹;有些孩子不会脱裤子或提裤子,上厕所时显得无助;有些孩子不喜欢喝白开水或是不会用杯子喝水,一到喝水的时候就哭或发呆。
孩子情绪不稳定进而哭闹是有原因的,家长朋友一定要转变观念,有意识地在家为孩子创造机会,让孩子在动手动脑中进行自我服务。
孩子的成长,包括身体与精神两个方面。陪孩子一起阅读经典图画书,是促进孩子精神成长的一种既简单又实用的好方法。在小班孩子入园初期,家长可陪伴孩子阅读一些能有效缓解幼儿入园焦虑情绪的图画书。如《一口袋的吻》 《阿文的小毯子》 《我好担心》 《汤姆上幼儿园》《妈妈心·妈妈树》 《幼儿园一点都不可怕》 《魔法亲亲》等。孩子从图画书的角色中可找到自己的影子,从有趣的故事情节中感受到相似的情感体验,进而在润物无声的自然状态中释放和缓解自己的焦虑情绪,这不失为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孩子入园初期可能会出现各种让家长始料未及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家长只要心怀正确的教育理念,坚信孩子经历的过程便是蜕变、成长的过程。这样,心中便会生出无穷的智慧,去化解所面临的各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