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刚入园期间可能出现的行为表现有这些:
◆还未到幼儿园大门,就抱紧家长,哭喊着“我不去幼儿园”,老师几乎用“剥离”的方法,才能把孩子从家长那里抱过来。
◆家长送孩子到班级门口时孩子放声大哭,家长一走马上停止哭声。
◆孩子能随家长来到班级,告别时,眼里噙着泪水,不停地说:“你第一个来接我!”
◆孩子从来园到离园一直处于哭闹状态,并不停重复:“老师我不哭了,你给妈妈打电话吧,我要回家。”
◆知道应该来园,也参加活动,但偷偷流泪。
◆不哭,但拒绝说话,拒绝交流,一个人坐着。
◆认准一位老师,寸步不离,不坐小椅子、不参加任何活动。
◆开始一两天玩得高兴,过几天会有约束带来的焦虑,开始不愿意去幼儿园或来园后大哭大闹、摔东西。
◆一直闭上眼睛哭,不理会老师传递的任何信息。
◆向家长哭诉:“老师打我、小朋友打我。”
爱心贴士:
以上是我们这些年来总结出孩子入园哭闹的种种情况,这是大部分孩子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所以,无论孩子的焦虑程度多严重,家长要明白这都是正常反应和表现。
孩子哭闹背后的原因是这样的:
虽然孩子的哭闹方式不相同,哭闹程度、时间长短都不同,但哭闹背后的原因是相同的,可大致归纳为以下四种:
一是对新环境不适应。有些孩子较少接触家庭以外的环境,来到幼儿园容易产生不安和焦虑。
二是对集体活动中的规则不适应。孩子在家事事随心所欲、唯我独尊,当在集体中有了规则的束缚后,会产生哭闹甚至攻击性行为。
三是孩子基本生活不能自理。家长的包办代替导致孩子的依赖性,跟不上集体生活的节奏,从而产生挫折感。
四是小班孩子情绪化比较严重,看到别人哭,自己也会跟着哭。
爱心贴士:
虽然幼儿的情绪反应是正常的,但是如果这种情绪不能及时转化,对孩子的健康会有影响。那么作为家长我们也要做好以下准备哦!
◆要做好心理准备,不要有恐惧心理,要树立信心,相信老师、相信孩子,帮助和鼓励孩子逐渐适应幼儿园生活。因为家长的不安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情绪。将孩子交给老师后,无论我们心里有多么不舍、多么不放心,都不要流连忘返或在门口偷偷张望甚至哭泣,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在告别的时候要坚定、温和、愉快,尽量缩短告别过程,这样有助于孩子尽快和老师建立稳定的依恋关系。
例如:有的家长送孩子到园后并不立即交给老师,而是抱在手中久久不放;有的家长坐在那里陪孩子说话,玩玩具,舍不得离开,这样不仅影响老师组织活动,而且会引发其他孩子的思亲情绪;有的家长虽然把孩子交给了老师,但中途多次窥探,孩子一旦发现,就会产生新的期待,时常在门口张望,甚至哭喊着跑出教室找爸爸妈妈,所以家长要相信幼儿园,相信老师,果断地和孩子说再见。
刚入园的一两个星期,孩子可能会对幼儿园产生抵触情绪,还可能身体不适,有的还会出现梦中惊醒的现象。这时父母要密切观察孩子身体、情绪等各方面的变化,尽量给孩子心理上的安慰。家人交流幼儿园的情况时注意要用积极肯定的语言,使幼儿有安全感,引导幼儿发现幼儿园的新奇,如玩具很大、小朋友很多、老师会变魔术等,并和他们在离园后亲近老师和其他小朋友,培养对老师的信赖。
◆对于初入园的孩子,家长要注意多问一些正面的问题,让孩子觉得幼儿园是一个安全而有趣的地方。孩子离开父母时会觉得受了很大的委屈,再加以强化,很可能使孩子伤心备至,加剧焦虑情绪。如果孩子不愿意说幼儿园的事情,也不要勉强他,相信过一段时间,他适应了,你不让他说,他也会主动跟你说个没完。
您可以问“在幼儿园里有什么高兴的事啊”“和小朋友们玩了哪些好玩的游戏”“记住哪个小朋友的名字”等等。家长一定避免问“孩子,小朋友打你了没有”“是不是想妈妈了”“老师批评你了吗”等问题。
◆在家尽量放手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提裤子、学习蹲厕、大便后自己擦屁股等。
说到孩子自理能力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您的孩子会提裤子吗?如果您的孩子在上厕所前有什么特殊表现请及时和老师说明。例如:站起来扭来扭去等等。对于自理能力相对弱一些的孩子,家长可以在幼儿园多准备一条裤子,方便孩子尿湿裤子后替换。
◆帮助孩子记住三位老师的称呼,知道遇到困难主动向老师求助。
例如:会说我要喝水,我要上厕所,我肚子不舒服等简单的问题。
◆一般情况下不要给孩子请假,在孩子面前要表现出坚决要求他上幼儿园的态度。一般来说,随着对新环境的熟悉,孩子会在20天左右的时间适应幼儿园生活。如孩子确实生病,也不要强迫孩子来园,因为健康的身体才能保证愉快的学习,要让孩子休养好了再来园。
◆开始入园,家长可以送得孩子迟一点,接的早一点。根据幼儿身体状况每周适当休息一天或半天,帮孩子顺利实现身体与心理的适应。
爱心贴士:
事实证明,孩子的焦虑可以在短时间内化解,而真正处于焦虑状态的却往往是我们的家长朋友,所以,我们一定要克制自己的不良情绪,做孩子快乐入园的情绪传递者。记得和孩子微笑着再见,从容地聊天,重要的是相信孩子可以自己适应不同的生活,相信老师,可以带给孩子比我们更专业的教育。
最后,衷心地希望您的孩子可以顺利地的适应幼儿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