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观视角下的“三农问题”研究

2017-04-13 10:12于伟峰张星火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7年9期
关键词:三农问题民生农民

于伟峰,魏 蜻,张星火

(河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300400)

民生观视角下的“三农问题”研究

于伟峰,魏 蜻,张星火

(河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300400)

民生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进程和复兴中华民族中国梦的实现,关系党和政府的执政地位和执政威信,关系国家的国泰民安,而“三农问题”作为制约我国民生发展的瓶颈,是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文章先对“三农问题”与改善民生的关系进行剖析,提出“三农问题”是改善民生工作的重中之重和首要任务,改善民生工作的进行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环境,解决“三农问题”与改善民生是部分和整体,内在统一的关系;然后再对如何解决“三农问题”提出建议和解决方法,解决“三农问题”要充分利用机遇,大力发展经济,挖掘自身优势;加强基层领导班子建设,为“三农”提供有利的政治保障;提升农民自身素质,变人口压力为人力资源,源头治理“三农问题”。

“三农问题”;改善民生;关系

改善民生自古以来就是统治者亘古不变的执 政要务和工作重点,一直是党和国家持之以恒的崇高追求和奋斗目标。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改善民生,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是永葆朝代繁荣昌盛和国家长治久安的不二法门。但是民生的改善一直受到诸多因素的阻碍,其中“三农问题”就是亟待解决的关键性因素。农业是我国各行各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农村占国土面积的一半以上,农民人口又占全国总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但是,农业发展缓慢,经济效益低下,农村环境脏乱差,政治秩序混乱,农民人口基数大、素质低、能力差的现实状况严重拖慢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水平。“三农”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外加当前呈现出的各种发展现状,决定了我们当前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把精准扶贫的政策落到实处,真抓实干,打通“三农”这个瓶颈。所以正确看待“三农问题”和改善民生的关系,同时又快又好地解决“三农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一、“三农问题”与改善民生的关系

“三农问题”与改善民生两者密切相关,割裂、对立或者分化两者都会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造成莫大的损失。

(一)“三农问题”是改善民生工作的重中之重和首要任务

何为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其主体是人民,而人民的主要成分是农民。工农联盟是我国的执政基础,农民这个身份有着深远的政治意义和政治作用。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性质,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1],关键性的问题没有解决,何谈推动事物的向前发展。农民以其数量最多,影响力最强,带动范围最广等特点占居关键性因素的地位,所以“三农问题”是改善民生工作的重中之重和首要任务。

(二)改善民生工作的进行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环境

民生工作关系千家万户,关系党的前途命运,关系国家的兴衰成败,更关系全球的和平稳定发展。党和政府出台了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提出了“民生工作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起点”[2]的论断。党和政府为我们树立起了一个良好的政治导向,搭建了一个真抓实干促民生的平台,形成了一个全社会参与民生改善工作的良好风尚。改善民生工作的进行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环境,充分利用好这个战略机遇期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解决“三农问题”与改善民生是部分和整体,内在统一的关系

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离开部分谈整体,或者离开整体谈部分都是不切实际的,而且关键性的部分还会对整体产生巨大影响。改善民生的工作最重要最关键的环节就是全面落实精准扶贫政策,着重改善困难群众的人民生活,壮大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其中“三农”作为最为薄弱的一环,是起决定作用的最为关键性的部分。同样如果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对改善民生不够重视,工作重心和工作方向不在民生这个领域,更毋需谈对三农的重视了。所以解决“三农问题”与改善民生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两者存在内在一致性。

“三农问题”的解决和改善民生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要用辩证的思维去审视和对待。对两者的关系有充足的认知和定位,引起足够的重视,符合国家的主流思想意识,对解决“三农问题”和改善民生工作的进行有着重要的思想指引作用和助推作用。

二、快速高效解决“三农问题”,加快改善民生的进程

解决好“三农问题”,才能把改善民生的工作向前迈进一大步,如何快速高效地解决“三农问题”是一个值得不断探索研究的问题。

(一)充分利用机遇,大力发展经济,挖掘自身优势

1、利用好“三化”的战略机遇期,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为解决“三农问题”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和发展机遇。通过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国制造业等其他二三产业,吸引大量农民来城务工,把第一产业剩余劳动力巧妙地转移到二、三产业之中,有效缓解了农村人口过多带来的压力,科教兴国,其实科教同样兴农,利用城市先进的技术设备、科学的发展经营理念来指导农业,为农业另辟蹊径,谋得更好更快地发展。在牢牢抓住生产农业这个根基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和商品生产,支持、鼓励、扶持个体经济和当地企业的发展,使农村经济尽快融入市场化的浪潮,为城市拾遗补缺。

2、走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和农工商综合经营的道路

注重树立大农业的思想,发展立体农业,做到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和农工商综合经营协同突破。首先要对实际情况进行调研,能发展则大力发展,不能发展则另寻他法,然后注重学习吸收和引进其他地方的先进经验和方法,最后制定出可行性高的发展规划。做到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利用自身优势,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靠城市吃城市,既合理利用了自然资源,又保持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咬定种植业、养殖业不放松,延长农产品产业链,搞活搞大农村经济。

3、招贤纳士和协作联营双管齐下

“人才之难万冀一,一士其重九鼎轻”。“三农问题”的解决离不开专门的人才,提高工资和生活待遇,吸引有识之士前往农村,建设农村。千金买骨,萧何月下追韩信,刘备三顾茅庐的历史典故,足可见人才的重要性,一个人才胜过万马千军。农村要想获得长远发展,除了引进人才,还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强同全国的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学术团体,重点厂家,学者名流挂钩,实现智力延伸”[3]。 注重吸收学习其他农村、省市的成功经验,加强与其它企业、省市的合作,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闭门造车,加强交流融合,在更广阔的空间实现自己的长足发展。

改善民生,最主要还是改善作为薄弱环节的农民和农村,通过主客观两方面的共同努力,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也为我国民生建设添油助力。农村经济发展起来,农民才能真正富裕起来,全面小康才能得以实现,中华民族才能实现真正的复兴,我国民生建设才算是取得真正意义上的胜利。

(二)加强基层领导班子建设,为“三农”提供有利的政治保障

基层领导班子,与人民群众接触最多,交往最深,人民群众往往都是透过基层领导评判国家和政府的,基层领导班子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直接受到人民群众的监督,加强基层领导班子建设事关党和政府的形象,事关国家发展的大局。

1、提高战略意识,提升战略思维,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首先要把“三农问题”放到一个战略的高度去思考,战略上重视,战术上藐视,意识不到“三农问题”牵一发而全身动的本质,那就无法正确对待和处理“三农问题”。其次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三农问题”的解决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其长期性、历史性、顽固性决定了解决“三农问题”需要几届不同的领导人去共同奋斗。

2、干部选拔及考核任用

首先,要选拔任用那些具备过硬的执政本领和执政能力,例如完善的知识储备系统,较高的政治觉悟,永葆先进的意识,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政治责任感,防患于未然的政治敏感性,着眼全球和大局的战略思维,自己拥有一套科学的工作方法和执政体系;其次,要具备强烈的执政意识,爱民如子,为了国家和人民甘愿并敢于牺牲自己的情怀,有“群众利益无小事”[4]的态度和认知,时刻自省,民赋人权,做到领导这个位置并不代表一劳永逸,不为民做主,不替民做实事,还是有被弹劾下台的危险,所以始终要做到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干部的考核评价体系可以把个人的德性、办事能力,百姓的看法考虑进去,把真正得民心顺民意的干部任用起来。

3、真抓实干,求真务实,把有关方针政策落到实处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领导干部一定要把政策、方针落在实处,纸上谈兵,误国误民,还会降低政府的公信力。好的政策不是开开会,传达下去就算落实了,而是要求领导干部手把手带领群众共同改变现状,破除体制机制弊端,扫除阻塞发展的障碍。

各级各层领导干部都高度警惕,高度重视,把解决“三农问题”和加强民生建设提上日程,才能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达到一石二鸟、一箭双雕的效果,在解决“三农问题”的同时,起到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作用,。

(三)提升农民自身素质,变人口压力为人力资源,源头治理“三农问题”

“三农问题”的解决根本在人,核心问题也是农民问题,要切实保障好农民的基本生活和权利,切实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农民的利益和收入,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双管齐下,提高农民的素质,使农民做到全面而自由地发展。

1、做好人才开发工作,提升农民素质

营造尊重知识、尊重科学、尊重创造、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在挖掘、引进、培训、使用人才的各个环节,层层把关。充分挖掘农民的主动创造性,建立相应的培训机构,教授农民以更加系统和科学的知识、方法。同时广纳贤士,用优厚的待遇和政策支持,吸引、保留人才。在使用人才的过程中,鼓励人才发挥专长,大胆尝试,给予他们宽松的工作环境和良好的工作条件,同时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机会,提供继续深造和自我延伸的机会,保持人才的先进性,从而创造更多的价值。

2、引导农民改变“等靠要”思想观念,提倡勤劳致富、劳动致富

受五千多年来历史文化的影响,农民小农思想严重,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他们文化水平低,竞争意识和先进意识差,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国家近年来出台了很多惠民利民政策,精准扶贫政策更是精准到村,精准到户,大量的资金、人力、物力支持涌向农村,但是通过调查得出,农民更喜欢的是直接的金钱补给。农民还意识不到专家到农村指导实践的重要作用和意义,以及科技和改革创新所能带来的长远利益,只是一味的吃国家送到嘴边的利益,要引导农民改变“等靠要”思想观念,提倡勤劳致富、劳动致富。

农民作为工农联盟的基础,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和社会主义时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对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农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但是农民人口基数大、素质低、能力差的现实状况严重拖慢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水平,所以提升农民素质,转变农民思想观念是民生建设的首要任务。只有农民自身素质提升了,思想观念转变了,改善民生才不是一句空话,民生建设才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和成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路才能畅通无阻。

三农问题”是改善民生工作的重点,而改善民生无论何时何地都是执政者的工作中心。因此,农村经济能否发展起来,农民能否富裕起来,农业能否稳定前行,是统治者首要思考的问题。改善民生的工作与解决“三农问题”始终存在内在相关性,要牢牢把握这条主线,各个击破问题。从而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人民安居乐业,国家繁荣昌盛。

[1]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M].人民出版社,2014:68.

[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外文出版社,2014:213.

[3]习近平.知之深爱之切[M].河北人民出版社,2015:126.

[4]习近平.之江新语[M].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139.

编辑:崔月华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Iivelihood Concept to Explore “Three rural problems”

YU Weifeng,WEI Qing,ZHANG Xinghuo
(School of Marxism 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Tianjin 300400)

The people's livelihood relates the process of the “two goals in two hundreds year”and the revival of the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relates the party and the government power and ruling authority,relates the country’s peaceful and the safe of people,and the “Three rural problems” as a bottle neck restri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people's livelihood,is the key problem to be solved.Article first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hree rural problems” and improve the livelihood of the people are analyzed,and put forward the“Three rural problems”the most important works is to improve people's livelihood and priority,and improve the livelihood of the people work in order to solve the“Three rural problems”provides a good political environment,solve the“Three rural problems”and improve people's livelihood is part and whole,inner unified relationship;And then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on how to solve the“Three rural problems”and solutions,solve the“Three rural problems”to tap into their own advantages,vigorously develop the economy,make full use of the opportunity,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leading groups,provide favorable political guarantee for“agriculture,rural areas and farmers,increase farmer own quality,population pressure into human resources,the source over the“Three rural problems”.

“Three rural problems”;improve people’s livelihood;relationship

C913.9

A

2095-7327(2017)-09-0096-04

于伟峰(1963-),男,河北大城人,河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中国传统文化。

猜你喜欢
三农问题民生农民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三农问题专家陈家泽:农村改革突破重点在宅基地的三权分置
报纸类媒体三农问题新闻报道视角的选择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陇原渔夫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