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紫菀的栽培现状及建议

2017-04-13 08:39张蓓蓓范慧茸郭伟娜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紫菀亳州药材

张蓓蓓 梁 琪 范慧茸 郭伟娜

(1.亳州职业技术学院药学院 安徽 亳州 236800;2.国家中药材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安徽 亳州 236800)

亳紫菀的栽培现状及建议

张蓓蓓1梁 琪1范慧茸2郭伟娜1

(1.亳州职业技术学院药学院 安徽 亳州 236800;2.国家中药材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安徽 亳州 236800)

中药紫菀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紫菀的干燥根及根茎,又名为紫苑和小辫儿等。安徽亳县(现亳州市谯城区)所产的紫菀称为“亳紫菀”,是亳州地产药材。近年来亳紫菀的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栽培面积也日益扩大。其采收时间、加工方法易受市场需求变化的影响,继而降低药用价值。在政府科技计划项目和安徽省高等学校青年人才基金重点项目的大力支持下,笔者通过系统的调研走访,对亳紫菀的栽培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建议进行了详细阐述得出合理结论。以期为亳紫菀的标准化种植、规范化采收加工及提高药材质量提供依据,更好地推动中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亳紫菀;栽培现状;建议

紫菀是我国临床上较为常用的中药材之一,最先记录收载在《神农本草经》之中。其在我国的资源较为丰富,产地分布在安徽、河北、黑龙江及内蒙古等地区,其中,安徽的亳县(现亳州市谯城区)、涡阳以及河北的安国为其主产区,且均为栽培。在民国时期,紫菀被作为亳州传统地道优质药材栽培保留。故安徽的亳县(现亳州市谯城区)所产紫菀是亳州地产药材“亳紫菀”。

1.亳紫菀的栽培现状

1.1 种植品种

早在清代年间,亳州就开始中药紫菀的栽培,据清光绪二十年《亳州志.食货志.物产》载,紫菀被列为中药材并予以使用。在《中药大辞典》等本草书籍中均有称紫菀主产于安徽的亳县(现亳州市谯城区)、涡阳以及河北的安国,且均为栽培。由此可见,亳紫菀的栽培历史悠久,栽培规模不断扩大,栽培技术日益发展,为后来栽培奠定良好基础。通过实地走访调查,了解其有关栽培现状。目前,在亳州谯城区,紫菀均来自于栽培,主要特征是其根茎为无规则的块状,形状大小不同,且簇生多数细根,多编成辫子的形状;顶端有茎与叶的残基;表面呈现紫红或者灰红色,并具有纵皱纹。

1.2 物候期

紫菀喜爱温暖湿润的气候,适宜在地势平坦、雨量适中以及光照充足的地区生长。3月下旬至4月中旬芽萌动膨大;“亳紫菀”没有花期与果期,因主要作为药用,于种植前需把根茎以上部分处的疙瘩摘除,不让其开花结果;3月至5月,紫菀生长缓慢;6月至8月,气温升高,紫菀根系生长加旺;10月中旬至次年2月下旬,为其采收期。春栽紫菀无倒苗期,秋栽易出现。在第二年春又开始下一个年周期。

1.3 种植面积及分布

通过本项目的调研结果显示:亳紫菀在亳州市谯城区十九里、赵桥乡、十八里、魏岗镇东部、谯东镇、五马镇西部、大杨镇等地均有栽培,总面积约12108余亩,以十九里镇和赵桥乡为重点栽培乡镇,面积分别为4812亩和3607亩,十九里镇以马寨新村的栽培规模最大,面积在3421亩,其次是李门楼和李大楼等地。其它的则为栽培一般乡镇和栽培较少乡镇。近两年因紫菀收益较好,在十九里镇的栽培面积相对稳定,但在其西部与南部等部分地区,种植面积有所减少,因原本种植紫菀的田地现已改种植效益更好的桃树。此外,因十九里镇南部经济开发区正在建设,部分田地规划成高速公路,迫使亳紫菀栽培面积减少。

1.4 栽培技术

谯城区药用紫菀的繁殖方式为无性繁殖,即用其有节的根茎(习称“母根”)繁殖。由于根茎直播不需定植移栽,省工省时且该方法所产的紫菀质量好产量高效益好,当地多采用。

1.4.1 选地整地

人工播种。在播种之前,需选择平坦的地势、肥沃疏松的土壤且有排水良好渠道的土地作为栽培土地。紫菀对土壤没有严格的要求,但由于其须根较多,不宜种于盐碱地、黑泥地及淤地里,以松软肥沃的壤土及砂质壤土为宜,以便更完整采收。择地后需深耕细作,深翻以30cm~40cm为宜,达到松土的效果。整地后,进行施肥。理论上以施人畜肥为宜,但经实地调查了解,现已没有大量人畜肥供使用。所以实际上,是施平衡肥,即氮、磷及钾三者含量分别为15、16及17,择其一即可。具体施肥分为两种情况:一方面,整地后每亩(667m2下同)施肥50~100公斤,之后无需追肥;另一方面,整地后每亩施肥50公斤,再于苗破土发芽后(4、5月份左右)追肥50公斤。总而言之,总施肥量不宜高于100公斤。施肥时使用“挠地机”(亳州自产机器)把肥料翻于土地里。

1.4.2 选种栽植

春季与秋季均可栽种。亳州谯城区多采用春栽,因春栽的质量好、产量高、收益好。春栽于2月上旬至3月中旬,最迟不宜到3月的下旬,且以元宵节前后为最佳。秋栽则于10月中下旬进行。栽种时,多采用边采边种的方式。挖取药材后,除去多余泥沙,并选取其粗壮、节密,具有芽,且无病虫害的根茎做种秧。播种时,深度以8cm~10cm为宜(干旱地区则以10cm以上为宜,例如:山东等地),行距20cm~30cm,按株距15cm~20cm把种秧放置2~3个,放时将种秧横着放入深沟,然后盖上土轻轻压实。若土地不干旱则无需浇水,也无需盖地膜。每亩需要用种秧30公斤~40公斤。另外,为了节省劳动力,当地散户农民在栽植的时候只设置行距,不规定株距,即实行条播。

1.4.3 田间管理

刚栽好时,田地里杂草较多。若遇晴天,宜用锄头浅锄,以免伤根。这样既可除草,又以便松土。如遇下雨天,则在栽好未出芽时可适当喷洒除草剂,否则会影响其长势及质量。5、6月份时,紫菀的叶片长大封垄后只能人工拔草,不宜锄草。6月份是其叶片生长茂盛时期,若田地过于干旱,则可用“喷灌机”适当浇灌,补充水分。亳紫菀怕涝,在雨季(7、8月)的时候,应注意及时有效地疏通沟道并实时排水,以避免积水过多造成烂根的现象出现。之后,若田地不干旱,无需再浇水。

1.4.4 采收加工

种植1年后采收。于10月下旬前后,当其叶片出现枯黄萎焉的时候,即可采收。首先割去其地上枯萎的茎叶,接着小心挖取地下部分(根与根状茎),切记不要弄断其须根。之后,用手抖去掺杂于其中的泥沙,并留下其粗壮、节密,具有芽的根茎做种栽,其余的连同须根一起编成辫子的形状晾晒干即是中药材紫菀。这个过程,对于种植面积少的人工完成即可;而对于种植区域大的则需使用机器,即用“挖药机”和“筛药机”(亳州自产机器)边挖边筛。最后,用“洗药机”清洗20分钟左右,干净即可。再进行切制,不宜使用机器,应人工切开大块茎,即可确保药材的完整性又以便晾晒。据调查,每亩地出鲜品1200公斤~1500公斤,出干品400公斤~500公斤,且与元宵节前后采收的产量高,质量优,收益好。

1.4.5 病虫害防治

在民间流传,“要想懒,种紫菀”。目前,亳紫菀的病虫害较为少见,但若环境过于干旱,则会发生。黑斑病、根腐病和白粉病为常见的病害。黑斑病发病时其叶片呈圆形或者不规则的黑色斑点,应立即剪去病叶,并用65%代森锰锌500倍液喷雾;根腐病发病时地下根部会出现发黑腐烂的现象,且地上茎叶也会枯萎甚至死亡,则需立即用50%的多菌灵稀释到1000倍的溶液进行有效浇灌;植株发生白粉病时,叶会生成白色粉状斑并逐渐长出黑点,若不加以防治,会导致植株死亡,则应用70%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稀释到1000倍的溶液进行浇灌。主要的虫害为地狗子和蛴螬,两者均咬食其地下根及根状茎,可在整地时用90%敌百虫1000倍溶液。

2.问题与建议

2.1 问题

(1)随着亳州中药材市场和医药企业的不断发展,中药产业已作为亳州市第一发展产业,中药材种植业发展迅速。中药紫菀作为止咳祛痰的常用药,市场流通较好,需求量不断增加,销于全国各地,使其拥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可观的市场发展前景等优势,受到当地的药企和药农的青睐,使得其近年来种植面积持续增加。紫菀不仅是止咳祛痰的常用中药,更是亳州的道地药材和大宗药材。据调查,近两年的紫菀种植面积相对稳定,但谯城区十九里镇主要种植区的部分地区种植面积却有所减少,亳紫菀较之以亳州其它道地药材在谯城区的种植面积较少,这也导致其在亳州中药材交易市场中的供应量亦远不如其它大宗药材。

(2)谯城区紫菀的采收时间易受市场价格与需求的影响,若长期如此,会导致亳紫菀药材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发生变化,从而降低其药材的质量与疗效;另一方面,也会对其栽培造成一定的影响,继而阻碍中药紫菀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2 建议

(1)综合以上两方面情况,这就需要当地政府及时采取相关措施,如加强对种植户的专业指导与技术培训,以及实施药材政策扶持等工作,给种植户相应的补助,以提高种植户的积极性,从而稳定其栽培面积,规范采收时间,共同加快紫菀种植的规范化和规模化。

(2)此外,因中药紫菀的产地还分布于河北的安国、黑龙江及内蒙古等地区,可加强这些地区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建立互联网药材数据库,以实时进行中药材资源的网上信息交流,并对药材在栽培与销售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做出正确的解决对策,从而提高中药紫菀的药材质量。

(3)同时,亳州为四大药都之首,中药的资源较为丰富,紫菀拥有一定的栽培规模,对于我们实地调研以及进行相关的实验研究均提供了良好的物质与技术基础。此外,在临床运用时,中药中所含的化学成分是其产生疗效的物质基础,也是评价药材品质的主要依据。这就需要我们更好地去研究其不同部位有效成分的含量变化差异以及不同采收期有效成分的含量变化,从而确定其最佳的采收期,也可进一步为如何提高栽培技术提供实验依据,最终达到提高紫菀药用疗效的效果,推动紫菀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造福于更多的患者。

3.结语

以上是在亳州谯城区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笔者对于亳紫菀栽培现状的详细阐述,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几点浅薄意见,以期能对亳紫菀的种植、采收和加工环节有所裨益,进一步提高亳紫菀的有效成分,更好地推动亳州中药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342-343.

[2]高学敏.中药学(新世纪第二版)[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371.

[3]牛倩,王德群,刘耀武.亳州栽培药材的历史变迁[J].安徽医药,2010,149(2):232-234.

[4]彭文静,辛蕊华,任丽花,等.紫菀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15,36(3):102-107.

[5]郭伟娜,程磊,牛倩.中药紫菀的本草沿革及现代资源研究现状[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24):9943-9944,9947.

[6]张庆田,艾军,李昌禹.紫菀种质资源研究[J].特产研究,2009,43(3):43-49.

[7]田汝美,孟义江,李文燕,葛淑俊.紫菀种质资源的评价与分析[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2,13(6):984-991.

[8]清·钟泰.亳州志[M].北京:中华书局,1895:57-64.

F30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327(2017)-06-0161-02

安徽省亳州市科技计划项目”亳州地产药材现状调查”(BK201500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安徽省高等学校青年人才基金重点项目(2013SQRL130ZD)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张蓓蓓(1983—),女,安徽亳州人,硕士研究生,亳州职业技术学院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医药经济、药事管理。

猜你喜欢
紫菀亳州药材
河南道地药材
道地药材变成致富“金叶子”
亳州司尔特——助推当地经济快速发展
萎软紫菀中化学成分的研究
润肺、通二便的紫菀
春季种什么药材好?
药材价格表
止咳通便话紫菀
居· 文化
菊科紫菀属3种植物的核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