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时代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对策浅析

2017-04-13 08:39董璞玉潘沈洁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舆情校园微信

董璞玉 潘沈洁

(阜阳师范学院 安徽 阜阳 236037)

微信时代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对策浅析

董璞玉 潘沈洁

(阜阳师范学院 安徽 阜阳 236037)

当前大学生参与网络的热情度空前高涨,而微信最为最受大学生欢迎的新媒体之一,在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此引发了某些大学生网络舆情危机。同时,在现阶段,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鉴于此,本文试图从建立健全校园媒体信息的监督机制、凝聚基于微信进行网络舆情引导的有效力量、建立健全应急反应机制等三个方面提出了微信时代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的对策。

大学生;网络舆情;微信;对策

当前,我国正处于重要的社会转型期,经济体制较之以前有了深刻的变革,人们的思想观念也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新形势下,我国各项事业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也应当看到,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的矛盾日益凸显,各类突发事件时有发生。而高校作为一个缩微的社会也未能幸免,校园安全与稳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互联网作为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它的广泛应用使传播媒介日趋多元化。网络作为主流信息的集散地,网络舆论的放大器和意识形态的争论地,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微信则是网络中最受大学生欢迎的网络交流软件之一,在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通过微信来把握校园网络舆情,加强网络舆情的引导,对处理校园突发事件具有积极的意义。

1.大学生微信使用现状

微信(WeChat)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推出的一款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截止2016年3月,微信用户达到6.97亿,超过九成的微信用户每天都会使用微信,用户遍布全球200多个国家,覆盖了超过90%的智能手机。

为了能够比较全面的了解大学生微信的使用现状,笔者设计了“大学生微信使用调查问卷”。此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80份,涵盖各个年级、专业,收回有效问卷165份,无效问卷15份,有效回收率91%。该调查以问卷调查为主,个别访谈为辅,具有随机性和代表性。

1.1 大学生使用微信的比例很高

虽然微信2011年刚刚推出,但有100%的学生知道了解微信,约93%的学生注册并使用微信。从申请微信的年份看,13%的学生2011年申请,21%的学生2012年申请,33%的学生2013年申请,约26%的学生2014、2015年申请使用微信。这表明,申请使用微信的人数逐渐增加,随着微信本身软件的更新,使用微信的大学生也越来越多。

1.2 大学生使用微信的频率较高

调查表明,13%的学生每天会更新两次或两次以上的朋友圈,约45%的学生每天都会更新一次,一周或几天更新一次的学生占26%,从不更新朋友圈的大约占16%。

1.3 微信为大学生获取即时信息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载体

微信容纳了QQ和微博的优势功能,能够更加及时的发布信息,并迅速得到反馈。同时,微信在经过一系列的软件升级之后,能够同时支持语音、图片、视频等传播方式,能够更加生动、敏捷的接收并反馈信息,更加能够获得广大学生的好感。

从以上数据看,微信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与学习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冲击着原有的生活和学习模式,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当代大学生是高校网络舆情的主体,他们追求自由、民主,表达意见的愿望极其强烈,更加懂得维护自己的权利,不向权威低头。同时善于接受新生事物,熟练运用各种网络媒体,并擅长同新媒体来表达自己想法和意愿。而微信的风靡为他们提供了自由表达诉求、沟通情感的平台,逐渐成为一些突发事件、热点话题的信息源。因此高校要注重微信在网络舆情引导方面的重要性,充分利用微信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

2.微信对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的积极影响

微信最大的优势在于“快速捕捉用户需求,快速实现用户需求”[1]。微信作为一种迅速发展的新型网络信息传播工具,符合当代大学生的时尚追求,迅速成为他们日常生活最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微信对引导大学生获得积极网络信息,加强对大学生思想动态的掌握有着重要的意义。

2.1 微信传播信息的及时性和快捷性为大学生获得最新信息提供了新途径

微信版本的更新打破了传统通讯方式的束缚,有效的整合了文字、语音、图片等媒体资源,达到单个表现形式不能实现的传播效果的同时,迅速、快捷的传播即时信息,改变了版本更新之前单纯依靠文字和图片交流的现状,使用户能够随时随地自主选择、浏览各种信息,通过“图片”、“文字”、“声音”等与朋友交流,分享最新信息。

微信的出现给高校网络舆情的引导提供了全新的桥梁。与传统的沟通方式相比,微信覆盖面广、传播能力强、反馈速度快、使用便捷,无需收费等功能,高校工作者可以通过微信发掘大量积极向上的网络资源,及时快速的传播正确的思想、政策,让大学生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方便快捷的接受文字、图片、视频等各类信息,随时随地浏览各种动态的、具体的网络资源,了解学校的即时信息。

2.2 微信丰富多彩的传播信息模式更加符合当代大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为大学生提供了自由表达想法、提出诉求的平台

微信传播信息的模式更加生动、逼真。依托智能手机客户端,微信能借助“文字”“语音”“图片”“视频”等传播方式使得信息表现形式更加丰富、生动、立体。文字准确精细,语音现场感染力强,图片直观形象,信息量大,视频将信息可视化,并融汇了声音、图片、语音的传播优势,具有强大的视觉冲击,能够更加直观的传递信息,而且呈现方式也更加吸引大学生的眼球。微信作为一种流行文化符合当代大学生的话语表达习惯,代表着“年轻”“时尚”“活力”和前卫,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思想和活力的平台。[2]

微信传播的交互性和平等性,更够增强师生间的交流,增强网络舆情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微信“打破了传统的单向信息传播模式,传播者和接受者之间可以实现信息的双向流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既是信息的发送者,又是信息符号的还原者,发送双方兼备传者、受者双重身份,始终处在不断转化过程中”[3]。通过微信这一平台,老师可以根据学生所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提出话题,适当的引导学生参与讨论,积极主动的思考。在网络舆论形成之前,老师可以提前帮助学生解析热点问题,适当的引导学生消除负面的不利情绪,降低负面舆情的覆盖面。师生间类似于朋友之间的交流,能够消除学生对老师的防备心理,帮助学生敞开心扉,增强彼此之间的信任感,增强舆情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微信在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上面临的问题

微信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大学生可以通过微信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利益诉求。另一方面,网络上五花八门的信息会给学生造成某些言论误导。目前各大高校都已经开始重视网络舆情问题,并在微信引导网络舆情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把握当前网络舆情现状,利用微信这一平台积极进行校园网络舆情引导和疏通,是各大高校务必要重视的事情。

3.1 微信传播主体的模糊,使高校网络舆情监控难以把握

微信使得信息传播的渠道更加多元化,主体增多,不仅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在微信上发布信息,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微信的信息源。大学生通过智能手机就能够接收各方面的新闻和资讯。校园时期,大学生有其独特的个性和思想,容易集结成群,在网络舆情方面判断力较为模糊,自律性较差,同时有着很大的从众心理,很容易受到网络上不良传播主体的影响,出现理性与非理性的对峙,产生消极的情绪,进而对校园网络舆情产生负面的影响。

3.2 高校对微信在网络舆情处置上缺乏重视

当前,互联网为社会舆论的广泛传播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信息沟通的不及时,为谣言的滋生和传播提供了土壤,同时为校园网络舆情埋下了极大地隐患。目前很多高校在通过微信引导网络舆情的认识还不够,主要表现在:首先是通过堵的方法来应对负面舆情;其次是不注重学生中的“意见领袖”;再次是轻视微信以及网络舆情的能量[4]。

3.3 利用微信进行校园网络舆情的引导的部门不够完善

各高校目前对于类似于微信的新兴媒体的舆情引导和处置还不够重视,很少有高校专门设置了网络宣传的管理部门。网络宣传人员不仅要负责常规的宣传工作,同时还要负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网络校园文化的建设、网络重大意识形态问题的处理和热点敏感问题的舆情引导等,工作任务繁重,人员严重短缺。

4.微信时代加强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的策略

4.1 提高认识,加强校园网络舆情监测

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微信已经成为高校校园各种信息和舆论的聚集地,已经成为学生表达意见、倾诉想法的重要网络平台。因此,加强校园媒体的网络舆情监测极为重要。各高校应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校园网络舆情管理工作,以积极地态度主动应对各种网络舆情上的挑战,为研究和掌握校园舆情提供坚实的后盾。各高校应积极利用微信建立校园舆情教育平台,充分发挥辅导员、专业教师、团总支,学生会,班干部的作用,利用线上线下两种途径,针对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学校政策及重大事项等,积极引导学生理性思考,营造正能量的氛围,降低网络舆情的负面影响。

4.2 加强疏导,凝聚校园网络舆情引导的有效力量

高校应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培养。这支队伍的成员要熟悉学生工作,了解校园网络文化,要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储备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能够密切关注学生经常浏览的重点网站、校园论坛、社交网站等等,熟悉各种网络信息技术,同时要善于与大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培养一批“意见领袖”,用他们的行动引导正确的校园网络舆情,让优秀的学生起模范带头作用。在日常学习中,辅导员、任课老师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自律能力,提高学生对网络舆情的判断力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加强引导和监督。

4.3 注重反馈,建立健全应急反应机制

突发事件的危害和威胁得以控制之后,并不意味着网络舆情的影响已经完全消除。突发网络舆情会对学校全体师生造成极大的危机,甚至会影响整个学校的运作。突发舆情出现时,高校应快速反应,积极应对,加强沟通,努力控制不利局面,采取主动权,遏制群体性事件的恶性蔓延,在最大程度上降低突发网络舆情给学校造成的危害。舆情得以控制后,高校应通过各种渠道告知学生突发事件处理情况,尽可能的消除锁造成的不利影响。同时,高校应认真反思,汲取教训,强化管理,不断完善对突发网络舆情的预防和应对机制,提升应对突发事变的能力。

如今,高校网络舆情已经成为校园舆情工作的重中之重。微信作为一种新媒体,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高校应当正确认识微信的影响力,扬长避短,与时俱进,加强对微信时代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的重视,同时积极处理好微信对高校网络舆情产生的影响,通过微信引导网络舆情的走向,并主动利用微信对网络舆情问题采取应对方法,这样高校网络舆情才能积极、健康、向上发展,微信才能更好的为师生服务。

[1]李蕾,高海珍.微信:3亿用户的背后——本刊专访微信团队[J].前言,2013(4).

[2]刘琼华.微信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以福建省部分高校调研为例[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5(3).

[3]匡文波.手机媒体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4]吴宝善.基于微信的高校网络舆情引导与处置机制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12).

G6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327(2017)-06-0088-02

本文系阜阳师范学院校级课题为“新形势下高校网络舆情管理机制与对策研究”(2014DJSZ05)、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课题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SK2015A038)研究成果。项目名称为阜阳师范学院校级重点项目“基于突发事件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编号为2017DJSZ01ZD)。

董璞玉(1989—),女,安徽阜阳人,硕士,阜阳师范学院助教,主要从事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潘沈洁(1984—),男,河南沈丘人,硕士,阜阳师范学院助教,主要从事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舆情校园微信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微信
舆情
舆情
舆情
微信
微信
微博的舆情控制与言论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