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婷婷
(安徽大学江淮学院 安徽 合肥 230031)
大数据时代英语教学的微传播化
戴婷婷
(安徽大学江淮学院 安徽 合肥 230031)
大数据改变了社会环境和人们的行为习惯,给高校教学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为了顺应这一发展趋势,对采用何种形式改进教学进行了探讨。在分析了大数据的内涵和微传播在教学中应用的理据之后,针对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提出了四个教学微传播化的实施策略。相关实证研究表明,借助大数据技术,灵活运用微传播的形式,可以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教育资源,并最终提升学生英语水平。
大数据;微传播;大学英语教学;策略
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普及和网络的繁荣发展,微博、QQ、微信等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之为媒介进行的传播就是广义上的微传播。
有调查显示,截止到2015年6月,我国共有6.68亿网民,手机网民的数量也多达5.94亿,大学生几乎人手一部智能手机[1]。大学生群体深受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语言学习又需要紧密结合学习者身处的社会文化环境,这为提升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带来了机遇,也对现行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挑战。教育部于2011年发布《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要求将信息技术融入教育改革,推动教学质量提高[2]。如何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利用新的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法是高校英语教师共同面对的问题。
大数据是指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出现,依托网络形式共享,规模巨大,传统的主流软件无法处理的信息。遍布全球的网络和终端设备,承载了巨大的数据信息。云计算、数据挖掘电网、分布式文件系统等在技术上提供了支持,使针对所有数据进行研究成为可能。Viktor Mayer-Schönberger指出大数据的四个基本特征:数量庞大,种类繁多,价值密度低,处理速度快。
大数据能够记录每一个微传播材料的点击率,自动对网上资源进行排序和分类;能记录每一个用户的在线浏览情况,为用户匹配最优选择或者推送其可能会感兴趣的内容;能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继而总结规律,预测某个事物、现象、领域等的发展趋势。相比抽样调查,结果更加可靠。教育类大数据还具有明显的层级性特征,能实时、连续地记录和分析数据,为所属不同层级的师生提供辅助,用处十分广泛[3]。
社会文化理论认为社会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潜在的心理机能需要结合社会文化中介才能得到发展。教学的本质就在于提供适当的支架,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其能力发展。微传播的参与门槛低,参与者众多,是重要的社会文化中介。其内容短小,形式多样,能从多个角度阐释教学内容,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支架。
活动也是社会文化理论中非常重要的概念。Leontiev认为只有在活动中的语言才是有意义的。促使人们参与活动的最重要的两点动机是:与自己的生活相关以及自由意志的选择[4]。通过微传播的形式可以在课内外提供多样化的活动供学生自由选择,吸引他们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总之,微传播已经改变了整个社会的信息流通方式和人们接受知识的途径。语言教学作为社会文化活动的一部分,必然要做出相应的改变。
目前不少高校都面临着教学班级大,学生人数多的现状。有限的课堂时间限制了学生的练习机会和师生的有效交流,导致传统课堂以传授知识为主,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课堂英语输入量和输出量不均衡,学生技能发展也不均衡。个性化教育更是难以实现。要解决这样的实际困难,大数据技术和微传播为我们提供了可能。
实现英语教学的微传播化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细分传播受众,精简传播内容做好微教材,教师隐形干预和碎片式教学常态化。
上海理工大学历时十几年,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构建起了分层次递进式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实践证明能行之有效地提高学生成绩[5]。
在借鉴其经验的基础上,建议对高校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分阶段分模块设置不同的公共英语课程。大学前两年为第一阶段,根据学生成绩开设基础课和拓展课,主要教授通识知识。要求教师制作与课本内容相关的微教材,将电子资源和文本材料相结合,均衡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夯实基础。大学后两年为第二阶段,分不同模块安排选修课程,如文学模块、文化模块、专业英语模块等,其中主要课程制作成可在线浏览的视频短片。学生根据需求进行选修并可获得一定学分。
校园网后台数据能记录学生行为,分析其学业进展和优缺点。教师据此有针对性地给学生提供建议,系统也会自动匹配和推送学习资源给学生。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个性化教学。
微传播化的教学材料,简称微教材,具有时间短、内容少、重点突出、针对性强的特点,有力补充和扩展了课堂教学,是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推手。
教师制作各种形式的微教材,上传到校园网学习平台。学生在课前登录用户端,完成任务,做好准备工作。教师查看、批阅并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将课堂外的个别辅导和课堂上的集体讲解、集中讨论相结合,或者增加额外的教学材料,帮助学生弥补不足。这样,原先在课堂上讲课文、做练习的时间就被节省出来,留给学生更多自由讨论和参与活动的机会,真正做到将课堂交给学生。在课后,学生可在网上上传作业和参加测试,还可以自由浏览其他电子教学资源,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真正成为学习的中心。北京林业大学就利用了批改网的资源,在写作过程中给予学生多方面的帮助,很好地辅助了英语教学[3]。
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根据是否使用微课形式将同一年级英语水平相当的两个班学生分成实验组和对比组。所授课程均为公共英语综合教程。两组学生使用同样的教材。实验组引入微课辅助教学,对比组采用无微课的授课模式。
在两个月的教学过程中,对两组学生在翻译课文难句(包括Text A和TextB)和解释生词词义两个方面的情况进行了随堂测试,收集到六组数据。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在这两个方面的准确率均高于对比组学生,分别平均高出5.2%和4.1%。在随后的问卷调查中,实验组有76.8%的学生表示更喜欢有微课导入和回顾的授课模式。
网络时代的信息传播已经形成了以自媒体为节点的扁平、开放和平等的结构。信息的发布者、传播者和接受者的角色经常发生变换。教师的一条动态说说,一个微博记录都可能在学生中迅速传播开来。学生也可以公开自己的学习体会供他人浏览。在这样的传播结构中,学习知识和汲取经验的过程自然而然地发生着,师生合作、资源共享、教学相长得以实现。
教师能根据学生参与群组讨论的情况和在线测试的结果监测学生的学业进展,了解特定群体的整体发展状况,预测学生某门课程的失败风险系数。这些信息可依靠大数据技术直接得到,无须通过传统的考试和面对面交流等方式,避免了学生可能的排斥,结果也更加可靠。可以说,由于角色的不确定性和大数据运作的隐形性,教师对教学的把握和干预变得透明了起来。
除此之外,教师借助微信群、QQ群加强与学生的联系也是隐性干预模式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学生在群组内彼此交流,或与教师互动,能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在情感上更加亲近教师,愿意与教师分享学习中的点滴,对教师的教学做出有用的反馈。
信息的爆炸式增长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原本坐车、锻炼、闲聊的时间往往被手机刷屏所取代,碎片化的零散时间被人们充分利用。信息也随之以碎片化的形式呈现,以最大限度地满足我们快节奏的生活、学习需求。
学习随时随地在发生。路边的广告、物品的使用说明、观看美剧时的字幕甚至海淘时的页面,都是学习的内容,都可以做成微教学的材料。在开放教育资源运动兴起之后,麻省理工学院、耶鲁、哈佛、剑桥等大学相继开放课件,免费公开大量的课堂视频。TEDED也为大众提供了优质的教育资源。这样一些资源的链接在微信朋友圈经常可以看到并且不断被学生转发。
作为微传播主要载体的智能手机的应用功能也在逐渐增强。许多有用的学习类APP软件可以被直接下载在手机里,学生只需搜索、点击,就随时可以检查自己的学习进度,获取优质的学习资源。
英语本就是世界通用语言,在网络普及和国际交流日益活跃的今天,英语的使用频率更是大为增加。大数据和微传播的结合为英语教学开辟了新的途径,在实践中也获得了理想的效果。但是,仍然有一些问题需要注意。
目前各个高校的在线平台系统基本是独立运行的,很少与校外互联网的教学类数据系统或网站有直接的接口。而大数据时代的教学平台应该集合校内外资源,打通各个板块间的数据连结,全方位获得学生在线活动时的痕迹,不断拓展应用功能,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
在加强平台建设的同时,高校还要为教师提供必要的培训和咨询,帮助教师掌握适应时代发展的新的教学技术。高校教师要勇于尝试新技术,指导学生合理利用网络,避免盲目的搜索,同时坚决杜绝学生抄袭的现象。
[1]王丽明.微传播时代新媒体实务教学创新路径分析[J].西部学刊,2016,(1):38-40.
[2]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 年)[Z].2011,(6):5-6.
[3]由华.大数据时代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15):80-82.
[4]Roebuch,R.Reading and Recall in L1 and L2:A Socio-cultural Approach[M].Stam ford:Ablex Publishing Corporation,1998.
[5]刘芹.教育生态环境下分层次递进式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探索——以上海理工大学为例[J].外语界,2013,(5):51-58.
M icro Comm unication in English Teaching in the Era of Big Data
Dai Ting-ting
(Jianghuai College of Anhui University Anhui Hefei 230031)
Big data changes social environment and people's behaviors,bringing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o college teaching.To keep up with the trend,how to use new strategies to improve teaching is discussed.After the analysis of big data,theoretical basis ofmicro communication applied in teaching is provided and four strategies are suggested.According to relevant empirical researches,these strategies can provide high quality education,and eventually improve students'English.
Big Data;Micro Communication;College English Teaching;Strategies
G640
A
2095-7327(2017)-12-0005-02
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社会文化视角下的二语习得研究”。
戴婷婷(1985—),汉族,安徽合肥人,就职于安徽大学江淮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二语习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