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荣涛
捧一汪教育清泉 润一方学子心灵
文│杨荣涛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爱,是尊重,是理解,是幸福感的传递。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社会对学校,尤其是教师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因此作为德育工作的骨干、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必须与时俱进,更新教育思想,改进教育方法,提高教育深度,把学生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其生命感、价值感唤醒,才能培养出适应新时代的优秀青年。俗话说“千秋大业,教育为先,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而《管子·权修》中“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正是重庆市沙坪坝区树人小学校的校名由来。
重庆市沙坪坝区树人小学校位于重庆市历史名区、文教重镇—沙坪坝区,是重庆市沙坪坝区树人小学教育集团总校。学校创办于1938年,是重庆市示范小学,也是全国百所名小学之一,更是一所孩子喜欢、家长向往、同行赞誉、领导放心的优质学校。目前,树人本部和凤天校区共有学生2700余人,教师220余人,其中,市、区级骨干教师共40余人。树人本部和凤天校区共有校级社团41个,校本课程达课90余门,涵盖思维、文化、艺术、体育、科技等多个门类。学校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兴趣,也让每一位学生的兴趣有了实现的可能,学校致力做儿童成长陪伴者,创新思维促进者、优秀公民引导者和儿童天赋发现者。
百年树人,立己达人,是学校的办学理念也是树人教育的文化追求。“百年树人”源自《管子·权修》篇: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生之计,莫如树人。“百年树人”就是“为百年树人,树百年可发展之人”,表达了学校坚定地摒弃急功近利,突出学校“为了人生、民族和国家百年发展而树人”的价值信念。“立己达人”,取自《论语· 雍也》: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在树人小学,师生互为学习对象,共同进步,他们为达人而立己,在达人中立己。“立己达人”是对责任的唤醒,是对利己与利他的和谐辩述,是对教师与学生共生共立,个人与社会共荣共赢的价值追求。
2002年启动的新课改,已经走过了十二年。十二年中,面对无数标新立异的、充满诱惑的课改名词,面临一波又一波轰轰烈烈的课改浪潮,随波逐流,绝不是这所为国家百年发展而砥砺学生德行,以期其肩负兴国重任为教育使命、从20世纪30年代起就跻身“重庆名校”行列的树人小学的作风。因此我们有突破,更有坚守。这突破的勇气和坚守的底气,来自我十二年间不断追问:我们为什么而教?
在树人,我们将孩子的成功放到更长时间轴上去衡量,拒绝把教育窄化为升学甚至生存的工具。因为教育是一场马拉松,最有可能成为冠军的绝不是那些气喘吁吁、筋疲力尽的暂时领先者,而是那些暂时位置稍后,但仍有旺盛体力、充满乐观与具有坚韧精神的运动员。 因此,基础教育,我们更看重课程的宽广可选,更看重以好奇、探究、兴趣、质疑等为核心的能力性基础,而非仅仅是知识性基础。给学生留足愉快轻松的思维空间,让他们保持浓厚、持续的学习探究的兴趣,让课堂教学充满快乐、充满互动、充满探究。“远大的抱负、强健的体魄、宽厚的基础、坚韧的意志力”是树人教育的最终目的,这是树人小学“全面优质”的深层含义,也是今天树人人共同践行的文化的核心。
众所周知,赛课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展现各学科教师的风采,更是为了引领教师们聚焦课堂、研究学生,集大家智慧为教学进行把脉诊断,以此改进课堂教学的行为。据了解,每届“树人杯”赛课活动,学校都会确定不同的主题,但始终围绕着同一目标,即:在提供磨砺、学习、提高的平台,展示教师个人教学业务,强调人人参与,个人与团队融合。
第六届“树人杯”赛课主题是优化教学内容,突出有效互动,研究学科育人功能,打造“实与活”的树人课堂。此次赛课大赛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立意三方面均提出研究要求:教学内容必须选择新增内容、课文等,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当有利于实现“课堂教学中的有效互动”,教学立意应当着力体现课程整体育人功能,提出学科特有的育人目标。力争实现教学内容精选、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立意高远相统一。
第八届“树人杯”赛课主题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课堂实现“两追求,一呈现”。“两追求”—追求 “实”与“活”的课堂。“实”:情感真实、内容丰实、方法朴实、基础扎实。“活”:灵活的结构、活跃的思维与学生活泼的发展。“一呈现”—“高效”树人课堂。此次赛课提倡尝试新的教学法,借鉴新基础教育、生本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练得多,学生讲得多,学生尝试多),将课堂的时间与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并针对各学科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集中研究(集中精力、集中人力、集中时间、集中主题),提高树人教师的研究能力与教学水平。
第十届“树人杯”赛课主题是结合区展评课活动,提高教师课堂转型的理念水平,进一步提升“学本式卓越课堂”的驾驭能力。此次赛课围绕以学生学习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学习“学本式卓越课堂”各学科评价标准,以赛促研,深化“学本式卓越课堂”的落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点评:
新时代的教师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先进文化的传播者,更应是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服务者。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过,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树人杯”赛课活动,关注的不仅是课程安排对学生的作用,更是要让教师的完美人格、教师的崇高师德,在赛课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校长杨志渭 正高级教师、重庆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课改杰出校长、重庆市骨干校长、区十佳园丁。
六年级上期的爱国主题教育内容,是树人小学爱国主题教育课题实施方案中的第十一个教育主题,赏经典之词是教育内容之一。“育苗杯”主题队会活动,为此提供了平台,队会活动以诵读经典诗文为载体,赏经典之词,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以实践体验为主要形式,以读促思,以思促行,以行促化,从而引导学生修身立人,促进学生健康向上发展。
案例:“赏经典之词”主题班会实施方案
班会主题:诵读经典诗文,弘扬中华文明
设计者:张晓琼
活动过程:
前奏
合: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孕育了底蕴深厚的华夏文化;源远流长的古典诗文,铸就了经久不衰的艺术瑰宝。它犹如夏日的漫天繁星,闪烁着夺目的光彩;它仿佛春日的遍野百花,散发着馥郁的芳香。那一曲曲动人心弦的诗词,给了我们美好的艺术享受;那一篇篇脍炙人口的佳作,给了我们无尽的人生教益。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词的世界里,去感受诗人朴质、真切的情思。今天,让我们共同徜徉古诗词的长河中,去感受中华博大、精深的文化。《诵读经典诗文,弘扬中华文明》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拳拳爱国情
女1:谁不爱故乡,谁不恋故土,这是一种儿女对母亲般的关心系念。
男1:祖国是故乡的延伸,“家国”两字从来就是紧密相连的。
女1:当国家遭受战乱之时,诗人们拿起手中的笔,写下了一首首激昂慷慨的爱国诗篇。
男1:“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这捧出的无疑是一颗为国捐躯的拳拳赤子之心。下面请各队的同学背诵爱国名篇名句!
(个别上台背诵,出示书法作品)
深深友情
女2:在诗的形象中,我们欣赏着钟灵毓秀的自然风光。
男2:在诗的语言中,我们感受着文人们悠然适意的闲情。
女2:“一切景语皆情语”,诗是真情的流露。
男2:“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是相隔万里的朋友间真情而洒脱的问候。
女2:“独下千行泪,开君万里书”是家国难归之人对故国旧友的魂牵梦萦。
男2:“同门为朋,同志为友”,朋友间的情感,弥足珍贵。
女2:“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让我们吟诵着动人心魄的友谊诗篇,去寻找生活和学习中的知己吧!
尾声
合:那一行行自胸中流淌出的文字,那一颗颗跳动着的赤诚之心,震颤着我们的心灵。“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诗人们这种坚毅求索、宁死不悔的精神激励着我们为祖国的明天而奋发学习。让我们牢记—“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闲情、友情、亲情、乡情、爱国情,好一派迷人的情感风光。那情真意切的情思,在我们心灵的回音壁上激起悠远的回响,余音袅袅,如缕不绝。中华古诗文浩若烟海,华夏文明光辉灿烂。诵读中华经典,让优秀的民族精神在我们血脉中流淌。诵读中华经典,让民族文化智慧支撑我们人格的脊梁。让我们站在五千年文化的历史巨人肩膀上,面向世界,开创未来。
教师: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华夏源远流长的经典诗文,是文化艺苑中经久不衰的瑰宝。我们赞美那些古代的诗人们,他们对生活有独特的体验,谱写了一首首动人的诗句。我们吟诵那些优美的诗歌,他们脍炙人口,意境相随,使人得到心灵的熏陶。孩子们:积极参与到“经典诵读”活动中来吧,读千古美文,同经典相伴;诵中华经典,与圣贤同行!今天的活动让人愉快,令人受益,更值得回味,你们真棒!
点评:
中国古代文化经典是古代圣贤思想、智慧的结晶,千百年来传唱不衰的古诗词和现当代的优秀诗文是我国优秀文化中瑰丽的奇葩,继承祖国的文化遗产,在小学生中开展中华经典的诵读,让他们自小就扎根于祖国的文化传统之中,不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能在传统文化与价值观方面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培养他们美好的思想情操和良好的文学艺术素养,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发育。“育苗杯”主题班会的开展正是树人小学实现“百年树人,立己达人”教育理念的重要载体。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而学校德育工作是全面推动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因此,在日常教学中、生活中,树人小学时刻将这一理念贯穿于课堂、生活中,将德育的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而德育的渗透离不开情感教育。苏霍姆林斯基对情感教育尤为重视,他曾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片土壤中,种子会萌发动芽来,儿童对劳动快乐的激动情感体得越深,他就想知道更多,他的求知喝望,钻研精神,学习劲头,也就越强烈。”巴特尔也曾经说过:“老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老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由此可见,教师对学生的爱犹如“春风化细雨,润物细无声”,是一个从外在到内在、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
案例:用爱心架起师生心灵相通的桥梁
教师:郑利
十九世纪美国哲学家拉尔夫·沃尔多·埃墨森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作为教师,如果能多看到学生光明的那一面,把消极变为积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采用间接的方式打消学生心中的顾虑,尊重他们,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有一次,我在批改作业时,发现一位小男孩在作业本上给我写了一段话引起了我的注意。这是一位叫宋世杰的孩子写来的,说他上学期因为平时表现比较差,思想品德得的是“良”,被家长严厉指责,这次又因为上课不守纪律被写检查让家长签字。因他的父母离异多年了,父亲忙于奔命,而对他的教育简单粗暴,非打即骂。所以他想模仿家长笔迹签字,但总觉得这样不好,就把这件事写在本子上问我“到底该怎么办?不知老师知道后会怎样看我?”看了之后我想:针对学生不同的性格选择适当的教育方法,多角度地思考问题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冥思苦想后,有一次在午会上,我就对大家说:“老师有一件事情想请你们帮忙,我认识一个孩子,特别爱劳动,为人也很诚实,可是有一次……”我就把这件事情讲给同学们听,然后问:“同学们,你们认为这个孩子该不该批评呢?请谈谈你们自己的看法。”这时我看见宋世杰的脸渐渐红了,眼镜盯着桌面,低头不敢看我。谁知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后得出的统一结论是:不该批评。等大家平静后,我笑着说:“同学们都说得很好,我很赞同。尽管这孩子做错了事,可是能大胆地承认错误并决心改正,就是一个好学生,而这位同学热爱集体、热爱劳动的优点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我相信我们的同学都会成为这样知错能改的好学生,是吗?”边说边朝宋世杰笑笑,只见他专注地听着,脸上露出了会意的微笑。下课后我再单独与他交换意见,对他鼓励教育,同时,我也有意识地在许多事情上像妈妈一样关心他,孩子感受到了老师的温暖,慢慢地性格也开朗起来,学习成绩也进步不少。所以说,老师只有了解学生的状况,经常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以自己的宽容走进学生,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可亲可敬可以推心置腹的人,你才会走进孩子的心中。
用爱心来感化比教育惩戒更有效,教育的本质是要有一颗爱心,可见爱的教育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工作中我们注重以爱育爱,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充满爱心的育人环境,用爱心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心灵沟通的桥梁。
点评:
近代教育家夏丏尊说过:“教育如果没有热情,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高尚纯洁的师爱,易引起学生心灵的强烈共鸣,从而取得良好的教育结果。爱是学生求知进取的动力,是成功教育不可缺少的要素,“爱心”就是教育园地里的“太阳”,有了它,教育的园林才会茁壮成长,教育的成功之花才会不断绽放!
树人小学校以“百年树人,立己达人”为理念,以“为百年树人,树百年发展之人”为己任,创造了“全面优质”的办学业绩。多年来,学校在校长杨志渭的带领下,先后获得全国十佳标兵红旗大队、中国百所名校、中华名校、全国课改杰出校长学校、全国首批校园足球特色学校、重庆市文明单位、重庆市教育科研先进单位、重庆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重庆市美术教育示范学校等40多项国家和市级殊荣。
光阴荏苒,今天的树人小学,方方面面的不甘人后与奋力争先,铸就了树人教育的无限辉煌。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教学质量,一流的办学条件,一流的管理水平,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以及与时俱进、昂扬向上的开拓精神,如一汪汪清泉,滋润着树人的莘莘学子,更造就了中国的品牌名校。树人小学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所有人证明,走进这里的孩子,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会接受更好更优质的教育,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