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鑫华
用完整的教育培养完整的人
文│何鑫华
教育是什么?“教育即成长,教育即解放”,“教育就是对人的成全,培养完整的人”,教育就是让每一个学生充分地把自己的潜能发挥出来,最大地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
因此,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宝龙学校办学伊始便认真思考“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问题。在全面思考的基础上,宝龙学校提出了自己的教育哲学宣言—做完整的教育,培养完整的人。
宝龙学校是从三个方面理解“完整的人”及其成长的。第一,人是以精神主宰生命活动的有机整体,是知情意行和谐发展的统一整体,人的本质只有在自主的、能动的、自由自觉的活动中才能实现。第二,人的成长应该表现为完整的成长,它是主体性不断自主展开与完善的过程,其本质是精神生命的成长,是精神的进化。第三,教育必须遵循知情意行合一的整体性原则,并按照知情意行自证反馈原理开展教育活动,即任何教育活动都是知情意行四要素联动及反馈的过程,不存在以单一内容、要素及方式开展的教育活动。
构建完整课堂 宝龙学校将课堂变革的方向定位为完整课堂的构建。“完整课堂”是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是真正的学习在学生身上真正发生的课堂,是学生自主建构的、情感审美的、思维发展的与活动践行的课堂,即知情意行合一的课堂。完整的课堂是让师生共同享受的课堂,是让师生都能过上充实而完整的教育生活的课堂。
明确要求 首先,教师必须将学生视作整体的人,即知情意行合一的整体的人。教师要深深体会到每个学生都有其自由意志、情感体验、思维判断和行为表现。课堂中教师要努力构建一种相互尊重的、安全的、和谐的人际关系。
其次,教师要在课堂中与学生进行“完整沟通”。教师要有良好的沟通姿态,建立良好的“倾听姿态”,包括倾听方式、理解方式以及回馈方式等,做到能够“听见”学生—听有声与无声的语言,听外在与内在的语言;“见”学生的想法与情感,“见”学生的信念与思维,并与学生达成共振共鸣,使整个教室形成以相互倾听为基础的交往的场所。
最后,教师要精心设计“接引性”学习。“接”是承接学生原有的学习状态、学习基础与学习习惯,是链接学生真实的生活和经验,是连接新旧知识与方法;“引”是引领学生的学习方向,是引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与学习需求,是引爆多维的对话与交往。
提供路径 首先厘清教学关系与师生关系。宝龙学校在历史地考察教学关系及师生关系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新的教学关系观,即:教在学中,学在教中,教学合一。宝龙学校认为,教与学不是简单的“学在先”还是“教在先”的问题,教与学应该是有机统一的,是教中有学,学中有教,教在学中伺机而动,学在教中主动而求。这是对当下的“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超越。
其次是确立课堂变革的实施方法。
一是以知识为基础。课堂教学设计与教学活动中,要以知识获取为基本线索建构学生的学习活动。获取知识不是目的,学生成长才是教育的目标。
二是以思维为核心。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究的欲望,在教学设计与教学活动中,要始终以思维为主线,突出“大假设法思维”,以推动学生的科学思维、批判性思维及创新思维的发展;同时,通过运用超觉意象体验法,训练学生的想象与联想能力,提升学生对知识的体验性理解,将逻辑认知与情感体验通过思维进行有机整合,促进师生间、生生间、学生与文本间、学生与自我间有深度的、多层次的、高质量的交往与对话。
三是以问题为工具。课堂上要建构良好的问题情境与问题结构,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善于发挥不同类型问题的功能与效应。
四是以活动为载体。充分运用阅读、讨论、辩论、表演、演讲、制作、展示、实验、调查等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有效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
>>课堂
创新技术 宝龙学校在课堂变革中十分关注课堂教学技术的创新,努力形成独具自己特色的教学核心技术,为完整课堂提供强而有力的技术支撑。
一是接引性学习设计。其内容包括接引性学习单设计的要求、原则、策略与方法等。
二是完整的沟通。它是关于教学中对话与交往、师生关系构建、家校关系建设的重要技术,其内容包括沟通与评价的基础、目标、原则、维度及言语结构等。
三是大假设法思维。它是用于提升学生科学思维、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技术,主要内容包括运用基础、假设识别、环节判断以及方法选择等。
四是超觉意象体验。它是帮助学生提升想象力、理解力、创造力以及情感审美能力的重要技术,其内容包括意象的基础、编码、呈现以及运用等。
施教之功贵在教师。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是教师,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在于教师综合素养的提高。为了把改革落到实处,学校制定了《宝龙学校教师专业成长“六·三”行动纲要》,全面系统规划教师成长路径与策略,并据此制定了《“三格”教师成长方案》,具体规定教师成长的各项要求。
为了促进教师对大假设法思维完整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解,学校实行“三循环”的校本研修策略—通过“请进来”与“走出去”的“外循环”策略,不断提升教师对教学改革的理解力与执行力;通过以科组与备课组为基本组织形式并兼顾其他专业团队主题研讨的“内循环”策略,将教研常规化、制度化、主题化、成果化;通过提供成长路径并由教师自主研修的“自循环”策略,形成教师发展的内驱力。教师们通过观看全局,比较百家,从茫然到清晰,从怀疑到相信,向着完整课堂大步前进。
为了加深对课改的理解,促进成果的转化,宝龙学校创建了网络研修平台、宝龙论坛、读书沙龙等研讨的平台,还通过科组主题式教研、课改面对面、创办课改专刊《倾听花开》等形式促进教师专业技术水平的提升。
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未来。一年多的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使完整课堂成为宝龙学校的第一名片。改革的实践让教师重新认识了课堂的价值:课堂绝不仅限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核心素养与品质。学校坚信,随着宝龙学校大假设法思维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必将掀开基础教育界崭新的一页。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宝龙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