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基于语料库的汉英句法形式化考察
——以“莫言小说汉英平行语料库”中的物主代词为例*
宋庆伟
济南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本文借助汉英平行语料库和类比语料库, 考察汉英翻译中物主代词在莫言小说汉英平行语料库(以下简称CEPCOMN)和BNC英语原创小说语料库中的数量、频次和翻译模式, 结果发现: 1) 相对于汉语原创小说文本, 英语翻译小说文本物主代词在数量与频次上均表现出增加的趋势,语际显化特征明显;相比英语原创小说文本,翻译小说文本呈现类比显化的趋势,但不显著;2) 从转换类型看, 物主代词转换以对应为主, 显化特征明显、隐化特征不明显。 研究还发现,形合和意合只是相对的概念,伴随语言之间的接触和交流,英语也逐步附有一定的意合特征,汉语也出现了较多的形合特征。
莫言小说汉英平行语料库,BNC英语原创小说语料库,物主代词
形合与意合被认为是英语和汉语的主要差别之一。从语言学角度来看,英、汉语言之间最重要的区别莫过于形合(hypotaxis)与意合(parataxis)之分了(Nida 1982:16)。运用语料库方法对翻译语言特征进行研究已然发展成为一种全新的研究思路和范式。本文利用自建莫言小说汉英平行语料库(CEPCOMN)和BNC英语原创小说类比语料库,以物主代词为例,从不同维度来考察CEPCOMN的英语翻译小说文本的句法形合表现。本研究将平行语料库和类比语料库方法结合起来,以便更加系统科学地检验英语翻译小说和英语原创小说的形合特征以及汉语原创小说的意合特征是否具有稳定性,并试图从语言和文化的视角寻求合理的解释。
形合与意合被认为是英语和汉语的主要差别之一。具体而言,是指语言的组合形式主要依赖语言的形式还是主要依靠语义逻辑关系。这一对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形合指包括形态和词汇两种形式手段,即语言的一切词汇、语法和句法标记手段。而狭义的形合仅指通过词汇的手段连接句子。英语的形合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借助语言形态方式,即通过词缀、词形变化(分别表达词语的性、数、格、时、体、态和语气)来连接词句;二是通过使用关系词、连接词、介词等方式来连接词句。汉语的意合主要表现为依靠语序、词句对应、省略和四字格等形式。广义的意合指不借助形式手段来体现词句之间的意义或逻辑关系,狭义的意合仅指不借助词语来连接句子 (宋志平 2003:92-93)。连淑能(1993:48)也对形合意合进行过系统的研究,但是他所关注的是狭义的形合与意合。任何语言都同时拥有形合与意合的特征,但是各自的表现和倾向不同。一般认为英语倾向于形合,汉语倾向于意合,但随着语言之间的接触和交流,当代英语与17世纪相比表现了更多的意合特征(Leech & Short 1981:249),现代汉语也比古代汉语表现更多的形合特征,但英汉语的形合意合表现差异很大。 如果把虚词的使用频率在总词频中所占的比例称为“形合度”,那么,比较“形合度”的大小就可以得出语料的句法显化程度。 因此,可以通过比较不同译本的形合度来判断译文趋于“形合”抑或“意合”,从翻译策略角度也可看出译者的翻译更倾向于异化还是归化。
刘宓庆(1998:445-476)指出,与英语和其他印欧语系相比,汉语代词的使用频率较低。吕叔湘(1999:8)也指出,“汉语里可以不用人称代词的时候就不用;即使因此而显得句子结构不完整,也不搞形式主义” 。 由此可见,汉语倾向于省略掉人称代词,一般不借助形式手段,而主要依靠语义逻辑关系来体现词句之间的意义或关系。赵世开(1999:24-52) 通过考察英汉互译中人称代词的使用频次发现:汉语第一人称单数代词、第二人称代词的使用频率比英语多,英语第三人称代词比汉语用得多。就汉译英的人称代词的使用数量而言,第一人称代词增加,第二人称代词增加但不明显,第三人称代词的增加最为突出。赵宏、邵志洪(2002:174-179) 研究发现在汉译英文本中第三人称代词的使用频次高于汉语, 且人称代词的添加十分突出。
上述研究表明,英语对人称代词的依赖程度要高于汉语,即意味着,英语使用代词的频率较高,代词除了指称功能外,同时还有照应的功能,说明英语的形合特征明显。英语译文的形合特征是否在小说中也有相同的体现?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物主代词在汉英翻译中的表现为考察对象,以CEPCOMN和BNC英语原创小说类比语料库为基础,综合运用平行语料库和类比语料库的方法,探索汉英小说翻译中物主代词在英译本中的数量、频次和转换类型等表现。
3.1 CEPCOMN汉英小说文本物主代词使用比较
研究首先借助平行语料库CEPCOMN来考察物主代词在汉英翻译中的数量、频次和转换类型。所选汉语语料约30 万字,英语语料约20万词(详见表1) 。
表1 CEPCOMN语料信息
CEPCOMN包括莫言的六部汉语原创小说《师傅越来越幽默》、《红高粱》、《酒国》、《天堂蒜薹之歌》、《丰乳肥臀》和《生死疲劳》以及上述六部小说的葛浩文英译本。同时以BNC英语原创小说语料库作为参照语料库,与CEPCOMN英语翻译小说子语料库构成类比语料库。为了保证类比语料的平衡,所选BNC英语原生语料约20万词,和CEPCOMN英语翻译小说子语料库形符数相当。
首先从数量和频次两方面考察汉语原创小说文本与英语译文的物主代词的使用情况。借助自动检索工具和词频统计功能,汉语原创小说文本与英语译文物主代词的数量与频次统计如下(见表2) :
表2 CEPCOMN汉语与英语物主代词比较
通过上表可知,CEPCOMN英语翻译小说文本中的物主代词在数量与频次上均表现出增加的趋势,翻译小说文本中物主代词的总数量(10333)是汉语原创小说(1341)的7.7倍。英语翻译小说文本中物主代词的频次都明显高于汉语原创小说。如果将物主代词作为语言形式化程度的一个衡量标准,可以初步认定英语对物主代词的依赖程度要远远高于汉语,也就是说,CEPCOMN英语翻译小说文本表现出语际显化明显的特征。
另外,上表所显示数据和赵世开(1999:24-52)等人的研究在人称代词的使用数量有相似之处,即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物主代词逐次增加,且越来越突出;但是在人称代词的使用频次上相左,英语第一、二、三人称代词使用频次皆比汉语用得多。CEPCOMN英语翻译小说文本中第一人称物主代词my的使用频次是汉语原创小说“我的”4倍之多,第二人称物主代词your的频率是“你的”6.12倍,而第三人称物主代词her的频率是“她的”28倍之多。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汉语小说中倾向于较少使用人称代词所有格,主要是靠逻辑来呈现意义的关系;而在英语中,物主代词兼有多重身份,可以充当形容词性和名词性所有格。另一方面,英语中第三人称物主代词的使用频率,特别是her的频率极高和莫言的作品主题有关。莫言作品大多具有女性崇拜的痕迹,所选六部小说,无论是《红高粱》、《生死疲劳》还是《丰乳肥臀》都有大量的女性角色和描写出现,汉语表达中倾向于省略所有格,而英语译文则补充翻译,二者(主题和传统)的结合造成了这个有趣的现象。
3.2 CEPCOMN英语翻译小说与BNC英语原创小说文本物主代词比较
以下通过对CEPCOMN英语翻译小说文本与BNC英语原创小说文本的物主代词使用的比较, 来讨论类比显化现象。二者的物主代词的频次表现如下(见表3) :
表3 CEPCOMN英语翻译小说与BNC英语原创小说文本物主代词比较
CEPCOMN英语翻译小说BNC英语原创小说物主代词数量频次(‰)数量频次(‰)my9034.388524.10your5302.574682.25his289314.03313915.12her398619.33427020.57its3741.815812.80our10405.041410.68their6042.934302.07Total1033350.10988147.59Tokens206254207582
由表3可看出,物主代词在CEPCOMN英语翻译小说语料库与BNC英语原创小说语料库中的频次分别为50.10‰和47.59‰,前者略高于后者。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以解释为:译者为了迎合目标读者的阅读习惯或者降低其阅读难度,有意增加代词的使用频率以起到明晰化的效果。在明晰化的过程中,译者可能过度概括(夸大)了目标语大量使用代词的趋势,造成翻译文本的物主代词使用频率高于英语原创文本使用频率的现象。另外,通过观察BNC英语原创小说文本发现,英语原创小说具有避免大量使用代词的指称功能的倾向,而是采取各种目标读者所能接受的方法来明示代词的具体指称对象。这和Vanderawera(1985:132) 所指的显化方法之一“用清楚的身份明确代词的所指”是一致的。因此,物主代词在CEPCOMN英语翻译小说语料库与BNC英语原创小说语料库中的使用频率的差异说明CEPCOMN英语翻译小说文本呈现类比显化的趋势,但不具有显著性。
以下考察汉译英时物主代词的具体翻译模式,主要通过对物主代词的翻译模式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来验证如下假设:英语倾向于形合、汉语倾向于意合只是相对的概念,随着语言之间的接触和交流,英语也有一定的意合特征,汉语也出现更多的形合特征。
具体的翻译模式主要涉及物主代词在英译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对应、添加、明示和省略等现象,具体如下:
4.1 对应
以物主代词译出原文中的物主代词。
例1 让那些农民企业家看看你的尊容!
You can let those peasant entrepreneurs feast their eyes on your esteemed countenance!
(莫言2012a:199)
例2 生存在这块土地上的我的父老乡亲们 ,喜食高粱,每年都大量种植 。
The people of my father’s generation who lived there ate sorghum out of preference, planting as much of it as they could.
(莫言2012b:1) 4.2 添加
原文中没有出现物主代词, 但在译文中根据需要添加物主代词,使意义关系明晰化。
例3 那些扑灭了身上火的人,都趴在地上呻吟、咒骂, 他们的长枪短棒都扔在地上,只有那个黑脸瘦汉,攥着那柄小枪。
His comrades lay on the ground, moaning and cursing, their rifles and clubs scattered about except for the thin man with the dark face, who still held his pistol.
(莫言 2012c:47)
例4 他用食指轻轻地戳了一下她的胸脯,就像戳了机器的启动电钮一样,她的身体压过来,冰凉的小手捧住他的头,嘴唇凑到了他嘴上。
So Ding Gou’er reached over to touch her breast with the tip of his finger.Without warning she crushed up against him, cupped his chin in the palm of her icy hand, and covered his mouth with hers.
(莫言 2012e:14) 4.3 明示
指将原文中的物主代词在译文中以物主代词所明确指代的意义译出。明示可以使隐含的信息变得明晰化,体现翻译语言的显化特征(如例6中“他们的”不是直译为their,而是根据上下文将其明示为“the feudal class”,容易为读者所理解和接受)。如:
例5 对她的这次怀孕寄予了巨大希望的上官吕氏绝望到了极点,她摇摇晃晃地走到自己屋里,打开箱子,摸出一瓶珍藏的烧酒,仰着脖子灌下去,借着酒劲儿,她大声嚎哭起来。
The birth of yet another daughter threw her mother-in-law into despair.Stumbling as she walked, she retrieved a bottle from a trunk in her room and gulped down great mouthfuls of the strong liquor before dissolving into loud wails.
(莫言 2012c:17)
例6 高马说,“全是封建阶级为了维护他们的统治编造出来的谎话。”
“That’s a sad excuse for a story,” Gao Ma complained, “A pack of lies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the feudal class.”
(莫言 2012e:28) 4.4 省略
原文中的物主代词在译文中作不译处理,读者可以根据语境进行判断。
例7 颠!颠不出她的话就颠出她的尿 !
If we can't shake any words loose, we can at least shake the piss out of her!
(莫言2012b:39)
例8 接下来,我们的政府就会枪毙你,使你成为你们反革命地主阶级的烈士 。
The government would have then executed you, turning you into a counterrevolutionary martyr.
(莫言 2012e:35)
笔者借助语料库软件对CEPCOMN英汉小说文本中的物主代词的翻译模式进行了检索统计,同时辅以人工校对和分析,所得四种翻译模式的数据和比例如表4。
表4 汉英翻译过程中的物主代词翻译模式
根据表4可知,CEPCOMN英语翻译小说文本中物主代词转换类型主要以对应关系为主,平均占到总考察句对数的74.36%, 远高于其他翻译模式的总和, 这和王克非(2003:410-416)对翻译转换类型的考察相吻合,文学汉译英中1:1的对应句占多数,达到近三分之二的比例。这似乎也说明无论是词汇还是句子的翻译,对应应该是翻译转换的主要形式。
就所考察的汉英翻译中物主代词转换来看,添加和明示作为翻译语言显化的操作规范,占近20%,意味着语际显化相对比较明显。省略作为翻译语言隐化的操作规范占6.03%,这体现出英汉语对物主代词依赖程度有差异。同时省略和明示的比例(7.02%)相似,也占到一定的比例,这验证了前文的假设:英语倾向于形合、汉语倾向于意合只是相对的概念,随着语言之间的接触和交流,英语也有一定的意合特征,汉语也出现更多的形合特征。物主代词使用的显化特征明显、隐化特征不明显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葛浩文译本在翻译过程中以归化翻译策略为主,通过提高译文的明确程度来降低阅读难度,关注读者的阅读习惯和译文的可接受性,其翻译的市场意识较为自觉和浓厚。
综上所述,如果将物主代词作为语言形式化程度的一个参数,那么与英语相比,汉语的形式化程度相对要低。但是翻译小说英语物主代词使用的显化特征明显、隐化特征不明显也占到一定比例说明汉语也具有一定的形合特性,英语也具有相应的意合特性。
5.汉英翻译中物主代词形式化特征动因考察
通过对CEPCOMN英语翻译小说子语料库的物主代词数量、频次和翻译模式三个方面的考察发现,汉英翻译中,物主代词语际以对应关系为主,与CEPCOMN原创汉语小说文本和BNC英语原创小说文本相比,CEPCOMN英语翻译小说文本表现出语际显化明显和类比显化不明显的趋势。如果将物主代词作为语言形式化程度的一个参数,相比CEPCOMN原创汉语小说文本,CEPCOMN英语翻译小说文本的形式化程度相对要高;与BNC英语原创小说文本相比,英语翻译小说文本中物主代词的使用频次也要高,因而形式化程度相对也较高。同时,通过考察发现,汉语也具有一定的形合特性而英语也具有相应的意合特点。这说明翻译共性是一个相对和局部的概念,语言的显化和隐化,常规化和异常化经常是并存的。
上述汉英形合意合特征的差异充分体现出英语文本与汉语文本之间同中有异的关系。首先,汉语文本中物主代词的使用频数大大低于英语文本(4.55‰<50.10‰),这是由于汉语和英语的语言差异造成的。中文语法是隐性的,在中文中主语隐含或省略的情况很多,人称关系不必交待得十分清楚,所以人称代词的使用频数较低;而英文的语法是显性的,英文简单句呈以主谓为主轴的中心辐射样态,句子结构严谨,人称关系必须交代清楚,所以人称代词使用的频数比也较高(周志培 2003: 95)。汉语意合、英语形合的特点对精通汉语的葛浩文来讲,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其译文中物主代词的使用频数明显高于汉语原创小说文本不足为奇,但是也高于英语原创小说文本,说明英汉语的差异特征在其译本中的介入十分明显,从而表现出语类和语际显化并存的特性。
其次,物主代词的使用频率的差异在大的方面体现的是源语和目标语两种文化的差异。中国文化主张“天人合一”,人即主体(周志培 2003: 173),重视主体的心灵,重视内向体验;而西方文化则强调二元对立,注重了解外在于人的客观世界,是向外逐物。这是中西方文化的显著差异,也是中西方诗学的显著差异(王先霈 2008: 18)。体现在语言上,即汉语中表示主观视角的第一人称物主代词的使用频数比较高,而英文中表示客观视角的第三人称物主代词的使用频数比较高。本文研究个案中就充分体现出这种语言差异特点,例如第一人称物主代词“我的”和“我们的”在汉语小说文本中的使用频率占到了总频率的26.8﹪,然而英语的 “my”和 “our”仅占到18.8‰;第三人称物主代词 “his”, “her”和 “its”的总比例占到35‰,而相应的他的/她的/它的仅占3.7‰。在英语翻译中源语文本的影响也使译者较多地使用表达主体视角的第一人称物主代词,因此CEPCOMN英语翻译小说文本的第一人称物主代词的使用频数就高于BNC英语原创小说文本(以“our”为例,前者的频数是后者的7.4倍之多);CEPCOMN英语翻译小说语料库第三人称所有物主代词的使用频数总和低于BNC英语原创小说语料库(39.07‰<40.56‰),因此说,源语文本对目标语文本有着无法割裂的渗透影响,在研究翻译语言时要将源语影响因素考虑在内,而这正是仅靠类比语料库研究方法无法实现的。
CEPCOMN英语翻译小说文本中物主代词较之于BNC英语原创小说文本使用频率提高的一个原因可以解释为:译者为了迎合目标读者的阅读习惯、降低其阅读难度,有意增加代词的使用频率以起到明晰化的效果。但在译文明晰化的过程中,译者过度概括目标语较之于汉语大量使用代词的趋势,造成CEPCOMN英语翻译小说文本的物主代词使用频率高于BNC英语原创小说文本使用频率的现象。通过观察BNC英语原创小说文本,笔者发现英语母语小说避免大量使用代词的指称功能,而是采取各种目标读者所能接受的方法来明示代词的具体指称对象。这一发现对译者的母语,特别是目标语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前文所及,虽然词汇和句子层面的转换以对应为主(这也是翻译中非母语译者容易采用、易于驾驭的方法),但是另外的转换方式,如明示、添加和省略更需要译者根据目标读者的表达和阅读习惯进行调试。作为一个合格的译者,要注意母语文化在译本中的影响,规避母语表达惯习的不良影响。有了这样的意识,就有可能避免翻译中“对应”转换一统天下的局面,从而使翻译作品呈现出自由转换的痕迹,有效地改变翻译文本佶屈聱牙的“翻译腔”问题,毋庸置疑,翻译文本在异域的可接受性也会相应提高,这对中国文化外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Leech,G & Short,M.1981.StyleinFiction:ALinguisticIntroductiontoEnglishFictionalProse[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Nida, E.A.1982.TranslatingMeaning[M].California: English Language Institute.
Vanderawera, R.1985.DutchNovelsTranslatedintoEnglish:TheTransformationofa“Minority”Literature[M].Amsterdam: Rodopi.
连淑能, 1993,《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刘宓庆,1998, 《文体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吕叔湘,1999,《语法研究入门》[M]。 北京: 商务印书馆。莫言,2012a,《师傅越来越幽默》[M]。北京:作家出版社。
莫言,2012b,《红高粱》[M]。 广州: 花城出版社。
莫言,2012c,《天堂蒜薹之歌》[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莫言,2012d,《酒国》[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莫言,2012c,《丰乳肥臀》[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王克非,2003, 英汉/汉英语句对应的语料库考察[J],《外语教学与研究》 (6):410-416。
王先霈,2008,《文学批评原理》[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宋志平,2003, 《英汉语形合与意合对比研究综观》 [J], 《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 92-93。
赵宏、邵志洪,2002, 《英汉第三人称代词语篇照应功能对比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 (3):174-179。
赵世开,1999, 第二章指称[A], 《汉英对比语法论集》[C]。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 社。
周志培,2003, 《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通讯地址:250022 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南辛庄西路336号济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办公室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基于语料库的莫言小说译本风格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号:14BYY019。
H0
A
2095-9648(2017)01-0044-06
大学外国语学院校聘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
2016-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