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看云识天气》为例谈语文绿色课堂的构建

2017-04-13 00:39罗菁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7年4期
关键词:绿色课堂教学策略

罗菁

内容摘要:说明文作为语文教材中传播科普知识的载体,其语言精练准确,介绍事物清晰明了,事理说明明白晓畅,是语文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的重要体现,对提高学生的认知思考能力和阅读写作技能,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说明文教学一直是初中语文教学中难以突破的瓶颈,如何顺应时代的发展,把说明文上得生动有趣,体现生命的活力、人文的关怀,使说明文教学课堂成为“绿色课堂”,笔者将以《看云识天气》教学为例,尝试为说明文教学课堂增添一片新绿。

关键词:绿色课堂 说明文教学 教学策略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对客观事物或事理进行介绍或解说的一种文体”。《语文课程标准》与《中考说明》对说明文的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具体内涵,一般说来有这样几个要点:注重观察、讲究实证、求真务实、敢于创新。因而在时代发展要求下,著名的教育家、中科院院士杨叔子指出:“现代教育应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而成的绿色教育。”本文拟从说明文课堂教学的现实角度来具体探究说明文绿色课堂的构建,尝试着为中学说明文教学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真正让学生能从说明文教学中学到知识,提高能力,增强素质,完善人格。

一、涂抹课前一抹绿

说明文教学课堂是自主互动的绿色课堂。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课堂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还学生以课堂主人的本真地位。《看云识天气》为人教版2011年课标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文,是一篇集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科普说明文,作为学生迈入中学阶段的第一篇说明文,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中学习说明文,并领会说明文的乐趣,由此激发爱科学爱文学的热情,起着重要而积极的作用。

《看云识天气》课后“研讨与练习”第一题,要求根据课文内容设计表格,列出云及其光彩的种类、特征和它们分别预示的天气情况,出题者不直接要求按照分类别的说明方法给云及其光彩分类,如此弱化文体知识,目的就是想让学生能先深入文本,了解这课的基本知识,继而再知晓说明文的文体。

因而我在教学中,先布置学生预习课文,以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来设计表格。但是因为云的种类繁多,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我给了一些思路的提醒:可以先把云分成两大类:按照云的形態可分为晴天的云和雨雪天气的云;再按照云的光彩分为四种。这样的提示之下,学生自然而然能快速又清楚准确地从文本中理解。

(一)晴天云简表:

1. 云名: 2.云的形态变化: 3.高度: 4.厚度: 5.天气征兆

(二)雨雪冰雹云层变化简表

1. 云名:2.变化过程: 3.形状: 4.位置: 5.天气征兆

(三)云的光彩简表

1.光名: 2.产生和分布情况: 3.色彩: 4.天气征兆

在安排学生自主预习课文,独立填写表格之后,划分小组交流校对互改,再由组长检查,推出展示代表,最后在课上进行班级展示。由此一系列的环节,正是体现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说明文教学的绿色课堂,就是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带着问题从课文和生活中找答案,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探究、获取信息的能力,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教学中,成为学习的主人,发挥其主体性。

二、着重课上一抹绿

(一)说明文教学课堂是充满乐趣的绿色课堂。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看云识天气》这篇科普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意在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这篇科普说明文语言生动,课文的每一段落都表述的很精妙,无论是说明方法的运用还是语言的组织,都很有特色。如课文第一段,先总述一句“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接下来,作者运用比喻和排比把云的万千姿态描绘得非常生动形象,激发学生的想象和阅读兴趣。

正是因为文章开头的活泼生动,所以我在设计教学导入时也适当地用了一些激趣手法,做了一个猜谜游戏:运动会上都有它(打一字)。学生能迅速转动脑筋,用猜字谜解字的方法,联想到了“云”字。我继续提问:“云”的英语单词和繁体字怎么写?当学生上来讲台写出繁体字“雲”之后,我趁热追问:同学们从“云”的繁体字上看出什么呢?学生回答:和天气有关、和雨有关、天上有云的时候可能会下雨……在热烈的回答之下,我适时点出:“古人造字有讲究,‘雲字正是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对这种自然现象观察得非常细致。因为天气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千百年来,人们也在一直留心观察自然界,以图掌握规律,为人类服务。事实上,天气的变化也自有它的规律,自有它的征兆。”自然引入了新课。

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创设人文化的教育环境是构建绿色课堂教学模式的前提。因此,从课堂教学的开始,教师以真挚饱满的情感投入教学,用有效地方式激发学生对说明文的学习欲望,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让学生置身于科学探究中,以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身份亲历学习过程,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能够极大地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激发学生潜在的认知兴趣,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从而让他们充分领略科学探究的乐趣。

(二)说明文教学课堂是生活创造的绿色课堂。

1、说明文来自生活,且用于生活。

每一篇说明文,其内容和目的都是为了传授新知识,传播新信息,其表达方式主要为说明性语言,具有内涵的科学性和确定性,说明文教学如果一味强调文体知识,这样的课堂是生硬而枯燥的。本文是一篇科普文,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使文章的语言既科学严谨又生动形象,比如打比方、分类别、引资料、作诠释、作比较、列数字等。在把握课文的同时我简单地给学生讲解了这些说明方法。

但是“庭院里练不出千里马,花盆里长不出参天松。”在语文课堂这一方小天地里,营造出一种散发浓浓生活气息的氛围,让我们的教学折射出生活五彩缤纷的影子,这才体现了生活处处皆语文。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长期民主教育实践中,提出了“生活即教育”思想,意在使学生在实践中发展能力。说明文有着很强的实践性与应用性,因此生活化的体验活动是教学活动过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看云识天气可以应用在生活中,还可用于军事。古代的诸葛亮不仅擅长在行军作战中布阵,而且通天文、识天气。当周瑜为难他,要他在10天内造出10万枝箭时,他通过登高看云,便料定3日内必有大雾可利用,结果顺利借得曹操10万枝箭。可是现在的云还是过去的云吗?现在的天空灰蒙蒙的,有些地区,‘晴天三分雾,阴天不见人,这样看云识天气就有了限制,那么除了看云和天气预报外还可以看什么才能识天气了?据史书载,1794年夏末,拿破仑带兵攻打荷兰,荷军打开运河水闸企图阻止法军。有士兵看到蜘蛛结网,便说,过一晚便可踏冰过河!果然寒流袭来,气温急剧下降,一夜之间江河封冻,拿破仑轻而易举地越过了互尔河。”

在我的提示下,学生们集思广益,纷纷说出“蚂蚁上树,大水铺路;蜘蛛结网,久雨必晴;雨中知了叫,预知晴天到;燕子低飞蛇过道,大雨不久要来到”等等运用自然现象来预示天气变化的例子。

2、说明文来源于生活,也富于创造。

秦牧先生曾说:“美妙的譬喻真像是一朵朵色彩瑰丽的花,照耀着文学。”《看云识天气》文中的巧譬妙喻,使天上的云行美神跃,让学生在丰富的联想中既认识到云的“姿态万千,变化无常”的特点,又领略到云朵美妙的景象。而通过语言文字来品味生活、积累语感,并将对生活的思考、感悟用语言文字记录下来,从中加深对文本的感知和理解,以不断积累具体、感性、特殊的语言材料,增加自己语感的敏度、广度和深度,仿写就是这样一个创造性的写作过程,也是培养语感、形成语感的重要方式。

在《看云识天气》的教学中,我设计了这个仿写环节:

有些事物很难描摹,打个比方,就容易讲清楚,而且显得生动活泼,很有趣味。文中示例:“天上的云……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要求学生仿写造句:

(1)夜幕四合,周围的群山,……

(2)远处的霓虹灯亮了,……

学生们根据课文的范例,联系生活实际,用眼去细看、用嘴去询问、用耳去聆听、用脑去思索,慢慢地就仿照了这样的句子:

夜幕四合,周围的群山,像驼峰,像闸门,像卧佛,像长蛇……

远处的霓虹灯亮了,像眼睛,像流星,像彩绸,像长虹……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能力的获得不同于知识的获得,它离不开有效的训练,离不开从模仿到创造的过程。语言表达是一种能力,它的获得必须通过训练。

學生们又做了不同的再造句子:公园的花开了,像彩虹,像笑脸,像篝火,像丝绸……地上的人来来往往,像蚂蚁,像彩豆,像芝麻,像潮水……

(三)说明文教学课堂是人性温情的绿色课堂。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因此,作为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应懂得把每一位学生都看成是一个有创造意识的“人”,给予每个学生同等的尊重,是新课程对教师的起码要求。教师要以更大的投入去面对每一个学生,不以己之恶而恶,不以己之喜而喜;应向课堂上的的每一颗心灵都敞开温情双手的怀抱。平等、民主、安全、愉悦是绿色课堂最重要的标志。著名思想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中最深刻的天性,是被人赏识的渴望。”教师要激励、欣赏学生。激励、欣赏学生会让学生的学习和思想机器装上发动机。失败时受到激励、鼓舞,学生会克服困难,走出阴霾,走向成功;成功时受到欣赏、激励,学习会锦上添花。

在《看云识天气》的教学中,指导学生放声朗读时,“同学们,老师很想倾听你们美妙的读书声,愿意展示一下自己吗?同学们热烈鼓掌!”“你的朗读读到我的心坎里去了,如春雨一样润心细无声”;评价学生分析句子生动性时,“你一定有一双慧眼,才能发现其中的美”;学生回答出乎意料时,“如此独到的见解,可见你平时是个对生活十分有心的孩子!”……种种鼓励性的话语,真正将老师融入了学生,让教学氛围更加民主和谐,教学场景能够有更多的思维解放,我又何乐而不为呢?

三、不忘课后一抹绿

(一)启发联想想象,弥补说明文文本内容上的空白。

语文阅读教学中应鼓励学生联想和想象,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如何对作品中存在的空白进行充实、填补?这需要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联想和想象是一种立足于现实而又跨越时空的思维,它是在人们原有感情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在教学中,让学生凭借教材进行想象,有助于学生入情入境地理解课文,在理解课文中发挥想象,又通过想象进一步创造出新的意象。

《看云识天气》文中介绍了几种云,但是没有“火烧云”。因而我课后准备了一些“火烧云”壮观景象的图片,让学生展开想象。课后收集学生答案时,“像老人”“像山峰”“像雄狮”“像羊群”“像绫罗绸缎”等等生动有趣的词语跃然纸上。

教师就是应多给学生发挥联想的机会,促进学生已有认知结构和生命体验与文本的融合;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创造,肯定学生创造性的理解和发挥。不妨回到孩提时代,好像在上美术老师教的简笔画课,简单的一条曲线上有一个圆,联想一个场景或者事物,我们可以想象这是一轮红日正冉冉上升,也可以想象是皎洁的明月当空照,月明人更圆的温馨。唤醒学生的联想与想象,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和体验理解文本、创造文本的过程。教师应抓住文本的空白,并引导学生闭目联想,描绘画面,唤醒激活记忆深处原有的生活画面和认知体验,让其自然而然流淌进文本空白处,滋润充实文本,为学生创设一个情景交融的召唤空间。

(二)不拘泥于说明文文体限制,尝试多种文体写作。

古人常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意味着不仅要教给学生大量的知识是不能够的,还必须使学生懂得运用这些知识,在什么条件下迁移这些知识,并转知识为能力。教学离不开写作,教学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教学和写作是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过程。将教学和写作结合起来,可以达到以学促写,以学养写,以学悟写,以学鉴写的效果,实现学写的共赢。

同样是写云,如果这样写:云对我来说是神圣的。她洒脱、飘动,不拘一格;她不固着一隅,迷游四方。云是美丽的。她处于朝阳初升时就成为朝霞;当她面临夕阳西下时,又化为晚霞。云是伟岸的。春天她是“润物细无声”的甘霖,召唤出一片绿色的世界;冬天她凝结成如玉脂般的琼花儿,覆盖枯萎的大地,给大地以温暖。云是有灵性的。在山有“云心鹤性”;在地则有桑梓之身;在海又拥有蛟龙的气魄。这样又成了托物言志的散文片段了!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构建“绿色”的说明文教学课堂,让课堂教学回归自然,还说明文教学以自然本色。说明文教学不仅是体现自主互动、富于生活创造、充满温情,还要是能够弥补文本空白、激发更多创作的充满“绿色”的合理设计,更应该让学生和老师的情感、思维能够自然流露出来,从而使说明文课堂教学更加精彩,达到真正把语文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人的目的,最终实现把绿色还给师生,让说明文课堂教学成为师生们智慧和快乐的乐园。

(作者单位:福建福州第十九中学)

猜你喜欢
绿色课堂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识字写字结合教学策略探析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三项教学策略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构建绿色语文课堂,发展学生自主思维
小学音乐绿色课堂的构建
激发学生潜能 打造绿色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