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株洲市炎陵一中(412500)
谭卫平●
浅析高中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途径
湖南省株洲市炎陵一中(412500)
谭卫平●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中生无论是在当前学习还是未来升学与就业中,都需要掌握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而物理学科作为一门科学严谨的科目,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良好契机.高中物理教师需借此良机,将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当作首要教学任务.本文对高中物理教学中怎么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作浅析,同时列出一些恰当的教学途径.
高中物理教学;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在高中教育阶段物理属于理科体系中的一门重点学科,影响着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和考试成绩,且高中物理知识与其它科目相比,更加抽象和复杂,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和抽象思维能力缺乏,严重影响他们的正常学习进度.为此,高中物理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努力提高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促进物理教学的快速进步和创新发展.
高中生通常面临着较大的升学压力,心理焦虑是他们身上的常见现象.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要想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教师应当为他们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立足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积极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以此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高中物理教师可依据具体教学内容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提升物理知识的形象性和趣味性,吸引学生自觉主动的参与学习,借此提高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
比如,在学习“自由落体运动”时,教师可首先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一些“自由落体运动”现象的相关视频或动画,诸如:树叶飘落、苹果落地、雪片从天而降、下雨和跳伞等.借此引出本节课的问题:什么运动属于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有什么规律?物体下落过程中的运动情况与什么有关?等.利用问题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引领他们主动思考问题,使其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并在动态情境中学生的思维将会更加灵活,对新知识的学习充满渴望和期待,针对这一抽象知识进行认真思考和探究.如此,不仅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能力,并养成学会质疑的科学素养.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大力倡导生活化教学,高中物理教材中的不少理论知识都与现实生活有着紧密联系,教师在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过程中,可加强生活实践和理论知识之间的有机整合,为他们营造一个符合生活实际的学习情境.高中物理教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需认真寻求理论知识和生活实践之间的结合点,引领学生讲两者有机结合,为他们提供更加感性的学习资源和材料,从而增强自身的抽象思维能力,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在这里,仍然以“自由落体运动”教学为例,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师设备播放的视频和动画,均属于生活实践中的“自由落体运动”现象.这样能够让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就在身边,缩短教材和他们之间的距离,将抽象难懂的物理知识变得具体形象化,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和理解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知道这些物体是在仅受到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特点是初速度为0,只受重力或空气阻力远小于重力时空气阻力可以忽略不计.同时,让学生知道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运动形式,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落体运动可看成是自由落体运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有着普遍的积极意义,且抽象思维能力得以有效提高.
高中物理教学离不开实验的辅助,是对理论教学的有效补充和实践证明,不仅能够为学生展示出形象的物理现象与原理,还可提升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进而将这些抽象的物理规律和概念变得具体化.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学生对知识的认知与理解,并提高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高中物理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应以吸引学生兴趣为基础,让他们明确实验目的,在研究中总结知识要点,最终提升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
例如,在讲授“研究平抛运动”时,教师先利用实验引出新课:在桌面上方放置一水平轨道和一目标物体(轨道正前、正下方),要求从轨道推出的物体能击中桌面目标.让学生仔细观察小球离开轨道后的运动轨迹,设计问题:怎么才能准确地击中目标?借此引出课题激发其研究兴趣,吸引他们投入到新知识学习中.接着,教师讲授平抛物体的概念,通过理论分析与实验探究平抛运动的分解,实验:将小球静止放在高处,从平滑轨道开始下滑,在离开轨道和落实中间线路即为平抛运动轨迹.并提问:根据实验现象可得出什么结论?让学生在讨论中得知该小球只受重力作用,水平方向不受力,从而帮助他们形成抽象思维能力.
在高中物理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将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放在工作首位,结合物理知识特点和学生身心特点展开教学,不断优化和完善教学方法和模式,从多个层面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其物理综合素质.
[1]张朋波. 高中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研究[D].鲁东大学,2013.
[2]张涛. 高中物理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8:66.
[3]王占利. 高中物理教学提升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措施[J]. 中华少年,2016,28:171-172.
G632
B
1008-0333(2017)09-005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