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训诂学名著之现代语言学解读的典范
——胡继明教授《〈广雅疏证〉词汇研究》述评

2017-04-12 15:34周作明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17年3期
关键词:广雅训诂学反义词

周作明

(西南民族大学文学院,四川成都 610041)

传统训诂学名著之现代语言学解读的典范
——胡继明教授《〈广雅疏证〉词汇研究》述评

周作明

(西南民族大学文学院,四川成都 610041)

汉语悠久的历史文献书写传统和深厚的语文学传统为汉语史研究者留下了两大宝藏:历史文献和传统训诂学专著。但传统训诂学名著更多地被当作阅读历史文献和查证语义的工具书来使用,其作为某时期词汇语义总结的地位没得到应有重视,其包含的现代语言学信息未得到充分发掘。商务印书馆所推胡继明教授新著《〈广雅疏证〉词汇研究》弥补了这方面的巨大缺憾。本文认为该书是传统训诂学名著之现代语言学解读的典范,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用现代语言学方法全方位揭示了《广雅疏证》中的词义聚合、词族衍生及名物词源。二、站在现代语言学高度,对话传统训诂学先哲,客观评价其成就得失。

《〈广雅疏证〉词汇研究》 现代语言学 解读

汉语保存了历时久远、异常丰富的历史材料;而自文献创立伊始,对其进行说解就萌芽了。为了更有效地促进经籍的传承,这种说解随着时代的更迭、语言的发展而大量涌现,并最终汇集成解释语义的专著。可以说,汉语绵延久远的历史文献书写传统和伴随而生的谨严深厚的语文学传统为汉语史研究者留下了两大宝藏:历史文献和传统训诂学专著。历史文献不同程度地记录了汉语历史上的面貌,而训诂专著则是传统语文学圣哲在某一历史时期,对其时词汇语义的概括总结,其所记录的语言事实,比单独一种或几种历史文献要更为全面和深刻。自从专书语言研究兴起后,分上古、中古、近代对不同时期的语言作品进行词汇研究的成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至今方兴未艾;而传统训诂学名著更多地被当作阅读历史文献和查证语义的工具书来使用,其作为某时期词汇语义总结的地位没得到应有重视,其包含的现代语言学信息未得到充分发掘,这很不利于认识这些传统名著的全方位的学术价值。现在,我们很高兴看到,胡继明教授新著《〈广雅疏证〉词汇研究》弥补了这方面的巨大缺憾。

《广雅》乃增广《尔雅》所作,“其自《易》《书》《诗》、三《礼》、三《传》经师之训,《论语》《孟子》《鸿烈》《法言》之注,《楚辞》、汉赋之解,谶纬之记,《仓颉》《训纂》《滂喜》《方言》《说文》之说,靡不兼载。盖周秦两汉古义之存者,可据以证其得失。其散逸不传者,可藉以窥其端绪,则其书之为功于训诂也大矣。”[1]但《广雅》没有书证,且在流传中多有讹误,清王念孙博考群籍,订正讹误,以《广雅》为基础,采用“因声求义,不限形体”的方法,汇集先秦两汉典籍传注、字书中的大量假借、声训、义训材料纂著而成《广雅疏证》。《疏证》综合体现了王氏文字、音韵、训诂各方面的成就,把传统训诂学推进到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可以说,《广雅疏证》是两位先贤智慧的结晶,内容丰富,理论深刻,不仅是阅读经典的重要工具书,其本身更是汉语词汇研究中不可多得的全面而深刻的语料,值得深入发掘。从这个角度看,《〈广雅疏证〉词汇研究》堪为近年来词汇研究领域“别开生面”的成果。当然,该书最重要的贡献在于站在现代语言学角度,多角度、全方位对《广雅疏证》中的词汇进行解读,可视为传统训诂学名著之现代语言学解读的典范之作。

1 用现代语言学方法全方位揭示了《广雅疏证》中的词义聚合、词族衍生及名物词源

首先是同义词研究。《广雅》一书,尤其是其中的《释诂》《释言》部分,汇集了大量的同义词,但到底有多少组,同义词“同”在何处,同中之“异”又在哪里,这些认识一直处于模糊状态。本书归纳统计《广雅疏证》的同义词632组,采用义素分析法和比较互证法等方法,深入分析了其中105组。例如,本书第一组“乍、基、肁、哉、始”,用义素分析法结论如下[2]15-16:

乍=/开始/+/突然性/

基=/开始/+/从起点/+/基础/+/根本性/

肁=/开始/+/方言词/+/古词/+/从无到有/

哉=/开始/+/古词/

始=/开始/+/与“终”相对/+/古今通用词/

共有的核心义素揭示了其“同”,而时代、地域及附属色彩等区别性义素则表明其“异”,这样的分析,全面、准确而直观地呈现出《广雅》一书所记录的三国魏前时期同义词的总体面貌。就632组的构成和来源情况看,概括出属种型、时代型、地域型、语义特征型、附属色彩型、语法特征型、所状对象差异型等不同类型;在分布上,《释诂》《释言》和《释器》最多,并得出“同义词的形成既有横向的地域因素,更有纵向的时间因素”“同义词的形成与人们生活关系的亲疏程度密切相关,一般来说,关系越近的词汇同义词的数量越大”“同义词中普通词量大,专有词量小”等重要结论[2]14。

第二,反义词研究。词义可相同,也可相反,反义词也是词义聚合的另一种表现。在分析时,为了证明几个词相同或不同时,举出其对应的反义词能让人更明其理,这使《广雅疏证》一书中保存了大量的反义词。作者通过系列《广雅》原有条目、王念孙作《疏证》时所征引的文献材料,利用书中的对文、连文、否定式结构、正反同词等反义关系的表述形式,剔梳出175组反义词,并以核心义位置为基点,重点分析了其中的100组,全面而详细地呈现出汉语词汇的词义聚合情况。

第三,同源词研究。同源词是来自同一语源,上古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相同或相关的词。王念孙认为“训诂之旨,本乎声音”,在作《疏证》时,“就古音以求古义,引申触类,不限形体”,从音义关系入手,探讨词语的“命名之意”,系联了大量的同源词,在同源词研究的理论建树和实践上取得了前无古人的成绩。但王氏这一莫大贡献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合理充分的认识。本书依据王力先生所定上古音三十韵部和三十二声母,语义上采用义素分析法,采纳王宁先生义素分为“核义素”和“类义素”的见解,系联出376组同源词,并重点分析了其中的138组。例如对“纱:秒:眇:杪:篎”组的论述[2]258-260:

语音上,“纱:秒:眇:杪:篎”上古语音相同:明母双声,韵母相同(宵部开口三等)。

词义上,“纱”为轻细的丝织品,引申为物之细微;“秒”为禾芒,即禾的尖端细小者,引申为细微;“眇”为小目;“杪”本指树梢,树木之高远细小者,引申为微小;“篎”为一种小的管乐器。它们都有共同的意义核心“细小”。其义素分析为:

紗=/丝类/+/细小/

秒=/禾尖类/+/细小/

眇=/目类/+/细小/

杪=/木尖类/+/细小/

篎=/管乐类/+/细小/

这组同源词的意义关系可以用公式表示为:

Y[5]=/丝类、禾尖类、目类、木尖类、管乐类/+/细小/

同源词“紗:秒:眇:杪:篎”共同的意义核心“细小”即是这组同源词的核义素。

这样的分析用现代语言学的音、义分析方法,清晰全面地呈现出上古汉语词汇系统中的一个个词族,有助于加深对汉语词汇词汇系统性的认识。

第四,动植物名词“异名同实”现象研究。名物“异名同实”现象是词源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广雅》有十六篇主收专门语词,有非常丰富的动植物“异名同实”的语料,书中详细分析了187组,归纳出“形体理据、习性理据、纹色理据、时空理据、功用理据、感官理据、质地理据、综合理据”八个理据类别,就其形成原因,概括出“因命名理据多源而异名;因词语的单音复音而异名;因词语同义替换而异名”等八方面。从语言学角度讲,“异名同实”是同义或同源规律在专有名物方面的运用和体现,该章内容既应《广雅》的实际语料特点而生,又与前面各章衔接紧密,大大充实和拓展了全书词汇研究的内容。

2 站在现代语言学高度,对话传统训诂学先哲,客观评价其成就得失

《广雅》本是张揖对当时词汇语义的编纂总结,而王念孙在作《疏证》时,又将其文字、音韵、训诂理论与方法融注其中,是一次对《广雅》深刻而全面的研究。可以说,《〈广雅疏证〉词汇研究》是站在新的高度,对这一传统训诂学名著进行的再研究,这种再研究,不仅要求客观描述其中的语言事实,更要求“揣摩先贤之意”,客观评述原有研究的功过得失,以引导学界正确认识。本书在研究中,始终贯穿着这一思想。

例如,在“同义词研究”部分,书中肯定了《广雅疏证》归纳和辨析材料,通过识同和辨异,汇集成“同义词研究语料库”,为古汉语同义词研究奠定了基础;在理论上,王念孙对汉语同义词理论的认识,“有些可谓已触摸到现代语义学的领域”[2]104,体现了传统训诂学的新高度。而王氏在同义词研究的不足之处,也做了如下客观分析:识同方面的不足,主要表现在继承多,发展略显不足;在辨异方面数量太少;没有提出明确而系统的词汇学理论,材料重于理论;同义词术语不明,比较混乱。

在“反义词研究”部分。书中总结《广雅疏证》研究反义词的理论主要有二:第一,《广雅疏证》对词义系统的认识。第二,《广雅疏证》对反义关系的认识与运用。书中总结指出王氏的“反义观”是建立在“具有相反义素”之上的注重意义、轻视形式,强调局部和细节特征的反义观,已具有“义素”观念,但与现代语言学“反义观”不同;而其对反义关系的运用则表现在训释词义、说明体例、校勘纠误、辩同中之“异”等多个方面。书中还总结了《广雅疏证》研究反义词的训诂方法,而书中对“正反同词”现象的研究为学界提供了丰富的反义聚合材料,体现了王念孙对反义关系的理论认识和分析经验。王氏研究反义词的不足之处主要有:对反义词词义理论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判断方法较为简单;研究成果不是太丰硕[2]227-230。

在“同源词研究”部分,书中总结分析了《广雅疏证》同源词的类型及音转规律,揭示了《疏证》同源词的词义关系类型,指出《疏证》研究同源词的成就和不足。成就之一:突出的理论建树。成就之二:研究方法的重大突破和创新,即:因声求义,不限形体;沿流溯源,类聚群分,同条共贯;比类声符,探求语源意义。成就之三:揭示了汉语同源词词义的系统性和音义结合的规律性。成就之四:丰硕的实践成果。不足之处为:术语使用的随意性;同源词与异体字概念相混;同源词与通假字偶尔相混;“古音”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2]452-467。

全书在评述《广雅疏证》各方面的成就时,实事求是,言之有据,客观公允,这种科学的态度无疑能引导我们正确认识并利用前贤的学术遗产,又能站在先贤的肩上,在新的历史时期,将相关研究推向新的高度。

除以上两方面外,书末“《广雅疏证》同义词表”“《广雅疏证》反义词表”“《广雅疏证》同源词表”,便于查阅,对读者大有帮助,是作者一丝不苟、惠泽学林的精神的体现。

学海无涯,人生苦短,本书作者数十年来潜心于“雅学”研究,本书可视为作者多年来研究心得的总结。“学人”之本在于学术,然高校又得“内行”治校,故不少“学人”还担任着繁重的管理工作。继明先生“负重前行”,还能屡献佳作,实乃学界之大幸、我辈之楷模矣。

〔1〕 (清)王念孙.《广雅疏证》自序[M]//(清)王念孙.钟宇讯,广雅疏证整理.北京:中华书局,2004:2

〔2〕 胡继明.《广雅疏证》词汇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

·读书春秋·

A Good Model of Using Modern Linguistics to Interpret Traditional Philology Classics——ReviewingTheVocabularyStudyofGuangYaShuZhengWritten by Professor Hu Jiming

Zhou Zuoming

The time-honored Chinese historical literature writing and profound philology tradition have left two treasures for the study of Chinese history: historical literature and traditional exegetics monographs. However, the traditional exegetics monographs are treated more as a tool of reading historical documents and verifying semantics. Its status as a summary of lexical semantics has not

due attention in that time, and the modern linguistic information included in it has not been fully explored.TheVocabularyStudyofGuangYaShuZhengby Professor Hu Jiming successfully makes up for the great deficiency. The book is a good model of modern linguistics interpretation of traditional exegesis monograph, mainly reflecting in the following two aspects. Firstly, it uses the method of modern linguistics to reveal the meaning derivation, polymerization and etymology ofGuangYaShuZheng; Secondly, it dialogues with the traditional exegetics sage and evaluates objectively its gains and losses standing on the height of modern linguistics.

TheVocabularyStudyofGuangYaShuZheng; Modern linguistics; Interpretation

G256.4

A

周作明(1978-),重庆巫溪人,西南民族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汉语词汇史及汉魏南北朝道教典籍的整理与研究。

猜你喜欢
广雅训诂学反义词
论中国训诂学与经典阐释的确定性
认识反义词
反义词 大不同
训诂术语的比较分析
找找反义词
等差与等比数列性质中的15个充要条件
黄士陵的“广雅”书踪
明信片
English Abstracts
试论晋东南地区方言古语词的训诂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