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读者文化需求与大学图书馆应对思考

2017-07-24 17:26储开稳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17年3期
关键词:大学图书馆大学生

储开稳

(苏州大学图书馆,江苏苏州 215006)

当代读者文化需求与大学图书馆应对思考

储开稳

(苏州大学图书馆,江苏苏州 215006)

本文分析了当下大学读者文化需求的多样性、趋时性和实用性特征,从图书馆建设、服务资源和方式等角度,指出大学图书馆应在做好文献服务的同时,努力转型成为大学多元文化服务的主体和读者文化活动的中心。

校园文化 读者需求 大学图书馆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和大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大学校园的文化生态也随之潮起潮落。作为大学文化生活主阵地的大学图书馆,尤其需要清醒地面对校园急剧变化的文化生态文化需求[1]。主动适应并满足读者文化需求。

读者文化需求是一所大学形成的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它体现着大学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等等。为此,研究读者文化需求的变化特点及其产生的原因,主动顺应当代社会发展对文化生活的新需求,将为大学图书馆找到新的发展机遇。

1 当代大学校园文化生态变化原因

当代大学校园文化生态急剧变化的主要原因,首先是普遍性的大学读者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其次是网络传媒等不断扩张的数字化技术环境影响。二者共同作用于大学校园的文化生活,使大学的校园文化需求满足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作为大学传统三驾马车之一的图书馆受到了强烈冲击。但同时正是由于大学生读者经济能力的增强和数字传媒的局限,同样也为图书馆工作的创新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2 大学校园文化需求的特征[2-3]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日渐深入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日常文化活动样式日趋多元,主要表现在文化需求水准的大幅度提升,文化消费能力的显著增强,文化休闲方式的日渐多样等等,这一切由外到内也潜移默化地改变了大学校园的文化活动基础环境,也向大学图书馆工作提出了如何适应内部生存与外界发展的时代要求。

大学图书馆工作模式决定了它与集聚性居住的大学读者文化生活有着密切联系。大学图书馆的活动规模、活动方式与经费来源等,无不取决于所在大学定位和读者的文化发展需求。传统模式下大学校园文化发展需求规定了图书馆的活动方式,而当代的科技水平快速提升,不仅影响着大学校园的文化发展需求的增长,还拓展了文化发展需求的活动领域与活动空间,形成了大学校园需求多样化和具体需求个性化的整体趋势。为此,大学图书馆必须认真梳理当代大学生读者的文化需求的变化脉络,量力而行制订大学图书馆活动的方略,才能为自身发展与将来的文化服务提供一个科学可行的愿景。

2.1 现代化发展引发的大学文化需求多样性

在中国传统大学文化生活中,大学生读者的文化需求大多以被动的接受型方式存在,他们能够获得的文化服务与自身个性发展联系甚少。在传统大学图书馆的读者中,除了功利性极强的个人技能知识获取目标以外,绝大部分读者的目的仅仅是出于学业与科研加上休闲的需要。同时,图书馆文化活动也自然以主流文化教化要求为活动目标。在这样的大学校园文化氛围中,毋庸置疑大学图书馆工作的发展活力自然是十分有限的。

当现代化进程变成现实时,大学生读者的文化需求变化是突出而鲜明的。以阅读书刊与查阅资料作为主要文化生活的读者群体迅速缩小,图书资料流通量下降是一个最明显的例证。这一趋势在20岁左右的大学生人群中尤为突出。随着当下大学生读者的文化消费能力与日俱增,传统被动接受型的文化生活方式越来越无法满足其精神文化需求了,直接参与型的“微博”及平板电脑、手机阅读等已经成为典型的文化休闲方式。而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新的技术创新导致无数新颖的文化生活方式也必将伴随着和刺激着读者越来越宽泛的文化需求和个性发展要求。

2016年下半年,我们在苏州地区对大学生文化生活需求状况进行了抽样调查(发放1000份,回收913份),获得了一些基础数据,见表1、表2。

表1 关于传统文化需求调查

表2 关于外来文化需求

调查表明,绝大多数大学生读者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但这种兴趣需要图书馆及时掌握,自觉营造重视中国传统文化阅读的氛围,主动与学生的自身发展需求结合起来,让传统文化古为今用,引导读者走进图书馆,通过阅读推广活动把读者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内化为到图书馆阅读的行动。

从表2可以看出,大学生读者对外来文化持一种更开放的态度,表明大学生读者更具有国际视野。这既是一种令人欣喜的现象,又是提醒图书馆人要抓住读者需求,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引领读者了解外来文化,外为中用,促进大学图书馆活动跨上新台阶。

现在大学生读者的阅读文化生态也不再是波澜不惊,这种基本的文化生态发展同样日新月异。各类图书供应商为大学生读者实时提供着最新的各类图书,伴随大学具有服务设施完备的环境,尤其是网络时时陪伴大学生读者左右,使不少读者开始与实体的大学图书馆渐行渐远。手机阅读再加上遍布校园的各种时尚、先锋类读物,获得了新新人类的大学生读者的青睐。这些读物的流行主题和节奏的快速变化,让大学图书馆也想方设法适应其不断变化的节奏,服务模式也日渐向手机图书馆发展。但这些“文化快餐”与大学图书馆传统的办馆理念是南辕北辙,崇尚高雅的大学图书馆能否降尊纾贵迎合大学生读者的需求?而随着纸质文献流通量的不断下降——年青一代的大学生读者与大学图书馆渐行渐远却是不争的严峻现实。

作为大学生读者文化生活重要组成的大学图书馆,需要站在当代文化发展的高端来重新审视大学生读者的文化需求的变化趋势,尤其要在如今大学读者主体意识进一步增强的基础上,着力研究图书馆活动如何适应当代大学生读者文化发展需要,着力设计图书馆服务的各种对应模式,力求形成大学图书馆的发展战略,顺应并引导图书馆的发展。这是做好大学图书馆的前提,否则大学图书馆的发展只能是纸上谈兵。

2.2 科技日新月异引发的大学生读者知识需求趋时性

当代中国大学的又一个突出特点,是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科技手段无所不在地进入了大学生读者的各个领域。不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社会生活,各种应用科技手段几乎是随时随地改变着大学的周边环境。现代科技在给大学生读者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一种怎样不断适应外界环境的精神压力。对大多数读者而言,这种压力会转化为求知的新动力。这种动力更多是外在需要驱动形成的,因而自然会随着技术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显而易见这种文化需求具有极其明显的趋时性,它比传统社会的功利性知识获取表现得更加突出。

首先,网络传媒等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整个社会的文化生态。网络技术的突飞猛进,移动获取、掌上阅读的不断更新不断形成求知需求,成为当代大学读者需求的趋时性突出标志。

其次,文化生活的多样性同样也推动着大学生读者文化需求趋时性的显现。文化环境的快速变化,使得传统教育模式下给予大学生读者知识的滞后性日趋明显。任何人如果简单依赖学校得到的知识,必然难以自如地融入社会活动进程。不断汲取新科技、新知识,成为一种全球性的趋势。知识的不断更新成为当代大学生读者立足社会,保证大学个体发展的必要条件。在这种时代氛围中形成的文化需求,具有强烈的趋时性也是理所当然的。

大学校园文化需求的趋时性,给传统大学图书馆活动带来日趋严峻的挑战。因为在大学校园图书馆虽然是“知识的殿堂”,但其文化内涵建设在某些方面的滞后性也是显而易见的。这就要求图书馆人必须不断深入思考、拿出办法来完成如何适应趋时性文化需求的课题,并牢牢把握满足校园文化新需求作为大学图书馆活动自身发展更新这一重要契机。

2.3 国际交流引发的大学生个体需求追求实用性

当代开放性的文化环境,让国际交流给大学文化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波,开放的国际交流环境打开了读者的视野;大学生读者群体敏锐地感觉到了自身个体发展多样化的可能性,而大学国际间的学生交流又把这种可能变成了可行。由个性化发展集聚而成的群体性表现,自然地集聚成为新颖的大学文化需求。新颖的文化需求引发了传统大学中文化发展前所未有的分散趋势。大学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与相对机械的教育教学活动效果,两者之间自然而然存在着极大的难以弥补的空间,随着时间的变迁,大学的个性化发展需求越来越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潮流,成就了当下“文化交流热”。

从严格意义上,探讨这种“热”的核心内涵,并非来自中外文化传承的需要,而是当代大学生读者自我追求、自我设计、自我发展需要的汇集,更多体现了一种实用性。只要稍微分析“文化交流”场所读者的文化诉求,人们不难发现,不少读者已经在原有的文化背景和知识结构基础上开始选择各种方式来学习新知识,融入新文化,目的是获得新的更多的发展空间。大学图书馆自然处在这一冲击波中,要主动适应这一文化需求,否则真的要落伍了。

应该说,当代大学图书馆领域的工作者,早就开始自觉或不自觉地在适应大学文化需求的变异。如各地大学图书馆普遍开展的信息素养教育,就是满足大学文化新颖需求的一种有益探索。而许多大学图书馆各类讲座上座率的提高,确是大学读者极大认同的最好印证。

相对于大学图书馆主业态的文献流通等被日趋冷落的服务而言,蓬勃开展的各类讲座反而成为大学图书馆的核心业务之一,读者的认同感普遍较高。实际上作为大学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之一,大学图书馆在满足大学多样化文化发展需求的领域,肯定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如何探索并拓展这一文化发展空间,关键是大学图书馆界打破传统思维的枷锁,改变思路从大学读者需求的角度进行思考。从具体分析大学文化需求的各种表现方式入手,结合大学图书馆专业能力的发挥,寻找适应现代大学文化发展脉络的新颖活动方式。

3 大学图书馆的应对思考

3.1 科学界定与合理规划,为大学图书馆事业奠基

3.1.1 化解图书馆重硬件建设的尴尬,科学定位大学图书馆

当代校园文化生活的多样化发展给大学图书馆带来的首先是生存方面的挑战,其次更是转变观念促发展的大好机遇,关键在于大学图书馆管理者对校园文化现实需求的科学判断。如果仅凭对校园现实文化需求的一知半解或者是想当然,用盲目地发展规模和高科技装备来装点门面以示创新,抑或固步自封坚持传统活动模式,都将在大学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投入和办学效益等方面造成负面影响。

从20世纪90年代到目前为止,各大学基本上都完成了图书馆新馆的硬件建设,这本来是让大学图书馆人为之振奋的幸事,但实际远非如此,大学图书馆外在建筑的光鲜,难掩其内涵建设的举步维艰,主要表现在大学图书馆首先难以获得开展图书馆活动的资金保障,其次是多年来大学图书馆专业队伍建设滞后依然难有大的改观,特别是有的大学图书馆缺乏具备专业知识的管理人员的现象依然存在。虽然图书馆界的呼吁和愿景等讨论多多,而有的大学的管理者依然故我地把大学图书馆当作后花园随意安插员工,导致大学图书馆实际活动成效大打折扣。

从近年来关于大学图书馆建设的研究文献[4-6]可以归纳出三个比较突出的特点:一是与公共图书馆一样要求通过国家立法或政府规定的途径保障图书馆活动的经费来源;二是要求图书馆实行准入制度,通过资格认证来保证图书馆队伍的良性发展;三是强调大学图书馆应该成为大学的文献信息服务中心。相对而言,图书馆传统的书刊流通借阅等工作,或许是因为熟视无睹,在各类研究表述中越来越被边缘化了。

图书馆人其实很清楚,将用于大学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资源,简单集中投入于一幢标志性建筑的实际成效是极其有限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见到,图书馆的建筑通常是一所大学的地标,而很少有依托图书馆事业发展规律的研究成果,来为行政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结果图书馆的内涵建设成为大学发展的洼地,木桶的短板。

作为学术支撑定位的大学图书馆,文化服务理所当然是最基本的职责。在当今信息化的环境中,读者的各种需求信息已经大多通过公共信息服务网络提供,大学图书馆实际插足的余地十分有限。哪怕图书馆花再多一些的精力把这些信息进行整合、加工,但由于缺乏信息内容的权威解释能力作为支撑,有时候其价值自然也就打上问号了。

大学图书馆首先是大学生读者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大学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不能机械教条地套用科学管理的框框,以科学管理的名义违背图书馆工作的实际,那是纸上谈兵。而随着分工的精细化和大学文化生活的多元化,传统图书馆学中关于图书馆功能与职责的论述,就到了与时俱进来满足大学校园文化生活的需要的时候了[6]。大学根据教学、科研、文化发展等需要要求图书馆相时而动;同时大学图书馆活动与公共图书馆和社会各种专业信息机构的社会服务活动不可避免地发生交叉、重叠现象,迫使社会与学界来重新界定各自的活动范畴,只不过人们的认识需要过程和实践的检验而已。

3.1.2 发挥大学图书馆自身优势,合理规划新时期发展方向

在大学文化服务的范畴,图书馆自身的优势也是显而易见的。在不断发展网络技术的支撑下,通借通还、文献传递已经司空见惯不成问题,而真正的问题是,如何让不同大学图书馆的当家人去真正把握什么才是本校图书馆读者的具体需求?如何通过自身的活动让自己的图书馆成为大学真正的文化中心?像清华大学让读者“爱上图书馆”[7],抑或如北京大学“书读花间人博雅”[8],在读者中形成一种图书馆特有的凝聚效应。探索这一领域的科学方法,将是大学图书馆事业在大学文化生活中应对读者文化需求多样性、显示自身存在的最有效方式。

一旦自身存在的有效性得到读者认同,诸如行政立法、投入保障等问题自然会水到渠成。打铁还需自身硬,离开了扎实的基础建设与研究,再多的痛心疾首奔走呼号,也难以获得国家与读者的真正理解与实际支持。

真实地反映出大学文化需求,科学地归纳出大学图书馆读者的具体要求,是图书馆人特别是管理者的第一要务。在推进大学文化建设的宏观思考中,图书馆管理者只有来到图书馆发展的前沿,用立足现实文化需求的调查报告,拿出切实可行的应对方式,才能具有较强的说服力,从而进入决策者的视野,有为才能有位,是更能打动决策层面的最佳途径。

3.2 理性服务文化需求,开发大学图书馆的文献与服务资源

3.2.1 了解读者文化需求,开发和整理图书馆文献资源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数字化的发展趋势,影响甚至左右了图书馆工作的发展取向。在当代图书馆工作中,强化情报层面的信息开发与服务能力在专业研究领域已经成为主流形态,似乎只有这样才能站在图书馆工作的前沿和高端。虽然学界振臂高呼图书馆建设要突出人文精神,但时至今日在图书馆工作实践中有效的创新依然凤毛麟角。重视后台的技术支撑、轻视前台人性化服务的提升是一些大学图书馆的实际,人文精神的缺失已不是图书馆一家的偏颇。

图书馆专业活动的重心理所应当需要面对客观的大学文化环境。在过去诸多“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研究论述中,优化读者的服务环境,给予图书馆员更多的人文关怀等等[6],往往成为探索研究的主题。问题是这样的研究成果并没有对大学图书馆改善文化发展空间产生实际效用。哪怕是适应潮流而提出的新观念,例如以“个性化服务”为起点,整理、加工信息资源,提供快速有效的信息服务的做法,在大学图书馆活动中似乎依然有着隔靴抓痒的感觉。由此可见,服务环境的改善与图书馆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等等,并不是图书馆适应大学文化需求的根本问题。大学图书馆必须认真梳理与各类文化活动之间的分工。科学文献资源的深层次开发与整理,的确是“高级专业技术”,从事这一类工作的馆员必将锤炼出相应的专业技能。但这并不意味着从事文化服务的大学图书馆工作就低人一等,是低层次的工作。造成这种错觉的原因,是多年来大学图书馆的文化服务工作,长期为呆滞的“服务”观念所束缚,图书馆的优质服务首先要求图书馆员对读者文化需求发自内心的关心,用热情的态度来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而不是让自动化处理系统去完成。

3.2.2 合理配置图书馆资源,丰富读者文化生活

实际上不少大学图书馆一直呆在自己的象牙塔里,对于读者的文化需求,长时间不甚了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大学图书馆专业水平停滞不前的根本原因。对于大学图书馆如何了解自身校园内的文化需求,首先需要有科学的专业理论探索为先导,其次更需要有具体的操作指南作导引。只有这样,才能产生切合实际的具体的大学生读者文化需求的现状报告。也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谈得上图书馆乃至事业发展决策的科学性。

大学图书馆面对的文化需求是极其广泛的,但这不意味着大学图书馆的服务能力也需要是全面和宽泛的。大学图书馆目前提供的服务主要是参考咨询、学术研究、技能培训以及其他服务包括各种讲座、讨论、组织图书馆参观活动等。在如今的网络环境下,各类大学的各种科学专业类信息需求,大多已经可以通过图书馆网络公共服务平台解决。因此,各具体大学图书馆的工作重心,自然也应该可以集中到特定的文化需求范畴。尽管这个范畴表面上是大大压缩了,但对它的深度认识和需要把握的内容却应该是极其丰富的。

大学生读者特定的文化需求,依然比图书馆能提供的服务宽泛。它主要表现在读者自身的诸多差异性领域,读者的年龄层次、受教育层次。经济能力层次等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而这些差异又自然会引发出同一类文化需求中的诸多不同要求。即便是最简单的书刊阅览服务,如何针对性地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多样化需求,就是一个关系到大学图书馆是否在校园内外依然有吸引力的重要课题。基础文献服务的主要标准不在藏量多少,而在于使用次数的多少,但在图书馆工作中的不理想状况也是事实,其中的原因或许并不在于图书馆人的精神状态,而是在于专业研究为一线工作者提供了多少把握读者需求的方法。若有了科学的方法,图书馆资源配置科学合理了,还用得着担忧图书馆没有吸引力吗?

因此,大学图书馆的最主要的任务依然是丰富大学生读者的文化生活,同时做好学术支撑,基本的文献服务同样有着丰富的科学内涵。只要文献服务工作的科学化得到落实,只要有读者在,大学图书馆的文献服务就不会被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络所淘汰,相反地读者一日不可无图书馆,而其作为大学学术支撑的功能反而会进一步显现。

3.3 引领文化需求,寻找服务读者的发展空间

当代校园文化生活的多元化发展趋势,也必然要求大学图书馆服务的多元化方向发展。从目前的现状看,一些大学图书馆社会服务方式的多样化实践,已经有了积极的探索和相当的成果[6]。

各地大学图书馆开展的丰富多彩的阅读推广活动是应对当代大学生文化需求最直接的方式之一。“爱上图书馆”“读有故事的人,阅会行走的书”“书读花间人博雅”等能成为大学图书馆阅读推广的经典案例是一个比较成功的实践。如能坚持与发展,图书馆在大学文化活动中的地位就能进一步巩固和提升。

西方人说图书馆应该成为读者的“第二起居室”,就是提倡阅读从图书馆出发,这是满足文化需求的基础。实际上,将图书馆办成大学的文化中心,应该是图书馆在当代社会的一个重要发展理念,值得各图书馆深思。与其他文化服务模式相比,图书馆的优势首先是有固定的馆舍建筑,能提供固定的活动场所,理所当然的图书馆人就要发挥场所的作用;其次与其他各种文化活动相比,图书馆有不断丰富的文献和不断提升的服务,有着相对稳定的基础设施投入,而其他文化活动形式则相形见绌,那么重视开展各种读者活动就是图书馆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再次是新技术在满足读者文化需求中的应用,让服务更人性化。由此看来,大学图书馆有两种选择:是图书馆人引领各类文化活动,并将其他文化活动纳入自己的文化活动体系呢?还是固步自封,守着一般图书借借还还的摊子,提供最基本的信息服务,把馆舍空间转让给其他各种文化活动,最终使大学图书馆自身进一步边缘化?这是当代图书馆管理者需要直面的挑战,也是图书馆规划中无法回避的发展课题。

4 大学图书馆的前行趋势

提供文化服务的大学图书馆需要有这样的前瞻意识:就是通过创造性的思考、主动的举措,号准校园文化需求的脉搏,争取将大学的各种文化活动、样式,以及支撑这些活动的组织,都作为大学的文化资源,吸引、汇聚到图书馆的空间,让图书馆成为大学文化活动的中心。在这个文化中心里,信息环境的建设,所在大学经济能力的支撑,更多需要通过大学图书馆给校园教育与科研提供的高效支持才能实现。

当然,这样的吸引、汇聚同样需要事先进行系统的调查,进行科学的整合和设计,让进入大学图书馆的各种文化活动形式,与书刊文献服务、信息科技知识普及等图书馆工作的主旋律进行有效对接,为此大学图书馆必须通过融入数字化战略,提高专业能力,以保证图书馆活动嵌入教学科研过程,提供移动服务,从而创新学科服务,促使各种文化活动形式能进一步烘托图书馆工作。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图书馆建筑就转化为大学文化活动中心,图书馆文献服务主业被边缘化,那又可能会走到理想的反面去了。

总之,新时期下,大学图书馆应该根据各自实际,认真梳理各种发展方式;根据学校定位,制订具有长远性的发展规划,这也是大学图书馆获得良性发展的不二法门。

〔1〕 王宗义.当代都市文化需求与图书馆应对思考[J].图书馆论坛,2005,26(6):140-143

〔2〕 肖永英,孙晓凤.美国高校图书馆延伸服务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J].大学图书馆学报, 2013,31(1):15-20

〔3〕 肖希明.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空间的价值[J].图书馆论坛,2011,31(6):62-67

〔4〕 初景利,杨志刚.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图书馆新消亡论论辩[J].图书情报工作,2012,56(11):5-11

〔5〕 刘冰,王浩,张琳琳.高校图书馆对校园文化活动的推进及建设研究——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图书馆为例[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5,27(4):143-145

〔6〕 毛薇洁.面向大众的图书馆关怀——构建和谐的公共图书馆服务文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6(19):1-2

〔7〕 范爱红,庄玫.清华大学图书馆举办服务宣传月[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5(1):110

〔8〕 刘雅琼, 张海舰,刘彦丽.创意为先, 实效为王——北京大学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案例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5(3):77-81

·简讯·

“书卷长流 伴随一生”——第十二届全省读书朗诵大赛圆满结束

在第22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由山东省文化厅主办,山东省图书馆学会、山东省图书馆、山东广播电视台广播经济频道承办,17市图书馆协办的第十二届“全省读书朗诵大赛”经过紧张周密的组织成功落下帷幕。此次朗诵大赛围绕“书卷长流 伴随一生——悦读在路上”主题,结合“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香港回归中国20周年”活动展开,立意突出,富有时代感。4月23日第十二届“全省读书朗诵大赛”颁奖典礼在山东省图书馆隆重举行。

第十二届“全省读书朗诵大赛”于3月中旬启动并接收读者咨询报名,省图书馆和17市图书馆积极响应联动,读者踊跃报名,参与热情高,参赛人数较之往年大幅增加,参与选手共计有1万余人,儿童组报名人数持续增长,外地参赛选手增长趋势明显。儿童组于4月8-9日进行了预决赛;亲子组和少年组于4月15、16日进行了预决赛;经17地市预赛选拨的成人组选手于4月22日在省图书馆进行了决赛。各组别分别决出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大赛过程中,各组选手的精彩表现,在评委和观众中引起强烈反响,为世界读书日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全省读书朗诵大赛”自2005年首次举办以来,已连续举办十二届,对构建书香社会,营造阅读氛围起到良好的带动作用,也承载了图书馆人践行“阅读,从图书馆出发”的使命与责任。与往年相比本届大赛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是把安全放在首位,保证每位参赛选手和家长的安全;第二是组委会高度重视,不断召开大赛联席会议,随时解决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为保证比赛的公平,在比赛前对评委进行了专业培训;第三是评选更有权威性,儿童组、少年组、亲子组评委团队由图书馆业务骨干和外请专业人士担任;高校组和成人业余组全部由专业评委担任,比赛评分更加客观权威;第四是儿童组比赛中有幼儿园集体参赛,为比赛注入了更多活力,彰显了全民阅读推广的效果。

·书山阶梯·

How University Library Satisfies the Readers’ Cultural Needs in Modern Life

Chu Kaiwe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iversity, timeliness and prac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readers’ cultural needs in university.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ibrary construction, service resources and methods, it points out that the university library should try to transform itself to be the cultural center in university and be the main body of the multiculturalism cultural service for the reader.

Campus culture; Reader demand; University library

G252.0

A

储开稳,副研究馆员,苏州大学图书馆馆长助理,主要从事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

猜你喜欢
大学图书馆大学生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图书馆
大学生之歌
去图书馆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