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图书馆发展史研究*
——以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图书馆为例

2017-07-24 17:26曹海霞黄利辉郭进京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17年3期
关键词:协和医学院馆藏

曹海霞 黄利辉 郭进京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图书馆,北京 100005)

医学图书馆发展史研究*
——以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图书馆为例

曹海霞 黄利辉 郭进京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图书馆,北京 100005)

主要叙述了协和图书馆1917-1951年之间发展历史,包括几经变迁的馆舍发展历史,西医医学文献为主的馆藏发展方针,以及独具特色的西式管理和服务方式。从历史角度来看,协和图书馆的发展是专业图书馆发展的典范,希望更多同行能够关注专业图书馆史的研究与探索。

协和图书馆 洛克菲勒基金会 馆藏发展 开架借阅

在已有的学术著作/著述中,鲜有对于某一专科图书馆发展史进行研究,大部分是对公共图书馆发展史或高校图书馆发展史的研究,其内在原因在于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在我国出现早而且发展比较成熟。但对于某一专科图书馆也有例外,譬如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图书馆就是有着百年的发展和衍变的医学特色图书馆。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图书馆作为医学图书馆发展中的佼佼者,其发展历史跨越了中国传统藏书楼的发展模式,在管理上完全采用了美国医学图书馆管理方式,20世纪中期曾在医学图书馆的发展历史上创造了“亚洲第一”的称号。

1 发展背景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图书馆(以下简称“协和图书馆”)初成立于1917年,是我国藏书丰富、历史悠久的著名医学图书馆,被称为“协和三宝”之一。该图书馆作为全国医学文献资源共享网络的国家中心馆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储藏图书馆”在一定历史时期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进入2000年以后承担着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医学分中心的重要职能。[1]

协和图书馆的发展与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发展一脉相承、密切相关,是北京协和医学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建立由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又名洛氏驻华医社)全力资助。20世纪初期洛克菲勒基金会高层通过对中国的两次实地考察,于1914年在中国开展高端精英医学教育项目,并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即中华医学基金会(China Medical Board,CMB),负责北京协和医学院及CMB在华的其他医学项目。从本质上来看,北京协和医学院及洛克菲勒基金会对华其他项目的建立和发展是中美两国政治、文化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西医学府的建立更是对几千年的中医主导发展带来一定影响。[2]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和卫生部接管了北平(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及其图书馆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本文叙述历史界限主要是1917-1951年之间的协和图书馆发展历史,即通常人们所说的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支持下的老协和图书馆发展历史。这段时期,我国其他医学专科图书馆尚未完全发展起来,协和图书馆则借助洛克菲勒基金会支持的东风迅速规范化成长起来。

2 馆舍变迁:从洛克哈特楼到中西合璧建筑楼

图书馆馆舍状况直接影响到藏书建设的发展和用户服务工作,在20世纪上半期协和图书馆走过的历程中,馆舍几经迁徙,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协和预科简陋图书馆到中西结合特色建筑空间的发展过程。

1917年北京协和医学院新校建立之后,于次年九月在洛克哈特楼(Lockhart Hall,也称公卫楼)设立(协和预科)图书馆,图书馆建立伊始屋宇简陋、藏书不逾千卷、职员亦甚寥寥,“至于蒐(搜)集书籍亦乏固定之目标,无论医学图书抑或普通典籍罔不兼采收并”[3]。1921年图书馆新馆C楼(如图1和图2所示)正式对外开放。洛克哈特图书馆作为协和图书馆的分馆,仍予以保留并开放。

图1 协和老建筑建筑平面图

图2 协和图书馆C楼

1925年,协和预科改由燕京大学接办后,位于洛克哈特楼的旧馆关闭,协和医学院图书馆自此开始向医学专门图书馆发展。[4]

随着图书馆馆藏的发展,馆藏空间和服务空间明显不够,协和医学院将原来护士楼(L楼如图1所示)的一、二层拨给图书馆。据协和图书馆老馆长赵廷范回忆录中提到,1930年图书馆搬入L楼新址后,一层共有图书阅览室十一间,办公室三间,会议室两间,工作室一间。二层楼东边的五间辟为期刊阅览室,陈放最近十年的期刊。[5]后来又增加了地下室(老协和图书馆人称为“地窨子”,和三层存放书刊的地方,老图书馆人称之为“焖顶子”)。

3 馆藏发展:馆藏方针及藏书发展历程

3.1 馆藏发展方针

在协和医学院建立之初“为了培养高水平的医学人才,必须用英文教学,因为英文是进行世界科学技术交流所必需”。[6]洛克菲勒资金支持下的协和图书馆馆藏收集范围与北京协和医学院的教学要求与教学背景一致。一直以来,协和图书馆以收集生物、医学书刊为主,尤其是较为全面收集了各类外文期刊。基于上述发展背景,图书馆收藏的期刊与采购的图书都是外文书刊(英文为主),协和医学院建立之初的教职员包括图书馆管理人员都是由洛氏基金会派来的外国人(其中包括民国时期著名图书馆学家戴志骞夫人)管理图书馆。

3.2 馆藏发展历程

(1)初创时期(1917-1921年)

协和图书馆建馆之初(1917-1920年间),藏书不过千卷,数量极少。由于当时的特定环境,书刊均由洛氏基金会委托美国波士顿医学图书馆馆长包拉德氏代为购买。

1920年秋季,协和图书馆收到70多箱过期期刊,大都为医学期刊,这是洛氏基金会委托包拉德先生代为采购的,其中许多重要的医学期刊都是从创刊卷补全,为丰富协和图书馆的医学期刊馆藏奠定了基础。1921协和图书馆建立了图书馆委员会(即由馆长和各院系教授组成,下文详述),图书馆的一切重要事项均由委员会讨论决定,订购图书、杂志也从此改为图书馆自己办理。

(2)发展时期(1922-1940年)

1924~1925年,图书馆馆藏书刊约33700册,订购期刊近500种,并且涉及多个语种。[7]1933年图书馆藏书5万余册。其中医学期刊最多,约有3万册,西文书15,410册,小册子6,267册。[8]图书馆对外公开阅览,各界人士均可在馆阅书。如欲将书借出馆外,须由本校教职员一人介绍,并填写借书证方可借出。1936年冬天,图书馆通过个人途径购进了一批中医医书,主要包括:元明珍本医书三十余部,写本四十余部,日、韩刊著本二百余部及其他数百部。[9]

(3)战争时期(1941-1947年)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协和医学院被日军占领。协和图书馆也被迫闭馆。到1941年图书馆被迫关闭前藏书约有75000册,在当时协和医学院图书馆被誉为“亚洲第一”。[10]在抗战期间,图书馆仍由CMB代为订阅期刊,从未间断。协和图书馆在发展中历经战火,所幸保存下来。

(4)恢复时期(1947-1951)

1947年图书馆重新恢复业务。到了1951年新中国接管协和医学院及图书馆,此时图书馆藏书已达8万余册。

4 管理与服务:独具特色的西式管理和服务方式

20世纪上半期的协和图书馆作为专业图书馆发展的典范,在东学西渐背景带动下,图书馆管理和服务发展都具有特色。

4.1 系统而完善的上层管理机制

协和图书馆有着图情教育背景的管理领导,充分保障了图书馆管理的专业性。库克女士(Ms.Cook,Mary A.,1919-1921担任馆长)、甘百禄女士(Ms.Campbell,Marguerite E.,1923-1927担任馆长)、朱莉·戴(Mrs.Tai,Julie R.,即戴志骞夫人,1928-1936担任馆长)等,都有专门的图情教育背景。1921-1951年之间唯一一名担任过馆长的中国人赵廷范先生(1936-1951年任馆长),也于1935至1936年被协和医学院派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学系学习了一年,同时在纽约医学院图书馆实习。[11]这些优秀而专业的管理者为协和图书馆工作提供了专业的指导,在实践上推动了图书馆的向前发展,使协和图书馆成为当时很多医学图书馆乃至其他专业图书馆学习的典范。

健全的图书馆委员会制度,充分保障了图书馆业务的有效开展。李钟履的《北平协和医学院图书馆况实录》(1933年)*李钟履(1906年6月12日-1983年1月16日)。李先生比较注意总结工作经验。早在1933年,他协助北平协和医学院图书馆工作期间,担任图书馆编目部长。鉴于该馆藏书丰富专精,管理得法,于是便写了《北平协和医学院图书馆馆况实录》。详细介绍了当时协和图书馆委员会的组织结构及功能[12]:即图书馆直接隶属校长管辖,校长之下设立图书馆委员会,由各系教授组成。图书馆委员会成员约五六人,包括图书馆馆长。委员会职责除了负责推荐、遴选本学科/学系的书目,还包括制定图书馆的行政方针以及规划图书馆发展的其他决议。图书馆委员会制度是一种开放、民主、高效的经营管理方式,能够促进信息交流、调动读者参与,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民主作用。

4.2 先进而开放的借阅制度

开架借阅方式。开架借阅方式有众多的优点,比如读者可以自由找寻和浏览所需书籍,有利于在查找目的书籍时了解相似或同类书籍内容。但开架借阅方式也有着明显的缺点比如容易导致书籍乱架、错架。1933年德国的图书馆学家索罗维斯基说过:“对采用开架,勇气和信任是必要的要求。”[13]20世纪上半期的欧美已经开始逐步推广开架借阅方式。协和图书馆受西式管理方式影响,自20世纪建馆之初也采用了开架借阅方式。为规范书籍排架,避免书籍错架、乱架现象,图书馆要求读者阅毕把书籍放在阅览桌上等待管理员集中收集归架。

期刊过夜(Over night)制度。图书馆闭馆后,书刊就无法再利用,另一方面,有些读者已借满规定的书刊数目(一般是五本),但确实还需阅读一些其他资料,或是急需资料时,过夜借阅制度就给读者提供了便利。所谓过夜借阅,就是在图书馆闭馆前半小时,读者可以破例借出一些书刊,包括不能借出馆外的书刊,如新书、现刊、保留图书等,以便利用晚上的时间继续阅读,但这些书刊必须在次日图书馆开馆后一小时内归还。这种制度既提高了书刊的使用率,也满足了读者阅读更多资料的需要。

4.3 严格的采购方式和领先的分类方式

协和图书馆新书采访中有一套严格的程序,通常包括以下内容:(1)从各系征集购买书籍的名单(这些书单通常须经该科主任之批准后方为有效),交由图书馆馆长;(2)图书馆依据美国国会图书馆馆藏对书单进行核对,并进一步完善书单内容;(3)交图书馆委员会审议;(4)审议通过后,图书馆制作订书单;(5)交学校庶务科寄至各国代理商店购买。当时协和图书馆采用的代理商共有六家,按照订购书籍的区域分配给了上海南京路的中美图书公司(代理中国、菲律宾、南洋等地书籍)、日本东京丸善书店(代理日本、朝鲜、台湾等地书籍)、英国伦敦Gordon&Gotch,Ltd,Gordon House(代理欧洲书籍的英文语种书籍)、德国的OttoEnslin,Karlstasse(代理欧洲其他语种书籍)、美国的美国新闻公司(代理美国的书籍)以及订购杂志的F.W.Faxon Company代理公司来购买。[14]通常各种图书只购一个复本,若有新版本才可再买。

图书馆在1920年以前采用的杜威十进制分类法(此种方法更是适合于公共图书馆),“(协和图书馆)书籍之分类在民(国)九年以前系按杜威之十进分类法,自民(国)九年图书馆改组后,乃采用美国波士顿医学图书馆之分类法”。[15]1920年以后图书馆主要馆藏逐渐以医学书籍为主,采用波士顿医学图书馆分类法。

4.4 人性化的服务方式

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专家严镜清(1932年毕业生)回忆当年协和的生活时,这样描述对协和图书馆的印象:

“……我的印象是远比我在上海中学时的条件好得多,其实相当于当时美国第一流医学院的物质设备水平……图书馆中图书杂志数量丰富,管理科学化,阅览方便。总之,物质条件优越。”[16]

我国著名的医学科学家、医学教育家、两院院士吴阶平先生(1936年考入北京协和医学院),在回忆自己协和生活时也提到图书馆:

“一般情况下,6点晚餐,然后到图书馆自习,晚10点图书馆闭馆,回到宿舍继续学习……”[17]

北京协和医学院护士学校的护理专家李懿秀(1943年毕业生)提到当年图书馆学习情况:

“说到跑图书馆,那可真是‘跑’,而不是‘走’。每堂课,教师都要留下几本参考书中的某些章节让学生课下阅读。图书馆中参考书(复本)不多,先来的才可以‘抢’到,因此下课或下班后不少人不回宿舍,直接往图书馆跑。晚上,学生们差不多都在图书馆读书。10时图书馆闭馆,闭馆前可以借出一本白天不许可借出的书,但次晨8时必须归还。我们都利用这个机会,带一本书回宿舍继续学习,不到午夜不罢休。”[18]

20世纪20、30年代,协和图书馆建馆之初,服务理念已经非常先进。当时图书馆除图书借还等常规业务外,还面向读者开展多项人性化服务业务。例如,到期图书催还、图书预约、馆际互借,等等。受到读者的广泛好评。协和图书馆在20世纪上半世纪为协和医学院学生、医生、教师的文献保障服务起到了重要作用。

5 社会贡献:影响民国时期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20世纪上半期,经过不懈努力,协和图书馆已经形成宏大丰富、珍品荟萃的西医医学馆藏体系。其中10多个语种几千种原版期刊,有近400种是从创刊卷开始成套入藏。先进的独具特色的西式管理方式和服务方法、专业的管理理念,对当时民国图书馆事业来说,是一种促进,也是一种榜样。时人评价“北平协和医学院图书馆,……该馆内部组织以及管理方法均极完善,在吾国医学图书馆中堪称首屈一指”。[19]总之,协和图书馆当时无论是书刊采访还是借阅制度,均有一整套严格的程序,既运转规范,又不失人性的管理方式,在当时中国图书馆界享有盛名。

作为专业图书馆的发展历史而言,20世纪上半期是我国各种类型图书馆发展的第一次黄金时代,协和图书馆作为专业图书馆发展的佼佼者,极具代表性。专业图书馆的发展历史具有某学科或某领域的特色,是图书馆发展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解多元化、多学科专业的图书馆发展历程是我们对图书馆历史的一种反思、也是对现代图书馆发展进程的一种促进。借以此拙文,希望更多同行能够关注专业图书馆史的研究与探索。

〔1〕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北京协和医学院图书馆简介[EB/OL].[2016-12-8].http://www.imicams.ac.cn/webpages/guide/sggk.htm

〔2〕 王名,王春婷.论基金会与现代慈善——《改变中国——洛克菲勒基金会在华百年》述评[J].中国非营利评论,2014(1):196-208

〔3〕〔14〕〔15〕 李钟履.北平协和医学院图书馆况实录[M].北京:北平协和医学院图书馆,1933:2,12,15

〔4〕〔9〕 王宗欣,葛红梅,徐晶晶.北京协和医学院图书馆小史[G]//中华医学会医史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医史学分会第十四届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太原:中华医学会医史学分会,2014:284-289

〔5〕 PUMC Library Committee Minute(协和图书馆会议纪要)(1920-1932)[Z].1924年11月25日

〔6〕〔11〕〔16〕〔17〕〔18〕 政协北京市委员会问世资料研究委员会编.话说老协和[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87(9): 412,413,283,290,234

〔7〕〔10〕 董炳琨.协和育才之路[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8):230

〔8〕 张树华.北京近代图书馆的产生、发展和现状(三)[J].大学图书馆学报,1990(3):60-64

〔12〕 李钟履.北平协和医学院图书馆况实录[R].内部资料,1933年

〔13〕 王酉海.开架借阅在世界的普遍发展及其原因[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1983(12):44-47

〔19〕 郑锦怀.戴罗瑜丽生平及其在华图书馆事业成就考察[J].图书馆论坛,2015(11):113-120

Research on the History of Medical College Library——Take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Peking Union for Example

Cao Haixia Huang Lihui Guo Jinjing

The paper mainly 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PUMC) Library from 1917 to 1951, including the history of the building development, development approach of the western medical literature-based collection, as well as the unique western-style management and service. From a historical point of view, the development of PUMC Library is a model of professional library development, hoping that more peers can pay attention to the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of professional library history.

PUMC Library; Rockefeller Foundation; Collection development; Open-shelf reading and borrowing

*本文系北京协和医学院“协和青年基金”项目《“盛世举盛典,馆庆修馆史”——协和图书馆百年馆史梳理》课题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3332016118。

G258.5

A

曹海霞,女,博士,副研究馆员。黄利辉,男,硕士,副研究馆员。郭进京,男,硕士,助理馆员。

猜你喜欢
协和医学院馆藏
馆藏
新乡医学院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协和呼吸病学》第二版
同济大学医学院介绍
《协和呼吸病学》第二版
《协和呼吸病学》第二版
A Study of Blended-teaching Model in Medical English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
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