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东莞市清溪镇宣传教育办公室 黄海清
关于小学英语学困生的行动研究
文/ 东莞市清溪镇宣传教育办公室 黄海清
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的运用能力,教育部颁发的新 《英语程标准》明确提出要把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落实在教学过程中。但实际的小学英语教学中确实存在部分学生英语学习动力不足,存在不同程度的学习障碍,造成学业成绩不良。学困生队伍的人数会随着学龄的增长而扩大,而且转化的难度也随之变大。本文针对这一现状对小学英语学困生群体进行了研究调查,从学生心理因素,学习能力,学习方式,教学环境等多方面对他们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转化措施。
教育中的行动研究是当前国际上非常重要的教育研究方法之一,它突出 “教师作为研究者” (teacher as researcher)这一鲜明的主题,一面追求理论与实践、研究与行动的有机结合,一面以促进教师的职业发展为努力方向。这种将研究与教师发展、学校改革一体化的取向与特点使其在当代中国的教师教育特别是教师继续教育的研究与改革中具有极大的意义。针对小学英语学困生队伍日渐庞大的现象,结合自身教师职业的发展,笔者对小学英语学困生这一特殊群体进行了研究,根据他们的特点进行了分类,并通过不同的方法和措施对他们进行转化,取得了一定成效。
麦克米兰 (James H.McMillan)等人对健康自信心来源的研究就表明健康的自信不仅来自对自我的分析,也来自外在的兴趣和追求对自我的影响。一个学生如果在活动中取得了更多的成功,体验到更多的成功感,他的自信心就会越强。自信心的培养是科学性、系统性很强的一项工作,要求教师必须用科学的态度去对待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这一点对学困生尤为重要。
要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否激发学困生学习的兴趣是外语教学成败的关键。因此,教师要充分了解学困生的兴趣爱好,并投其所好,才能取得效果。根据有关的调查显示,当今学生最感兴趣的10大话题是:娱乐、聚会、旅游、择友、校园生活、网络、未来生活、时装和体育比赛。这个调查给教师带来很大的启示:在英语教学中能结合教学任务有机地融入、渗透学困生感兴趣的话题和新鲜事物,将大大地丰富鲜活教学内容,还能有效地点击他们的兴奋点,激发他们对当前学习任务的兴趣,强化他们的学习动机。
学困生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底子薄、兴趣淡、方法缺,这与他们的语言基础不扎实、基本语素质不高以及不具备必要的语言储备有着很大的关系。教师要在平时注意在教学中帮助他们夯实基础,帮助他们过好语言关,即发音关、词汇关和句型关。
新课标提出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合作学习的含义很广,它包括了协作学习(collaborative learning)、小组学习(group learning)等不同形式。它强调集体性任务,强调教师放权给学生小组,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与人合作的能力。合作学习的关键在于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依赖、相互沟通、相互合作,共同负责,从而达到共同的目标。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较,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更有利于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在英语教学中,这种学习模式能有效地创设语言运用的氛围,激发学生交际的动机,有利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评价是对学生的一种肯定,一种鼓励。有效科学的评价,应该把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把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参与积极性,与人交流程度,合作技能技巧等方面作为学生评价的非常重要的方面。因此教师可把形成性评价应贯穿于在教学之中,丰富评价的形式,完善对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的评价机制。
学困生是一个相当特殊的群体,在英语教学中需要特别的关注。因此如何有效地转化学困生促使他们健康地成长仍是一个有待探讨的课题,应当引起广大教师、家长及教育部门的足够重视。 笔者提出的应对策略已在教学中试验了一段时间,取得了一些成绩。主要体现有:学困生在英语课堂上表现的焦虑度有所降低,同时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有所提高,课堂参与度投入度都比以前有明显的进步,学业成绩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在日后的教学实践中笔者还需要对相关的策略进行进一步的检验与修正。
责任编辑 邱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