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学校德育之我见

2017-04-12 11:26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街第一小学王丽华
师道(教研) 2017年4期
关键词:学校德育德育工作背景

文/ 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街第一小学 王丽华

新课程背景下学校德育之我见

文/ 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街第一小学 王丽华

新课程改革是教育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任务。作为学校的德育工作应该完全融入新课程改革的全过程,强化德育效果,发挥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积极因素,提高学生的德育工作效果,提升新课程背景下的全员德育。并充分体现课程改革的全新理念。那么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究竟如何开展,才能适应新的课程改革的需要。

一、在新课程背景下,注重学校德育内容的多元化

学校德育应以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为前提,对不同年龄的学生,不能用整齐划一的德育内容,应在学生成长的不同时期,体现德育工作的不同内容。内容以专题系列化的周主题活动和月主题教育活动等德育活动为载体,建设德育活动课程。其中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正确对待自我、尊重他人品格,还有社会责任感、感恩意识、合作意识,使德育内容更加贴近社会,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因此,我们应该把学生喜欢的校园文化生活引入教学内容,确立德育教育的分层目标。如:对低年级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公民教育,尊师守纪,爱班爱校教育,进行学习方法、学习目的教育,健全人格的教育;对高年级学生进行树立法制观念、理想信念、人生目标、责任的教育。通过系统地教育培养学生自尊、自信、尊重他人、善于合作、乐于助人和坚忍不拔的品质,使学生在生存中碰到的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矛盾,都成为德育工作的内容,使学生学会在现代社会中知道生存就必须具备处理各类矛盾的素养。

二、在新课程背景下,充分发挥教学主渠道的作用

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要处理好学科知识与德育的关系,知识教育与德育渗透的关系,在学校形成大德育氛围,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达到 “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学校要开发各学科的德育资源,注重学科渗透,优化德育教学,注重德育渗透,实现德育与学科教学科学化。同时发挥各学科课程育德优势,各学科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在备课和上课环节上,充分挖掘教材内涵,把握好教材中学科知识与德育的结合点,注重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教学中真正体现 “教材是对生活的总结,生活是对课本的延伸”这一宗旨。

三、在新课程背景下,整合社会资源发挥德育功能

教育工作不仅需要学校,更重要的是需要家长的配合,只有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密切配合,才能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一)强化家庭德育,提高家长综合素质

首先,学校要建立家长委员会制度,构建以校级家长委员会为核心的家庭德育网络。其次,以家校德育活动为纽带,形成德育合力。如:评选优秀家长,优秀文明家庭、开展家长开放周、家长接待日等活动。第三,以家长学校为依托,采用家庭走访、电话联系、开家长会等各种方式,让家长参与学校管理,问题孩子会诊等,提高家长综合素质。

(二)优化德育环境,开展社会德育实践

德育工作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因此,学校要利用实际德育资源,丰富学校德育课程。如:聘请法制副校长,联合举办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组织学生开展第二课堂实践活动 (重大节日、专题德育内容)等。配合这些活动组织学生开展德育实践活动,使学生从中受到锻炼和教育,促进道德的全面发展。

(三)发挥互动育人模式,形成德育教育合力

为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德育要把学校、家庭、社区三个系统整体考虑,合理配置,努力优化学校、社区育人资源。加强学校与社区的联系,与社区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教育活动,营造互动育人模式,形成学校德育教育合力。

四、在新课程背景下,处理好网络文化对学校德育的影响

正确引导学生合理地利用互联网络资源,这是摆在每个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家长面前的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作为学校必须首当其冲,做好上网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只要我们教育工作者思想重视,引导得当,管理到位,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使用网络,精彩的网络世界必定会给我们的德育教育工作带来一个光辉灿烂的明天。

责任编辑 龙建刚

猜你喜欢
学校德育德育工作背景
内生德育: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路径探索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径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农村初中学校德育管理工作探究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晚清外语翻译人才培养的背景
对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实效问题的理论反思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