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正定地方文献资源研究与共享服务体系构建*

2017-04-12 02:35侯登录樊会霞姚秀敏赵新莉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17年5期
关键词:河北师范大学古城文献

侯登录 樊会霞 姚秀敏 赵新莉

(河北师范大学图书馆,河北石家庄 050024)

*本文系河北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基金项目“中小学教科书信息共享空间构建研究”(项目编号:S2013Z14)。

古城正定地方文献资源研究与共享服务体系构建*

侯登录 樊会霞 姚秀敏 赵新莉

(河北师范大学图书馆,河北石家庄 050024)

在分析古城正定历史文化资源概况、文献收藏分布与研究利用基础上,拟从古城正定地方文献资源收集与整理、古城正定专题文献共享服务空间建设、古城正定数字图书馆共享服务平台建设、开展“深入一线,嵌入课程”的专题服务等四方面,探讨古城正定地方文献资源共享服务体系建设策略。

古城正定地方文献资源 整理研究 资源共享

古城正定有着2300多年历史,是一座文物古迹丰盛、名人辈出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正定千年历史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了建筑文化、佛教文化、名人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等文化脉系[1],铸就了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如何更好地保护与传承这些历史文化资源,并以此为依托,构建共享服务体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文章在分析古城正定历史文化资源概况、文献收藏分布与研究利用基础上,拟从古城正定地方文献资源收集与整理、古城正定专题文献共享服务空间建设、古城正定数字图书馆共享服务平台建设、开展“深入一线,嵌入课程”的专题服务等四方面,探讨古城正定地方文献资源共享服务体系建设策略,以利于传承弘扬中华文化,促进地方高校图书馆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的功能实现。

1 古城正定历史文化资源概况[2]

正定古称常山、真定,地处冀中平原,北靠恒山、南临滹沱河,一直是府、州、郡、县治所,是“畿辅之要区,历代之重镇”,曾与北京、保定并称“北方三雄镇”。正定素以“九楼四塔八大寺,二十四座金牌楼”著称,被称之为“中国古建筑博物馆”。城内有隆兴寺、开元寺钟楼、凌霄塔、唐代风动碑、赵云故里、明代古城墙、梁氏宗祠、蕉林书屋、王士珍故居等多处名胜古迹及出土文物,承载着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民国九个朝代的历史文脉和祖祖辈辈的生活记忆,是我们研究正定历史文化的生动资料,“一部物化的历史教科书”。至今,著名古建筑专家梁思成《正定古建筑调查纪略》《中国古建筑图典》;刘敦桢《河北古建筑调查笔记》,罗哲文《中国古塔》对正定古建筑遗存的考察日记、手绘图稿、拍摄照片以及详细记载,成为正定古建筑保护和修缮的原始资料,为古城正定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古城风貌恢复提供了参考资料。

正定历史上名人辈出,仅列入“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河北名人”有7位:秦时南越王赵佗、三国名将赵子龙、北宋名臣范仲淹、金末元初著名医学家李杲、元代享誉盛名的历史学家苏天爵、著名元杂剧作家白朴、清代大收藏家和鉴赏家梁清标等。另有文学家王禹、蔡松年与蔡佳父子,明代吏部尚书梁梦龙等历史名人148位,考中进士的95位。他们的生平事迹、传奇经历、遗物遗迹等,是我们研究正定名人与名臣文化的丰厚基石。

正定是一处佛教胜地。正定古建筑遗迹众多,如临济寺、开元寺、天宁寺、广惠寺、隆兴寺等,全都是佛教文化遗产,令人震惊。可以说,一座塔就凝缩了整个宗教史的演变过程。借用学者王鲁湘所言:“夕阳斜照下,隆兴寺的剪影就是一部千年的中国佛教史和一部千年的中国文化史”。隆兴寺内铜铸千手千眼观音堪称世界之最,摩尼殿“东方美神”倒坐观音可以说绝无仅有;开元寺钟楼是中国现存唯一的唐代钟楼;造型奇特,建筑精美的天宁寺凌霄塔、开元寺须弥塔、临济寺澄灵塔、广惠寺多宝塔堪称“古建艺术宝库”,均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研究价值。

正定是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舞蹈、锣鼓、高跷、剪纸等民间艺术植根于古老淳朴的民俗中,是正定百姓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常山战鼓”“正定高照”成功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定竹马、正定腊会是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赵氏剪纸是石家庄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定庙会主要进行游艺竞技文化(如常山战鼓、高照表演、跑竹马、剪纸比赛等)、饮食文化(如宋记“八大碗”、马家卤鸡、牛头宴、郝家排骨、崩肝)和民间花会等民俗活动,共同构成了正定深厚的文化底蕴。多年来,正定依托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利用“春节、五一、十一”黄金周,组织民间艺人参加“正定千年古韵历史文化节” 演出活动,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了十一届。历届文化节的宣传资料、音像资料、活动记录等,是极富民间和地方特色的文化资源。

1994年,正定县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996年,正定编制完成了第一版《正定古城保护规划》。2009年,正定启动了第一批8处国保单位的保护规划。2013年9月,开元寺、广惠寺华塔、天宁寺凌霄塔、正定府文庙、正定文庙大成殿、大唐清河郡王纪功载政之颂碑等6处国保单位的保护规划得到国家文物局的批准正式出台。2013年年底,在正定古城保护现场会上,国家文物局、河北省人民政府等联合发布了《古城保护正定宣言》。正定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6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多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5月,古城正定首次以“正定—— 一座县城的千古之美”专题形式登上国家级历史人文月刊《中华遗产》,拉开了中国旅游日正定会场的序幕。2015年3月27日,由河北正定县委、县政府和国家图书馆联合举办的“千年古郡,九朝神韵——正定历史文化展”在国家典籍博物馆开幕,通过文物、典籍、老照片、展板、模型、多媒体等多种手段展示了正定从新石器时期至新中国成立后横跨数千年的发展与变迁,是传承和保护古城正定历史文化遗产的珍贵史料。

2 古城正定地方文献资源收藏分布与研究利用现状

2.1 收藏分布

古城正定地方文献是承载着古城正定历史沿革、文物古迹、宗教礼仪、风土人情、政治军事、经济教育发展变化的文化载体。正定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形成了内容丰富、载体形式多样的文献资源。广义而言,包含寺庙壁画、文字题记、碑碣、雕塑、造像、拓片、地方志、年鉴、地方史料、资料汇编、著作、报刊、古迹文物照片与网络资源等多种形式。从收藏主体看,主要有各景区管理处、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文物保管所及文化研究机构。各类机构收藏侧重不一,如隆兴寺荟萃了摩尼殿壁画、摩尼殿宋皇祐四年题记、转轮藏阁、龙藏寺碑等艺术珍品。其它各寺庙也存有文字题记,如临济寺澄灵塔题记、天宁寺凌霄塔地宫石函铭记、开元寺钟楼题记、广惠寺华塔题记。正定县文物保管所以收藏文物为主,收藏有7672件文物,其中国家一级文物44件。河北省博物馆侧重收藏正定碑帖拓片。正定县图书馆以收藏不同时期县志为“镇馆之宝”,藏有明万历年间《真定县志校注》、清乾隆年间《正定府志》影印本、民国时期的《正定县志》等。河北省档案馆藏有《隆兴寺志》。正定古文化研究院主要整理和编辑了《正定文史资料》《正定党史人物简介》《正定历代名人》《正定解放》《古圃文汇》等书籍。河北师范大学图书馆藏有古城正定著述、画集、报刊、视频及网络资源等大量文献。从收藏地域看,区域性特征较明显,正定是河北省古建筑遗存众多地区之一,正定县文物保管所自然成为正定文物的主要收藏地。另外,梁清标蕉林书屋享誉海内外,国内外大博物馆藏有蕉林书屋的旧藏多达160种,成为台湾博物馆、北京故宫博物院、天津博物馆等各大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清末民初正定古迹老照片如正定四塔旧影、隆兴寺摩尼殿背坐观音照片及大悲阁内宋代壁塑照片等17张,均由日本人山本赞七郎拍摄并收录于他的1924年版《震旦旧迹图汇》里,目前珍藏在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给我们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记忆和文献价值。

2.2 研究利用现状

挖掘整理与研究利用古城正定地方文献资源是传承古城千年历史文脉与弘扬古城历史文化的重要途径。目前对古城正定地方文献资源研究,主要集中在两方面:(1)古城正定古迹文物建筑年代、历史由来及考证方面的研究。以“正定文物”“正定古建筑”为关键词在CNKI数据库里检索,共发现正定县文物保管所刘友恒、樊瑞平、郭玲娣、杜平、梁晓丽等专家学者的研究文献达49篇之多。其中《正定四塔名称及创建年代考》《隆兴寺摩尼殿山中观音始塑年代考》《隆兴寺摩尼殿壁画初探》《近50年正定古建筑维修中发现的文字题记初步研究》《消失的瑰宝——正定隆兴寺大悲阁宋代壁塑》《我国现存最早的转轮藏——正定隆兴寺宋代转轮藏浅析》《正定广惠寺华塔内两尊唐代石佛像铭文试析》《隋龙藏寺碑琐谈》《正定洪济寺、舍利寺相关文物综述》《正定临济寺澄灵塔上的三方刻石》《元代临济寺“寓庵坚公禅师寿塔”铭考》《正定开元寺唐三门楼石柱初步整理与探析》《正定隆兴寺内龙纹碑首的雕刻艺术》等正定古迹文物考证、雕刻艺术探讨较为广泛而深入。其它有关正定古建筑风格和建筑年代等考证,散见于河北省古建筑研究所聂金鹿《隆兴寺天王殿的建筑时代及复原设想》、河北传媒学院程宇静《正定隆兴寺三通宋碑相关问题考证》、首都博物馆邢鹏《摩尼殿诸天尊像壁画研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赵琨《正定佛塔建筑研究》、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聂顺新《河北正定广惠寺唐代玉石佛座铭文考释——兼议唐代国忌行香和佛教官寺制度》等文献中。(2)古城正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与开发利用研究。刘征等《河北省正定县古城墙历史景观保护与开发》、刘信等《关于加强正定古城地名文化遗产保护的建议》从古城墙历史景观、古城传统街巷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入手,研究如何传承古城历史风貌,展现古城建筑魅力。王琳《正定古城建筑色彩分析与控制研究》、张威《河北省古城正定空间文化溯源研究》从古城正定建筑色彩、开放空间设计谈如何传承古城空间文化脉络。任丽娟《正定古城保护中民俗文化延续与发展研究》、张媛媛《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定常山战鼓的保护与传承现状的研究》则从民俗文化资源开发利用角度寻找新的突破口,从而使古城在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焕发生机与活力。林建桃等《古城保护与利用对策研究——以正定为例》、王永颜《古城文化与新区建设的对接与融合研究——以河北省正定新区建设为例》从突出文化特色、品牌形象建设出发,找到了一条可持续的古城发展之路。然而,以数字化视觉对古城正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则较为薄弱,未找到相关的科研成果,缺乏共建共享的古城正定地方文献资源数据库,影响了古城正定地方文献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广泛传播。

近年来,清华大学、天津大学等高校先后在正定建立了古建筑教学科研基地,对有形的塔、寺等“国保”和“省保”文物遗存进行专门研究。但是,由于各研究机构条块分割和各自为政,导致地方特色文献资源难以共建共享、互通有无,不利于地方文献的深入开发和全面利用,因此系统整理与共享建设成为迫切需求。基于此,河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在服务学校“正定古籍文献收集与整理”项目的基础上,以“古城正定地方文献资源研究与共享服务体系建设”为契机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力图打造集“开放合作、学习交流与保障共享”为一体的正定地方文献共享服务体系,以推进正定地方文献资源的共享。

3 古城正定地方文献资源共享服务体系的构建

3.1 古城正定地方文献资源的收集与整理

地方高校图书馆在面向校内师生提供各种服务的同时,还应彰显自身的区位优势,积极开展地方文献的收集和整理,以更好地服务于当地社会文化与经济的发展[3]。(1)整理与正定有关的馆藏文献。挖掘和提炼分散在图书、报刊、数据库里有关正定地方特色文献资源,并根据其内容和载体进行分类组织,获得与正定有关的馆藏纸书1202本,电子全文(读秀中文学术搜索)1200篇,本馆随书光盘40张。(2)构建正定地方文献资源采集协作网。利用有偿交换、馆际互借、文献传递等方式,将散存于各大高校图书馆、县级图书馆、科研院所及文化馆、博物馆、档案馆、史志办公室以及参与正定历史文化节活动的相关机构与个人等文献资源搜集起来,以实现正定地方文献资源的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3)现场采访。2013年以来,河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多次组织人员赴正定县区单位、乡镇、乡村实地采访,拜访民间人士,共收集文物照片400多幅,音像资料215份(种),利用复制、翻拍、缩微等方式获得民间手抄本12册、正定赵氏剪纸61张。(4)通过旧书摊、古旧书店及孔夫子旧书网等场所购买公开出版发行的地方文献。如《蕉林诗集(1—18卷)》(清代康熙年间,正定大学士梁清标著)、《正定调查纪略》(20世纪30年代,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著)、《正定县志》(1986-2005)1992年版等珍贵文献,丰富了本馆的特色馆藏。

3.2 古城正定专题文献共享服务空间建设

读者在从事专题研究时,以空间资源与环境构造为手段的专题共享空间服务就成为当代图书馆突显优势的服务方式[4]。这种专题文献共享空间可集成环境、资源、设备、服务、馆员及用户等各要素,为用户提供借、阅、藏、建、用一体化的布局模式,为读者提供方便、高效、快捷的服务,满足读者一站式获取专题文献的需求。在河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开辟正定专题文献共享研讨空间,设读者咨询台、图书与期刊阅览区、学术研讨区、沙盘模型展示区及多媒体数字共享区、电脑查寻终端等,采用数字虚拟技术、声光电技术等先进技术设备,全面立体地营建展示的平台。通过开展正定古城历史文化交流会、壁画欣赏、读碑品碑、地方名人专题讲座等文化活动,扩大古城正定专题服务的影响力。

3.3 古城正定数字图书馆共享服务平台建设

借助数字技术的手段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分别存储在数据库中,为用户提供一个在线的、互动参与式的基础结构与平台,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的有效途径[5]。首先,借助于数据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光盘存储技术等,对有关正定的馆藏图书、历届文化节和石刻文献进行数字化建设。其次,在图书馆主页上开辟“古城正定历史文化服务平台”。以正定“历史传说”“古文化研究”“文物古迹”“文化艺术”“古圃”“民间艺术”“历代名人”为7大专题栏目,从中国知网、超星发现数据库中下载相关的电子文献,形成具有本馆特色的正定地方文献专题数据库,然后上传古城正定历史文化服务平台。该服务平台除提供检索、下载和导航功能外,还可为用户提供在线咨询、文献传递和推送服务等个性化的增值服务。

3.4 开展“深入一线,嵌入课程”的古城正定专题服务

近年来,河北师范大学图书馆紧紧抓住大学“双一流”建设契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依托地处省会的地域优势,充分发挥资源、技术和人才优势,将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嵌入到教学科研过程中,建立了学科馆员服务团队,积极开展嵌入式信息服务,为学校服务河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文献信息支撑。

3.4.1 嵌入以正定地域文化为研究对象的课题与学术研究活动

嵌入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戴建兵教授《古正定府府衙研究》课题,组建正定古籍文化服务团队,提供了许同莘《正定记游》(刊载《河北月刊》1933年1卷6期);赵振铎等口述,张明祥整理《旧正定府衙门》(刊载《石家庄文史资料》1987年第6辑);清·郑大进纂修《乾隆正定府志》(刊载《中国地方志集成·河北府县志辑》2006年第1册)等正定古籍文献资料,为课题组项目论证、成果查询提供了文献保障和信息参考。

近年来,河北师范大学各学院撰写毕业论文的选题,涉及到地域文化研究内容的文献信息需求数量逐渐增多。图书馆员在广泛收集各学院有关正定地域文化为研究对象课题与学术研究活中,通过主动与用户沟通交流,并利用馆藏各种文献资源,为其提供了正定古建筑艺术欣赏、正定旅游文化特色开发、正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等相关专题文献检索、定题推送和跟踪服务,满足了校内读者的信息需求。如张春瑜《历史文化名城正定旅游发展研究》、申艳广等《正定城隍庙会调查》、王兆芳等《基于公众参与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研究:以正定历史文化名城为例》、倪春林《河北正定隆兴寺摩尼殿壁画艺术特征初探》、王曦《古代艺术遗址在中学美术欣赏课中的开发与应用——以正定古城文化艺术为例》、黄云《河北民间音乐文化传承人培养现状调查报告——浅析河北正定民间音乐文化传承人现状》、张菁怡《正定古城历史建筑认定研究》、于宙《常山战鼓调查与研究》等论文,均是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音乐学院等硕士生的研究成果。

3.4.2 嵌入以正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为主题的校园活动

借鉴河北科技大学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引进校园的做法,图书馆馆员与院系教师合作,将正定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合在课程教学之中,为用户提供主动式及无缝式服务[6]。河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利用馆藏正定专题文献与共享服务空间,由学科馆员嵌入古迹文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对古城正定地方文献的数据采集和整理技能。服务中由教师专家负责古城正定文物的讲解与鉴别,使学生了解正定文物的基本知识和概况;学科馆员嵌入教学过程中,开展数字化采集、整理及归档指导,图书馆计算机教师开展虚拟现实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三维图形图像技术及特种视效技术等技能培训。嵌入式服务,使学生学会运用照相机、摄像机、扫描仪等工具开展360度全景视频数据采集,采用图文扫描、全息拍摄和数字摄影等技术手段,记录下了古城正定古迹文物的图文原始资料,再用三维立体扫描、三维建模和虚拟网络技术处理,实现了33处文物点的3D虚拟重建,并以三维立体方式呈现在因特网上的虚拟展馆,以多媒体手段展示出逼真、形象、生动的效果,让读者近距离地触摸和感受古城正定风貌。

与此同时,河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将正定历史文化名城这个品牌嵌入到音乐学院、旅游学院等专业课程中,与院系联合举办“擂响常山战鼓,传承古城文化”“正定六大历史文化名片欣赏”“正定文物鉴赏”“正定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等学术交流活动,既宣传了馆藏的正定特色文化信息资源,又加深了师生对正定民俗文化、子龙文化的忠孝仁勇、佛教临济的禅意等古城正定文化内涵的了解和认识,促进了正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及和传承。

〔1〕 马博琴.历史文化名城旅游资源开发[D].南昌大学硕士论文,2008(6):32-36

〔2〕 武威振,武英伟.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正定[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

〔3〕 段昌华.地方高校图书馆为地域文化建设服务的思考[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7(4):99-100

〔4〕 刘隽.公共图书馆专题文献建设——以浦东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学刊,2013(11):33-35

〔5〕 代俊波,单桂花.基于Web的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图书馆学研究,2010(9):32-34

〔6〕 靖桥,盖海红,王靖敏.河北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高校课程相融合的可行性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3):126-128

ConstructionofZhengdingLocalLiteratureResourcesandSharingServiceSystemHouDengluFanHuixiaYaoXiumin

ZhaoXinli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literature resources, collection distribution as well as research and utilization in the ancient city, the paper intends to explore the construction strategy of local literature resources sharing service system in ancient city Zhengding from the aspects of collecting and collating the literature resources of Zhengding local literature,the construction of special document sharing service space,the construction of shared service platform of Zhengding digital library, and carrying out special service of “going deep into the front line and running embedded curriculum”.

Local literature resources of ancient city Zhengding;Collation and research;Resource sharing

G253

A

侯登录(1965-),男,教授,河北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樊会霞(1966-),女,河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姚秀敏(1968-),女,河北师范大学图书馆研究馆员。赵新莉(1966-),女,河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猜你喜欢
河北师范大学古城文献
贺河北师范大学百廿校庆
河北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油画作品选登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我有两个童年,一个古城一个江边
翘街古城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安居古城
高等学校书法创作教学摭谈——以河北师范大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