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清伟
(重庆市巴南区中医院儿科,重庆 401320)
中西医结合治疗非器质性消化功能紊乱临床观察
胡清伟
(重庆市巴南区中医院儿科,重庆 401320)
消化功能紊乱是一种消化系统的功能性疾病,小儿常见。主要原因是消化道运动机能异常、胃肠负荷过大、消化系统炎症以及人体对消化器官的运动敏感。此外,还与心理和饮食有直接关系。主要症状有呕吐、食欲不振、腹泻、便秘、腹胀、腹痛和便血等。症状不仅出现于消化道的功能性或器质性疾病,且常出现在其他系统病变时,尤其多见于中枢神系统疾病或精神障碍及多种感染性疾病[1]。严重者可造成营养不良及多种维生素与微量元素缺乏,影响小儿生长发育。我院用消食1号配合西药治疗非器质性消化功能紊乱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共180例,均为2013年6月至2015年12我院门诊或住院患儿,均符合非器质性消化功能紊乱诊断标准[2]。男124例,女56例;年龄6个月~12岁,平均6.5岁。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9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两组均用西医常规治疗。合理喂养、培养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纠正微量元素缺乏(若缺锌,口服锌铁钙口服液10mL,每日2次)。腹胀者加用吗丁啉,每次0.3mg/kg,每日3次口服。助消化剂胃酶合剂或多酶片等。腹痛明显者予山莨菪碱(654-2)1mg/kg口服,严重者肌注。呕吐者予维生素B6口服,每日2~10mg;口服补液盐(ORS)。腹泻较甚者予蒙脱石散,小于1岁1/3包,每日餐前30min口服;1~2岁每次1/2包,每日3次;2~3岁每次1/2包,每日4次;大于3岁每次1包,每日3次。
观察组加用消食1号加减。药用太子参20g,陈皮10g,炒麦芽10g,谷芽10g,山楂10g,黄芩10g,茯苓15g,白术10g,神曲10g,法半夏6g,甘草3g。腹泻加肉豆蔻、芡实各15g,腹泻日久者加煨诃子3~6g,寒湿滞脾者加厚朴、藿香各3g,湿热困脾者加黄连、车前子各3g,脾虚食滞者加鸡内金、炒莱菔子各6g,枳实3g;腹胀加厚朴、槟榔、枳实各6g。水煎,约300mL,分早晚2次饭后温服,药物用量根据年龄酌增减,日1剂(大于2岁)或2日1剂(小于2岁)。
两组均治疗10天为一疗程,治疗2~3个疗程。服药期间忌食辛辣甜腻、生冷。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痊愈:腹泻停止,其它症状消失,大便常规检查正常。好转:腹泻停止,症状大部分缓解;未愈:腹泻未止,症状无变化。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例(%)
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王某,男,3岁,2014年4月11日初诊。腹泻3天,加重半天。3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泻不适,量不多,无臭味,偶伴腹痛,泻后痛减,腹软,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肠鸣音正常。食欲欠佳,大便先干后稀,日3~5次,舌淡苔薄白,小儿指纹达风关、色淡红。入院后行血常规、腹部B超及CT均未见异常。诊断为非器质性消化功能紊乱(消化不良)。中医诊断为小儿腹泻,辨证为脾虚泻。遂予以西药蒙脱石散、多酶片及消食1号口服,治疗2个疗程后大便正常,食欲恢复。
小儿脾胃薄弱,经脉未盛,易为各种病邪所干扰。感受寒邪、乳食积滞、脾胃虚寒、情志刺激、外伤,皆可使气滞于脾胃肠腑,经脉失调、凝滞不通则腹痛;小儿脾胃受损,内伤乳食,停聚中焦,积而不化,气滞不行,则小儿不思乳食,食而不化,脘腹胀满,嗳气酸腐,大便溏薄或秘结;喂养不当,他病伤脾,先天不足。其病变主要在脾胃。治疗诸症时除对症治疗,更应注重健脾消食。消食1号方中太子参补气健脾,生津润肺。陈皮、法半夏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和胃止呕。炒麦芽、谷芽、神曲消食健胃,消食积。山楂消食化积散瘀。茯苓、白术补中健脾,祛湿和中。黄芩清热澡湿,泻火解毒。甘草调和诸药,以防黄芩寒凉太过,亦甘温益气以健脾。因此,中西医结合治疗非器质性消化功能紊乱可取得较好疗效。
[1]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上册)[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75.
[2] 张万岱,危北海,陈治水.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4,12(6):2683-2686.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79.
R574.4
B
1004-2814(2017)02-0157-01
2016-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