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春霞
摘要: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个体的健全个性,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解决学困生问题不仅是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之一,也是提高学生基本素質以适应其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
关键词:学困生;心理特征;教育策略
【分类号】G633.8
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个体的健全个性,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是以培养学生主体的主动精神和智能的开发为根本出发点的。解决学困生问题不仅是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之一,也是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以适应其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著名的教育家魏书生老师曾经这样说过:从长远利益看,把一个学困生转变成才的社会意义远超过培养一个优秀学生。同时,转化学困生对于预防青少年犯罪,维护社会安宁和秩序,促进社会和家庭的稳定,也功不可没。可见,学困生转化有它潜在的不可估量的社会价值。
辅导学困生,首先要分析学困形成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学生学习困难产生的原因十分复杂,笔者认为,多数学困生为心理原因造成的学困,因此,辅导学困生要首先正确分析学困生的心理特点,从心理辅导入手,与学困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进而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帮助其克服消极心理,增强自信心,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形成良好的情绪和行为习惯。
一、学困生的心理特点分析
1.学困生的心理特点。在教育实践中,我们经常接触到这样的一些学困生,他们有的执拗任性,妄自尊大;有的破罐破摔,得过且过;有的怨天尤人,无所事事;以上这些可能在某些学困生身上交叉存在或某阶段存在。通过分析,我们发现他们存在以下心理特点:
(1)、恐惧心理。由于学困生学习自觉性差,学习成绩差,所以经常受到老师、家长的批评和同学的冷落,于是产生焦虑、紧张、颓废的情绪,尤其是性格内向的学困生,心理压力更大。他们怕老师批评训斥,怕同学讽刺挖苦,怕家长责罚,怕学习、怕考试。
(2)、沮丧心理。学困生往往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无可救药,比他人矮一截,所以,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内心充满沮丧,缺乏进取心和上进心。
(3)、防御心理。学困生学习上有了困难,做了错事,不愿让老师知道,对老师避而远之,不敢回答老师的问题,不敢向同学请教问题,或推托、或搪塞、或撒谎,心理矛盾重重。
2.学困生的心理成因。
(1)、生理因素:小学生处于似懂非懂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既有积极向上的心理活动,也有不少消极的心理活动。学困生和一般学生相比消极心理更多一些,对自己往往缺少正确的认识与评价,他们中有的调皮、贪玩,自制、自控能力差,上课坐不住;有的学习方法不当,还有的智商较低,接受新知识能力差,以至于产生心理障碍。
(2)、性格因素:一般来讲,学困生中有一部分学生性格内向,遇到问题不愿意与他人沟通,因此这些学生更容易产生忧郁、猜疑、自卑等病态心理。
(3)、家长因素:家庭是一个人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之一。家庭教育对学生有相当大的影响。如果家长的期望值过高或过低,对孩子的心理有一定影响;如果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或过分溺爱,会使学生养成消极的心理;如果家庭不健康或气氛不和谐,孩子生活在不安定的环境中,心理也会发生偏差。
二、师爱当先,多措并举;提升学困生的心智
对学困生的辅导,教师要首先投入情感,主动关心孩子、理解孩子,逐步与孩子建立融洽的关系。取得孩子的信任与依赖是学困生辅导的关键一步。“亲其师,信其道”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孩子愿意接近了,愿意聆听了,教师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辅导孩子了。
1.寻找焦虑心理中的“希望点”,重塑学困生的自信。学困生有焦虑心理,说明他们也想成功。此时,他们比其他学生更需要理解,更渴望帮助。在教学中教师要把握住这种心态,给他们以真诚的帮助,通过关键事件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2.发扬自卑心理中的“闪光点”,坚定学困生的信念。陶行知先生说过:“你这糊涂的老师,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下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其实,每个学困生也都有闪光点,教师不能一味地冷落学生,应把他们从自卑的阴影中带出来,使他们能够真正地享受老师的爱。教师平时要跟他们多接触,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他们对老师产生信任感和亲近感,愿意把自己内心深处的话向老师诉说,从而成为无话不说的好朋友。然后告诉他们,其实你们与优秀生一样,在老师眼里都是优秀的学生。教师平时还要多鼓励少批评,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正确地认识自己,相信自己,从而坚定信念,使他们逐渐摆脱自卑这一无形的枷锁,尽情地展现自己的闪光点。
3.挖掘对抗心理中的“相熔点”,解除学困生的戒备。学困生学习成绩差,经常受到人格侮辱甚至体罚,因此他们内心恐惧,敌对情绪的支配使他们产生“我就是不听你的”的逆反心理,为此,教师首先要改变自身的形象,做到把微笑带给他们,把欣赏挂在嘴边,和全班同学一起形成和谐、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多给他们安慰与关怀,为他们创造一个友爱互助的学习环境,帮助他们从痛苦中挣脱出来,使他们感受到集体和老师的真诚与关心。
消除学生对抗心理是建立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的,老师除了要改变自身形象,还要尊重学困生。教师对学困生要有充分了解,平等对待,只有动之以情,用火一般的热情去化解他们内心的坚冰,才能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即使是批评教育,也要注意艺术性,要爱字当头,如同在药片上裹一层糖衣,做到药到病除。如笔者所在班上有个学生对抗心理很强,只要老师表扬其他学生,他就会不以为然掩饰自己的在意,老师批评他他便与老师作对,上课不认真听讲,故意插嘴。笔者就抓住他在课堂上发言积极的优点,表扬他并告诉全体学生:老师就喜欢这样积极思考、主动交流的学生,尤其喜欢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在恰当的时候发表见解的学生。时间一长,他便感觉到老师的良苦用心,上课既能认真听讲,而且举手发言不随便插嘴,成绩也直线上升。
总之,为了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本着“不抛弃,不放弃”原则,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应该争取更多的时间和学困生谈心,走到他们的心里。针对不同类型学困生的心理特点,用一片爱心去关心他们、帮助他们。只要我们对学困生多一点关心,多一点理解,用我们的热情去教育他们,感化他们,我相信,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效。
参考文献:《班主任工作守则》 《教育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