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下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工作研究

2017-04-12 10:54施翔
现代交际 2017年1期
关键词:网络新媒体民主监督

施翔

摘要:近年来,新媒体因其具有的交互性与即时性。海量性与共享性。多媒体与超文本个性化与社群化特征,吸引众多网民参与其中,成为新时代的宠儿。而随着新兴的网络社交软件和新媒体的普及.网络新媒体成为民主监督的重要渠道之一.在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工作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为民主监督提供新渠道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

关键词:民主监督 网络新媒体 青年联合会

一、新媒体的诞生为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带来新变化

(一)新媒体为民主监督提供新渠道

网络舆论监督向来作为人民政协民主监督的重要渠道之一,发挥其他监督方式不可比拟的重要作用,而新媒体的产生使得网络舆论监督能力大大加强。

第一,自媒体曝光。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最大的区别在于其强大的交互性与共享性。在传统媒体时代,信息的主导权掌握在媒体权利拥有者手中。大众传媒给予我们什么信息,我们就只能接受什么信息。而在新媒体的作用下,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我们可以随时随地分享发生在身边的新鲜事。

第二,微博论战。随着新兴的网络社交软件和新媒体的普及,微博论战一词不断充斥人们的眼球。这一特殊的网络现象时有发生,引发众多网民围观。微博论战既是思想文化的斗争,又是对现实社会冲突的反映。微博论战不仅仅能够使得社会不满情绪发泄。同时也有利于问题和矛盾的解决,关键在于人们是否找到运用冲突来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每每发生微博论战都能吸引大量的网民围观,加之有影响力的“大v”参与,论战所折射的社会问题能够得到充分关注,從而推进事件的解决。

(二)新媒体为民主监督带来新问题

网络新媒体作为民主监督的重要渠道。的确发挥出其他民主监督不可比拟的作用,但也正是因为网络新媒体的交互性、共享性的特点,也为民主监督带来不少新问题。

第一,传递信息真伪难辨。“随着信息传播模式的转变也决定了媒介权利形态的转变,新媒介背景下媒介权利不再是媒介资源垄断者的权利,而是信息拥有者的权利。”这使得任何掌握信息的人都有充当媒体人的可能。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即信息碎片化。微博上对于某一事件的信息往往是支离破碎,因此针对这样的事件而开展的论战往往会发生戏剧性的转变。

第二,易演变为网络暴力。一个事件在网络传递的影响下。短短几秒就能聚集大量对这一事件的充满兴趣的关注者。基于对事件的共同关注和共同观点使得这些关注者迅速形成了一个暂时的论战群体。此后这些关注者的行为变得难以琢磨。

二、网络新媒体监督参与者的群体特征要求加强青年联合会工作

(一)青年为主要参与群体

根据《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以10-39岁年龄段为主要群体,比例达到78.4%。与2014年底相比,20岁以下网民规模占比增长1.1个百分点。互联网继续向低龄群体渗透。”青年对于新鲜事物有着其他群体不可比拟的接受能力,且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青年的维权意识、政治意识、法律意识均高于其他群体。因此,在网络新媒体中民主监督的主要参与群体为青年。对于青年的团结和教育工作自然而然落到了青年联合会的肩上。

(二)参与群体内部等级分化

在前网络时代。由于人们是被动接受信息。因此获取的信息量的大小不会有太大的差距。而新媒体时代,每个网民都可以通过网络新媒体主动获取感兴趣的信息。但每人关注事件的时间长短、对于事件的理解都有差异。加上每人受教育程度不一。学习专业不同和所代表的个人利益不同。因此不同的人对于事件的熟悉和了解程度也存在差异。而这种差别便使得参与群体变得等级分化。掌握信息多的人在群体说话更具有权威。更具有影响力。而掌握信息少的人相对而言就没有了话语权。成员若想改善群体中的地位,只有通过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金钱来获取更多相关的信息。

(三)从众心理与群体无意识产生重要作用

任何人在网络上言论的目的,都是试图通过自己言论来传递自己的价值观。因此微博论战的实质也是一场价值观的较量,论战中你一言我一语,都想着能在语言和论据上压制对方。而一切得到多人认同的意见就成了评论中的“热门”。网友们选取那些和自己观点相同或者自己认同的评论进行点赞。由此一些极具人气的热门评论成了“主流价值观”,这些“主流价值观”深刻影响参与论战的人员。而这些观念。在群体无意识和从众心理的作用下对参与网络民主监督的青年产生重要影响。

责任编辑:孙瑶

猜你喜欢
网络新媒体民主监督
发挥政协优势 提高民主监督实效
韩启德在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工作座谈会上建言
关于人民政协民主监督策略和方法研究
网络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管理模式的探索
积极主动全力配合政协民主监督
把党员民主监督落实到“神经末梢”
网络新媒体对高校审美教育的影响分析
网络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创新研究
传统媒体与网络新媒体对突发公共事件报道的框架分析
网络新媒体环境下版权保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