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散学生思维

2017-04-12 13:50王丽凤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发散学生思维小学数学教学

王丽凤

(黑龙江省红兴隆管局曙光农场小学 黑龙江七台河 154600)

摘 要:数学是一门思维的学科, ,怎样进行有效的数学思维训练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小培养学生的思维训练尤为重要。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发散 学生思维

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不仅关系到数学教学的质量,更关系到未来人才的素质。在小学阶段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发散学生的思维能力即创新意识成为许多教师一直在探索的话题,也是每位数学教育工作者都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根据多年教学经验,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激发兴趣,活跃思维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朋友,“凡是没有发自内心地求知欲和感兴趣的东西,是很容易从记忆中挥发掉的。”说明了要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学中,要特别注重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如每节课的开始,采取故事引入,悬念引入,激趣引入、竞赛引入等等牢牢抓住学生的心,使其全身心投入到下面的学习中。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令特点和认知水平,精心设计,指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动手实践找到特点,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总结规律,保证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思维活跃,让学生在经历探索的过程中体验成功或失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一题多解,发散思维

数学课标提出“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长期以来,学生习惯于按照课本或老师教给的方法思考问题,这对于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智力潜能的激发,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都存在局限性,而加强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避免学生思维的单一性。 所谓创新意识就是别出心裁,独辟蹊径,从多方尋求解决问题的形式,例如下面这道看图列式题,求一共有多少的圆:

此题方法很简单,学生很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是5+5+3=13,这是一年级学过的连加法,但是我们不能只停留在一年级的思维方式中,随着知识的丰富,要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求一共有多少个?我是这样引导学生观察的。

1.横着观察

求2个5多3的数,列式为:5×2+3=13

2.竖着观察

是求3个3多4的数,列式为:3×3+4=13。

3.整体观察

是求3个5少2的数,列式为:5×3-2=13。

也可以求5个3少2的数方法:3×5-2=13

4.用挪移法列式为:3×4+1=13.

教学中,通过不同的观察与思考,我从多方位,多角度启发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一题多解,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灵活运用所学知识,防止学生片面看待问题,由此可见,发散思维是一种从多方面寻求答案的思维形式。

三、一题多问,拓宽思维

教学中,我注意教学策略运用的灵活性和综合性,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根据已知条件提出不同问题的能力发散思维。

如教学2008年申办奥运会的4个 城市的的票数分别是:北京:56票、多伦多:22票、巴黎:18票、伊斯坦布尔:9票。

根据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会问:1、谁的票数最多?谁的票数最少?2、北京比多伦多多几票?3、伊斯坦布尔比北京少几票?等等,学生能提出很多问题,并一一解答。

又如.一班有21人,二班有29人,根据这两个条件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会说:两个班共有多少人?二班比一班多多少人?一班比二班少多少人?

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不仅把的知识和经验运用于实际当中,增强应用意识,真正体会了数学知识间的联系,还增强了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提高实践能力。

由此可见,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经验技能从多方面提出不同的问题也是发散学生思维的重要方法之一

四、一题多变,拓展思维

所谓发展创新意识就是指它具有独创性、多向性、灵活性等特点, 在数学教学中,只要能够挖掘到深层信息,就能创造出新的思路和解法。学生不仅提高了能力还发散了思维。

如题1、一班得了12面小红旗,二班比一般多得3面,二班得了多少面?

出示问题:谁和谁比?谁是大数?求什么数?用什么方法?

学生答:二班和一班比,二班是大数,求二班就是求大数。用加法计算。

学生列式:12+3=15面

出示题2、一班得了12面小红旗,二班比一般少得3面,二班得了多少面?

出示问题:谁和谁比?谁是大数?求什么数?用什么方法计算?

生答:二班和一班比,一班是大数,求二班就是求小数。用减法计算。

学生列式:12-3=9面

题3、一班得了12面小红旗,二班比一般多得3面,二个班共得了多少面?

求二个班共得了多少面?就是用一班的红旗数+二班的红旗数=一共的红旗数。一班红旗数 是已知的,二班未知,必须先求出二班的红旗数,再求总数。

学生列式:12+3=15 15+12=27(面)或:12+3+12=27(面)

题4、一班得了12面小红旗,二班比一般少得3面,二个班得了多少面?

学生会根据以上知识的积累和经验,通过分析,能很快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同一道题,通过不断变化,有的甚至只有一字之差,就产生了多种不同的解法。由此可见,一题多变把知识间的联系相互串联起来,学生更清晰的理解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增强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扩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更拓展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化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归纳概括得到的猜想和规律,并加以验证,是创新的重要方法。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潜心研究,在各种教学活动中,激发兴趣,调动积极性,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创新意识的培养应该从义务教育阶段做起,贯穿教育教学的始终。因此,教学中老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猜你喜欢
发散学生思维小学数学教学
浅析发散学生思维的方法
贯注方法引导 发展数学思维
教学设计:从学生的思维起点出发
基于学生提问的小学英语教学探究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动态平衡的点滴做法
让数形结合浸润数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