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蒙学识字之教学策略

2017-04-12 16:00吴俊丽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17年3期
关键词:蒙学识字传统文化

吴俊丽

【摘 要】“部编本”语文教材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新增了部分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时,应坚持以识字为核心,同时有效地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从学生的需求出发,依托文本特点,挖掘隐含的知识内容,触发语言的魅力,以在反复诵读中归类、在文化浸润中复现、在生活链接中巩固的方式开展识字教学,最大限度发挥蒙学识字教材的教学价值。

【关键词】蒙学 识字 传统文化

部编义务教育语文一年级教材,更加重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教材新增了《古对今》《人之初》等蒙学内容。传统蒙学的融入,意在紧密结合语文学科特点,体现核心价值观。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蒙学教材如何以识字为核心,有效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润“核心价值观”于识字教学之中,对此我们在《人之初》的教學中作了一些尝试。

一、反复诵读中归类识字

许多儿童在未入学前就已经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对《人之初》有所了解,但是面对其中的单个汉字却不知道读音。《人之初》是以三个字为一组的方式呈现的韵语材料,具有浅显通俗、灵活丰富、节奏富有美感和易于反复诵读的特点。教学中教师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紧扣文本特点,在读准音环节,采用反复诵读的方式归类识字。

呈现生字卡片时,教师紧紧抓住《人之初》三字一组、整齐押韵的文本特点,变单个生字呈现为三个字一起呈现,从生字表层挖掘隐含的知识内容,触发语言的魅力,变孤立识字教学为识读同步、寓识于读。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不仅提高了识字能力,而且提高了感受语言美的能力,最大限度发挥蒙学识字教材的教学价值。

教学《人之初》时,学生初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字的读音。初读之后,学生自主交流生字读音,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回到文中,在反复诵读中进行归类认读。

比如,诵读归类翘舌音。

1.读一读。学生可以用手指着读,可以不动唇地读,也可以大声地读,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2.找一找。学生反反复复诵读课文,按照顺序逐个字找,一行一行找,变序跳跃着找,在找中认清字形,发现翘舌音的字有“初、之、善、专”,并说一说,在找中整体定位识记生字。

3.读一读。呈现归类词卡“人之初、性本善、贵以专”,学生再读,于诵读中强化识字和巩固生字,于诵读中感受三字韵语的节奏美感。学生就在这样的环境里认认字,动动手,读读课文,做到眼到、口到、耳到、心到、手到,全身心地投入,边读边用心去思考,按照汉字的读音规律归类识字。同时,这个过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培养学生仔细读文章、反复读文章、自己去寻找和发现识字规律的能力,充分实践了“诵读中背记”的蒙学识字方法。

二、文化浸润中复现识字

《人之初》来源于古代经典的儿童读物和蒙学教材《三字经》,它既是识字、阅读的蓝本,也承载着一定的文化内涵,渗透了优良的传统文化。怎么处理好蒙学文化浸润与识字教学的关系,做到不脱离语境、不脱离文化展开识字教学,为此教师将难认难记字融入古代文化元素中进行复现识字。

(一)创设情境,趣味识字

为了增强趣味性,教师创设了学校吉祥物“YOYO”这一动漫角色,学生随着“YOYO”一起去古代寻找《三字经》。

师:“YOYO”看到了古代的小朋友捧着书,正书不离手专注地读着,他的书是竹简做的,写着什么呢?(出示“性相近,习相远” )

师:我们看到客厅的左右两边各挂着一幅卷轴,你知道写着什么吗?(出示“教之道,贵以专”“苟不教,性乃迁” )

师:古代的老师正在认真地教小朋友读课文呢!他的扇子上写着——(出示下图)

师:古代的老师会把小朋友不会读的字,写在水牌上,挂在横梁上,小朋友可以利用玩耍的时间记忆,这位古代的小朋友哪些字不会读呢?(出示“贵”“专”“迁”)

蒙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与教育意义,同时也渗透了核心价值观。教师通过情境的创设,将蒙学识字置于古代文化情境中,借助文化元素——竹简、卷轴、水牌等不断复现生字,让学生在情境中认读生字,做到蒙学识字不脱离语境、不脱离文化。

(二)模仿古人,读中识字

“认认真真读书,从积累诵读、自能读书开始;老老实实做人,从做有知识、有文化传承的人开始”,这正是蒙学思想的精华。教师创设情境,以活泼有趣的方式导入教学之中。

学生随着“YOYO”一起去古代学习,教师追问:“古人是怎么读书的?”学生认真回忆,“古人读书时是摇头晃脑的”“古人读书是边走边读”“声音有高有低,有长有短”……这时,教师顺势引导:“古人读书时‘心到、眼到、口到,读的时候不多一个字,不少一个字,小朋友能不能学着古人的样子,小眼睛专注地看着每一个字,认认真真地读一读?”

通过模仿古人,教师让学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有模有样地反复诵读,既巩固了生字,又在潜移默化中习得读书的习惯、读书的方法,传承蒙学“写方块字,读经典文,做中国人”的立身准则。

三、生活链接中巩固识字

汉字作为语言文化的表现形式,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教师在识字教学的组织过程中需要将目光更多地投向于儿童熟识的语言环境中。

(一)认识生活中的《三字经》

离开古代,“YOYO”继续带着学生去生活中寻找《三字经》。“YOYO”启发学生认真思考生活中哪里见过《三字经》。经学生讨论后,PPT展示了许多带有《三字经》的活动场景图:校园的台阶上、报告厅的屏风上、接待室的大厅里、四年级同学的书法作品中……生字在生活化的语境中不断反复再现,帮助学生巩固记忆。

“YOYO”寻找古代的《三字经》,以教师复现生字、学生认读为主。“YOYO”寻找现代生活中的《三字经》,以学生主动寻找、自主发现为主。教师提供机会让学生交流课外识字的途径与成果,充分调动学生的识字积累,激发学生的识字欲望。教师顺势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识字。

(二)认识生活中的生字词

识字教学的主要材料,应力求和儿童的生活经验结合,让学生能在更加生活化的情境中学习汉字,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识记、运用汉字的能力,从而做到识用并进。

在学生学习了9个生字以后,教师启发引导学生:“《人之初》里面的生字,你在生活中见过吗?”教学中,以“教”为例,学生纷纷找出:“老师办公室的门牌上有‘教”“我们学校‘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附属小学的校名中有‘教”“语文课本上有‘教”……接着教师提供学习单,请学生同桌合作,从这些照片里找出今天学过的生字“教、之、性、善、习、贵、专”,用铅笔圈出来,读一读。

本课学习单的设计以运用为导向,注意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生字在不同的语境中出现,如门牌、书名、横幅、路标,并指导他们将语文学习成果运用于生活,不断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读出周围环境中的字,汉字对他们来说再也不是枯燥的方块,识字不再是苦差事,反而还有许多乐趣。

蒙学识字是第一学段教学中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本文对如何处理好蒙学文化浸润与识字教学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就蒙学识字方法进行了初步的尝试,而蒙学识字的有效性、科学性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教师只有从学生的需求出发,依托文本特点,挖掘隐含的知识内容,触发语言的魅力,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蒙学识字教材的教学价值。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附属小学 310012)

猜你喜欢
蒙学识字传统文化
日新才能启蒙
论传统蒙学对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启示
蒙学:古人的儿童教育智慧
识字儿歌
识字儿歌
识字故事
识字谜语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