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散文”另解
——韩愈实用文管窥

2017-04-11 15:53韩蕾蕾
三晋基层治理 2017年6期
关键词:墓志铭韩愈散文

韩蕾蕾

(成都师范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0)

韩愈“散文”另解
——韩愈实用文管窥

韩蕾蕾

(成都师范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0)

韩愈诗、文并举,成就斐然,历代对其作品惯于以“文学”的角度进行探讨和赏析,但是,韩愈的散文大部分是具有文学审美价值的实用文章。通过对韩愈实用文思想内容的解读,总结其实用文写作的特点,不仅为后世实用文写作树立了躬行效法的标准,而且为我们今天的实用文研究拓宽了道路、提供了借鉴。

韩愈;实用文;创新

韩愈操翰成章,成就卓著,可谓是一位高产作家。他的作品均由其门人李汉编辑,他曾在书前序里提到收编诗文七百多篇,其中散文约有三百三十一篇。虽然学术界对诗文数量的统计略有出入,但总体而言,韩愈的散文数量确实较多,并且这些散文并非完全意义上的纯文学作品。民国初谢无量曾指出“吾国,自古有美文和实用文之别,其原,远出五经”,这里的美文主要指用于赏析、怡情的纯文学性作品,实用文则指“在没有开化的时候,因生活的必要发生的”文体。韩愈的散文中就包含了大量的实用文,但是由于人们对韩愈文学作品与一般文章 (包括实用文)的差异经历了漫长的认识过程,使得韩愈的实用文还缺乏整理。笔者试图从“实用文”的角度来审视韩愈的散文创作,发掘其写作特点的创新之处,这对我们今天在实用文领域的革故鼎新提供了借鉴和启发。

一、韩愈散文的分类

学界将韩愈的散文分为杂著、书信、序文、碑志四类,其中除了杂著里的小品文、记叙文、哲学论文等一些文学性很强的文章外,其余几乎全是实用文。韩愈的实用文涉及内容广泛,笔者根据形式及内容将之分为公务文书类和私人文书类。

公务文书类:上行文,是韩愈公文的主流体式,以奏折居多,包括表、状、启、议等。韩集的“表”类公文有十八篇,从其涉及事项上可分为论事表、贺表、谢表四类;“状”类公文有三十二篇,从用途的角度进行划分,即论事状、贺状、荐状、请状、进状、谢状、奏状、申请状八类;启和议的篇目较少,仅有七篇,其中《范蠡招大夫种议》还被朱熹指为伪作,尚有争议。平行文,“依唐制,有品以上公文皆称牒”,该文体为唐代独有,韩愈写有两篇,用于与其他部门及其官员的公务往来。下行文则仅有一篇《除崔群户部侍郎制》。

私人文书类:这些文书都是根据日常所需而作。韩愈的序主要是指赠序文,约有三十六篇,其赠别客体分别是官僚、文士、禅僧与道士三类。韩愈的“书”基本都是亲友间的书信,约为五十七篇,其写作对象分别是后辈、朋友、当权者三类。韩愈的墓志铭和碑合在一起,共成为碑志文,作品数量较多,有“碑志七十六”(经朱熹考辨之后,公认现存世七十五篇),按写作对象分别为达官人、才者能人、至爱亲朋三类。韩集中的颂“文”仅有三篇。哀辞和祭文合称哀祭文,据李汉的统计,共有三十九篇。我们按照祭祀对象分为祭亲文、祭友文(分为祭亲人和祭友家属文)、祭神文、吊古文四类。

从以上论述可见,韩愈的散文里含盖了表、状、启、驳议 、牒 、制、书、序、墓志铭、碑、解、颂、哀辞、祭文等至少十三种文体样式,这些文体或用于说理,或用于叙事,或用于抒情,但确实应该归为“因生活的必要发生的”实用文范畴。

二、韩愈散文的特点

韩愈作为政府官员,必须进行公务文书的往来;他作为一代文豪,为扩大儒学的影响、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倡导古文写作等需要,也必须积极致力于实用文写作。因此,韩愈实用文数量众多、内容丰富。有维护国家统治的,比如韩愈用《论淮西事宜状》反对分裂,维护君王的统治;在《送董邵南序》中,通过列举的历史人物来劝告河北豪杰们理应报效朝廷;用《论淮西事宜状》、《黄家贼事宜状》积极参与战事的谋划并谈及如何用兵;在其行文中,也多有体现,如《平淮西碑》的“唐承天命,遂臣万邦”、《进撰平淮西碑文表》中的“伏惟唐至陛下,再登太平”等。有为民请愿的,比如韩愈在《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中请求免除徭役赋;在《潮州请置乡校牒》中建议在潮州设置学校;在《论淮西事宜状》中陈述“近贼州县,征役百端;家夫织妇,不安其业。或时少遇水旱,百姓愁苦。”;在《请复国子监生徒状》中,提出振兴教育的计划;在《应所在典贴良人男女等状》中言“乞令有司重举旧章,一皆放免”等。有卫儒反佛老的,如《与孟尚书书》中,韩愈激动地表示:“释老之害过于杨墨……”;在《论佛骨表》的“事佛求福,乃更得祸”、“乞以此骨付之有司,投诸水火,永绝根本,断天下之疑,绝后代之惑。”等;以及在《进士策问十三首》《吊武侍卫所画佛文》《故太学博士李君墓志铭》《殿中侍郎史李君墓志铭》等文中韩愈皆直言不讳,劝告世人不要迷信因果报应、长生不老、成仙得道。有传道授业的的,如“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说》),韩愈通过其实用文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和主张,其中非常有代表性的是“文以明道、不平则鸣”,这是他的文学思想,在《争臣论》《答尉迟生书》《题欧阳生哀辞后》《上兵部李侍郎书》《与孟尚书书》《送陈秀才彤序》中不同程度的对这一主张进行了阐述和践行。

以上内容皆体现了韩愈散文“为事造文、因事生文”的特点,且大多言简意赅、言之有物,具有很强的工具性,这也是韩愈散文“实用”倾向的体现。

三、韩愈散文的艺术特色

韩愈的实用文是对前人成就创造性地继承和革新,较之唐宋以来的其他作家而言,自成一格,开创了属于自己的实用文写作道路。

(一)结构变化无方而不逾矩

韩愈的实用文主要分为公务文书和私人文书。通常而言,公文是较为死板固定、枯燥无趣的,但是韩愈的公文摒弃了骈文僵化的程式,在行文结构上独辟蹊径。据统计,在韩愈的五十九篇公文中,除少数贺表外,几乎全以散体行文,使文章的形式与内容达到了完美的统一,使其总体结构严谨规范。首先,标题中皆包含文种名,主旨清晰、便于归类。比如,《论淮西事宜状》、《潮州请置乡校牒》等,多由事由/事件+文种组成。其次,文段结构上惯用三段论的形式,比如,《论淮西事宜状》第一部分:“敬语(右,臣伏)+事件”;第二部分:“处理办法”;第三部分为固定格式:“谦语+谨录奏闻(奉状以闻)+谨奏”。再比如《论佛骨表》第一部分:“敬语(臣某言,伏)+事件”,在开头部分为我们交代了有关背景和缘由;第二部分:阐明事情的本质、现状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办法和主张;第三部分:谦语(无任感激恳悃之至,谨奉表以闻)+古代章表习惯用语(臣某诚惶诚恐)。这种结构方式对公文的用语行文起到了一定的规范作用,同时,在韩愈文以明道创作思想的指导下,其公文在用词上屏除了绮靡之气,以骈散相间,以实用为主,给人焕然一新之感。对此许同莘对之评价为“独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是说也,匪独为文章而发也。唐承南北朝之敝,一代官文书,气格卑靡,虽贞观,开元之盛,以视东汉经术之饰吏治,终有逊色。独昌黎上规姚、姒,下逮庄、骚,不独文章雄视百代,即奏状之文,亦复谨严浑厚,以一语而抵人千百。兹先征之于贞观、开元公牍之文,而后论昌黎本集。”

韩愈的私人文书之结构更是纵横开阖、篇篇新意。他的碑志类作品突破常规的公式化写作“公名某,字某,某地人也”的格式,开篇是根据撰写对象的不同情况而不断变化,《柳子厚墓志铭》开头“子厚,讳宗元。七世祖庆,为拓跋魏侍中,封济阴公。”先介绍姓氏、家族、任官情况等,再按时间顺序来介绍;而《贞曜先生墓志铭》行文开头则是“唐元和九年,岁在甲午八月乙亥,贞曜先生孟氏卒,无子,其配郑氏以告,愈走位哭且召张籍会哭”是从其死入手来写。再如,韩愈撰写的哀祭文,其中《祭十二郎文》的结构完整严谨,是按次序先后设置,井然有序;《祭田横墓文》布局以退为进、曲折变化;《欧阳生哀辞》则分为“序”和“辞”两部分,以“序”为主。对此,钱冬父认为“一篇有一篇的结构,措辞造语立意,极尽变化之能事,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宋人张耒评价为“韩退之穷文之变,每不循轨辙。”

(二)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变化多端

清人陈大魁曾言:“一集之中篇篇变,一篇之中段段变,一段之中句句变,神变,气变,境变,音节变,字句变,惟昌黎能之”。韩愈实用文的表现手法同样丰富而多变。

首先,句法构造上,韩愈为了表情达意的需求,通常长短句交替使用,其文呈现出参差错落。比如他的《柳子厚墓志铭》,最长的一句“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征逐……又下石焉者,皆是也。”多达八十四字,呈现出奔放不羁的气势;而最短的一句“子厚讳宗元。”则不超过十个字,给人一种精劲之感。这种变化增强了语气的音响效果,自成节奏,产生跌宕回旋的气势美。其次,虽然韩愈以古文抵制六朝旖旎文风,但他也注意吸取骈文的长处,创造性地大量采用排偶句,比如:“已果能之,人曰不能,勿信也;己果不能,人曰能之,勿信也”(《答陈生书》)、“一凡人誉之,则自以为有余;一凡人沮之,则自以为不足”(《伯夷颂》)排比可增强文章气势,如长江大河,一泻千里;对偶则使其音韵节奏感突出。这些整齐中富有变化句式形式造成韩文如长江大河般奔放流畅之感。值得一提的是,韩愈还把排偶的运用,熟练地扩大到了段与段、意与意之间,比如,《送浮屠文畅师序》用排偶句式把儒道和佛教对比,《送李愿归盘谷序》把朝贵与隐士对比,《送董召南序》把古之贤侠与今之叛逆对比等等,不但增强了应用文的劝谏效果,而且更具有说服力。韩愈的实用文在文句上,长短句的参差与排偶的顿挫被纯熟地结合运用,行文形式优美、节奏鲜明,一改六朝骈俪之风,形成雄奇奔放、汪洋恣肆的气势美。

除此,韩愈在实用文写作时善于适时地加入铺陈、托物比兴、诙谐等技法,来促使自己的表现手法兼收并蓄、变化多端。铺陈手法,比如在《后二十九日复上宰相书》中连用九个“皆已”排比铺陈周公的用贤任能,接下来再用几个“岂尽”论述当下宰相与之相反的施政,形成强烈对比,气势逼人;还有《送孟东野序》中的40个“鸣”字反复铺叙以成文。托物比兴则用得更频繁,韩愈在《送权秀才序》提到“其文辞引物连类,穷情尽变。”;在《为人求荐书》中,韩愈开门见山地写道:“某闻木在山,马在肆,遇之而不顾者虽曰累千万人,未为不材与下乘也”,用匠石和伯乐来比喻对方,用树和马来比喻自己,从而来表达自己希望被引荐的目的;在《应科目时与人书》中同样是韩愈希望有人来帮助自己,则是用“盖非常鳞凡介之品匹俦也”的“怪物”,“然其穷涸,不能自致乎水,为獱獭之笑者”来形容自己的困厄。诙谐手法也是韩愈常用的技法之一,在《试评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中,韩愈叙述出生低微、负才使气的奇男子王适的生平及他富于滑稽色彩的“骗婚”,这种叙述方式,打破了我们对墓志铭写作需严正的认识;还有《柳州罗池庙碑》原是记载柳宗元的政绩,但是文中却生动地插叙他死而为神的灵异,再加上后面附有的《楚辞》体赞词,让我们感受到了一股不同于前人作品的浪漫气息。李涂在《文章精义》中评述道“退之之文,一人一样,绝妙”。

(三)语言精准生动,勇于创新

韩愈非常重视语言的铸炼,他在《答李翊书》中写道“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惟陈言之务去”;在《南阳樊绍述墓志铭》中讲到“惟古词必己出,降而不能剽贼。后皆指前公相袭,从汉迄今用一律”,这两段话表明了韩愈在语言方面的看法:反对陈词滥调和剽窃抄袭,应讲究陈言务去、词必己出的。同时,韩愈自己也意识到,要去除陈词滥调、不因袭前人,使语言风格清新别致是比较困难的,所以,他在《南阳樊绍述墓志铭》继续感慨道:“多矣哉!古未尝有也。然而必出于己,不袭蹈前人一言一句,又何其难也!”虽然很难,但是韩愈不论是在将携后进方面,还是在自己的作词为文上,都践行陈言务去、词必己出的语言原则。从而,使实用文的语言也体现出精准生动、独创新鲜的特点。

精准生动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实用文的用语方面。韩愈的公务文书,行文以通顺明白为基本原则,朱熹曾用“今按此等公家文字或施于君上,或布之吏民,只用当时体式,直述事意,乃易晓而通行,……故韩公之文虽曰高古,然于此等处亦未尝敢故为新巧,以失庄近平易之体,但其间反复曲折说尽事理,便是真文章。他人自不能及耳”评价其告示类文体。比如,韩愈和傅弈皆著有反佛文章,二文在体裁、内容、反佛理由上都大同小异,但韩愈的《论佛骨表》流传更广,其原因就在于语言表达上的差异:《傅弈传》的语言是“愚僧矫诈,皆云由佛,窃人主之权,擅造化之力”,显得说理空洞、抽象;而韩愈在表述时,不但进行概括地说明还列举实例,同时使用了“百姓愚民冥,易惑难晓”、“老少奔走,弃其业次”等具体的描述性言语,把当时社会上妄佛成狂的画面生动形象的再现。在他私人文书中,《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用“奇”这一个字来“经纬全篇”,把王适这个异常自信,行事张扬高调的奇人奇事描写得很有戏剧性;《祭十二郎文》写少年时郑氏夫人抚养自己的一个细节时,用了“嫂常抚汝指吾”六字表现三人相依为命的深切感情。

新鲜独创的特点最集中的体现是,韩愈在继承古人传下来的语言结晶的基础上提出了“师其意,不师其词”(《答刘正夫书》),于日常生活中提炼语言,从而铸炼出自己的新辞。他自己也曾多次提到“愈志在古道,又甚好其言辞”。这些新辞,有的古奥奇辟,如《送区册序》中,描写南荒偏远的广东阳山县时,用“横波之石”、“廉利侔剑戟”、“破碎沦溺”、“荒茅篁竹”等词体现该县高山怪石、险滩激流的自然风光,但这只是偶尔为之,非其语言艺术的主要方面。更多的新辞体现的是他学习语言遗产的正确态度,比如《柳子厚墓志铭》中的“崭然见头角”是从《礼记.学记》中的“为发头角”模仿创造而来;还有《送穷文》中“蝇营狗苟”来自于《诗经.小雅》“营营青蝇”。更为可贵的是,韩愈还为我们创造了很多明确精炼、生动形象的新词语,这些新词或直接或经过后人略改后沿用至今。比如,垂头丧气和面目可憎(《送穷文》)、痛定思痛(《与李翊书》)、深居简出(《送文畅师序》)、杂乱无章(《送孟东野序》)、求道于盲(改为“问道于盲”,《答陈生书》)、大放厥辞和落井下石(柳子厚墓志铭)、弱之食,强之食(改为“弱肉强食”,《送文畅师序》)等等。我们可以用皇甫湜在《韩文公墓志铭》中的一句话来形容韩愈的语言艺术:“韩公愈茹古涵今,无有端涯。及其酣放,豪曲快字,凌纸怪发,鲸铿春丽,惊耀天下。”

综上所述,不论是从分类,还是从写作目的及内容表述上来看,韩愈的散文中除了小部分文学性很强的文章以外,其他绝大多数文章的确实应该归为实用文的范畴。而韩愈在实用文写作上,一方面,受封建教育的影响,比如他多次参加唐代科举考试,常举中的明经和进士两科考试中都有要求用骈体文进行写作的实用文,该雕琢死板的公式化文体成为士子们参与政治、影响政治的重要手段。这种经历和教育制度对韩愈的实用文写作上的“程式”化、公式主义倾向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另一方面,韩愈却对此嗤之以鼻,在《上宰相书》中他提到“试以绣绘雕琢之文,考之以声势之逆顺,章句之短长,中其程式者然后得从下士之列。”,韩愈认为这种雕琢死板的公式化,使作者无法更好地在应用文中言理达意。因此,韩愈锐意革新,力图打破骈体文的束缚。这两种矛盾在韩愈的实用文中交锋,却结出了胜利的果实。韩愈在文以明道、不平则鸣等文学理论的指引下,对前人成就作了创造性地继承和革新,摆脱了前代陈规陋习的束缚,在结构上、表现手法上、语言运用上都自成一格。这些对韩愈的散文符合实际文体性质的阐述,不仅丰富了唐宋时期的实用文文库,也为后世实用文写作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发。

[1]钱冬父.韩愈[M].北京:中华书局,1980.

[2]吴文治.韩愈资料汇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3.

[3]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4]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2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6]王淑鉴.还韩愈“散文”的庐山真面目――韩愈实用文写作管窥[J].钦州学院学报,2011.

[7]潘丽芳.论韩愈散文的语言风格[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

[8]陆德海.《韩文考异》与朱熹的文法学研究[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9]王朝源.试论唐代的公牍文写作[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10]韩锦标.试论韩愈古文理论的继承性与创新性[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

[11]李 伟.论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人物韩愈杜宏伟[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

[12]张玉丽.韩柳公文研究[D].郑州:河南大学博硕论文,2010.

I207.6

A

1674-1676(2017)06-0063-04

韩蕾蕾(1983- ),女,四川南充人,成都师范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语言文学、语言教育。

责任编辑:郭丽娟

猜你喜欢
墓志铭韩愈散文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跨越千年仍美丽,韩愈从来不“退之”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墓志铭也可以很幽默
墓志铭漫话
墓志铭
《我的墓志铭》征文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