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党对社会保障制度发展道路的认识*

2017-04-11 14:26丁建定
社会保障研究 2017年6期
关键词:社会保障城乡制度

丁建定

(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改革开放以来党对社会保障制度发展道路的认识*

丁建定

(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变化,中国共产党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的认识,提出了社会保障制度发展道路的中国特色及其必要性,社会保障制度的城乡统筹发展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等一系列重要思想理论,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理论的重要内容,并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康发展。

社会保障制度;中国特色;城乡统筹;可持续发展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中国特色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中国共产党逐步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的道路,在此基础上,比较系统地提出了有关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思想理论体系。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初期就十分关注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他在1978年就指出,工会要努力保障工人的福利。我们的国家还很落后,工人的福利不可能在短期间有很大的增长,而只能在生产增长特别是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基础上逐步增长。但是,这决不能成为企业领导不关心工人福利的借口,尤其不能成为工会组织不关心工人福利的借口。在目前的条件下,企业领导在这方面还是有大量的工作应该做,工会组织有更大量的工作应该做。工会组织要督促和帮助企业行政和地方行政在可能的范围内,努力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居住条件、饮食条件和卫生条件,同时要在工人中间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互助活动。[1]邓小平还指出,在人事制度方面,可以考虑把退休制度建立起来。全国各个部门和单位设立专门机构,管理退休的、当顾问的人,负责他们的政治待遇、生活福利方面的事情。把退休人员的问题处理好,便于我们选拔人才。这需要做很多的工作,但是不做不行。[2]

江泽民同志比较系统地论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与现实意义,指出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是深化企业改革的重要条件。要按照国家、企业、职工共同承担的精神,抓紧建立健全待业、养老、医疗和工伤等社会保障制度。[3]加快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特别是抓紧建立和完善养老、失业、医疗保险制度。这对于深化企业改革,保持社会稳定,顺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大意义。[4]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医疗保险制度,完善失业保险和社会救济制度,提供最基本的社会保障。[5]建立城市居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重大举措,是一项带根本性的制度建设。[6]社会保障工作直接关系到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关系到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保证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稳定发展的大局。一定要把中央对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城市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以及一部分遇到困难的离退休人员的生活保障的政策和要求,坚决落实好,切不可疏忽大意。[7]

江泽民指出,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是顺利推进企业改革和结构调整的必要条件。继续加强以失业、养老和医疗为重点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逐步扩大覆盖面,提高社会保障程度。要多方面筹集资金,在企业改革和重组过程中,统筹考虑补充社会保障资金,财政也要打足预算。当前特别要抓好社会保障资金的落实和养老金的发放,做到制度建设到位,资金到账,保障到人。同时要建立健全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这是保持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措施,必须认真加以落实。[8]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坚持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多渠道筹集和积累社会保障基金。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社会保障的标准和水平。发展城乡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事业。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9]

胡锦涛同志也十分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指出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是解决群众生产生活问题的重要环节,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要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做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失业保险并轨的工作,完善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体系。要推进医疗改革,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险制度,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要继续做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做到应保尽保。要切实保障农村五保户基本生活,逐步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要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障资金,强化社会保障费用征缴,进一步提高保障能力。[10]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报告指出,社会保障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全面推进城乡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完善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提高统筹层次制定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关系转续方法。采取多种方式充实社会保障基金,加强基金监管,实现保值增值。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做好优抚安置工作。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加快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11]要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这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工作,是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重要任务,也是保持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条件。把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作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工作扎实推进,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不断促进社会和谐。[12]

胡锦涛同志还对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做出了具体系统的论述,指出要把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作为优先目标,坚持效率和公平、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城乡、整体设计,分步实施、配套推进,积极而为、量力而行,逐步将各类人员纳入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实现城乡统筹和应保尽保。对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以及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等已有的各项保障制度,要不断完善政策,扩大覆盖面。特别是要适应统筹城乡发展新形势要求,抓住社会保障制度薄弱环节加以推进。要开展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试点,总结经验,逐步推开;制定实施适合农民工收入低、流动性强特点的参加养老保险办法,切实维护他们的社会保障权益;着力推进城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养老保险;加快解决关闭破产企业、困难企业职工和退休人员医疗保障问题;切实落实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逐步扩大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保障范围。要完善失业保险制度,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发挥失业保险基金预防失业、促进就业作用。要完善城乡社会救助制度,逐步提高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医疗救助等待遇水平,切实保障农村贫困家庭、城镇困难家庭、离退休职工、在校贫困大学生基本生活。要促进社会福利事业、慈善事业、残疾人事业发展,支持志愿者公益行动,鼓励社区群众和邻里互助。要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加快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13]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系统论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新方向,提出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完善失业、工伤保险制度。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优抚安置等制度,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强残疾康复服务。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

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全面取消以药养医,健全药品供应保障制度。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1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及其重大意义的论述,成为指导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和发展的思想理论基础,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的建设、发展和逐步完善。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城乡统筹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城乡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中国共产党逐步认识到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逐步强调社会保障制度及公共服务的城乡统筹发展。江泽民同志指出,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全国实现小康,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农村实现小康,关键是增加农民收入。要从调整优化结构、增加农业投入、扩大以工代赈、促进农产品流通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开辟农民增收的新途径新领域。[15]贫困地区尽快脱贫致富,是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少数民族地区以及革命老根据地、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国家要采取有效政策加以扶持,经济比较发达地区要采取多种形式帮助他们加快发展。[16]

胡锦涛同志指出,要进一步加强统筹城乡发展工作。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和支持保护体系。要继续加强扶贫开发工作,提高扶贫开发成效,加快扶贫地区脱贫步伐。要加强农村教育,要把改善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提高他们生活水平,作为一件大事来抓。[17]要加大农村扶贫开发力度,因地制宜实行整村推进的扶贫开发方式,继续对缺乏生存条件地区的贫困人口实行易地扶贫,对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实行救助制度。在我们这样一个农村占多数人口的国家里,没有农村的和谐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和谐。要坚持以解决好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着力点,促进农村和谐社会建设。一是要保证农村困难群众基本生活。要逐步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投入。有条件的地方要探索建设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同其他保障措施相配套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探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尤其要做好农村五保户供养、特困户生活救助工作,切实解决好偏远山区和受灾地区农民群众温饱问题;二是要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农村看病难、看病贵、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相当突出,广大农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这种状况。各级政府都要增加对农村卫生事业的投入,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工作,加强以乡镇、卫生院为重点的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和医疗救助体系,让患病农民都能看得起病,得到治疗。[18]

胡锦涛同志十分重视民族地区的社会保障与民生发展,指出要加大对民族地区公共卫生体系和基本医疗服务的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加强民族地区公共卫生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农村卫生服务体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医疗救助制度。要突出抓好民族地区扶贫开发工作,坚持开发式扶贫,加大国家扶贫基金对民族地区扶贫县的支持力度,切实解决好民族地区困难群众生产生活问题。[19]

关于西藏的社会保障与民生发展。胡锦涛指出,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切实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提高各族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把更多关怀和温暖送给广大农牧民和困难群众,着重解决他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农牧区条件艰苦、农牧民增收困难等问题。要继续把西藏作为特殊集中连片贫困区域,加大中央扶贫资金投入力度,重点向农牧区、地方病病区、边境地区倾斜,引导社会资源投入扶贫开发事业,让贫困群众衣食有着落、生活有保障。[20]

关于新疆的社会保障与民生发展。胡锦涛指出,要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救助体系,完善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制度,提高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加强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服务设施建设,发展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事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要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孤儿和流浪儿童养育标准、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完善对承担守边任务边民的补助制度。要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继续把困难地区作为扶贫开发的重点区域,实施连片扶贫开发,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到202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21]

关于西部地区的社会保障与民生发展。胡锦涛指出,坚持为民谋利,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发展差距突出表现在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上。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首要目标,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快社会建设,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服务体系。要贯彻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基本方针,加大社会保障投入,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实施力度。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加快健全城乡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要大力扶持贫困地区特别是民族地区贫困地方加快发展,全力实施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扶贫开发攻坚工程,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22]

习近平总书记也十分重视社会保障制度的城乡统筹发展,指出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突出矛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城乡二元结构没有根本改变,城乡发展差距不断拉大趋势没有根本扭转。根本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主要是保障农民工同工同酬;保障农民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完善农业保险制度;鼓励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建设,允许企业和社会组织在农村兴办各类事业;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推进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统筹发展,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把进城落户农民完全纳入城镇住房和社会保障体系。[23]

要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不断破解城乡二元结构。要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机制,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创新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决策投入、建设、运行管护机制,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要推动形成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体制机制,特别是要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关爱服务体系建设。要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完善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逐步让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进得来、住得下、融得进、能就业、可创业,维护好农民工合法权益,保障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权利。[24]

习近平指出,努力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对这个问题,要辩证地看。城市和乡村、不同区域承担的主体功能不同。我们说的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不能仅仅看作是缩小国内生产总值总量和增长速度的差距,而应该是缩小居民收入水平、基础设施通达水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的差距。此外,对城乡地区收入差距,也要全面认识。城乡区域之间生活成本特别是居住成本很不一样,光看收入也不能准确反映问题。[25]

中国共产党关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认识和思想,促进了中国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协调发展,对于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尤其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性产生了直接而又重大的推动作用。

三、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和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步发展,如何实现社会保障制度在保障和改善基本民生的基础上能够可持续的发展,成为中国社会保障制度长远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中国共产党逐步认识并提出了社会保障制度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邓小平同志早在1978年就已经指出,我们一定要坚持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按劳分配就是按劳动的数量和质量进行分配。[26]林彪、“四人帮”提倡什么穷社会主义、穷过渡、穷革命,我们反对那些荒谬反动的观点。但是,我们也反对现在要在中国实现所谓福利国家的观点,因为这不可能。我们只能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改善生活。发展生产,而不改善生活,是不对的;同样,不发展生产,要改善生活,也是不对的,而且是不可能的。逐步改善人民的生活,提高人民的收入,必须建立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解决这类问题,步子一定要稳,要对群众很好地进行引导,千万不能不负责任地许愿鼓动。[27]

江泽民指出,建立社会保障体系要把握以下几个原则:一是从国情出发,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各方面承受能力相适应,首先保证人们基本生活的需要;二是坚持公平与效率相结合,权利与义务相对应,兼顾国家、企业、个人三者利益;三是要积极稳妥,注意新老体制的衔接和过渡,避免出现大的波动。[28]

胡锦涛十分强调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和完善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制度,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逐步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建立兼顾各类人员的社会保障待遇确定机制和正常调整机制。扩大社会保障基金筹资渠道,建立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制度,确保基金安全和保值增值。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健全社会福利制度,支持发展慈善事业,做好优抚安置工作。建立市场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住房制度,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满足困难家庭基本需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确实保障残疾人权益。健全社会保障经办管理体制,建立更加便民快捷的服务体系。”[29]要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统筹协调做好各项工作,实现社会保障事业可持续发展。[30]

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关注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并从多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系统具体的论述:

关于社会保障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要处理好发展经济和保障民生的关系,既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加大保障民生力度,也不要脱离财力作难以兑现的承诺。要重点加强基本公共服务,特别是要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的支持力度,加强对特定人群特殊困难的帮扶,在此基础上做好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各领域民生工作。要坚持量入为出,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前一阶段,根据财政收入增长很快的形势作了一些承诺,现在看来要从可持续性角度研究一下,该适度降低的要下决心降低。[31]

关于社会保障水平的合理性。群众对生活的期待是不断提升的,需求是多样化、多层次的,而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善民生不能脱离这个最大的实际提出过高目标,只能根据经济发展和财力状况逐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做那些现实条件下可以做到的事情。决不能开空头支票,也要防止把胃口吊得过高,否则,结果只会适得其反,就有可能落入“中等收入陷阱”。[32]民粹主义是造成“中等收入陷阱”的根源。它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政治上搞盲目民主化,意见纷杂,无法集中力量办事;二是过度福利化,用过度承诺讨好民众,结果导致效率低下、增长停滞、通货膨胀,收入分配最终反而恶化。我们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收入提高必须建立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基础上,福利水平提高必须建立在经济和财力可持续增长的基础上。[33]

关于住房保障体系的可持续。加快推进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设,是满足群众基本住房需求,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目标的重要任务。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证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必然要求。住房问题既是民生问题也是发展问题,关系千家万户切身利益,关系人民安居乐业,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加快推进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设,要处理好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和市场化的关系、住房发展的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关系、需要和可能的关系、住房保障和防止福利陷阱的关系。只有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才能充分激发市场活力,满足多层次住房需求。同时,总有一部分群众由于劳动技能不适应、就业不充分、收入水平低等原因而面临住房困难,政府必须“补好位”,为困难群众提供基本住房保障。从我国国情看,总的方向是构建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34]要明确深化住房制度改革方向,以满足新市民住房需求为出发点,以建立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为主要方向。对暂时买不起房的居民特别是非户籍人口,要支持他们先租房子住,对其中难以承受市场化房租、符合条件的困难家庭,政府给予货币化的租金补助,把公租房扩大到非户籍人口,实现公租房货币化。[35]

关于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构建公平、可持续的养老保险制度至关重要。要完善个人账户,坚持精算平衡,增强社保缴费激励,提高收付透明度,提高统筹层次,有序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36]

关于最低工资和社会保险费率的合理性。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幅度要把握分寸,防止工资上涨超过劳动生产率提高。降低社会保险费,目前一些企业的“五险一金”相当于职工工资的40%左右,大大超过一些发达国家水平,要研究精简归并“五险一金”,当前可适当降低企业住房公积金缴付比例,需要时再回归常态。[37]

习近平还十分重视老龄事业与养老服务的发展。要着力完善老龄政策制度。搞好顶层设计,不断完善老年人家庭赡养和扶养、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待、宜居环境、社会参与等政策,增强政策制度的针对性、协调性、系统性。统筹好生育、就业、退休、养老等政策。要完善养老和医疗保险制度,落实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促进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融合发展的政策措施。要建立老年人状况统计调查和发布制度、相关保险和福利及救助相衔接的长期照护保障制度、老年人监护制度、养老机构分类管理制度,制定家庭养老支持政策、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服务政策、扶助老年人慈善支持政策、为老服务人才激励政策,促进各种政策制度衔接,增强政策合力。要着力发展养老服务业,构建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更好满足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38]中国共产党关于社会保障制度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既是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和发展的理论基础,也为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未来的建设和发展指明了方向。

综上所述,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认识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发展道路的认识不断发展和深化,不仅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而且提出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城乡统筹发展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等重要思想理论。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发展道路的认识,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理论的重要贡献。

[1] [2] [26] [27]《邓小平文选》(第二卷),137~138页、197页、101页、257~25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3] [16]《江泽民文选》(第一卷),298页、23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137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2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6] [7]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新时期劳动和社会保障重要文献选编》,1502页、354页,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中共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87页,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9]《江泽民文选》(第三卷),55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0] [11] [17] [18] [19]《胡锦涛文选》(第二卷),182页、643~644页、68~69页、461~420页、31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12] [13] [20] [21] [22] [30]《胡锦涛文选》(第三卷),211~215页、316页、377~380页、414~425页、211~21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1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载《求是》,2017(21)。

[15]《江泽民文选》(第二卷),44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3] [3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81~82页、192~193页,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4] [3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述摘编》,189~190页、92页,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2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833页,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28]江泽民:《论“三个代表”》,9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29]《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36~3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1] [33] [35] [36] [37]《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选编》,274~275页、325页、317页、322页、316页,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

[32]《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214页,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责任编辑:H)

TheChineseCommunistParty'sUnderstandsoftheSocialSecuritySystemDevelopmentRoadsinceReformandOpening-up

DING Jianding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 of China's economic societ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security system,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development road of Chinese characteristic social security system,and put forward the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necessity of the development road of social security system,its overall development between the town and country,and it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These have become the important part of the theory of social security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promoted its healthy development.

social security system,Chinese characteristics,overall development between the town and country,sustainable development

*本文系2013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整合与体系完善研究”(项目号:13JZD019)成果。

猜你喜欢
社会保障城乡制度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城乡涌动创业潮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
坚持就业优先 推进社会保障全覆盖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媒体募捐永远成不了社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