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林瑞
(甘肃行政学院政治学教研部 甘肃兰州 730010)
国内外关于协商民主的研究现状评介
安林瑞
(甘肃行政学院政治学教研部 甘肃兰州 730010)
实现公民与公民、公民与政府之间的讨论和协商,是民主政治的基本要素之一,也是协商民主的目标价值追求。国内外关于协商民主的研究如火如荼,协商民主理论的推进者通过回应协商民主在理论和实践中面临的规模、合法性和理性选择难题以及文化多元主义、社会不平等、社会复杂性等方面的挑战,为丰富协商民主理论做出了贡献。然而,在关于协商民主的基本内涵、研究视角、理论价值等方面则各有侧重和偏好。梳理、分析国内外学者对协商民主的研究视角和主要观点,可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供诸多有益思考。
协商民主 研究现状 民主政治
在学者们的不断论争和实践发展中,协商民主理论研究视野不断拓展,研究内容得到极大丰富和深化,成为对共和主义、自由主义、精英主义和多元主义的一种理论反思和对代议制民主的有益补充而存在发展,成为回应当今西方社会现实之挑战和有效提升民主质量的一种重要理论。
西方学术界关于协商民主的理论研究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该理论源于国外学者对美国宪政设计的反思与剖析,也是对既有体制所面临的多元文化现实挑战的思考,强调在多元社会现实的背景下,通过普通的公民参与,就决策立法达成共识。
(一)理论的兴起与发展
1980年美国克莱蒙特大学政治学教授约瑟夫·毕塞特在《协商民主:共和政府的多数原则》一文中首次从学术意义上使用“协商民主(deliberative democracy)”一词,他在分析美国宪政设计的特点后,认为民主不应是“精英”、“贵族”的民主,主张公民参与而反对精英主义的宪政,认为,宪法“还是一套政治制度,在这些政治制度的结构和功能中,体现着持久的、理性的大众政府的原则”。[1](P35-50)1987年,美国纽约大学政治学系教授伯纳德·曼宁发表文章《论合法性与政治协商》,作者试图根据对卢梭、罗尔斯和西耶斯等理论的分析,探讨合法性基础的建构问题:作为合法性基础的不是每个人的确定性意志,而是他们决定意志的过程,即政治协商的过程;虽然协商理论仅仅提供了一种不完善的、尽可能合理地做出决策的方式,但是,这种过程使理性结果的实现更加可能。[1](P111-141)1989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哲学、政治学、法学教授乔舒亚·科恩发表《协商与民主合法性》一文探讨协商民主理想,他认为协商民主“意味着一种事务受其成员的公共协商支配的社团”。从此,协商民主理论引起了更多学者的关注。
(二)主要观点和著作
西方学者对协商民主的研究主要包括内涵、现实和理论渊源以及实践应用等方面,其争论主要集中于协商民主的内涵上,主要观点有以下三种:1.协商民主是一种民主的决策体制,或者说决策形式。牛津大学著名政治哲学家戴维·米勒认为:当决策是通过公开讨论的程序而达致的,其中每个参与者都能自由发表意见并且愿意平等倾听和考虑不同观点,这个民主体制就是协商性质的。这样做的结果是,所达成的决定不是简单地反映参与者的重要利益或观点,而是反映了考虑各方观点后作出的判断及解决分歧时应该使用的规则和程序。[2](P9)2.协商民主是一种民主治理形式。乔治·M·瓦尔德斯认为,在多元社会里协商民主应该是一种治理方式,它是“一种具有巨大潜能的治理形式,它能够有效回应文化间对话和多元文化社会认知的某些核心问题。”[3](P55)美国学者詹姆斯·博曼认为,协商民主首先且最重要的是,民主就意味着某种形式的公共协商。协商民主是这样一种概念,即合法的立法来自公民的公共协商,它代表基于公民实践推理的政治自治理想。[4]3.协商民主是一种民主的团体组织或政府形式。如上文乔舒亚·科恩所述。
西方学者研究协商民主的相关著作主要有:1996年,美国圣路易大学的詹姆斯·博曼出版了论述协商民主条件的著作《公共协商:多元主义、复杂性与民主》,系统地回应了文化多元主义、不平等和社会复杂性对协商民主的挑战,提出了自己关于理性对话的思考。澳大利亚学者德雷泽克在《协商民主及其超越:自由与批判的视角》一书中对协商民主进行介绍和论述,并从批判的角度对协商民主进行评论。1998年,哥伦比亚大学社会科学教授乔·埃尔斯特在其主编的《协商民主》一书中提出,作为一种政治决策机制,协商民主是对选举民主的一种有益补充。
(三)特点评述
尽管西方学者对协商民主的理解见仁见智,但从他们的阐述中我们仍然可以总结出协商民主倡导的基本理念:强调协商在公共决策、国家治理和权力制约中的重要作用,主张公民的普遍民主参与,提倡基于主题的自由讨论和公共协商,强调参与主体的机会均等和有序、有效参与,注重协商结果的理性决策等。从研究的关注点来看,经历了一个从最初关注其内涵、理念、合法性来源到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转变过程,当前的研究更多地转向协商民主的实践运用。如美国斯坦福大学政治学系教授詹姆斯·S.菲什金就因设计协商民意测验(调查)而在学术界赢得声誉。协商式民意调查是指在确定讨论主题后,随机抽取参与主体、选定参与地点进行问卷调查并征询受访者参加审议会议意愿的协商民主实践方式,到目前为止,已经在美国、英国、保加利亚、丹麦、希腊、意大利、北爱尔兰和中国等国家得到了多次的实践。[5]
国内学术界关于协商民主的理论研究随着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提出逐渐进入了深入和更加自觉的阶段。2015年2月9日,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明确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本质属性和基本内涵,阐述了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渠道程序,对新形势下开展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社会组织协商等作出全面部署,是指导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意见》的出台无疑会掀起协商民主理论研究的高潮。
(一)理论发展与主要文献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并系统论述了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事实上,国内学术界关于协商民主的研究在本世纪初就已开始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国内学术界开始接触并了解协商民主理论,始于2001年德国当代思想家哈贝马斯访华,他在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作了《协商民主的三种规范》的专题演讲,激发了国内学术界对协商民主的研究动力和兴趣。2003年6月俞可平在《学习时报》发表的文章“当代西方政治理论的热点问题”中,首次谈到“协商民主”。文章认为,政府与公民的协商,是达到民主决策的必要环节,协商民主作为民主的实践,是政治合法性的重要来源之一。林尚立在《学术月刊》2003年第4期上发表的“协商政治:对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一种思考”一文认为,“协商政治”概念在一定程度上是作为竞争政治的替代来强调的。此后,国内关于协商民主的研究逐渐展开。
相关的学术著作主要有:中央编译局于2006年2009年分两批出版的“协商民主译丛”;陈家刚:《协商民主与政治发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陈剩勇、何包钢:《协商民主的发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陈朋:《国家与社会合力互动下的乡村协商民主实践》,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12年版;陶富源、王平:《中国特色协商民主论》,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陈家刚:《协商民主与当代中国政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相对来讲,我国研究协商民主的学术论文较之著作要多,例如俞可平:协商民主:当代西方民主理论和实践的最新发展,《学习时报》2006年11月6日;李昌鉴:关于中国的协商民主制度,《中国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会刊》2008年第3期;罗维:寻求不一致的一致——中西协商民主制度比较研究,《江汉论坛》2012年第11期;李君如:人民政协与协商民主,《中国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会刊》2007年第1期;龚群:中国协商民主与西方协商民主的本质区别,《红旗文稿》2011年第8期;鲜开林、曹宇:中国特色的协商民主理论研究,《统一战线理论研究》,2011年第2期;夏继舟:比较分析: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理论界》2010年第1期;张晓平:西方协商民主理论的兴起及其价值启示,《学理论》2012年第5期;李强彬,廖业扬:中国语境下协商民主的发展:理由、可能与路径,《求实》,2012年第8期;梅志罡:协商式民意调查:本质、过程及其中国实践——以浙江省温岭市泽国镇第一次协商式民意调查为例,《长江论坛》2009年第1期;马奔:协商式民意调查:协商民主的一种制度设计,《学习与探索》2008年第3期。
(二)关注焦点
国内学者的研究视角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引介西方学者的著作、论文。二是研究协商民主的概念探析、作为制度结构和决策机制的协商、协商民主的价值意义、地方民主视域中的协商民主、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的关系、协商民主与中国的民主政治等等。三是进行中外协商民主比较研究,在介绍西方学者关于协商民主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分析其在我国的运用前景、可行性和对我们的启示。
(三)特点述评
总体来讲,国内关于协商民主的宏观研究多于微观研究,研究中缺乏对协商民主的运行机制、监督机制的关注,缺乏协商民主在我国基层民主实践中的运用和结合的相关分析,本土化解读较少,而且,理论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滞后于实践的发展。另外,国内的研究虽已取得一些成果,但毕竟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的精力进行全方位的深入研究。
[1]陈家刚.协商民主与政治发展[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2]转引自陈朋.国家与社会合力互动下的乡村协商民主实践——温岭案例分析[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12.
[3]陈家刚.协商民主:概念、要素与价值[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5(3).
[4][美]詹姆斯·博曼,黄相怀译.协商民主:多元主义、复杂性与民主[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
[5]梅志罡.协商式民意调查:本质、过程及其中国实践——以浙江省温岭市泽国镇第一次协商式民意调查为例[J].长江论坛,2009(1);马奔.协商式民意调查:协商民主的一种制度设计[J].学习与探索,2008(3).
D08
A
1007-9106(2017)02-0110-03
*本文为2014年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协商民主视角下甘肃省乡镇政府与村民自治关系实证研究”(项目批准号:14YB126)。
安林瑞(1980—),女,甘肃行政学院政治学教研部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