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青松
(上海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上海 201306)
必须强化对新闻媒体的管控功能
魏青松
(上海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上海 201306)
新闻媒体宣传目标与国家利益的一致性。美苏对新闻媒体的不同管控力度导致了截然不同的结果,前者获得了国内外的竞争优势,后者导致了自身的垮台。我国可以通过强化国家和政府的领导角色、增强认同意识和信仰意识、提高对新闻媒体的管控效果等举措,来强化对新闻媒体管控功能。
新闻媒体 经验 管控 措施
在新时期,围绕新闻媒体的舆论争夺战愈演愈烈,它不仅仅关乎着社会舆论导向,而且还关乎着社会稳定和国家利益。加强对新闻媒体的管控,对于实现爱国主义教育目标、巩固国家政权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具有重要意义。
从理论上看,新闻媒体肩负着维护国家利益的宣传重任。由于国家无非是一个阶级镇压另一个阶级的机器,因之国家只有实现其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职能才能存在,国家必须通过包括媒体宣传在内的一系列手段来确保国家的存在及发展。新闻媒体宣传目标与国家利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对于国家及其统治阶级而言,媒体为什么宣传以及如何宣传无疑十分重要。
从导向上看,新闻媒体宣传语言具有强烈的政治意义和价值倾向。宣传语言总是与该国统治阶级倡导的的政治主张和价值倾向密切相关。电视广播系统,就它们在某个特定的国家领土范围内运行而言,必然会受到国家的管制。作为各种概念和词语(名称)体系的语言,乃是使人服从的最主要的手段。人就是通过概念和词语领悟世界和社会的。我们生活于语言世界中,语言决定我们是谁、是什么。我们由语言联系在一起,我们所做的一切深深地由我们语言的、概念的、争辩的和修辞的才能来界定。一切对偶然性的必要解释都是通过概念上的中介来实现的。[1](P26)因此,对于任何国家而言,新闻媒体宣传语言都是十分重要的。在自然语言中,词语的选择反映民族性格的形式、人的关系类型、人对世界的态度。在语言的意义后面,隐藏着社会形成的动作方式(操作),人们在这些操作的过程中,改变和认识着周围世界。由社会实践的总和所揭示出来的对象世界及其属性、联系和关系的观念存在形式等都被改造和凝缩在语言材料中,并以意义的形式呈现出来。新闻媒体语言恰恰体现着该国统治阶级的政治主张,具有鲜明的政治价值倾向。
从功能上看,新闻媒体肩负着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利益的舆论阵地。一方面,国家和政府必须通过公共权力等强制手段来履行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职能。通过宣传、暴力,或通过对物质与实际措施的控制,都能诱导群众感情的无害宣泄。[2](P140)另一方面,也必须通过新闻媒体等非强制手段来维护社会和国家的正常运转。事实上,政治权力的特点就是对暴力手段控制,而不是直接和频繁地诉诸暴力的使用。在任何情况下,政治活动或政治权力的非强制性的一面,才是大量的和重要的。[3](P5)新闻媒体恰恰充当了“政治活动或政治权力的非强制性的一面”,能够通过宣传语言影响到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习惯,进而影响到人们对社会和国家利益的认知和判断。国家和政府可以不断强化宣传重点,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影响普通人的意识和行为,包括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思想、极其普通的行为、极其细小的矛盾,甚至都可以被纳入到新闻媒体的宣传内容中去,从而达到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利益的目的。
把语言变成统治工具,开展潜移默化的新闻媒体舆论宣传战,是国际上大国竞争较量的主要战场之一。历史上,美苏对新闻媒体的不同管控力度导致了截然不同的结果,值得深思。
(一)美国通过强化管控新闻媒体获得了竞争优势
在美国,政府通过各种显性和隐性的手段控制着各种类型的新闻媒体。其主要目的就是:向社会公开信息;向社会公众发送所谓的“编码”信号,使公众产生国家所需要的那些形象。在美国统治阶级的眼中,新闻媒体是强化国家意志的重大举措。
一方面,美国通过强化管控新闻媒体,在国内可以获得并增强对社会公众的影响力。在美国,政党候选人为了获得公职而必须重金购买电视台或广播电台几乎所有的节目时间用于政治宣传,特别是在选举运动中,这一做法产生了许多消极的后果。特朗普之所以能够当选美国总统,其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在竞选活动中投入了大量的美金。通过对互联网和其他可在国际间进入的电子网络的管制,实际上意味着涉足一个新的管制领域,这个领域包括个人信息、知识产权、稀缺资源如某些负载能力的合理分配、有一定限制的实践、垄断权的滥用、技术标准,以及在淫秽、诽谤、广告、税法、隐私、警察等问题上的监督审查或者表达自由等等。美国的法律承认公民在一切方面有言论的自由,甚至有信口开河的自由,但却对剧作家和社会舆论等实行检查制度。美国通过电视媒体的管控强化了对社会公众的引导和信息提供功能。例如,从80年代中期开始,对于62%的美国人来说,美国电视已经成为他们获取新闻的主要来源,有56%的人是通过报纸,13%的人通过收音机,9%的人通过杂志,只有1%的人是通过个人之间的沟通获得的。大众传媒作为报道最新消息的信息源,实际上已经完全取代了个人的沟通,从这个意义上讲,信息受众变得只能被动接受“媒体从业人员”所暗示的信息了。通过电视对宣传对象进行连续灌输,使美国政府获得了更多民众的支持和拥护。
另一方面,美国通过强化管控新闻媒体,在国际上获得更多的影响力,从而为获得更多的国家利益创造了条件。美国的专家们对国外许多国家有权势的集团的思想状况进行研究,目的是要影响他们的思想朝美国希望的方向发展(为了使美国的对交政策受到赞赏,或者至少不至于引起愤怒)。这种全球范围的意识操纵,在美国国内被羞羞答答地称为“公众外交”。美国对全球范围内的意识操纵影响到其对外宣传。例如,在反苏宣传中,西方社会极力攻击苏联人的公正感和公平的理想。把厌恶不劳而获的范式逐渐偷换为一种厌恶感,然后又偷换成对干部的仇恨,似乎他们成了剥削劳动人民的阶级。人们的不满情绪宣泄到与国家形象紧密相连的管理人员的身上。为了达到目的,西方社会加强了灌输错误的思想或者错误的解释的大型的强有力的范式,使之深深扎根于苏联社会的底层,并通过上述不公平感—厌恶感—仇恨感—国家形象等之间的联系的手段运用,以微小的改变来促动国家大的转变,西方社会就实现了意识操的良好效果,对苏联的解体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某一社会集团的范式所依存的环境逐渐改变了,它的形象所依存的环境也改变了,而它的形象的改变直接或间接导致了统治地位的改变。美国十分重视使大量的科学家成为专门进行意识操纵的特殊群体的工作,强调所谓的美国民主以及民主体制的优越性,进而对其他国家的民主和民主体制进行干预和操纵。这些努力,使美国获得了比苏联更多的竞争优势,从而较好地维护了自身国家利益。
(二)苏联由于弱化了对新闻媒体的管控从而导致了自身垮台
尽管对苏联的解体原因可能存在诸多答案,但是由于苏联弱化了对新闻媒体的管控,失去了语言的控制力,或者说在与资本主义国家在创造新语言的竞争过程中处于劣势,不能不说是一个主要原因之一。尤其是在苏联解体之前的一段时期,大量意义不明确与健康思维相矛盾的词进入了语言。这些词暗中破坏了逻辑思维,从而弱化了抵抗操纵的保护手段。而“资产阶级社会花费在创造新语言并将其灌输到意识中的资金,比花费在警察、军队、武器上的资金要多得多,二者无法比拟。”[4](P109)它是导致苏联解体的一个主要外因之一。
通过新闻媒体可以影响到人的逻辑思维过程,进而影响到人的行为选择和价值倾向。在这种情况下,包括苏联共产党在内的诸多党员和民众的逻辑思维都出现了混乱和不会分析问题了。在苏联,大规模破坏思维的操纵活动,是在戈尔巴乔夫的新派智囊团着手实施改革理论的时候立即启动的。一个人只要其民族的和地方群体的传统没有被打破,那么他就仍然受这种传统的习惯思想方式的制约,以至把在其他群体中被理解的思想方式看作是奇异的、错误的、模糊不清的,甚至异己的。[5](P7)这种思维范式和行为倾向一旦形成,就比较难以改变。由于新闻媒体的宣传语言所导致的健忘症,使苏联共产党和国民失去了原有的战斗精神、奋斗激情和前进动力。当问到1985年苏联马克思主义崩溃的原因时,季诺维也夫认为,主要有它不是立即崩溃的、马克思主义的崩溃是后斯大林时代国家的整个演进过程造成的、西方因素等三个原因。苏联社会的意识形态状况开始被人们看成是一种令人无法容忍的骗局,是对丑陋现实所做的欺诈性的伪装。因此而导致的道德败坏的后果极为严重,不是因为人们意识到了现实共产主义的缺陷,而是因为,现实没有证明思想家和国家领导人的诺言是正确的。苏联的反宣传和讨伐机构的任何努力(其中包括干扰西方电台和查禁)都不能阻止西方对苏联人精神的进攻。特别是受教育阶层和特权阶层感受到了西方的这种影响,这种影响此前不仅苏联历史没有遇到过,而且苏联以前的俄国历史也没有遇到过。苏联人没有用来抵抗这种影响的免疫力。这对今天我们普及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启发意义。意识形态教育具有积极作用和抵御外来思想入侵作用,如果认为意识形态教育是完全没有意义的、多余的,甚至是有害的,那就错了。意识形态价值观为我们提供了借以观察政治的透镜。我们的意识形态有助于简化对复杂的政治、政策、名人和纲领的认识。[6](P92)由于这种教育,人们就拥有了类似坐标体系的东西,它对于在当代社会的复杂环境中进行定位是必需的。在后苏联时期,对这种定位的摧毁,就成为国民大规模思想混乱和恐慌的一个主要原因。“在后苏联时期,摧毁共产主义意识形态教育体制的一个可怕后果,就是社会道德的急剧堕落”。[7](P34)而这恰恰使意识形态宣传权和主导权成为苏联社会在与西方的对抗中最脆弱的一个环节。它启发我们当今要从机构和体制上强化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强化新闻媒体的语言宣传功能,提高国家的文化竞争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国家一般会把大部分媒体几乎都置于自己的管控范围之内,尤其是在现代信息技术非常发达的条件下,这种对信息源的操纵就显得更为必要和迫切。执政党控制它,是因为它宣传及展现什么,公众就接受什么,公众的政治判断受它的左右。2013年环球舆情调查中心发布“中国国际形象”全球调查报告显示,很多发展中国家主要是转引西方主流通讯社或报纸的报道,了解并确立中国的形象的,44.4%的国外受访者了解中国信息的渠道是“国际知名媒体”(如CNN、BBC);39.5%的受访者了解中国信息的渠道是“本国的电视”;27.5%的受访者通过“中国在本国举办的文化商贸活动”了解中国信息。相比而言,仅12.1%的受访者通过“中国媒体在本国的传播”了解中国相关信息。由此可见,国家今后有必要继续强化新闻媒体的管控功能,增强宣传的力度和效果。
(一)强化国家和政府的领导角色
加强对新闻媒体的管控,不仅关乎舆论阵地主导权,而且还关乎社会稳定和国家利益。从国家和政府职能看,社会个体是否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及在多大程度上具有爱国主义精神,主要取决于政府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责任履行程度。而政府通过强化新闻媒体管控则能够实现提高民众维护国家利益和忠诚国家的目的。政府必须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新闻媒体管控进行整体规划、科学领导,明确责任和角色意识。第一,提高认识。必须进一步提高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对新闻媒体的管控意义的认识,站在社会稳定和国家利益的高度,来认识和实施这一工作。第二,明确责任。加强对新闻媒体的管控,必须使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明确责任,分清职责,把管控工作落到实处工作各个环节和层次中去,做好组织协调工作,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抓好落实。针对本部门和本地区的目标任务,要确保管控工作的有效性和长期性。第三,强化意识。加强对新闻媒体的管控,必须使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强化角色意识,要提高主导作用意识和责任意识。只要各级政府和领导充分发挥联系面广、思考力度深和决策力度大等优势,有计划、有步骤和有组织性开展对新闻媒体的管控工作,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身体力行,就能够取得新闻宣传的效果。
(二)增强认同意识和信仰意识
第一,要强化认同意识。现代民族国家既是一个历史文化共同体,又是一个政治共同体。对国家的认同不仅仅要有基于现代国家的政治制度认同,而且还要有基于语言、习俗、宗教等的历史文化认同。这就必须首先增强新闻媒体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意识,提高广大新闻工作者热爱国家和服务国家的觉悟。
一方面,增强新闻媒体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意识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坚决维护国家形象。国家形象在社会民众心中的位置是一个国家对社会发挥影响力的重要体现,在这方面,新闻媒体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以能够看到的国家形象为抓手,确立国家形象在社会民众心中持久的光辉形象,是取得新闻媒体宣传效果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祖国”是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统一体,是一个包含着一定自然条件的、地域的、民族的、血缘的、历史的、语言的、文化的综合体。“爱国”既要热爱祖国的自然和社会因素,也要热爱国家的政权和主权因素,是爱故土、爱人民和爱国家的统一。例如,提高社会个体在国外旅游中对国家形象的自觉捍卫,在日常生活中对国家形象的主动维护,在工作中对国家形象的有意维护等都有利于爱国主义精神的深入贯彻。
另一方面,增强新闻媒体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意识,要以中华文化与历史知识为主。中华文化是民族国家认同教育的主要内容,民族精神则把民族身份与民族情感之间的纽带进一步升华为稳定价值,使之成为中华文化的精髓,成为国家认同教育的核心内容。注重对家庭、对家乡的自然感情、对命运共同体的情感的熏染与培养。
第二,要强化信仰意识。必须首先增强新闻媒体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意识,提高广大新闻工作者热爱社会主义和服务社会主义的觉悟。我们共产党人的根本政治信仰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把“信仰党的主义”与真诚革命、拥护党的政策、并愿意服从纪律、努力一起工作,作为向广大工人、农民和青年积极分子开门,允许其入党的主要条件之一。不断增强信仰意识是强化对新闻媒体管控功能的题中应有之义。只有不断强化信仰意识,广大新闻媒体工作者才能科学认知国家利益的科学内涵,经常性地增进对中国的感情,自觉捍卫维护国家的整体利益和形象。中国梦和“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是对振兴中华民族诉求的新概括,是对渴望国家富强心愿的新体现,是对长期以来追求人民幸福的新提升。用“中国梦”和“四个全面”战略思想为指导,才能确保社会存在和欣欣向荣,才能确保广大新闻媒体工作者自觉捍卫维护国家的整体利益和形象,才能确保我党长期执政。
(三)提高对新闻媒体的管控效果
在现代社会条件下,国家和政府更多地借助于电视、网络等渠道来实现政策和主张宣传和落实的目标。通过电视对公众进行连续的灌输和宣传,能够增强公众对国家和国家形象的感知和体验,提高人们接受政策的速度。同样重要的是网络作为新形势下的“信息源”,作为主要的信息来源,也必须加强网络监控,不断增强灌输效果,使之成为宣传主流思想的主阵地,坚决杜绝网络成为法外之地,避免给国家和政府造成极大危害。
一方面,要加强网络宣传。改革开放深化的环境和现代信息手段,使境内外的敌对势力极易相互勾结,通过各种方式,制造安全危机。改革进入深水区,因分配不公等引起的不满在增长,西方敌对势力乘机加大政治思想文化渗透的力度,并在我国国内物色骨干和代理人,利用互联网进行盅惑,使各种危害国家安全的信息大量充斥控制着网络信息平台,搅乱着人们思想,分裂着社会共识,稍有不慎,就会掀起危害国家安全的风波。对新兴媒体网络的监管,对国家和政府而言,就是一个新的课题,如何占领网络的思想意识阵地,对巩固国家政权和确保社会稳定极为重要。
随着我国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各种矛盾相互交织,各种诉求相互碰撞,各种力量竞相发声,开出各式各样的“改革药方”,推进改革的敏感程度、复杂程度前所未有。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确保改革沿着有利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方向前进,是我们党领导和推进改革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的反复宣传和重复强调,就成了一项重大任务。在全面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做宣传思想工作,针对如何更好地引导人们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如何宣传阐释中国特色,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四个讲清楚”的思想。不经常性地宣传党和国家的历史传统和优势地位,不经常性地强化党员的思想意识和政治认同,执政党的执政能力就会停止不前,适应不了时代发展的需要。例如,网络和信息安全牵涉到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是我们面临的新的综合性挑战。从实践看,面对互联网技术和应用飞速发展,现代管理体制存在明显弊端,主要是多头管理、职能交叉、权责不一、效率不高。随着互联网媒体属性越来越强,网上媒体管理和产业管理远远跟不上形势发展变化。特别是面对传播快、影响大、覆盖广、社会动员能力强的微客、微信等社交网络和即时通信工具用户的快速增长,如何加强网络法制建设和舆论引导,确保网络信息传播秩序和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突出问题。
另一方面,要加强网络管理体制建设。必须坚持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加大依法管理网络的力度,完善互联网管理体制。目的是整合相关机构职能,形成从技术到内容、从日常安全到打击犯罪的互联网管理合力,确保网络正确运用和安全。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发挥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些方面的要求和目标,都需要通过执政途径、在可靠有效的国家制度载体上运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就要善于通过国家政权组织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善于运用国家政权力量和资源实现党的主张。
新时期,加强对新闻媒体的管控功能,不断占领和扩大意识形态阵地,既要强化我国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力和渗透力,提高“中国梦”及“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等新的执政语言影响的深度、力度和广度,在各个层面、环节、过程上从思想上重视,自觉提高免疫力,又要坚持与时俱进的思想方针,不断推出新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强化原有的新闻媒体宣传语言系统,提高我国相关机构灌输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功能。强化现有党政机关、研究院所等既有机构的舆论宣传和引导功能,要在不断建立健全现有机构的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增补新的适应执政诉求和民众利益诉求的一些必要的研究机构和宣传组织等。捍卫国家利益是强化新闻媒体管控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
[1][澳大利亚]安德鲁·文森特著,袁久红等译.现代政治意识形态[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
[2][美]哈德罗·D.拉斯韦尔著,杨昌裕译.政治学——谁得到什么?何时和如何得到[M].商务印书馆,2008.
[3][美]贾恩弗朗哥·波齐著,陈尧译.国家:本质、发展与前景[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4][俄]谢·卡拉-穆尔扎著,徐昌翰等译.论意识操纵(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5][德]卡尔·曼海姆著,黎鸣,李书崇译.意识形态与乌托邦[M].商务印书馆,2007.
[6]王立新著.意识形态与美国外交政策[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7][俄]亚历山大·季诺维也夫著,候艾君等译.俄罗斯共产主义的悲剧[M].新华出版社,2004.
G203
A
1007-9106(2017)08-0132-05
魏青松,上海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政党思想和政党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