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域下建构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路径选择

2017-04-11 00:05张嘉选黎泽丹
社科纵横 2017年8期
关键词:话语权视域话语

张嘉选 黎泽丹

(1.中共甘肃省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 甘肃 兰州 730071;2.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00)

新媒体视域下建构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路径选择

张嘉选1黎泽丹2

(1.中共甘肃省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 甘肃 兰州 730071;2.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00)

新媒体的出现革新了原有的传播生态,带来了“话语爆炸”,已成为思想文化交融和意识形态冲突的全新场域。“理有必然,势所必至”,在新媒体虚拟时空中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科学性和价值性也不容许失声,相反它可以成为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实现的传声筒。同时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新时期,在各种国际问题与国内问题交织的复杂背景下,马克思主义话语权也在新媒体战场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必须将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这更加凸显了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在新媒体视域下建构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新媒体 建构 马克思主义 话语权

全球化的浪潮致使当代中国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多元文化、和新媒体信息技术已成为当前社会不可回避和最为突出的客观现实,从而也引发了意识形态话语语境的深刻变化。新传媒技术的迅速发展,既为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了有效便利,同时也对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地位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明确指出,不管任何时候都必须将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研究,是事关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和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重大课题。新媒体信息技术的发展势不可挡,在新媒体视域下建构马克思主义话语权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青山座座皆巍峨,壮心上下勇求索”,我们既然无法回避,就必须主动应对。

一、新媒体视域下建构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价值维度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1]当代新媒体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遍应用,改变了以往传统形式的意识形态传播,构成了意识形态工作的全新场域。“借声”新媒体,这对于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建构而言具有重大意义。

首先,充分利用新媒体维护和构建马克思主义话语权是抵御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和捍卫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必然要求。互联网新媒体的高度发展,西方敌对势力加紧对对中国进行和平演变和意识形态渗透,他们打着“人权”、“民主”和“普世价值”的幌子,提出和散布“意识形态终结论”、“新自由主义”、“新保守主义”等反马克思主义,尤其借助互联网新媒体信息技术,肆意散布其价值观、政治主张和生活理念,随意攻击和丑化中国共产党与我国社会制度,意图与马克思主义争夺我国意识形态话语权,迄今,这一阴谋已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马克思主义的话语权和主导力,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形成了严重威胁。[2]因此,在这一形势下,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建设,必须加强利用新媒体技术维护和构建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因势利导,利用好新事物,趋利避害,才能提高马克思主义与西方各种反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和错误思潮,从而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其次,充分利用新媒体是牢牢把握舆论导向和巩固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现实需要。在现代型社会中,政党政治成为主要国家管理形式,这要求任何一个政党在执政期间都要从以前那种依靠暴力机器的执政方式向通过依靠社会成员的内心认可与认同的方式进行执政转变,从而实现其执政职权的“正当性”与“合法性”。新媒体环境下,媒体舆论是宣传和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主阵地,是人们获取信息、表达思想和认识社会的主渠道。大众传媒的信息传播功能和舆论导向功能,是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实现的载体。以电脑、手机、平板等为主要形式的新媒体产品,已经成为大众普遍使用物与生活必备品,在虚拟空间,言论自由度高、信息量大、信息传播速度飞快等特征引发了大众在心理、生存方式以及价值认同上都产生了的新变化。宣扬和传播马克思主义话语,实现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在我国社会主义各项事业中的主导地位,就要充分利用新媒体这个新平台。

最后,充分发挥新媒体的正功能使其在日常事务中体现出凝聚和整合新思潮的社会功能。新媒体已经涉足到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引发了社会心理、生存方式和价值认同等意识领域的新变化。古斯塔夫·勒庞指出:“群体永远漫游在无意识的领地,会随时听命于一切暗示,表现出对理性的影响无动于衷的生物所特有的激情,他们失去了一切的判断能力,除了极端轻信外再无别的可能。”[3]新媒体环境下,其话语主体的复杂化、多元化、虚拟化,使得传播的信息内容的复杂化和信息传播有着无序性,个体的认知更容易受到网络谣言、虚假信息的误导,政府公信力降低,社会正常秩序受到影响和冲击。因此,当前形势下,迫切需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批判精神提升主体的甄别能力,走出新媒体环境下大众文化对主体性的解构,通过提升大众的精神境界和价值追求,从而去积极引导社会各类思潮的有序发展,营造出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促使人们自觉地去实现其自身的全面发展。

二、新媒体视域下建构马克思主义话语权所面临的挑战

新媒体主要指以广播、报刊、电视、电脑、手机等传统媒体之外的新兴媒体形态。在新媒体环境下传播主体多元化、传播内容分众化、传播方式裂变化、传播方式去中心化,“人人都有麦克风”,开启了“草根”传播时代。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21世纪互联网新媒体信息技术时代的来临,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已有近百年的存在,秉承与时俱进的优良品质,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在各个历史阶段都有其鲜明的特点。但是在当前21世纪新媒体视域下,马克思主义话语在新环境中的复杂性呈现出了与之前阶段迥异特点。

最鲜明的特点就是马克思主义话语环境由现实时空向虚拟时空与现实时空的结合转变。新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话语环境的鲜明特点表现为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结合。这一特点还是马克思主义话语态度由官方控制向世俗参与转变。新媒体时代,网络成为监督国家政务的新渠道,网络问政是互联网新媒体信息时代政府把控适当放低的新时代,其中获取广大民众意愿是第一步,同时也是了解民生民情民意,向世俗性回归的重要的一步。同时,马克思主义话语内容由政治权威向理论权威转变。新媒体削弱了过去传统时期超越性的政治权威,“打铁还需自身硬”,在新视域中马克思主义话语权想要继续保持其主导地位,不得不顺应时代潮流做相应的改变。

毫无疑问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与交往方式。任何事物都是有利有弊的,在信息网络化时代的马克思主义话语权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主要表现为:

在国际环境方面,某些西方国家凭借先进的新媒体信息技术对我国意识形态进行渗透,给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带来了极大冲击。众所周知,互联网新媒体信息技术始于美国,新媒体信息的核心技术、新媒体信息的传播体系被其掌控,这就导致新媒体信息传播的方向和流量都被美国所掌控。苏联解体苏东剧变后,中国成为了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同时也成为了西方国家加紧进行“和平演变”的主要目标和战略对象。某些西方国家凭借对新媒体信息资源的垄断优势地位,形成话语霸权,在意识形态话语权争夺中占据着制高点,对我国加紧意识形态渗透,对我国马克思主义话语权造成巨大冲击,极大危及动摇着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主导地位。

在中国国内环境方面,民间多元化信息以及各类价值观不同程度地削弱着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主导地位。不能不承认新媒体的广泛使用造成马克思主义话语的舆论导向功能弱化。新媒体的发展“使信息传播的结构和机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网络传播的开放性、去中心化和多元化使互联网上各种思潮并存并相互激荡,导致人们信息选择和价值取向的多样化。”[4]互联网新媒体的虚拟时空中,每个人都可以个性地发声,在这个可以隐化真实身份的平台中,每个人在虚拟时空犹如脱缰的野马,无拘无束的释放自己的话语,对政府、组织、集体的权威进行挑战,对马克思主义在网络上的影响力与主导权形成冲击与挑战。

在自身建设方面,马克思主义是真理是科学,对之,无可置疑。但是,马克思主义并不能包罗万象。面对新媒体社会意识系统其它社会思潮的诘问,马克思主义话语的现实解释力和说服力在当代面临着挑战。当今,新媒体涵盖了众多数字化的媒体形式,已成为全球热点、社会舆论和意识形态交锋的最前沿和放大器,成为无数交流者进行所有人对所有人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对话的集散地。过去传统意义上的由国家控制的信息发布权趋于弱化,依靠组织的权威进行马克思主义话语灌输的优势受到冲击,虚拟时空里进行信息、思想和观念的负面传播冲击着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规范力,极大削弱了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权威性和主导力。

三、新媒体视域下建构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选择路径

弗拉基米尔·阿尔乔莫福曾指出:“信息是一种有力的意识形态和政治的武器,它可用来颠覆政权。”[5](P14-16)新媒体颠覆了传统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传播形态,是马克思主义话语的全新构建载体,其传播方式的开放性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马克思主义的阐发力,削弱了大众的认同度,这也彰显出了顺应时代潮流把握新媒体的规律和特点科学建构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紧迫性与必要性。因此,巩固马克思主义话语地位,建构新媒体视域下马克思主义的话语权,可以从模式(怎么说)、主题(说什么)、主体(谁在说,对谁说)和载体(在哪说)这四个个维度来把握。

(一)要充分体现新媒体时代特征的话语模式

推进马克思主义话语时代化,使马克思主义话语得以与时俱进,就必须时刻保持理论创新。毛泽东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表率。他指出:“马克思这些老祖宗的书,必须读,他们的基本原理必须遵守,这是第一。但是,任何国家的共产党,任何国家的思想界,都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产生自己的理论家,来为当前的政治服务,单靠老祖宗是不行的。”[6](P109)在新媒体环境下,各种社会意识形态相互相碰撞、相互竞争,各类思潮交锋对决。马克思主义只有有效地引领各种社会意识形态、各类思潮,积极吸取多种价值思想和文化的优秀成分,增加对于新形势下民众民意的了解,才能获取优势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优势地位。

(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和彰显中国特色的话语主题

新媒体时代,设定话语主题的基本要求就是要关系到民众的切身利益,要关系到党、国家和政府的重大方针策略。我们需要正视新媒体信息技术,要充分发掘马克思主义话语优势,提高其对现实社会的解释力和说服力,提高其网络上的沟通能力。让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涵养马克思主义话语,同时,还应该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的成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话语体系建设,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增强在国际上的话语权”。把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比喻成大海,只有海纳百川,马克思主义话语才会永不枯竭,才能奔腾不息,从而获得马克思主义优势话语权地位。

(三)打通政府部门与广大网民民主互动的话语主体

新媒体的推动下形成了两大网络舆论场:官方舆论场和民间舆论场。马克思主义话语应是政府和人民的喉舌,传达党和人民的意志。马克思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7](P10)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的科学性不仅在于理论内在逻辑的严谨性,更是在于其能解答现实问题,改变世界,马克思主义是否具有真正的影响力,就在于它对现实生活的关照度。官方需要关注不同阶层和社会群体的利益诉求与政治表达,让网民为政府代言,以人为本就是以每一个网络自媒体人为本,官方舆论多发挥服务作用,少歌功颂德,这样人民群众才会相信、喜欢、乐意谈论马克思主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马克思主义的优势话语权。

(四)搭建政策支持、技术维护与法制监管的话语平台

话语平台就是指社会意识形态与广大人民相互交融的场所,也是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实现的场域。网络是意识形态的集散地,它的开放性、自主性、交互性使网络空间的意识形态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对于新媒体时代带来的巨大挑战,必须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按照“巩固红色地带,打压黑色地带,转化灰色地带”。要加强对舆情监测人员的培养,要依法管理互联网,要科学建构网络技术过硬的马克思主义话语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实现马克思主义的话语安全与魅力,实现在新媒体视域下马克思主义的优势话语地位和话语权。

[1]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报告[N].人民日报,2012-11-08(2).

[2]刘国普.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博士论文,2014-04-09.

[3][法]古斯塔夫.勒庞.冯克利译.乌合之众——广大人民群众心理研究[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

[4]刘忠厚.信息网络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新探[J].理论学刊,2009(2).

[5]毕探韬.解放媒体 复兴中华[J].青年记者,2008(12).[6]毛泽东文集(第 8卷)[M].人民出版社,1999.

[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0.

G206

A

1007-9106(2017)08-0010-04

张嘉选(1961—),男,中共甘肃省委党校教授,主要从事新中国西北经济发展史、党的建设研究;黎泽丹(1994—),女,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话语权视域话语
对戊戍维新派思想家心路历程的思考——以“启蒙自我循环”为视域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一带一路”视域下我国冰球赛事提升与塑造
应提升贫困群众话语权
高职应有自身的“话语权”
“那什么”的话语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