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症儿童攻击性行为矫正个案研究

2017-04-10 00:35彭祖红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13期
关键词:多动症攻击性个案

彭祖红

摘要:攻击性行为是多动症儿童常见的行为问题之一。本案通过系统的行为矫正策略对一名多动症儿童的攻击性行为进行矫正,效果良好。本案表明,在行为矫正过程中,预先明确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取得家校配合、教给孩子正确的娱乐和交际方式、引导孩子学会自我管理对于矫正攻击性行为、培养孩子健康的行为习惯十分重要。

关键词: 多动症 攻击性 矫正 个案

前言:

攻击性行为是多动症儿童常见的问题行为之一。攻击性行为也称为侵犯行为,指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故意伤害他人的心理、身体、物品、权益等,并引起他人痛苦、厌恶等反应的行为。儿童骂人、打人、故意损坏他人物品等都属于攻击行为。矫正攻击性行为是培智教育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正文:

我校培智三年级有名多动症患儿,具有比较严重的攻击性行为,常推打其他同学,抢别人的玩具,破坏教室公物等,让家长、老师、同学都感到头疼不已。我通过系统的行为矫正策略,试图矫正其攻击性行为,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

一 个案背景

(一)基本情况:彬彬(化名),9岁,2002年出生在成都市。孕期检出胎儿发育不良,出生九个月时检出脑受损,2岁时确诊患多动症(ADHD)。多动,冲动,一刻不停。由父母、爷爷奶奶共同带养。

(二)行为表现:

1、犯了错误,受到批评马上承认错误,也可以准确说出犯了什么错误。但是很快又再犯,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

2、故意满地乱扔玩具、或者将玩具扔在水里、偷偷从后面攻击其他小朋友、抢夺小朋友的玩具。攻击行为常常是突然出现,让他人防不胜防。

3、无法管理自己的情绪,推打了其他小朋友,受到老师的批评后,他反而开始大发脾气,扔东西、推倒桌子,大声哭闹。

二 攻击性行为成因

1、个体因素。彬彬属于典型多动症,中神经功能失调明显,所以神经兴奋与抑制难控制,自控力差;而且由于能力限制,孩子习得的休闲娱乐方式也较少,常常不知道该干什么,无聊催生了许多突发性攻击行为。

2、暴力电视的影响。彬彬的多动症搞得家长筋疲力尽,但他一看电视就可以安静两三个小时。家长为了减轻照看压力,常不加选择的给他看动画片。彬彬喜欢看一些有打斗场面的动画片,高频度高转换的打斗画面极易吸引彬彬,他还常以打斗中的人物自居,而当他自居时,已习得了影视中人物的攻击行为,转而施加给别人。

3、环境因素。

彬彬由于多动、智障、攻击性、破坏性行为,其他小朋友不喜欢他,他在班上和社区里面基本没有什么朋友。。他不太懂得主动找别人玩的正确方式是什么,于是常常用攻击、打斗等方式来和别人“玩”、引起他人的关注。

另外,彬彬的家长对孩子较为溺爱,特别是妈妈和爷爷奶奶。当彬彬出现攻击性行为时家长没有掌握科学的干预方法,多数时间家长的反应是躲避或把他需要的物品给他,让他得到满足,而在这过程中其攻击行为得到了强化。

三、矫正过程:

(一)目标行为界定:推打他人身体;抢他人物品;乱扔公共玩具以取乐。

(二)基线:通过一周观察统计,目前攻击性行为平均为每天4次。

(三)目标确定:逐步减小攻击性行为频率,降至平均每天0.5次。

(四)矫正周期:三个月。

(五)矫正方法

1、帮助家长树立正确教养观的策略。彬彬的家庭教养观不太正确,老师通过和家长深度沟通,告知行为矫正的目标、方法、注意事项,让家长和我们一起努力。特别是不再为了省事给孩子看没有筛选过的暴力动画片,不再领孩子吃容易引起兴奋的快餐、饮料等,不再惯养孩子,不再无形中强化孩子的攻击性行为等。

2、替代行為法。在课间或者是空旷地方,个案比较闲暇的时候,攻击行为频率增加,在彬彬专心做事时攻击他人的行为很少出现。因此老师通过替代行为法预防彬彬出现攻击性行为,例如当他有空闲时,交给他一些休闲娱乐的方式,组织小朋友和他一起运动、游戏,交给他和小朋友正确相处的方法,让良好的行为替代其出现不良行为的可能性。

3、消退法与暂时隔离法。当彬彬出现攻击性行为时,为避免强化其攻击性行为(其攻击性行为获得关注),老师会及时撤销他正在享用的正强化物以阻止或消弱此种不良行为的再现。同时,老师会采用暂时隔离法,将其带至一安静、无有效刺激物的隔离室独坐,直到不良行为消失。

4、代币制。事先和彬彬约好,只要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没有出现攻击性行为或者出现帮助同学、友好相处的良好行为,就可获得一个五角星,当五角星攒到一定数量时,就奖励给他最喜欢的玩具玩一定的时间。

四 矫正效果

通过三个月的干预,彬彬的攻击性行为频率由干预前的每天4次下降至现在的平均每天1次。彬彬还学会了用语言向同学打招呼,想要同学的玩具时不再是攻击、抢夺,而是礼貌的问:可以玩一下你的玩具吗?同伴关系得到显著改善。

五 反思与总结

通过本案例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明确孩子问题行为背后的原因是行为矫正取得成功的首要之务。不同原因导致的攻击性行为,其矫正策略也应对症下药,针对性的减少负面强化,提供正面强化。

2、取得家庭的正确配合,施以正确的教育方式和行为改变策略,对防止多动症形成攻击性心理及行为是十分有效的。本案例中,由于父母对矫正计划的理解与支持,不再给孩子看暴力电视,不再一味惯养孩子,形成了有效的家校合力,使得干预效果较好。

3、交给多动症孩子正确的人际交往和休闲娱乐的方式,对预防攻击性行为十分有效。在本案中,可以明显看出,多动症孩子精力十分充沛,由于智力问题限制,未能习得足够的休闲娱乐方式打发闲暇时间。又由于自身攻击性、抢夺性行为,使得人际关系较差,伙伴关系紧张,没有什么朋友,孩子自然会觉得无聊和孤独,而无聊和孤独必然会催生很多攻击性行为。

4、教给孩子自我管理能力对于预防攻击性行为出现十分重要。对于矫正效果比预期效果差,我认真分析了原因:一是个案的奶奶对孩子十分溺爱,行动上总是不自觉惯纵孩子,导致行为矫正的效果打了折扣;二是多动症孩子自我管理能力很差,不会安排闲暇时间。我们虽然尽量教给个案休闲的方式,但由于智力限制,没有老师的提醒和带领,个案闲暇时间仍不知该做什么。当他觉得无事可做时,又会出现攻击性行为频率增加的情况。这也提醒了老师和家长,应该教给孩子自我管理的方式。让孩子从自我照顾开始,逐步培养自我决定、自我规划的意识和能力,最终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参考文献:

1 林正文.儿童行为的塑造与矫正.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4

2 苏林雁.多动症儿童的科学教养—写给多动症儿童的父母.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

3 冷方南等.多动症儿童临床治疗法.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6

猜你喜欢
多动症攻击性个案
小学多动症儿童的成因分析及教育干预策略研究
People with ADHD(多动症)have Different Brains
儿童攻击性行为的矫正策略
二维码
动物也秒懂
赶走“多动症”的小恐慌
大学生运动员自尊与自我控制及攻击性的关系
儿童多动症治疗问题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