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中语文《雨巷》学习心得

2017-04-10 14:52杨海韬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23期
关键词:学习心得雨巷高中语文

杨海韬

摘要:高中语文的学习不仅仅要强化对基本知识的掌握,还需要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中领略更多的情感,感受不同语文篇章的意境和情感。学习戴望舒的《雨巷》,给人一种利用古人文学写作的手法进行内心情感抒发的感受,因此,本文对已经学习过的文学作品《雨巷》进行分析,找到作者的灵魂宣泄点,并且对诗中的意境表达或者情感色彩进行探索。

关键词:高中语文;雨巷;学习心得

G633.3

我国古代的诗词很多都使用了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花朵也被诗人们当成是情绪的载体,例如,丁香,就是忧愁的代表,给人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情绪。在唐代诗人李璟的《浣溪沙》中就有对丁香的无限惆怅描绘。以下对《雨巷》进行学习心得的叙述,了解《雨巷》真正的情感表达。

一、《雨巷》写作背景分析

《雨巷》的作者是戴望舒,并且這首诗也让戴望舒被誉为是“雨巷诗人”,在《雨巷》的表达中蕴含了诗人的内心情绪,其中包含了浓浓的迷茫和痛苦。在1927年的夏季,大革命以失败告终,全国上下都是一种阴郁和恐怖,这种气氛笼罩下,作者戴望舒在朋友家,对现实感到失望,更是迷茫,对未来的道路也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有一丝丝的幻想和希望在舞动,但是和现实情况也形成了较为鲜明的对比。在这样的背景下,《雨巷》诞生了,可以说《雨巷》是作者情绪的产物,更是对当时现实情况的一种描绘。在当时的环境中,《雨巷》也代表着很多仁人志士内心的情绪,苦闷、彷徨、无奈等等情绪充斥着人们的内心,阴沉的雨巷还有独自徘徊的我,还有丁香一样忧郁的姑娘,都是那个时代给人们的印象,也是黑暗环境的表象,戴望舒成为一些人的代表,因此《雨巷》也不仅仅是一代人的爱情诗歌,更是一种对时代和环境的宣泄要素[1]。

二、《雨巷》中的意境表达以及自身感悟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这是《雨巷》中的著名诗句在学习过程中也需要进行更为细致的分析。《雨巷》在意境的描绘上吸收了古人的手法,使用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方式,让丁香贯穿全文。从这首诗的学习和品味当中能够感受到在古诗中的要素吸取以及借鉴,但是在意境表达方面,诗人也有自己更加独特的地方,很多古人在使用丁香这个象征物时,都是进行愁绪的展示,但是在《雨巷》中却得到了拟人化,将其幻化成为一个人物,把丁香看成是幽怨的女子,不同时代的诗人,赋予了丁香不同的形象和特点,《雨巷》不同于以往的诗词作品表达,文学气息更加浓厚,另外,这首诗更多的融合了诗人在生活费方面的认识和体验,在想象的过程中将自己的情绪加入其中,已经不再是简单地托物言志,而是在生活基础之上的表达和阐述[2]。

《雨巷》中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就是使用了象征的方式方法,这种方式最开始在法国被使用,更是对人物内心情绪、情感的一种表达,主要展示当时法国的人民以一种颓废的姿态对抗资产阶级,此种方式在五四时期被传入到中国。戴望舒对这种写作手法进行了更好的继承和发扬,《雨巷》当中的油纸伞以及寂寥的小巷,还有丁香姑娘都是在那个时代有自己象征意义的,并不是诗中所出现的事物就是生活中的真实写照和真实反映。在学习《雨巷》的过程中,即使教师不对每一个形象所代表的深层次意义进行阐释,那么我们在学习上也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指向,还有这首诗当中所蕴含的时代意义。诗中具有一定的朦胧感,是当时社会的现实写照,是诗人情绪的表达,在此过程中无论是象征的描写还是清晰化的印象,都能够给读者非常广泛的想象空间,余味深长。戴望舒是象征派的作家,在其作品中更加注重音节的整齐性,有些铿锵有力,有些轻柔温和,也具有非常朦胧的感受,《雨巷》的朦胧感十分明显,这就是象征派的精髓所在。

三、《雨巷》中所包含的悲剧色彩

在《雨巷》当中,此种诗词含有一种非常浓重的悲剧色彩,在文中的“我”就包含重重的心事,满脸忧愁,主人公想说却说不出来,就像是在思想上追求某种东西,但是距离遥远,远不可及。就在这一刻,“她”出现,就是一个具有深深哀愁的姑娘,类似在梦中出现,还是一种不可磨灭的幻觉。“她”消失的如此之快,仿佛一瞬间消失,和作者擦身而过,这种昙花一现的美丽,给人无穷的想象。因此在文中就能够极大的理解诗人那种忧郁感和沧桑感,诗中满是悲剧色彩,那种美丽和妩媚,不会轻易的被人理解,很多文章中都使用悲剧的色彩形式展现主人公的情怀,因此给读者带去更多的思考空间,在气质上还具有一种悲剧感,这一点戴望舒对后来的诗人有非常大的影响。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学习《雨巷》以后,对戴望舒以及整部作品都有了全新的审视,诗的中的主人公就是诗人自己,并且更是当时社会环境下,诗人具体形象的展示。其中的“我”和“姑娘”可能是作者对自己两种世界的定格,一个是现实生活中,一个是理想世界中。现实生活中的“我”,充满了迷茫和困惑,后者是作者对自己的期望,是理想生活的寄托。这首诗中充满了朦胧感,还具有隐蔽性,虚幻遮蔽了现实,过多的内容需要我们自己去体会和了解。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不仅仅要对习作背景进行分析,还需要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情况,对诗中的各种写作手法做探析,这样对透彻的理解文章才具有较大的促进性作用。

参考文献:

[1]施春红.悠扬 朦胧 含蓄——浅析戴望舒《雨巷》诗歌别样的“三美”[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20(4):36-39.

[2]陆安琪.戴望舒诗歌《雨巷》的艺术成就之解读[J].中外企业家,2014,14(17):256-256.

猜你喜欢
学习心得雨巷高中语文
冬季的雨巷
再见雨巷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关于高中三角函数的学习心得
提高高中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心得
走出“雨巷”的那个“丁香一样”的姑娘
查与不查不一样